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中脑肿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脑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38例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5 ̄52岁,平均24.9岁。38例术前均行MR成像。手术全部或部分切除。结果 肿瘤位于中脑顶盖11例,中脑被盖13例,位于中脑被盖并向脑桥侵犯7例,位于导水管7例。位于中脑顶盖、被盖及导水管的肿瘤大多表现为边界比较清楚的异常信号。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DTPA)后,肿瘤大多不增强。结论 位于中脑的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侧脑室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48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其中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脑膜瘤13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胶样囊肿各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7例转移瘤原发肿瘤明确.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按病变部位分为侧脑室三角部,体部,前角及室间孔区.按年龄分为<10岁,10~30岁和>30岁三个年龄组.结果:本组中11例(11/13)脑膜瘤增强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8例(8/10)室管膜瘤可见多发囊变区,2例(2/4)星形胶质细胞瘤可见瘤内出血;11例(11/13)脑膜瘤发生于侧脑室三角部,5例室管膜瘤及4例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于侧脑室体部,所有室管膜下瘤(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和胶样囊肿(2例)均发生于侧脑室前角及室间孔区;10例(10/13)脑膜瘤发生于30岁以上,3例(3/4)星形胶质细胞瘤发于10~30岁,7例转移瘤全部发生于30岁以上.结论: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MRI表现,结合肿瘤的部位和年龄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星形细胞瘤与邻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术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技术fMR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项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肿瘤的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灶周水肿区各项异性分数(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纤维束可见受压、移位、浸润及破坏三种改变。4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8例Ⅱ~Ⅲ级星形细胞瘤侵润脑白质;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DTI图可以清晰显示运动区锥体束形态变化及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磁共振DTI技术联合fMRI是目前唯一在活体无创、三维清晰星形细胞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由于二者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显示大脑重要功能激活区在病理情况下的移位和改变,同时还能显示肿瘤与重要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星形细胞肿瘤ADC与细胞密度导航导引下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脑肿瘤的ADC及细胞密度,评价肿瘤组织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及ADC值在评价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例脑肿瘤病例术前行DWI及导航序列扫描,在导航手术中切除肿瘤时,同时在导航仪图像上标记相应肿瘤组织的部位,标本送病理检查.采用NIH Image软件分析肿瘤组织细胞密度.在导航标记图的指导下测量相应部位的ADC值及T2信号强度,比较ADC值,T2信号强度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价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结果:10例脑肿瘤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星形细胞瘤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5例.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呈明显负相关,r=0.74,P<0.001,T2信号强度与细胞密度仅有轻度相关,r=0.33,P<0.05.WHO1~2级肿瘤的ADC值1.30±0.16×10-3mm2/s,T2信号强度1374±336;3~4级肿瘤ADC值0.90±0.16×10-3mm2/s,T2信号强度1110±171,良、恶性肿瘤各种参数之间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DC是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细胞密度的一个有效手段.ADC值低的部位可能是肿瘤细胞密度高的部位,也就可能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部位,对于立体定向选择活检部位非常有效.良、恶性星形细胞肿瘤ADC值有明显差异,结合常规MRI,ADC值可用于推测脑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6例不典型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后颅窝肿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后颅窝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髓母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四脑室内;星形细胞瘤2例,其中1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明显囊性改变,大部分肿瘤明显强化。结论:不同的后颅窝肿瘤有其好发部位,MRI可显示各种肿瘤的不同特征,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准确率,是诊断后颅窝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增强扫描能提高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颅脑肿瘤术后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术后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0 5例颅脑肿瘤术后的MRI表现 ,并对其中 1 5例术后早期复查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 ,并在术后至少行 1次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颅脑肿瘤术后的MRI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术后反应性增强的发生率为 52 .4% (55/ 1 0 5) ,术后 7~ 30d最为明显 ,环形增强厚度常 <3mm ,边界清楚 ,多不伴有结节状增强 ;(2 )肿瘤残存增强的发生率约为 1 0 .5 % (1 1 / 1 0 5) ,环形增强厚度≥ 3mm ,边界模糊 ,多伴有结节或团块状增强 ;(3)术区脑膜强化发生率为 65 .7% (69/ 1 0 5) ,持续时间较长 ,可持续 5年甚至更长 ;(4)肿瘤复发的发生率为 43 .8% ,复发时间在 3~ 6个月内的发生率为 39.1 %。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的MRI表现虽然错综复杂 ,但通过全面仔细分析仍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对提高术后诊断水平、评价手术效果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和临床资料,其中星形细胞瘤13例、髓母细胞瘤11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7例,小脑蚓部16例,第四脑室4例,脑干6例。所有病灶均引起梗阻性脑积水。MRI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帮助。结论: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多参数、多平面成像,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探讨小脑在产生语言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运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获得静息态数据,用DPARSF软件对静息态数据进行预处理。首先对12例卒中后失语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低频振荡振幅(ALFF)分析,在REST软件中行两样本t检验,得到失语组右侧小脑的某一脑区ALFF信号低于正常对照组,然后把此脑区作为种子点和ROI选取区,在正常对照组中进行单样本t检验,得到功能连接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语组左侧颞中回、左侧前额叶内侧回、右侧小脑的ALFF减低;右侧小脑在正常对照组功能连接的脑区有小脑蚓部、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内侧面、辅助运动区。 结论 右侧小脑本身及通过影响与其存在功能连接和解剖连接的脑区参与语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和脑内坏死、囊变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脑脓肿和脑内坏死、囊变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 9例脑脓肿、11例单发转移瘤、7例胶质瘤 (其中胶质母细胞瘤 5例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2例 )和 2例血管母细胞瘤做了常规的MRI和DWI。重点观察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肿瘤在DWI上信号强度的变化 ,并对脑脓肿和肿瘤坏死、囊变部分的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作 2个样本之间的秩和检验。结果 9例脑脓肿在DWI上均呈明显的高信号 ,而 2 0例坏死、囊变的肿瘤在DWI上均呈低信号。脑脓肿中央部分的ADC值明显低于肿瘤坏死、囊变部分的ADC值 [( 0 .3 4± 0 .11)× 10 -3 mm2 /svs ( 2 .1± 0 .14 )× 10 -3 mm2 /s]。经统计检验 ,2组有显著性差异 (T =45 ,Ρ <0 .0 1)。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和脑内坏死、囊变的肿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不同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及转移瘤周围正常脑白质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颅内肿瘤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其中高级别胶质瘤12例,低级别胶质瘤10例,脑膜瘤12例、转移瘤9例。测量瘤周正常脑白质的FA值及对侧相应解剖部位正常脑白质的FA值,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正常脑白质FA值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及转移瘤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正常脑白质FA值与低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瘤周正常脑白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三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有助于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及推测肿瘤细胞的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功能成像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中的初步联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脑功能成像(Bold-fMRI)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的应用价值,观察肿瘤与功能区及邻近锥体束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采用GE3.0TMRI成像系统,对12例临近运动皮质及锥体束的肿瘤(Ⅲ-Ⅳ级胶质瘤5例,II级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2例)进行检查,均行Bold-fMRI及DTI序列,fMRI应用手的对掌运动或足背屈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应用SPM99软件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质激活,DTI采用DTV1.5软件进行纤维束的成像.结果:12例肿瘤FA图显示良好,肿瘤区FA值较健侧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纤维束重建后7例可见锥体束的消蚀破坏,其中5例伴有变形及移位;3例可见锥体束的单纯变形及受压移位;2例锥体束未见破坏及移位;11例肿瘤患侧手或足运动均可见对侧初级运动皮质(M1)的激活(1例因肢体瘫痪而失败),其中7例并有辅助运动区(SMA)及同侧M1的激活.比较fMRI及纤维束重建图发现肿瘤、功能区及白质束三者之间关系可以清楚显示.3例肿瘤DTI及fMRI联合用于外科神经导航系统,成功的指导手术.结论:DTI及Bold-fMRI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观察瘤体、功能区及白质纤维三者关系,辅助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指导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肌肉损伤的早期确诊有助于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常规MRI作为评估肌肉损伤的最佳影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近年发展起来的T2 mapping、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等功能MRI技术能够反映肌肉损伤后病理、生理微观变化,可以无创、定量、客观地评估肌肉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再生修复情况,甚至可以早期发现肌肉损伤。就功能MRI在肌肉损伤评估方面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对Broca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区相关纤维结构进行研究,探讨Broca失语症脑内白质结构改变的特征。方法:使用Siemens Trio 3.0T MR扫描机对30例Broca失语症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进行常规序列及DTI扫描,在Siemens Leonado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计算Broca区、Wernicke区及弓状束的各向异性(FA)参数。结果:30例Broca失语症病变均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失语组左、右侧Broca区FA平均值分别为0.208±0.053及0.284±0.056,对照组左侧Broca区FA平均值为0.296±0.054,失语组左侧Broca区FA平均值与右侧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失语组Wernicke区FA平均值左、右两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45>0.05);失语组左侧弓状束FA平均值较右侧及对照组左侧降低(以前部及中部为著),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均<0.001)。结论:语言功能区的损伤可引起Broca失语症,其纤维通路的损伤亦可导致失语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失语症病人皮层语言活动的功能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失语症患者皮层语言功能状态,并探讨该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6位健康志愿者和3位处于恢复阶段的失语症患者完成词汇联想任务的同时,用fMRI技术测量局部神经元活动引起的脑区信号改变,分析处理成代表语言功能区的统计激活图。结果6例正常志愿者的语言加工活动激活了1个由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许多脑区组成的神经网络。而失语症患者无论左侧额叶有无病变,均无左侧额叶下部的激活。此外,2位患者显示了右侧大脑半球某些区域的激活,而这些区域没有参与正常志愿者的语言加工。结论失语症患者皮层语言功能存在脑内局部病灶的远隔效应和皮层语言功能区的重新分布或重组现象。fMRI技术是评价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乳腺黏液腺癌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R平扫、动态增强(DCE)及DW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MR枪查采用1.5 T MR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包括MR平扫、3D DCE-MRI以及b值分别为500和1000 s/mm2的DWI.对8例行乳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形态学、T1WI及T2WI信号强度、肿块内部强化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上ADC值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乳腺黏液腺癌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标准.结果 8例乳腺黏液腺癌(5例单纯黏液腺癌,3例混合型黏液腺癌)的黏液含昔为60%~90%.8例在MRI上均表现为肿块,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和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1例表现为不均匀轻微强化,2例表现为内部欠均匀的渐进性强化,其余5例于动态增强早期时相均表现为边缘明显强化,肿块内部结构呈渐进性强化,强化方式呈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趋势.于DWI上病变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在b值500 s/mm2时为(2.41±0.28)×10-3mm2/s,b值1000 s/mm2时为(2.06±0.14)×10-3mm2/s,分别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71±0.32)×10-3和(1.43±0.24)×10-3mm2/s.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在MR平扫T2WI、DEC及DWI表现均不同于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这些特征性表现反映了其特殊的病理类型,MR多种成像序列相结合可对乳腺黏液腺癌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与常规MRI扫描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差异。 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临床疑诊为脑缺血病例78例, 分别采用低场磁共振DWI技术与常规MRI扫描技术进行检查, 评价两种检查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 结果 低场磁共振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100.00%(72/72), 而常规MRI扫描的诊断灵敏度仅为5.56%(4/72), 可见采用低场磁共振DWI技术的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MRI扫描技术。 结论 低场磁共振DWI技术应用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 可有效提高其诊断灵敏度, 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MRI扫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征象.结果:肿瘤位于大脑半球13例,其中位于颞叶6例,额叶4例,顶叶2例,枕叶1例;位于丘脑1例;位于鞍上区1例;位于四脑室1例.囊性病变2例,囊实性病变8例,实性病变6例.T1WI病变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低信号(n=9)或等信号(n=5);T2WI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变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或轻度强化,囊壁强化(n=4)或不强化(n=6).结论:MRI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对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Role of diffusion-weighted MR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cystic lesion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AI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in characterizing cerebral cystic lesions. The usefulness of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map in lesion characterization was also evaluated. METHODS: We compared the findings of conventional MR images with those of DWI: 63 cystic masses in 48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routine MR imaging and echo-planar DWI. The routine MR imaging included at least the axial T2- and T1-weighted sequences, and post-contrast T1 axial sequences. The DWI included an echo-planar spin-echo sequence with three values (0, 500 and 1000s/mm(2)) sensitizing gradient in the x, y, z direction, and it obtained an ADC map.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DWI for differentiating abscesses from primary brain tumours was 100%; for differentiating abscesses from metastatic tumours was 73%; for differenti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lesions was 90%. CONCLUSION: Although some metastatic lesions may appear hyperintense on DWI thus imitating an abscess, evaluation of the lesions with both DWI and conventional MRI may hav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umours from abscess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上乳腺癌癌周间质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对确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行乳腺 MRI 检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共31例(所选病例均为单侧单中心发病)。测量乳腺癌病灶与病灶周围组织不同方向上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增强率(SE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横轴面 DWI 图像:乳腺癌病灶内的 ADC 值显著低于病灶周围组织;乳腺癌周围组织同一层面不同方向的 ADC 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于同一方向上的不同层面,靠近病灶的第1层(范围约5mm)的 ADC 值小于远离它的3个层面(P <0.05);乳腺癌、癌旁组织、正常侧乳腺组织的平均 ADC 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2.496,P =0.000)。横轴面动态增强图像:乳腺癌病灶内的 SER 显著高于病灶周围组织;但病灶周围组织各层面之间 SER 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灶周围组织同一层面的不同方向的 SER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 动态增强的 SER 及 DWI 成像的 ADC 值对乳腺癌与癌周间质组织的判别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确定乳腺癌范围及手术切缘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