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临床诊断的股骨颈疝窝患者的髋关节影像资料,5例X线平片,2例CT和1例MRI.1例发生在双侧,6例单发在左侧,1例单发在右侧.结果 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类圆形;最大径约13 mm.X线平片表现为边缘清晰锐利的类圆形透光区,边缘光整,有硬化边;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灶,周边有硬化环,并见有一裂隙向外穿越邻近骨皮质;MRI因疝窝内容物成分不同而呈不同信号.结论 邻近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X线平片因图像重叠易漏诊及误诊,CT具有确诊价值,MRI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过x线平片及cT诊断的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股骨颈疝窝均为单侧单发病灶,4例男性,1例女性,x线平片表现为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多数有硬化坏。CT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并在病灶或上下相邻层面上的前方皮质显示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样缺损。结论据特定的部位,x线平片和cT的特征性表现一般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及MRI检查在腮腺基底细胞瘤(B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73例疑似BC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以病理组织筛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诊断检出率,并完成其影像学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CT及MRI对BCA的诊断效能。结果73例疑似BCA患者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40例,确诊率为54.79%;40例患者中经CT检查确诊36例,检出率为90.00%。36例患者共有38个病灶,病灶长度1~4 cm,多数患者病灶边缘光滑、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均未见分叶;增强CT下5个例病灶实性部分平扫CT值17~32;14个病灶相对均匀;40例BCA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MRI检查确诊38例,检出率为95.00%。38例确诊患者共有病灶41个,病灶长度为1~5 cm;21个病灶边界清楚、光滑,18个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2个病灶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部分患者可见线状长T1短T2信号包膜;ROC曲线结果表明,CT联合MRI用于BCA患者中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CT和MRI(P<0.05);特异度低于单一CT和MRI(P<0.05)。结论CT及MRI用于BCA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二者联合使用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一CT、MR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少见类型的肠梗阻病因(腹茧症与十二指肠旁疝)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探讨腹茧症与十二指肠旁疝的影像学鉴别特点,提高对两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及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2例腹茧症及3例十二指肠旁疝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其中除1例腹茧症患者口服肠道对比剂外,其余均行无肠道准备的CT及MRI检查.结合手术结果对比分析两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2例腹茧症及3例十二指肠旁疝患者的CT及MRI图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且均可见形态不同的肠管聚集以及包膜或疝囊等表现,1例腹茧症合并大量包裹性积液.结论 腹茧症及十二指肠旁疝少见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诊断较为困难,但结合CT及MRI检查有助于提高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分析在股骨颈疝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飞利浦Ingenuity 64排螺旋CT,对25例患者行双髋关节螺旋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又叫多平面重组成像。结果 64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MPR)能全面、多方位显示股骨颈疝的3项主要CT表现:①病灶部位:位于股骨头基底前外侧皮质下11例、股骨颈基底前外侧皮质下16例、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4例。②病灶形态:圆形8例、类圆形20例或"8"字形3例,周边有硬化环的骨质缺损区,9例邻近的皮质与病灶相连见局限性裂隙样缺损。③病灶大小:约3~10 mm,平均6mm。结论 64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MPR),大大提高了股骨颈疝窝的显示率和影像特征,对股骨颈疝窝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在股骨颈疝诊断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灶的CT和MRI表现.结果 34例患者行CT检查,32例患者行MRI检查,其中6例患者行CT和MRI联合检查.所有患者均以手术病理确诊;CT诊断中33例(97.06%)患者符合诊断标准,32例行MRI检查的患者均诊断为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符合率100%.所有患者的病灶边缘均比较光滑,而且病灶边缘与周围结构有较为明显的分界点;18例患者病灶周围结构出现推移;5例病灶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是太清晰,扫描显示包膜不完整,但是与手术病理发现不一致.结论 CT和MRI检查均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出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1例PCC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PCCCL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为单发病灶,其中病灶位于右肝13例,病灶位于左肝6例,病灶直径在2.0~4.8 cm之间,病灶平均直径为(3.28±0.95)cm,另外2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其中最大病灶直径为13.8 cm。CT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改变,16例患者密度均匀,5例患者CT平扫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检查,17例患者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患者动脉期病灶出现不均匀明显强化,21例患者延迟期病灶均为低密度,1例患者出现包膜延迟强化。MR平扫,9例患者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6例患者病灶T1WI信号混杂,T2WI扫描均呈混杂高信号;MRI增强扫描,6例患者动脉期呈轻度强化,5例患者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结论 PCCCL患者CT以及MRI影像学表现相对不典型,变化差异较大,但是,由于PCCCL肿瘤细胞当中富含糖原以及脂质,通过CT以及MRI可显示出此类特征,同时需要与普通肝细胞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PCCCL患者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和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12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RI与CT对上述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有效率。结果:观察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皆诊断为阳性64例,皆诊断为阴性22例,皆诊断为可疑5例;CT诊断为阳性、NRI诊断为阴性8例,MRI诊断为阳性、CT诊断为阴性16例,MRI诊断为阳性、CT诊断为可疑7例,MRI诊断为阴性、CT诊断为可疑2例。经优势性检验发现两种诊断方法的总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诊断阳性结果高于CT。结论:CT诊断的假阳性率较低,MRI假阳性率偏高且价格昂贵,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及MRI检查用于肝癌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基本一致,分别采用CT、MRI以及病理检查对病灶的性质进行诊断,并且在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后进行跟踪回访,分析MRI和CT检查用于肝癌疗效观察的价值。结果在肝癌的诊断阶段,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MRI的检查准确度显著高于CT,主要表现为肝癌结节的检出个数显著高于CT(P<0.05),在随访阶段,MRI检查发现的复发患者例数更多,检查效果显著优于CT检查(P<0.05)。结论MRI检查用于肝癌患者治疗后的随访检查,可以比较及时地识别出患者的新病灶,在检查准确性方面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取的43例疑似为髓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具有完整的CT、MRI检查资料,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MRI检测髓母细胞瘤检出率(9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MRI诊断的价值的影像学特征.方法: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为纳入时间,在此期间选取35例来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行MRI诊断和CT诊断,计算以上2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行MRI诊断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的几率明显高于CT诊断结果,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MRI诊断,其具有较优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本院治疗肝脏肿瘤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多层螺旋CT、MRI两种方式进行诊断,观察肝脏肿瘤在两种诊断方式下的影像学特点,研究多层螺旋CT、MRI在肝脏肿诊断中的鉴别价值。结果:肝脏肿瘤患者动脉期检测出68个病灶,其中有28个高密度病灶、8个低密度病灶、10个等密度病灶;在静脉期检测出40个病灶,其中有22个低密度病灶,经CT平扫检测无异常表现的患者有4例,但通过MRI检查T2WI序列显示出异常信号,增强CT检测呈现出明显病灶。结论: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可有效呈现出肝脏肿瘤的血供特点,且肝脏肿瘤的有效检测率较为显著,若将两种检测方式将结合可为肝脏肿瘤的鉴别最有价值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赵军志 《工企医刊》2013,(5):400-400
目的 探讨脑干梗塞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 对20例脑干梗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影像学检查14例梗塞显示阳性,3例可疑,3例呈阴性;MRI影像学检查20例患者脑梗塞均呈阳性.结论 MRI检查显示脑干梗塞优于CT检查,有助于患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跟踪我院CT室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检查的45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MRI影像学检查,并观察CT及MRI表现。结果CT表现为扇形,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MILI能清晰显示较小的出血病灶。结论CT及MRI可作为出血性脑梗塞诊断的重要工具,且MRI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30例,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X线检查,所有患者都为周围型小肺癌表现,分析患者CT影像学的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例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中,X线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80.0%,CT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其中空洞征表现患者14例,毛刺征表现患者6例,血管集束征表现患者2例,分叶征表现患者8例。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清楚地显示小病灶的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AS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MRI检查。观察影像学诊断结果中关节病变特征的检出情况。结果:早期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关节侵袭、关节面硬化增生检出率高于MRI,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节突病变、骨髓水肿检出率低于MRI,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间隙狭窄检出率与MRI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特征的检查,MRI检出优于CT,但CT在关节侵袭、关节面硬化增生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应将两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分别采用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诊断价值,并分别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证实,同时对患者采用CT以及MRI检查,分别观察患者影像学特征,并将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检查影像学特征,患者病发位置显示清晰,其中以侧脑室壁发病位置以及透明隔发病位置较为常见,其次为小脑蚓部、第四脑室以及额叶位置;同时CT检查主要表现为肿瘤实质稍高密度以及等密度,增强扫描后,肿瘤实质多为轻度向中度强化表现。MRI检查影像学特征,患者发病位置显示也较为清晰,常见发病位置与CT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患者肿瘤实质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多为轻度强化以及中度强化;患者肿瘤主要表现为丝瓜瓤样、出血以及瘤内钙化。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52.4%(22/42),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3.8%(31/42),MRI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采用CT以及MRI检查,均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但MRI检查准确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MRI对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和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检查,MRI对6小时、6-24小时时间段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CT检查相比,MRI对早期脑梗死的检出率更高,有着显著的早期诊断价值,而且具备方便高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