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采用抗雄激素类药物氟他胺诱导建立小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尿道下裂发病的分子作用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方法 :80只 6~ 8周龄ICR孕小鼠 ,体重 2 8~ 30 g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2 0只。在孕 12~ 16d时连续 5d皮下分别注射氟他胺 0 (A组 )、2 5 (B组 )、5 0 (C组 )、10 0 (D组 )mg·kg-1·d-1,出生后每组 2只母鼠的雄性仔鼠解剖观察睾丸位置、前列腺发育情况 ,出生后 4周观察有无尿道下裂、隐睾和前列腺发育情况。 结果 :A~D组子一代尿道下裂发生率分别为 0、4 4 .2 %、92 .7%、10 0 % ;隐睾发生率分别为 0、4 .8%、2 3.2 %、32 .4 %。C和D组前列腺均不发育 ,B、C和D组肛门至尿生殖结的距离均缩短。 结论 :用氟他胺可以诱导出稳定的雄性小鼠尿道下裂模型 ,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苯甲酸雌二醇诱导的小鼠尿道下裂模型,为研究雌激素致尿道下裂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方法:100只ICR孕小鼠随机分成A、B、C、D、E 5组,每组20只,在孕12~16 d连续5 d各组每只皮下分别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0.2、1、5、25 mg.kg-1.d-1,出生时观察仔鼠死亡率。每组取2只母鼠所生的雄性仔鼠,解剖观察仔鼠睾丸位置、前列腺发育情况。出生后4周,观察有无尿道下裂和隐睾。结果:A、B、C、D、E各组仔鼠死亡率分别为21.6%、21.5%、41.4%、56.6%、75.0%。新生鼠解剖,各组均未发现前列腺,C、D、E组睾丸均在下极,A、B组睾丸均在膀胱两侧。仔鼠尿道下裂发生率分别为0、0、3.3%(2/60)、20.0%(8/40)、23.0%(6/26),尿道下裂发生率D、E组与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D、E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隐睾发生率分别为0、0、6.6%(4/60)、30.0%(18/60)、61.5%(16/26),隐睾发生率A、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D、E组与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D、E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孕鼠注射大剂量的雌激素可以诱导出仔鼠尿道下裂的模型,C组诱导率较低,D、E组诱导率接近,但是E组母鼠及其仔鼠死亡率均较高,因此5 mg.kg-1.d-1苯甲酸雌二醇用药量为小鼠尿道下裂造模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3.
尿道下裂兔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尿道下裂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非那雄胺诱导建立兔尿道下裂动物模型。孕兔40只,随机分为5组。孕19天开始给予非那雄胺口服,10mg·kg-1·d-1,各组用药时间分别为0(A)、4(B)、5(C)、6(D)、7d(E),其中A组为对照组。出生后5周观察雄性幼兔有无尿道下裂;10周观察有无隐睾,分辨尿道下裂严重程度;解剖观察睾丸发育情况。结果A~E组子代尿道下裂发生率分别为0、22.2%、95.5%、85.2%、100.0%,根据外观将尿道下裂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A~E组隐睾发生率分别为0、0、36.4%、40.7%、73.3%。结论应用非那雄胺可以诱导出稳定的雄性幼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  相似文献   

4.
5.
hCG调节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阴茎皮肤EGF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先天性尿道下裂动物模型,探讨其病因,研究外源性hCG对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阴茎皮肤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建立先天性尿道下裂动物模型。随机选取出生后3周龄正常雄性仔鼠50只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l作为正常对照组,尿道下裂仔鼠50只,其中10只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l作为试验对照组,其余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腹腔内分别注射hCG(50、100、150、200IU)1次/d,共7d。ELISA法定量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阴茎皮肤组织和血清中EGF的浓度。结果: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阴茎皮肤组织EGF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CG注射150、200IU组与尿道下裂生理盐水注射组和hCG注射50、100IU组间小鼠阴茎皮肤组织中EGF的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hCG注射50、100IU组和尿道下裂生理盐水注射组与正常对照组间阴茎皮肤组织中EGF的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鼠血清中EGF的浓度各组间组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造成尿道下裂的发生,小鼠阴茎皮肤组织EGF浓度降低可能与尿道下裂的病因有关。外源性hCG在150~200IU剂量范围内可刺激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阴茎组织EGF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尿道下裂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由于尿道发育不全而致的尿道开口异常,可位于阴茎至会阴部尿道行径的任何部位,部分病例还伴有阴茎发育不良、阴茎届曲畸形、包皮发育异常等,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尿道下裂在男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达1/125~1/250,我国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先天性尿道下裂和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程度尿道下裂和阴茎下曲中的表达特征及规律。方法以2005年8月-2007年1月行矫正术的2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和4例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和尿道板组织。尿道下裂患者年龄1岁11个月~19岁,平均3岁7个月;阴茎下曲患者年龄3岁6个月~16岁,平均7岁1个月。以18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的正常背、腹侧包皮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检测标本AR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先天性尿道下裂、单纯性阴茎下曲和正常包皮组织中均有AR表达。正常阴茎背、腹侧包皮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2.94%±5.40%、62.87%±5.33%;先天性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分别为59.00%±3.75%、58.46%±4.14%、52.30%±3.53%,AR表达均低于正常背、腹侧包皮(P<0.05);且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著低于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P<0.05),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背、腹侧包皮比较:远、中段型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著降低(P<0.05);近段型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0.05);下曲<45°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曲≥45°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0.05)。单纯性尿道下曲患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9.69%±2.73%、55.71%±1.67%、51.92%±1.87%,与正常包皮组织比较,AR表达呈减弱趋势。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及单纯性阴茎下曲阴茎皮肤组织AR表达低于正常阴茎,尿道板组织AR缺陷突出。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初生男婴常见的泌尿生殖道畸形,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在探究其病因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对于占大多数的单纯型尿道下裂的病因仍知之甚少。近年来注意到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发病与胎儿时期暴露于外源性雌激素及其他多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关,本文就雌雄激素及其受体与先天性尿道下裂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肿瘤 ,具有病因复杂、发病部位隐蔽、潜伏期长且病理表现多样等特点。近年来 ,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由 5 0年代的 0 .2 1 0万升至 90年代的 1 .2~ 3.4 1 0万〔1〕 。虽与欧美国家的 1 0 2 1 0万相比要低的多 ,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 ,前列腺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要更好的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肿瘤与宿主的关系、癌肿侵袭与转移的过程和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建立理想的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在 60年代即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但由于人类前列腺…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尿道下裂与SRY基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与SRY基因的关系及意义。结果 采用PCR方法对42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SRY基因检测。结果 发现2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患者SRY基因缺失,DNA样品加入EF3、ER3引物及新Taq酶后,PCR反应结果可见332bp的Sox9基因片段,对照46,XY正常成年男性基因组DNA扩增产生436bpSRY基因片段。结论 (1)SRY基因不是性别决定的唯一基因。SRY基因缺失或突变可能导致性发育的一系列异常改变,尿道下裂的发生与SRY的缺失、变异有关。(2)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一种性别发育异常,尿道缺失是性腺发育不全表现。(3)对尿道下裂患者进行SRY基因检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腺癌动物模型根据建立方法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和移植性三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的发病情况和两者的关联性。方法:调查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先天性心脏病男性患儿中合并尿道下裂的发病率和程度,与普通人群尿道下裂发病率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与尿道下裂发病率和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先天性心脏病男性患儿7 385例,合并尿道下裂者134例,总体发病率1.81%,高于普通人群的0.3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房间隔缺损组(10/1 015,0.99%)与动脉导管未闭组(6/565,1.06%)尿道下裂发病率相对较低,而室间隔缺损组(65/3 275,1.98%)、法乐氏四联症组(17/770,2.21%)、大血管病变组(15/788,1.90%)和其他畸形组(21/972,2.16%)合并尿道下裂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先天性心脏病组合并尿道下裂的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道下裂是先天性心脏病男性患儿的常见合并畸形。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尿道下裂的发病率也不同。两种疾病可能有共同的致病或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源性hCG调控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阴茎组织EGF的作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建立尿道下裂动物模型。选用出生3周龄的正常雄性小鼠和先天性尿道下裂雄性小鼠各10只,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40只尿道下裂小鼠均分为4组,腹腔内分别注射hCG50、100、150、200IU,1次/d,共7d。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各组小鼠阴茎组织和血清中EGF的浓度。结果: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阴茎组织EGF的浓度[(47.54±18.61)pg/ml]明显低于正常组[(84.10±21.87)pg/ml](P<0.05);采用hCG外源性干预后,阴茎组织中EGF的浓度随hCG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分别为50IU剂量组(59.57±22.16)pg/ml、100IU剂量组(57.97±9.59)pg/ml、150IU剂量组(73.02±31.35)pg/ml和200IU剂量组(92.45±35.74)pg/ml。150IU和200IU剂量组EGF的浓度与对照组小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鼠阴茎组织EGF浓度降低可能与尿道下裂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一定剂量范围内的外源性hCG,可使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阴茎组织EGF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一期正位开口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9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干  黄循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4,9(4):223-223,227
报告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不同方法一期正位开口修复天性尿道下裂90例,成功率达87.8%。并对术式的选择及几个重要技术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4月行一期修复手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45例,成功率88.8%,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例1,男,7岁,以外阴畸形7年之主诉,按两性畸形诊断收住院。小儿生后以女性喂养,2岁时家长发现双侧腹股沟有实质性小包块,当地医院B超诊断该包块为睾丸,做性染色体检查为:46XY。查体:外阴似女性,“阴蒂”长约1cm,直径0.5,双侧皮下环处可扪及实质性包  相似文献   

17.
对52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采用阴囊纵隔皮瓣一期修复,47例痊愈,1例尿道狭窄,4例尿瘘。阴囊纵隔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膈疝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作先天性膈疝的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先天性膈疝合并肺发育不良的病理改变及其处理奠定基础。 方法 妊娠 9.5天的 SD大白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胃一次性灌入 2 ,4-二氯苯基 - P-硝基苯醚 ,对照组经胃灌入等量食用油。妊娠 2 1天时剖腹产取出胎鼠 ,放大镜下观察膈疝形成情况 ,并分别测定胎鼠体重及双肺重量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的组织学发育情况。 结果 有 2 5只胎鼠制成先天性膈疝模型 ,成功率为 5 8.1% ,实验组胎鼠双肺重量降低 ,组织学显示肺发育不良。 结论 用 2 ,4-二氯苯基 - P-硝基苯醚制作胎鼠膈疝模型具有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 ,是进一步研究膈疝合并肺发育不良的病理改变及其治疗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9.
尿道下裂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国人尿道下裂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92例各型尿道下裂患者外周抗凝血,使用酚氯仿变性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了雄激素受体2~7外显子全部序列。结果4例患者外周血提取的基因组DNA中具有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突变,第4外显子1例(664ATT→ACT);第7外显子3例(840CGT→CAT、855CGC→CAC、859CTC→CTA)。结论雄激素受体基因点突变可能是尿道下裂的发病原因之一,但是所占比例仅为43%。  相似文献   

20.
紫绀型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脏病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建立这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和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知的方法包括人造肺动-静脉瘘法、下腔静脉-左心房转流法、主肺动脉-左心房分流法、非手术操作的低氧吸入法等。紫绀型心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经过了不断地改良和改进,成为研究紫绀缺氧状态下病理生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但总体来讲仍未十分成熟和完善,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