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因与心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TMJDS)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是单一的疾患 ,而是一种综合征 ,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临床症状和疾病的总称 [1 ]。部分病例病程迁延 ,反复发作 ,经久不愈 ,严重影响咀嚼肌功能和语言。本病发病率很高 ,其发生、诊断和治疗所涉及的学科很多 ,致某些口腔科医师不能全面认识本病 ;医源性 TMJDS也甚多 ,因此已引起国内外口腔医学界的广泛注意。1  TMJDS的病因研究1 .1 牙合因素理论  1 91 8年 Prentiss提出失去后 ,由于肌肉的拉力使髁状突向上移位 ,造成关节窝和关节盘的病变 ,并认为这些变化继发…  相似文献   

2.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人格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报告了80例颞下颌关节乱综合征(TMJDS)患者经中国版 MMPI 测定,并与73例健康人及27例确诊的神经症病人人格测定结果比较,发现 TMJDS 患者多为神经质型个性,对躯体疾病呈过度反应,偏异个性特点以 Hs,Hy 值呈现高峰,但仍属非病理性的。从本组 TMJDS 平均年龄(24.16±4.85)及病程不长看,其个性偏异似非继发于疾病。  相似文献   

3.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疾病,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此疾病的病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咬合的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咬合异常有多种形式,其中深覆(牙合)及过度超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征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深覆(牙合)合是一种常见的上下颌牙弓垂直关系异常,一般指在正中合位时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1/3以上者,深覆(牙合)常伴有过度超合,重度深覆(牙合)限制前后牙齿及牙槽高度的生长,形成异常的(牙合)曲线进而导致下颌运动障碍,影响咀嚼功能,深覆(牙合)者的咀嚼效率(84.07%)明显低于正常者(97.95%);有学者发现重度深覆(牙合)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几率为70%~82.8%.1 深覆(牙合)对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影响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主要由颞骨的关节窝和下颌骨的髁状突构成,这两者之间有关节盘,深覆(牙合)者的髁状突及关节窝形态与正常(牙合)者是否有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年来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方法:在 CNKI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近年来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研究的发展、最新进展及未来趋势.结果:以三维有限元法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研究之中.在不同颌位及关节运动时,颞下颌关节各部有不同的生物力学分布特点.结论:数字化技术为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了直观、便捷、准确的研究工具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收集的存在不同类型咬合障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病人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病理性合垂直距离减小对颞下颌关节的损害是最大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不论单侧或双侧合垂直距离减小,咀嚼运动时,对双侧颌关节的损害都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咬合接触对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用于研究咬合接触与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关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设计不同的工况来分析不同咬合接触情况下颞下颌关节应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尸体头颅1具,平行于眶耳平面作CT扫描;取石膏模型,以三维扫描仪对牙列(牙合)面扫描;将石膏模型扫描参数与CT扫描参数换算到同一坐标系下,在髁突上方设均厚的类关节盘,关节盘顶及下颌角作约束设计,经划分网格生成有限元模型。工况一:左侧下颌不同牙位咬合接触面加载;工况二:在包括左侧下颌第二磨牙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设计下颌第二磨牙牙尖交错(牙合)、远中方向和颊侧方向三种加载部位的工况,研究不同工况下双侧髁突处应力分布变化的规律。结果(1)建立了包括双侧髁突、类关节盘及下颌牙列在内的用于分析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关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2)咬合加载牙位不同,双侧髁突应力效应不同,髁突外、中、前、顶等处为承受较高压强的区域。(3)咬合加载部位牙面承载形态不同,双侧髁突应力效应也不同,其变化包括应力性质和应力的分布特点等方面,远中加载和颊侧加载时分别可致加载侧髁突内极和加载对侧髁突内极应力集中。结论咬合接触部位及方向变化可影响髁突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计算机分析统计了118例(236侧)颞下颌关节的12项骨性指标及10项颅面指标的正常值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颞下颌关节各项指标之间、颞下颌关节与颅面各主要指标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说明颞下颌关节,特别是关节窝和髁突的形态大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由于颅面诸指标与颞下颌关节主要指标之间高度相关,因而本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由颅面特征指标推算髁突形态的回归方程。本文的结果可为该关节的形态研究及人工关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用不同年龄的人类颅骨标本97例,以FRANKFURT平面为基准,测量上颌牙槽弓和颞下颌关节角度以及腭和下颌窝深度.结果:新生儿、幼儿、成人、老年人的腭深分别为4.2±0.8、7.1±0.9、12.1±2.5和5.5±1.2mm.下颌窝深度分别为2.1±0.5、7.1±0.9和5.8±1.4mm.结论:(牙合)随年龄而变化,颞下颌关节形态又随着(牙合)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牵引治疗能有效改变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颌面结构关系,同时也改变了颞下颌关节结构。但是关于前牵引颞下颌关节改变和颅颌面变化的相关性,尚无确切研究结果。目的:分析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牵引矫治前后牙颌面改变与颞下颌关节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前牵引矫治对儿童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8-11岁,对前牵引矫治前后牙颌面和颞下颌关节的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坐标系统定位测量分析,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前牵引治疗前后骨骼矢状方向发生明显改变,颞下颌关节窝和髁状突在X轴改变明显,在Y轴改变不明显,颞下颌关节后间隙明显减小;相关性分析发现,颞下颌关节与牙颌面结构改变之间存在中等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前牵引矫治后,牙颌面与颞下颌关节结构均有明显改变,且颞下颌关节骨改建与牙颌面改变之间存在中等相关关系,但没有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来发现时钟基因Bmal1表达减少可以导致小鼠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关节炎样病理改变,但Bmal1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总结钟基因Bmal1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骨关节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髁突软骨,Bmal1,昼夜节律,生物钟,睡眠”,英文检索词为“TMJOA,osteoarthritis,TMD,condylar cartilage,Bmal1,circadian rhythms,circadian clock,sleep”,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50篇文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1)睡眠剥夺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可以导致小鼠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关节炎样病理改变,暗示昼夜节律紊乱是诱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发生的新的危险因素;(2)Bmal1作为昼夜节律的核心时钟因子,在维持颞下颌关节软骨内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牙合)面形态变化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影响的规律,建立包括下颌牙列(牙合)面形态及双侧髁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尸头1具,平行于眶耳平面作CT扫描,获取下颌骨几何参数;取石膏模型,以三维扫描仪对牙列(牙合)面扫描(精度0.5mm);将石膏模型参数与CT参数换算到同一坐标系下,在髁突上方设均厚类关节盘,关节盘顶及下颌角作约束设计,经划分网格生成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包括双侧髁突、类关节盘及下颌牙列在内的用于分析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关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采用本方法可建立研究(牙合)面形态与颞下颌关节应力关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不同年龄骨性Ⅲ类错患者在前方牵引矫治后牙颌面的改变有显著不同;但是前方牵引矫治不同年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年龄对于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对颞下颌关节改变的影响。方法:将58例8-14岁的骨性Ⅲ类错患儿分成2组,8-11岁组29例,类型为替牙晚期;12-14岁组29例,类型为恒牙早期。在矫治前、矫治后分别摄X射线头颅侧位片,进行颌面的头影测量分析以及颞下颌关节在坐标系统位置的定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独立t检验进行两组间治疗前后改变量的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对两组分别进行颌面改变与颞下颌关节改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2个年龄组矫治后均发生了显著的颌面及颞下颌关节变化;颌面矢状方向上,8-11岁组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增加了4.76°,颌突角(NA-PA)增加了9.02°,显著大于12-14岁组的改变3.97°及6.88°(P<0.05);颌面垂直方向上,8-11岁组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MP-SN)、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FH-MP)分别增加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正常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和髁突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模型,为颞下颌关节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字平台。方法获取正常颞下颌关节CT和MRI扫描图像数据,使用Mimics、Geomagic、ANSYS等软件建立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和髁突骨折外科手术模型并进行初步的生物力学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髁突骨折外科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物形态。结论根据CT、MRI影像和解剖参数,利用医学影像三维建模软件Mimics以及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adio可以精确、可行地构建颞下颌关节系统的表面网格模型,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构建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还原了TMJ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背景: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口腔常见病,而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早期隐匿不易被发现,临床上病理标本获取难度较高,难以开展相关研究。将数字化3D打印技术应用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上来增加动物模型的一致性,从而促进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的研究。目的:利用新型数字技术建立标准化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方法:将30只SD雌性大鼠根据单侧前牙反牙合建模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传统模型组、数字化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于建模后4,8周采集髁突软骨标本,体式显微镜观察表观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病理形态,ELISA观察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数字化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干预后第1周,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均呈下降趋势,随后呈增长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2)体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建模后4,8周,数字化模型组表面的变形及缺损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3)两个时间点,数字化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的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steoarth...  相似文献   

15.
背景: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已经成为矫正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生物力学是一种重要途径。 目的:建立精确、高仿真的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包含颞下颌关节的下颌骨模型,为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提供基础。 方法:螺旋CT扫描后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下颌骨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包裹成单一的封闭壳,在ANSYS中进行网格划分及转换,再将模型写入ANSYS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相应部分的重建并模拟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及术后固定。 结果与结论:运用MIMICS及ANSYS软件建立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带有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和人体组织相比,具有生物相似性及几何相似性。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模型,可以通过前移、后移、旋转移动远心端,再行各种方式的内固定。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对各个部位施加载荷,用来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不同组织应力及位移的改变,也可以研究不同固定材料对固定后稳定性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病变是发育中及成熟大脑癫痫发作的病因.两种人类癫痫综合征良性家族性惊厥(BNFC)和高热惊厥(GEFS+)都与离子通道的病变有关,前者与钾通道病变有关,后者与钠通道病变有关.一些新发现的癫痫综合征的染色体定位也是在富含离子通道基因序列的区域.基因突变小鼠的研究表明,由于不同离子通道对神经元兴奋的作用不同,不同通道的突变可导致不同癫痫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额支、面神经额支的行程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探讨三者的解剖学关系,为颧面部缩小手术中设计耳颞部辅助切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4例防腐成人尸体(28侧)和2例新鲜成人尸体(4侧)头部标本进行解剖,建立坐标系观察并测量颞浅动脉额支、面神经颞支的走向和颞下颌关节位置,并分析三者关系。结果:①在耳屏点X轴和眉外端B作X轴平行线之间,颞浅动脉额支总走行在面神经额支后上方,面神经额支走向角度与颞浅动脉额支基本一致。在耳屏点与眉外端上方30m m处(TE)连线的区域以下为面神经额支分布区域,在该连线的垂直方向上可获得面神经额支最上支与颞浅动脉之间最远距离为(22.32±9.16)m m,分布范围在耳上基点前(32.68±7.53)m m;②颞下颌关节盘前缘距关节结节止点距离为(3.40±0.75)m m,在耳屏点前(18.60±3.60)m m。结论:在TE连线后上方,无血管搏动的发际内作平行TE连线的切口,可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在关节结节止点前至少5 m m的距离外(约耳屏前25 m m处)截骨,避免进入颞下颌关节腔内损伤关节盘。  相似文献   

18.
颞下颌关节负荷对关节的生长发育、改建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合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其受力状况的生物力学研究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但由于颞下颌关节负荷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建立理想、完善的方法和模型一直是负荷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对历年来颞下颌关节负荷研究的各类方法和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颞下颌关节负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颞下颌关节负荷对关节的生长发育、改建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合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其受力状况的生物力学研究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但由于颞下颌关节负荷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建立理想、完善的方法和模型一直是负荷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对历年来颞下颌关节负荷研究的各类方法和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评价了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颞下颌关节负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囊内颞下颌关节(TMJ)病理的研究,过去采用的是病史和物理检查以及成象的方法。使用有创的关节镜的方法,还可进一步进行研究。但病史和物理检查的方法容易导致误伤,而成象和关节镜的方法则是昂贵的和有创的。研究人员曾经试图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去分析有症状的颞下颌关节产生的声音,以作为一种诊断方法。然而,以前研究的结果,通常是认为这些诊断方法在诊断方面的用处不是很大。以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