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应用缬沙坦胶囊治疗80mg/d,疗程为6个月,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观测左心室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患者LVMI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E/A比值高于服药前(P〈0.01),E峰减速时间减低(P〈0.01)。结论缬沙坦能有效地逆转左室肥厚及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联合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观察其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肥厚逆转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符合WHO/ISH1999年EH诊断标准患者共632例。服用缬沙坦和卡维地洛,根据血压、心率调整剂量,使血压控制到正常血压或能耐受的最低值,心室率不低于55次/分。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半年、一年、二年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和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等容舒张期、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左房收缩期最大流速及两峰比值A/E。结果:治疗后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各参数逐渐好转。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吲达帕胺组(A组)和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组(B组),治疗前后分别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1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负荷均明显降低(P<0.01),降压谷/峰比率>50%;②A组治疗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B组治疗6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有所下降(P<0.05),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A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厄贝沙坦,能显著平稳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减少蛋白尿,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1—2级原发性高压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160mg,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结构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缬沙坦有较好的降压疗效,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主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红心  刘艳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69+72-69,72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符合HHO/ISH,1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且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治疗前后测收缩压、舒张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应用缬沙坦治疗1年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ST和LVPWT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不但能够控制高血压且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疗效好,安全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王冬英 《中国药业》2013,22(5):47-48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8 mg,每日1次,口服,连用1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经坎地沙坦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范围,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左心室肥厚,坎地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和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58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15mg/d)6个月前后左定形态结构及左定舒张功能变化,并与58例应用福辛普利(10~20mg/d)治疗者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舒张期室内隔厚度及在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减少(P<0.001),E/A比值显著升高(P<0.002),治疗前后组间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福辛普利均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和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给予替米沙坦治疗6个月.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用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和E峰减速时间,并计算E/A比值.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减少(P<0.001),E/A比值明显增高(P<0.001),E峰减速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 替米沙坦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并改善其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缬沙坦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入选患者服用缬沙坦80—160mg,晨服一次,治疗12周,用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结果 缬沙坦使24小时血压稳定下降,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治疗高血压,有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高血压合并无症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左心室重量、功能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SMI患者应用多谱勒超声检测心脏左室结构及功能,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对照组、高血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HSMI)组,对比两组左室结构、功能异同,并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其对左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MI组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显著增大,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显著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HMSI组左室重量、E/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SMI患者多有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曲美他嗪可减缓、逆转左室肥厚,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8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缬沙坦每天80~160mg,共6个月,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以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83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室舒张内径(LVDd)显著缩小(P〈0.0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d)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能够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肥胖女性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伴有左心室肥厚的老年肥胖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A组70例和B组68例。B组单独服用拉西地平,A组予拉西地平联合黄豆苷元片、辅酶Q10治疗。6个月后分别观察2组用药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指标内皮功能及雌二醇(E2)改善状况。结果 A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5.7%高于B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E2、前列环素(PGI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ET、血栓素A2(TXA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A组比B组变化明显(P<0.05)。2组治疗后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舒张末期间隔厚度(LVST)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A组比B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拉西地平联合黄豆苷元片、辅酶Q10治疗老年肥胖女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联用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对逆转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LVH患者46例,口服氨氯地平5m g/d、培哚普利4m g/d共6个月,观察血压、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E/A峰速度比值明显升高;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 d)、室间隔厚度(IV ST)、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后壁厚度(LVPW 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 I)均显著下降。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地效降压,并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中抗重塑作用。方法对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应用缬沙坦片治疗80mg/d,疗程1年。采用心脏彩超观测左心室各参数变化。结果患者LVMI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01)。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尼帕米与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和单盲法,将54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分为阿尼帕米组和尼群地平组,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心率、心功能及左心室肥厚测定.结果:发现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阿尼帕米组患者心率下降(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肥厚的左心室逆转明显(P<0.05);尼群地平组患者心率、心功能和左心室肥厚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阿尼帕米与尼群地平均有良好降压作用;阿尼帕米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比尼群地平明显.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人选标准纳入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100例,采用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分散片,每次80~160mg,1次/d。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每次25~50mg,3次/d。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并监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降低血压,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观察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治疗组2%,对照组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均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左心室肥厚发生逆转,而缬沙坦不良反应发生少而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培哚普利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8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口服培哚普利4~8mg,每日1次,用药前及用药后12周作超声心动图测试,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参数: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E峰),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A峰),E/A峰值速度比值及最快充盈率(PER)。结果:治疗后E峰,E/A,PER均升高,A峰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口服培哚普利12周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非洛地平联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峰值流速比值(E/A),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降压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85.7%,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复查LVDd、LVPWd及LVMI均降低,EF及E/A均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非洛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并改善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8个月后坐位血压、心率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结果在治疗8个月后,血压下降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指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及实验室检查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并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美托洛尔对高血压LVH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102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予口服替米沙坦80mg,1次/d,美托洛尔12.5mg,2次/d连服24周,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IVST)、峰值速度A/峰值速度E(A/E)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美托洛尔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逆的变化。结果替米沙坦和美托洛尔能有效降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