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及气囊扩张的疗效。方法 :在内镜及X线监视下 ,用OTW气囊对 1 6例患者进行扩张 ,压力为 80~ 1 5 5kPa,维持 30s~1min ,反复 3~ 5次。对 7例患者在扩张前后使用瑞典产C—TD、PCPolyral压力测定仪作了下食管括约肌 (LES)压力、上食管括约肌 (UES)压力检测。结果 :1 6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可进半流食和普食。 7例患者治疗前LES压力 (7 4± 1 4)kPa,扩张治疗LES压力 (3 4± 0 5 2 )kPa ,扩张治疗后LES压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贲门失弛缓症存在明显食管动力障碍 ,气囊扩张疗效显著 ,采用渐进式气囊扩张方法 ,可避免食管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改变及气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BT)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在内镜及X线监视下,用3cm OTW气囊对56例患者先扩张后注射肉毒毒素,扩张压力为80~155kPa,维持30s~1min,反复2~3次。然后注射BT100u。结果: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可进半流食和普食。13例患者治疗前LES压力(7.86±1.42)kPa,扩张治疗后LES压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小气囊扩张术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高、持续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梁波 《海南医学》2005,16(6):133-13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增高,食管正常蠕动消失,LES和贲门对吞咽动作的松驰反应障碍为特征,病因目前仍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及食管肌问神经丛有关。现有治疗手段尚未能完全恢复食管正常运动功能,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扩张及手术括约肌切除治疗来松弛LES,降低其周围压力,从而缓解症状。本文就近年来贲门失弛缓症基础研究及治疗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在气囊扩张加食管下括约肌(LES)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BT)组(联合组)和气囊扩张组(扩张组)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特征以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贲门失也缓症患30例,所有患根据临床症状、钡餐、内镜和食管测压确诊,确诊后联合治疗14例,单纯气囊扩张治疗16例。监测治疗后、治疗后3d、3个月及1年的临床积分及测压指标。结果:两组患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持续1年。治疗后3d、3个月和1年,两组LES压力(LESP)和LES松弛率(LESR)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LESP下降明显,较扩张组相差显(P<0.05)。治疗前全部患食管体部均为非推进性同步收缩波,治疗后联合组1例恢复为推进性收缩波,较扩张组相差显(P<0.05)。治疗前全部患食管体部均为非推进性同步收 缩波,治疗后联合组1例恢复为推进性收缩波,而单纯气囊扩张组无改善。结论:气囊扩张加LES内注射BT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不仅降低LESP,而且改善LESR,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较单纯气囊扩张治疗为佳。食管测压是主要的随访方法,LESP和LESR是有效的动力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食管一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等。一般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和气囊扩张等。药物可松弛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降低LES静息压,但并不能改善LES的松弛。也不能促进食管的蠕动,且作用时间短、副作用多。手术治  相似文献   

6.
冯琳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109-110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体部无蠕动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以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增高、松弛障碍,食管体部失蠕动为主要特征.临床上通常指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病因仍未明了,可能与食管壁内神经系统不可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气囊扩张及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扩张组18例,注射组13例)进行1个月和1年随访观察,通过对临床症状、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和食管测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例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患者治疗前,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为(8.34±1. 62)kPa,松弛率(LESR)为(30.45±3.36)%.治疗后1周LESP降至(4.13±0.42)kPa,LESR为(50.87±3.47)%.13例行气囊扩张术患者治疗前LESP为(7.58±1.48)kPa,LESR为(29.45±2.29)%.治疗后1周LESP降至(4.53±0.38)kPa,LESR为(48.47±3.32)%.两者运动学参数改善无明显差异,但行气囊扩张术有贲门黏膜撕裂、擦伤、渗血等并发症.结论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和气囊扩张均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气囊扩张术并发症更多.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人们广泛接受的是神经源性学说,认为贲门失弛缓症不是食管下段扩约肌(lower esohageal sphincter,LFS)本身的病变,而是支配LES的肌间神经丛中松弛LES的神经减少或缺乏引起。目前治疗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神经学上的改变和受损的食管下括约肌,使之恢复松弛和蠕动。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强廓清能力,减少食管张力,预防并发症,治疗效果只能通过症状的改善和功能的提高来评价。治疗方法有药物、肉毒杆菌毒素(BTX,Botulinunltoxin)局部注射、气囊扩张、手术等方法。现就本病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评价内镜下食管括约肌 ( LES)内注射肉毒毒素 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例患者经食管钡餐透视、胃镜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注射前禁食 1 0 h,将肉毒毒素 A1 0 0单位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用 Olympus注射针在齿状线上方 0 .5 cm处选择 5个点进行食管括约肌内注射 ,每点注射肉毒毒素 2 0单位 ,术后禁食4h。疗效标准 :痊愈 (症状消失 ,造影时见 LES呈松弛状态 ) ;显效 (症状明显改善 ,偶有发作 ,L ES区间断开放 ) ;有效 (症状不同程度改善 ,LES区见部分钡剂由食管流入胃内 ) ;无效 (症状无改善 )。结果 :经内镜注射治疗后痊愈 1 0例 ,占 83.3% ;显效 1例 ,占 8.33% ;有效 1例 ,占 8.33% ,无无效病例。结论 :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 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简单、安全、有效 ,无明显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创伤治疗如球囊扩张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并探讨术前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可否作为气囊扩张治疗压力选择的依据.方法 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7例为对照组,28例为研究组.研究组中再根据术前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分为两组,压力大于20mmHg为一组(20例),小于、等于20mmHg为一组(8例).所有病例均在胃镜直视下行气囊扩张术,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d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随访半年,观察症状积分.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45例患者经扩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症状评分由(5.1±0.6)降至(1.3±0.6) (P<0.05).其中研究组中的2组患者从症状评分和术后3d LESP、LESR的组间比较分析,气囊扩张治疗有效,且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肯定,术前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高低可作为扩张治疗时气囊压力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红梅  谢鹏雁 《中国医刊》2003,38(10):17-18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是降低LES压力 ,缓解吞咽困难和预防不可逆的食管损伤。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气囊扩张和外科手术。2 0 0 1年美国学者Richter比较了贲门失弛缓症的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费用 ,推荐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经济实用方案 :适宜行手术的有症状患者可根据医师的建议和经验 ,选择分级气囊扩张或腹腔镜Heller术 ;气囊扩张治疗无效者应行肌切开术 ;对于不宜行手术者 ,开始可注射肉毒毒素 ,无效者用硝苯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可能有效 ;巨食管 (乙状食管 ,直径大于 8cm)或LES压力低而有持续症状的患者可…  相似文献   

1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张力增高,食管体部正常的蠕动消失以及LES在吞咽时的松弛障碍为特征。近年研究表明,引起LES松弛的主要神经递质是一氧化氮(NO)。由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胃底交界部缺乏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暂时性金属支架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对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 2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置入可扩张带膜金属支架,术后3 d取出.另一组用Regiflex球囊扩张器在内镜下扩张治疗,治疗前、后2周和2年测定LES静息压、松弛率、食管内24 h pH监测,12例健康人测定LES静息压、松弛率.结果 扩张后2周支架组和球囊组LES静息压、松弛率、胃食管反流率无显著差异(1.72±0.78 kPa vs 1.90±0.99 kPa、76.66% vs 78.26%、27.72% vs 28.26%,P>0.05),且支架组和球囊组LES静息压、松弛率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1.72±0.78 kPa vs 1.90±0.99 kPa vs 1.90±0.82 kPa、76.66% vs 78.26% vs 90.00%,P>0.05).扩张后2年支架组LES静息压显著低于球囊组(1.89±0.98 kPa vs 4.15±0.15 kPa,P<0.05),而松弛率和胃食管反流率显著高于球囊组(73.46% vs 23.46%、66.12% vs 4.67%,P<0.05.),支架组LES静息压、松弛率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1.89±0.98 kPa vs 1.90±0.99 kPa、73.46% vs 90.00%,P>0.05).结论 金属支架和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对食管动力的影响近期基本相同,在中远期暂时性金属支架扩张术仍能显著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LES压力,但胃食管反流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食管扩张时下食管括约肌发生松弛状态下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方法 :12例健康志愿者在餐前和餐后同时检测食管压力和 pH ,食管扩张是通过快速和缓慢的气体注射诱发。 结果 :引起完全的下食管扩约肌松弛的气体阈值量平均为 (11 0± 1 0 )ml。只有极少的松弛伴有继发蠕动。快速注气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时间为(13.0± 1.5 )s;慢速注射时食管括约肌的松弛时间是 (16 0± 2 0 )s。由快速阈值量气体注射引起LES松弛并伴有胃食管反流率 ,在餐后为 (2 2± 6 ) % ;缓慢注射时为 (2 3± 10 ) %。对于快速食管扩张 ,单独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伴随反流的百分比显著高于伴有继发蠕动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时出现的胃食管反流情况。结论 :(1)胃食管反流可以发生在由食管扩张引起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期内 ;(2 )食管扩张可以引起不伴随继发蠕动的单纯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3)单纯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时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伴有继发蠕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气囊传感法观察了贲门失弛缓症及正常人各10例的食管上、下括约肌及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结果发现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明显升高,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明显降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时间明显缩短,食管体部出现病理性收缩波,食管上括约肌功能大致正常。提示贲门失弛缓症存在明显的食管运动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阮海兰 《西部医学》2009,21(8):1370-1372
目的探讨气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8例随机等分为扩张组和联合组,前者仅用气囊扩张治疗,后者接受气囊扩张治疗后,在内镜直视下食管括约肌(LES)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术前、治疗后3、12和24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LESP)、松弛率(LESRR)及贲门口内径、5min存留钡柱高度等。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时联合组与扩张组的临床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2和24个月时,联合组的临床效果高于扩张组;治疗前后LESP和LESRR的差值,联合组均高于扩张组;治疗后3个月贲门口直径、5min存留钡高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O.05),治疗后12和24个月两组的贲门口直径、5min存留钡高度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气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高、持续时间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治疗责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贲门失弛缓症为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因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所致,症状顽固,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近年来,我科采用内镜下自制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贲门失驰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病症,以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食管体部缺乏蠕动性收缩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1].临床有吞咽困难、返食、胸部不适或胸痛症状;钡餐显示贲门痉挛,食管扩张;内镜和(或)手术除外贲门炎性狭窄和恶性病变.气囊扩张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有效方法[2].我科于2005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39例,疗效满意.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探讨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临床80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食管引流,扩张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近期疗效达100%。结论:通过治疗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解除LES失弛缓,以便食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法对8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病人。经胃镜引导插入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至狭窄部位,缓慢向气囊注气,压力达250~300kPa,气囊直径扩至3.2cm。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