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目的:界定中医症状单元的内涵.方法:以历代医案数据库关于症状的原文描述和当代中、西医学权威著作关于症状的定义作为研究资料,基于哲学和逻辑学关于事物的属性和概念的定义,探讨了427个症状单元的多重属性.结果:中医症状单元有6种特有属性,分别是观察者、观察工具、观察对象、观察角度、观察结果、对应的正常生命现象,并具有4种偶... 相似文献
5.
6.
7.
总结历代医案中眼部四诊信息的2444种不同描述,确立了29个眼部症状单元:白睛黄染、白睛色青、白睛红赤、眼睑红赤、眼眶发黑、眵多、多泪、目盲、星膜翳障、羞明、歧视、夜盲、目闭不开、胬肉攀睛、睡眼露睛、瞳神散大、瞳神缩小、眼球突起、眼歪斜、眼睑下垂、瞪目直视、横目斜视、两目上视、目瞤、目痛、目痒、目酸、目胀、目光呆滞。与中医学权威著作比较,①白睛色青、目闭不开是从历代医案中的新发现;②目开不闭、睫毛倒入、目畏热、白睛溢血是中医学权威著作的新认识。与西医学权威著作比较,①眼球震颤、昼盲、偏盲、色觉障碍、视物变形尚未引起中医足够的重视;②眼眶发黑、目闭不开、睡眼露睛、目光呆滞、目酸、目胀在西医学权威著作中没有阐述。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中医45个口部症状为线索,与西医学中相应症状的名称及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医口部症状的特色在于更重视口腔及其分泌物的气味异常以及唇、齿、龈的色泽的改变;其不足之处在于对牙齿形态、结构、数量等异常认识不够,应借鉴西医学中相关内容,并将其纳入到中医口部症状中,以补充和完善中医症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需要症状的规范。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认为对于区分不同疾病状态具有借鉴作用的生命现象才是症状;症状具有独立性和内涵最小性;症状的名称有概念词组、描述词组和派生词组3种类型;症状的6种特有属性和4种偶有属性是症状定义的必要内容;症状的发生部位、性质和加重缓解因素是中医赖以辨证的症状的临床特征;治疗前后对比是中医判定症状轻重变化的主要方式;围绕主诉或最痛苦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其伴随症状的采集是规避冗余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粤东地区基层中医药发展现状。方法:采用现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2种方式对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揭阳市揭东县等卫生主管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研,对被调查地区卫生局相关领导、基层医院院长、基层医院医生代表进行访谈,以了解各地基层中医药发展状况。结果:由于中医药服务定价偏低、“中医院西化”“中医人员西化”现象严重、中医医疗机构底子相对薄弱、专业队伍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不明显、体系结构有缺陷等原因,广东省粤东地区基层中医药的发展陷入困境。结论:应充分认识基层中医药发展现状,针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使基层中医药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进行采集,分析证候分布规律,并分析证候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结果肺动脉高压中医证型出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大气下陷证(96.2%)、血瘀证(75.0%)、肺气虚证(42.3%)、心气虚证(30.8%)、脾气虚证(17.3%)。血瘀证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最强。心气虚证与肺动脉压力增高的程度相关性最高,其次是肺气虚证。结论大气下陷证、血瘀证、心气虚讧、肺气虚证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主要证型;大气下陷证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脾虚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健脾化浊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的80例脾虚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临床传统西医常规方法干预;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健脾化浊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学院收治的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CRM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疼痛伴或不伴发热。X线表现为典型骨肥厚征象,正常骨小梁消失;CT表现为右侧锁骨病灶区域多发灶状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明显增厚,周边伴有硬化边。MRI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骨髓水肿以及胸肋锁骨肥厚和软组织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抑脂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影像学检查对CRMO诊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CT、MRI检查,为指导其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编制及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并探讨其研制的方法学. 方法 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和14880例次临床信息采集数据,提取内风、内火、痰湿、瘀、气虚和阴虚6个证候要素,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各证候要素相关条目专家评分的一致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四诊信息条目对证候要素的诊断重要性,采用Logistic判别法构造量表诊断模型并为量表条目赋权.结果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适合于对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的证候诊断,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判断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结论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临床可操作性强,其研制方法可为病证结合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