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莱芜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对莱芜市1999~2003年麻疹监测、免疫接种和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46例,确诊麻疹155例,5年分别确诊90、31、4、18和12例;麻疹发病以春末夏初为主;麻疹疑似病例的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合格血清采集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96.34%.1999~2003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年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莱芜市1999~2003年麻疹监测系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麻疹监测项目地区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莱芜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 [方法 ]对莱芜市 1999~ 2 0 0 3年麻疹监测、免疫接种和检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1999~ 2 0 0 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2 46例 ,确诊麻疹 15 5例 ,5年分别确诊 90、3 1、4、18和 12例 ;麻疹发病以春末夏初为主 ;麻疹疑似病例的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合格血清采集率分别为 10 0 0 0 %、10 0 0 0 %和 96 3 4%。 1999~ 2 0 0 3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年报告接种率均在 95 %以上。 [结论 ]莱芜市 1999~ 2 0 0 3年麻疹监测系统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麻疹监测项目地区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5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法定报告系统报告381例。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00%,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380例麻疹确诊病例中,1~5月发病的占89.74%;8月龄至7岁的占60.00%,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59.21%。[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麻疹流行的特征与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3年晋中市榆次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58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分析,并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1999~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8例,麻疹流行特征有明显季节性,5月高发,占总病例数的48.28%;患者4~14岁为多,共45例,占79.23%;58例患者中有免疫史的5例,无免疫史的27例,免疫史不详的26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62%、46.55%、44.83%。[结论]基层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不及时及免疫空白是造成麻疹散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切实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尤其是农村计免工作,杜绝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麻疹发病原因和流行特征,为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谷县1999~2003年麻疹疫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3年麻疹专报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42例,麻疹流行特征有明显的季节性,3、4月,占全部病例的76.19%;7~12岁占47.62%;42例患者中有麻疹基础免疫史的4例,无免疫史15例,免疫史不详的23例。[结论]基层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不及时及免疫空白是造成麻疹暴发和散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切实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杜绝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兴宁市麻疹疫情状况,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兴宁市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的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兴宁市合计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2例,确诊45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1.97/10万。石马、水口、罗岗3处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合计发病33例(占73.33%),5、6、9、10月合计发病33例(占73.33%),儿童和学生合计发病36例(占80.00%),男性21例、女性24例,14岁以下28例(占62.22%),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10例(占22.22%)。2007年发生2起暴发,发病7例。[结论]2007~2008年兴宁市麻疹发病率较低,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濮阳市2003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原因,以指导麻疹防治工作。[方法]对濮阳市2003年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年濮阳市报告麻疹确诊和临床符合病例199例,发病率5.69/10万。华龙区发病率和报告的流动人口病例数最多。8岁组发病率最高(51.30/10万),学龄前儿童有94例(47.2%).小学生61例(30.7%)。发病高峰4月份。199例中,有免疫史78例,免疫史不详74例和无免疫史47例。[结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是我市麻疹病例的主要群体,发病与基础免疫(初种和复种)接种率、及时率低和免疫失败有关。做好1.5~2岁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实施新生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建议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莱芜市莱城区麻疹疫情状况,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莱芜市莱城区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的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年莱芜市莱城区合计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54例,确诊438例,年均发病率为15.26/10万。凤城、鹏泉、张家洼、高庄4个街道办事处和苗山镇、口镇镇、牛泉镇3处乡镇合计发病368例(占84.02%),3~5月合计发病375例(占81.51%),学生和儿童合计发病242例(占55.25%),男性232人,女性206人,14岁以下192例(占43.84%),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79人(占18.04%)。2008年有11处暴发点,发病279例(占63.70%)。[结论]2007~2009年莱芜市莱城区麻疹发病率较高,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的各项指标,以期掌握监测系统运转的整体情况。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0年青浦区麻疹疫情资料、麻疹病人个案资料和人口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青浦区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灵敏性、及时性和特异性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在2004-2010年间.青浦区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率及48h及时调查率均为100.00%,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98.40%。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达98.82%,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数占暴发疫情总起数的百分比均为100.00%。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2004--2010年7年间有3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低于1/10万。结论青浦区麻疹监测系统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及时性和特异性均稳定在较高水平,但系统敏感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特别在发病率极低的情况下,系统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2008年上半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现状,以便更好地指导下半年麻疹防治工作。方法 依据连云港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疑似监测系统的麻疹疫情资料,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8年上半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2例,其中确诊28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584/10万,低于2007年上半年发病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20岁一组,发病率达67.85%;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态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达100.00%。结论 在做好小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的基础上,应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继续保持麻疹病例监测系统高质量地运转。  相似文献   

11.
龚海萍  王荣  徐大叶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17-1919
目的评价连云港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现状。方法对该市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工作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89例,其中确诊38例(实验室确诊37例、临床确诊1例),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符合率100%。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792/10万,与2006年比,发病率下降了94.51%(692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1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39.47%。其中小于1岁发病人数12例,占31.57%。有免疫史的仅有7例,占18.42%;无免疫史的20例,占52.63%;免疫不详的11例,占28.94%,其中0~12月龄无免疫史的占31.57%。结论该年度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较高,个案调查质量有明显改善,主要监测指标已达较高水平,麻疹病例标本采集率和血清学诊断率提高明显,说明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在逐步提高,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局部仍有散在发病,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2000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广东省麻疹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以提高全省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2000年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和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以及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表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2000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935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报25.8%。麻疹疑似病例月报表和主动监测月报表报告率均为100%,及时率分别为100%和95.5%,监测覆盖率为99.9%。麻疹出疹后48h内报告率仅48.6%,共收到麻疹个案4491例,其中血清学确诊1627例,排除病例952例,临床确诊1912例,发病季节高峰为4-7月,发病年龄以8月龄-4岁为主,有88.7%的病例无免疫史或不详,结论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敏感性,完整性逐步提高,今后应加强麻疹的免疫接种工作,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同时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预防和控制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龙岩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以1999-2004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共报告疑似麻疹214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报告28.1%,及时报告与及时调查率分别为88.8%和91.8%。麻疹发病呈高度散发与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暴发病例占总发病病例的72.4%。[结论]麻疹暴发主要原因为局部地区预防接种不落实,导致易感人群积累。应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及早发现、及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4.
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原因。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381例)多16.01%。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8月龄-7岁儿童有麻疹免疫史者为40.79%。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为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5月份。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8月龄~7岁年龄组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8.16%、21.05%。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适龄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继续落实应急补充免疫的各项技术措施,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与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迪庆州麻疹流行特征,有效控制麻疹发病率。[方法]用描述性的方法对2007年迪庆州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发病率60.53/10万,是2006年的3.01倍,无死亡;病后7天内报告率97.20%,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100.00%;标本采集率26.17%、合格率83.93%、及时送达率98.21%。2007年除1、2、4月外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7、11、12月报告病例占70.56%。发病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为62岁,15岁以下病例占46.72%。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86%。[结论]必须实施麻疹控制规划,提高麻疹疫苗初种、复种的接种率,逐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宝鸡市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方法]制定宝鸡市麻疹监测方案,在全市12个县(区)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宝鸡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宝鸡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975例,发病率波动在0.66~5.72/10万之间。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以2009年最低(0.66/10万)。6年间标本采集率平均为95.90%,及时送检的合格标本平均为89.95%,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2.94%。宝鸡市除2004、2005、2007年出现3起学校麻疹暴发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以0~6岁组和18岁以上成人组为主,占89.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比例最高,占84.21%。[结论]宝鸡市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较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现行的消除麻疹工作方法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宁德市2000-2003年麻疹监测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宁德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3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年共报告疑似麻疹378例,确诊34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135例。城区发病82例,农村258例。麻疹分布呈高度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暴发8起,151例(44.4%);发病年龄2个月至34岁,以7~14岁儿童为主(55.3%)。确诊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占45.6%,无免疫史25.0%,免疫史不详29.4%。7~14岁麻疹病例中,有1次免疫史者占64.9%。麻疹发病及时报告率87.7%,暴发及时报告率75%。[结论]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是我市目前控制麻疹的基本策略。今后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减少易感人群,同时要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8.
惠州市1999~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惠州市1999~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探讨目前的控制现状和今后对策。方法 对1999~2002年惠州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部分疑似病例早期血清标本进行麻疹及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1999~2002年惠州市麻疹发病率分别为2.22/10万、7.69/10万、7.20/10万、4.99/10万,发病季节高峰为4~5月,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7.63%,外来人口发病占23.02%,79.69%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698例,其中临床诊断634例,实验室确诊53例,排除11例。85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2.35%,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4.06%(9/64)。结论 要加快惠州市麻疹控制步伐,亟待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并重点做好10岁以下儿童的查漏补种和外来人口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绩溪县1998年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实施方案》运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两个报告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人57例,确疹病人3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5例,占报告病人数的83.33%。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检出率48.08%。两个系统病人报告符合率87.72%;实验室确诊病人发病年龄以25岁以上人群比例最高,占32.00%;小于8月龄儿童发病比例占12.00%,发病年龄分布表现为双向转移现象。结论实施《麻疹监测实施方案》对控制麻疹有很好的效果。加快消除麻疹进程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济南市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中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人74例,2001年的发病率为历史最低水平(0.27/10万);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评价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通过开展麻疹监测合作项目,使济南市的麻疹免疫、监测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