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结果经过3~24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良好,并发症低于传统内固定。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只有无绝对禁忌证,均可采用此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3例。取后外侧切口,术中注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重新复位,用钢丝固定,安放人工股骨头。结果:15例术后均获8~24个月随访,平均16.2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7d,术后14例31d完全负重行走,1例因其他内科疾患扶拐行走。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术后短期即可下地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更符合生物力学、尽快恢复功能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15例,对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及并发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平均住院时间16d,平均术后负重时间14d,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2例。结论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功能恢复好,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正确处理和规范操作可以使高龄患者的获得即刻固定坚固,使患者可以早期下地行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危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合并骨质疏松老年高危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32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11例、ⅢB型15例、Ⅳ型6例,均采用一期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3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精神症状,1例患髋疼痛,经对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无髋关节脱位病例,未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肌梗塞等并发症。32例均获得8~25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优2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离床活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一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52例,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下地时间等方面比较均较内固定治疗法为优,关节功能恢复至优良率达87.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项有效治疗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股骨租隆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骨水泥标准长度柄11例,加长柄10例,粗隆柄7例。结果术后随访1~6年(平均3.1年),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3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术中死亡1例,优良率85.7%。结论根据粗隆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柄进行良好的粗隆部修复重建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但要注意防止骨水泥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钛捆绑带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我科自2010年5月~2014年12月,采用钛捆绑带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76~85岁,平均79.8岁。骨折类型(根据AO分类):A1型3例,A2型6例,A3型1例。结果经过3~18个月的随访,结果除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失访外,8例患者术后无明显髋关节活动疼痛,假体周围骨折及关节脱位、松动等并发症,1例偶有髋部疼痛。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88.9%。结论应用捆绑带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技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只要无绝对手术禁忌症者,均可采用该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约56min,出血量约150ml,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髋关节功能,未发现再骨折、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可减少骨折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2009年7月,对具有完整资料且接受DHS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5例,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站立时间、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DHS组随访6~36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随访6~24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明显高于DHS组(p<0.05),而在术后站立时间、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则优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点,疗效均好,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人,可优先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黄良义 《现代保健》2011,(18):62-6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相关问题。方法将本院2007~2010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24例为治疗组,动力髋螺钉治疗内固定治疗患者19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4~7d可以下床,手术时间(60±8)min,住院时间(17±2)d,平均手术出血量428ml,尿路感染2例,坠积性肺炎1例,精神障碍1例。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和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离床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提早使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8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DHS治疗的方法,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过程,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置换组手术实行微创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结论对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手术创伤小,固定牢,能够早期下地活动,改善晚年生活质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宋涛  李明  黄东海 《现代保健》2011,(27):158-159
目的观察用早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术后3个月按Harris评分,优:大于85分;良:75~84分;可:55~74分;差:54分以下。术后1周开始借助助行器或扶双杠兔重训练。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结果优11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0%。无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病例。结论早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一种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75岁以上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6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并常规术前备血,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处理原发病,加做肺功能、心功能、下肢血管功能检查,评估术前指标,采用择期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抢救或死亡病例。所有26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4~29个月,平均20.5个月,患髋均无明显疼痛。18例弃拐后恢复术前行走功能,6例需四脚助行器行走,2例不能独立行走,术后24 h内出现脑梗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4.6%。结论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下地早等优点,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长期随访结果仍有待观察。因此针对高龄患者需要严格的选择适应症,重视术前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5.
王振军 《中国保健》2008,16(11):468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新方法.方法:2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一期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22例经12~20个月的随诊,采用Harris评分,平均为86分(75~95分),优良率为86%(优16例良3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间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Tronzo-Evans分型:Ⅲ型4例,Ⅳ型5例,Ⅴ型2例,所有患者都施行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11例患者都顺利通过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围手术期并发肺部感染1例,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11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Harris评分优3例,良6例,优良率81.8%。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早期离床活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斌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092-109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患者均得到满意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早期下床行走。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负重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平均住院17.8d,术中平均出血量380ml,术后1~2周能扶拐下床,术后3~6周扶双拐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期1例体胖女性术后2年髋臼磨穿,股骨头中心性脱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髋关节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运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了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进行诊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对这些患者治疗的方法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选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在35~60min,平均为45min,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在100~250mL,平均为125mL。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有两例患者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了死亡,其余患者均接受8~12个月的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本组患者经过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40例为优,20例为良,12例为尚可,6例为差,优良率达到了90.00%。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的31例6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接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A型8例,ⅢB型3例,Ⅳ型2例。结果本组31例病人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15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个月~8个月,平均时间为4.2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进行评定法,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髋关节置换组91.8±6.1,PFNA治疗组96.3±8.1,两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突出,只要选择好适应证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