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获得健康的身心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观念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从工作了大半生的岗位退下来的老年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一时难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等不良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保持良好的心态,重新融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愉快地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2.
血液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指导心理干预,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的情绪障碍。利用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病人的社会支持及主要照顾者SAS评分、SDS评分等作为相关因素。结果血液病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人的SAS评分与年龄,支持利用负相关,与照顾者SAS评分正相关。SDS评分与支持利用,主观支持负相关,与照顾者SAS评分正相关。结论血液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癌症康复病人的心理社会治疗干预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随着癌症病人的生存期不断延长,病人对其生命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即各种心理社会干预方法用于癌症病人辅助治疗的临床报导日见增多。根据Holand所说,心理社会干预的目标是改善癌症病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适应不良,减轻对有治疗方法的焦虑和担忧,帮助澄清错误的观...  相似文献   

4.
短程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观察短程心理干预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透病人61例,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情境治疗及对病人家属教育等短程心理干预,并观察干预前后两组病人在医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情绪状态方面的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在心理干预后屈服分值由12.5±3.7降至9.3±2.5.回避由16.5±2.9降至14.4±2.7。社会支持度在客观支持度上变化不明显,但主观支持度由16.2±5.6升到21.6±5.1.对支持利用度由6.4±2.3升到8.8±2.8,社会支持总分由32.5±8.1升为38.9±8.7。情绪状态问卷中除有力-好动由10.3±6.2升到15.1±5.4外,其余4项得分均呈下降趋势,如紧张-焦虑由14.1±6.7降到10.5±5.2.忧郁-沮丧由22.9±14.5降到16.2±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程心理干预可改善维持性血透病人医学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度、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及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肺炎在中国一些地区的流行,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危机与挑战是巨大的.一方面大众普遍出现恐惧和恐慌心理,另一方面非典病人、疑似病人、丧失亲人的家属等,更经历了特别的心理危机历程.那些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令人高兴的是,在这次非典的突发危机事件爆发以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以他们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参与到对抗非典的工作中,运用自己的专业,通过热线咨询、网络咨询、媒体宣传以及一线的对病人、医务工作者的直接心理干预等各种方式,帮助人们缓解因非典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度过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部分极重灾区的受灾群众接受心理社会支持服务的情况及其需求,为灾后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服务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震后9个月,对138名来自北川县及安县的受灾群众,采用自编问卷结合访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1)74.6%的灾民希望得到心理帮助,51.4%听说过"心理"、"心理援助"或"心理干预"说法,但仅有34.1%实际接受过心理帮助。(2)接受过心理帮助者认为"帮助很大"的比例更高(23.4%vs.8.4%,P=0.002),灾民得到心理帮助的次数与其对心理帮助的印象呈负相关(r=-0.28,P=0.001)。(3)灾民认为最有用的心理帮助依次为交谈(27.7%)、提供心理支持(23.4%)、了解关心的问题和需要(17.0%)。(4)自从地震以来的9个月和最近的1个月,灾民报告对其心理造成影响的前4位问题为住房问题、失去亲人、生活经济来源问题和就业问题。结论:随着获得心理帮助次数的增多,灾民对心理帮助的印象评价趋向于更好;大部分受灾群众对心理社会支持服务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有必要不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卫生部门之内和之外的各种心理社会支持措施应当相互加强且彼此促进,并能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适应和建立对疾病的正常反应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心理疏导在当前医学诊疗及护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影响到一个病人的康复和配合的好坏及快慢,尤其是对手术病人而言,心理疏导甚至能影响其对手术的耐受力和术后的恢复.实施有针对性的术前指导,帮助病人增强心理应对能力,充分减轻病人顾虑、紧张情绪,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现将心得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情绪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情绪状况调查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陈卫红姚景鹏肖顺贞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是冠心病中严重的一个类型。正如Barnet所指出的那样,AMI病人康复过程中,心理社会方面的再调整比单纯的疾病恢复更困难[1]。因此,如何帮助AMI病人积极地...  相似文献   

10.
394例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方法 术前采取劝导、说明、启发、鼓励等交流方式,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的患者进行沟通,营造一个平静舒适的环境,使病人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术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帮助患者与扫描医生密切配合,使之获得最佳的扫描图像;术后告知病人检查后注意事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通过对394例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均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结论 CT增强扫描前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有效减轻并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检查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伍学英 《医学信息》2010,23(13):2232-223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方法术前采取劝导、说明、启发、鼓励等交流方式,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的患者进行沟通,营造一个平静舒适的环境,使病人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术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帮助患者与扫描医生密切配合,使之获得最佳的扫描图像;术后告知病人检查后注意事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对394例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均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结论 CT增强扫描前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有效减轻并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检查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心理的活动规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与治疗护理以利于病人尽快康复的一门交叉学科。心理护理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到临床护理.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施心理护理.根据不同的病人、痛种、患病的状态进行护理,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帮助患者度过思想难关,使病人从患病后的各种奇异心理中解脱出来.给病人提供优雅的环境,尽可能使病人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井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患者常见的心理活动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有一部分是心理障碍的病人,多因精神受到严重刺激而致精神创伤.这部分人患的是心理病,而不是生理疾病.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用医学、心理学砸开病人心理病的“紧箍咒”,把病人从痛苦的心理病中解脱出来.才是唯一的“灵丹妙药”。我们对来咨询的病人热情接待,用发自内心的同情,耐心而认真倾听病人的叙诉,用柔和关心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病人交谈,引导病人把心理的烦恼倾吐出来,运用医学知识给病人解释,帮助病人正确对待心理病,改变悲观情绪,以促进心理病的康复。例1男.36岁.工人.来门诊时精神抑…  相似文献   

14.
夏海娜  高克霞 《医学信息》2008,21(6):912-913
目的 探讨腹壁造口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68例腹壁结肠造口患者通过随访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均能主动学习自护方法,积极寻求帮助,愿意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结论 腹壁造口患者在康复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配合治疗,尽快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病例对照和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对37例肿瘤病人和37例非肿瘤病人进行了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并检测其免疫功能,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肿瘤病人与非肿瘤病人相比免疫功能明显减退,主要表现为IgM、CD16^ 水平的减少(P<0.01),肿瘤病人的IgM、CD3^ 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抑郁情绪等因素相关。结论: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IgM,CD16^ 水平的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绪抑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患者心理卫生状况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60例心血管病人的心理状况和家庭功能的调查,揭示了家庭功能与患者心理状况的关系。高功能家庭病人的心身问题较低功能家庭的少,高功能家庭的患者能积极地对待疾病和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并提出了生活质量。这一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家属重视心血管病人的心理需要,努力去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帮助,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妇科手术应激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不同,对妇女造成一种特殊的压力,而形成特殊的心理应激刺激,产生焦虑状态。本文通过对妇科手术病人进行调查,对其产生焦虑的应激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帮助病人改善心境,增强信心,促使心理状态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8.
心理社会因素对乙型肝炎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 SCL-90、SDS、SAS及 EPQ等多种量表对乙型肝炎病人进行测试 ,并与健康人加以对照。结果 乙型肝炎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并有人格缺陷 ,常常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对付生活事件。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对乙型肝炎病人的发生、发展有重大影响 ,提示心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络、社会支持对离退休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社会网络、社会交往等因素对离退休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51名离退休老年病人进行生存质量量表、期望性支持和获得性支持量表和社会网络数量、社会交往的频率、疾病诊断的数量等评定。结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网络的数量和社会交往的频率对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各领域因子分均没有显示明显的影响,没有进入回归方程;情感支持对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等领域影响较为明显,所解释的变异分别为17.0%、29.9%、14.2%;期望性支持对总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有明显影响,所解释的变异为12.9%,并对生存质量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有形支持分仅对生存质量环境领域影响较为明显,所解释的变异为22.5%,对生存质量其他领域影响不明显。疾病诊断的数量对生存质量的多个领域都显示有负面的影响,影响程度比年龄更为明显,除对生存质量生理领域较为明显外(可解释总分变异的25.3%),还对心理领域、独立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总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社会支持对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不是取决于其社会交往和社会网络的数量,而是取决于社会支持的质量。情感性、感受性支持较有形的社会支持或工具性支持对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疾病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不仅仅表现身体的痛苦上,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使用无创呼吸机老年COPD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52例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老年COP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疾病常规和一般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疏导,家庭及社会心理支持等综合心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对无创呼吸机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病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的个体化,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明显提高了病人对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护理人员积极发现并耐心解除老年COPD病人因使用无创呼吸机带来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对老年COPD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病人痛苦减轻,心情平静,全身舒适,促进疾病康复.无创呼吸机更广泛运用到临床抢救、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