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肝片对纤维化肝组织TGF-β1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 g/L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模型复制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 mg/kg)或溶媒,每日1次,直至8,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②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TGF-β1及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且其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它可能在蛋白及mRNA双重水平上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中、晚期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12.5% CCl4 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的第8、13周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 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第8、13周纤维化肝组织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其表达相互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晚期肝纤维化中,TGF-β1及TβR Ⅰ mRNA水平的增高是其蛋白表达上调的主要机制,NF-κB、TGF-β1及TβR Ⅰ共同作用促进肝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柔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βRⅠ、TβRⅡ及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柔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3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补肾柔肝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造模,造模组首次于背部皮下注射纯CCl45 ml/kg,3 d后皮下注射40%(V/V)CCl4花生油3 ml/kg,每周2次,造膜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秋水仙碱组用秋水仙碱水溶液灌胃(5 ml·kg-1·d-1),补肾柔肝方组给予补肾柔肝方流浸膏灌胃(5 ml·kg-1·d-1),连续8周。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分别采用P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βRⅠ、TβRⅡ、α-SMA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TβRⅠ、TβRⅡ、α-SMA蛋白表达升高;TβRⅠ、TβRⅡmRNA、α-SM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秋水仙碱组及补肾柔肝方组TβRⅠa、TβRⅡ、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TβRⅠ、TβRⅡmRNA、α-SMA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柔肝方能够降低大鼠肝脏内TβRⅠ、TβRⅡ、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轻大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本研究用四氯化碳(CC 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防治组在造模后1h始以山莨菪碱7.0mg.kg-1.d-1腹腔注射。大、小剂量治疗组造模后第4周始腹腔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14.0mg.kg-1.d-1和7.0mg.kg-1.d-1。第10周末测定血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透明质酸(HA),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TβRⅠmRNA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各山莨菪碱给药组大鼠血清ALT和HA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同时该药还能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TβRⅠmRNA的表达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论:山莨菪碱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天然牛磺酸治疗组,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血清TGF-β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βRⅠ和TβRⅡmRNA表达;分别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肝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TGF-β1含量为(1.65±0.32)μg/L,显著低于模型组(3.93±0.32)μg/L,P<0.01;治疗组肝组织TGF-β1,Smad3蛋白表达分别为(4.5±0.6)%、(2.5±0.8)%,显著低于模型组(7.5±1.2)%、(3.9±0.8)%,P<0.05,Smad7为(6.2±1.3)%,显著高于模型组(1.3±0.2)%,P<0.01;治疗组肝组织TGF-β1,TβRⅠ和TβRⅡmRNA表达分别为0.83±0.21、0.45±0.16、0.63±0.15,显著低于模型组1.62±0.45、0.93±0.24、1.25±0.45,P<0.01;治疗组肝纤维化分期积分为2.07±0.31,显著低于模型组3.18±0.42,P<0.01.[结论]天然牛磺酸能抑制TGF-β1及其受体和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具有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盐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盐治疗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丹酚酸B盐治疗组在造模4周后给予丹酚酸B盐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用盐酸水解法检测全部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type Ⅰ,T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type Ⅱ,TβR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Ⅰ型胶原蛋白、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而丹酚酸B盐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丹酚酸B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糜酶抑制剂(Chy-I)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1Ⅰ型受体(TβRⅠ)及TGF-β1Ⅱ型受体(TβR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Chy-I组,模型组和Chy-I组注射给予四氯化碳制作肝纤维化大鼠模型,Chy-I组在建立模型的同时灌胃给予Chy-I(每日10 mg/kg).实验第56天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TβRⅠ及TβRⅡ阳性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TβRⅠ及TβR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hy-I组TGF-β1、TβRⅠ、TβRⅡ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P<0.01).Chy-I组肝组织中TGF-β1、TβRⅠ及TβRⅡ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Chy-I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认为可能与调节TGF-β1、TβRⅠ及TβRⅡ水平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鳖甲煎改良方对大鼠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6组,每组15只,其中以40%CCl4处理(3 ml/kg)8周复制中毒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复制模型的同时分别用鳖甲煎改良方高剂量组28.4 g/(kg.d)、中剂量组14.2 g/(kg.d)、低剂量组7.1 g/(kg.d)灌胃治疗并且以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0.6 g/(kg.d)作阳性对照组治疗6周。以复制模型同样方式与用量于右后腿皮下注射橄榄油及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作空白对照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8周后肝纤维化变化程度,RT-PCR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one,TGF-β1)、Smad3及Smad7变化,免疫组化(S-P法)观测TGF-β1、smad3、smad7表达情况。结果 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改良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减轻,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与少量胶原纤维形成;肝组织TGF-β1与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且鳖甲煎改良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鳖甲煎改良方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鳖甲煎改良方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白细胞介索10(IL-10)干预肝纤维化大鼠星形细胞中的表达,阐明外源性IL-10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肝纤维化模型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Ⅰ组,24只),分别于CCl4造模第7周及11周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灌注分离肝星形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新分离肝星形细胞中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原代培养72 h后肝星形细胞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于上述两个时间段分别将各组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判断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IL-10干预模型,并对大鼠肝星形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与正常组相比,纤维化模型组TGF-β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IL-10干预后则明显降低(P<0.01).纤维化模型组星形细胞TGF-β1mRNA水平在第11周时低于第7周(P<0.05).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结果相平行.结论IL-10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星形细胞中TGF-β1表达,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TGF-β1及其受体在PCOS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GF-β1及其受体TGF-β1受体-Ⅰ(TGF-beta type I receptors,TβRⅠ)和受体-Ⅱ(TGF-beta type II receptors,TβRⅡ)mRNA在PCOS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的方法建立PCOS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中TGF-β1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RT-PCR方法检测TGF-β1受体TβRⅠ和TβRⅡmRNA在卵巢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在PCOS各阶段卵泡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COS间质细胞、窦状卵泡膜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P<0.01)。凝胶图像分析显示TβRⅠ和TβRⅡ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PCOS组TGF-β1表达异常是导致卵巢间质纤维化,包膜增厚的主要原因;TGF-β1也参与PCOS卵泡发育、闭锁的调控。PCOS大鼠TGF-β1受体表达上调,是使TGF-β1致纤维化功能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GF-β1及其受体TGF-β1受体-Ⅰ(TGF-beta type Ⅰ receptors,TβR Ⅰ)和受体-Ⅱ(TGF-beta type Ⅱ receptors,TβR Ⅱ)mRNA在PCOS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的方法建立PCOS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中TGF-β1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KT-PCK方法检测TGF-β1受体TβR Ⅰ和TβRⅡ mRNA在卵巢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GF-β.在PCOS各阶段卵泡卵母细胞、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COS间质细胞、窦状卵泡膜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凝胶图像分析显示TβR Ⅰ和TβRⅡ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OS组TGF-β1表达异常是导致卵巢间质纤维化、包膜增厚的主要原因;TGF-β1也参与PCOS卵泡发育、闭锁的调控.PCOS大鼠TGF-β1受体表达的上调,是使TGF-β1致纤维化功能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的表达对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斑点杂交技术,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过程肝内TGF-β1、TGF-β RⅡ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内TGF-β1、TGF-β RⅡ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GF-β1与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TGF-β RⅡ与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之间也均呈正相关。结论:TGF-β1是肝纤维化的重要介质,TGF-β RⅡ表达增加是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及TIMP-1 mRNA、MMP-1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B、C两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C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肝脏组织Ⅰ、Ⅲ型胶原及TIMP-1 mRNA、MM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肝脏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银杏叶提取物(GbE)灌胃处理后,治疗组肝脏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及治疗组肝脏组织TIMP-1 mRNA、MMP-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组TIMP-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MM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TIMP-1表达和提高MMP-1 表达而促进Ⅰ、Ⅲ型胶原降解并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是否通过恢复或重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自稳平衡抑制肝纤维化进展。方法将27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去除病因组、下瘀血汤组和氯沙坦钾组。除正常组外,各实验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5 mL/kg 40%四氯化碳橄榄油混悬液造模,并以下瘀血汤及氯沙坦钾干预肝纤维化进展,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和超微病理学方法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AT1R、TGF-β1表达,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RAS相关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①HE染色、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和超微病理学结果均显示去除病因组、下瘀血汤组、氯沙坦钾组和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依次加重。②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其他组RAS相关分子ACE2、ACE、AngⅡ、AT1R及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除去除病因组TGF-β1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他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去除病因组、下瘀血汤组、氯沙坦钾组RAS相关分子ACE2、ACE、AngⅡ、AT1R及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③与氯沙坦钾组比较,下瘀血汤组AC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AngⅡ及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瘀血汤可能通过增加ACE2的表达,抑制ACE、AngⅡ和TGF-β1的表达,使RAS中促进肝纤维化的经典通路ACE-AngⅡ-AT1R转变为抑制肝纤维化的ACE2-Ang(1-7)-Mas受体轴为主导,从而抑制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以"浊毒"立论的肝复健方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 mRNA水平和Smad2/3、Smad4、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每周2次,连续8周制备HF模型,每天灌胃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肝复健方(15.0、22.5、30、0 g/kg)和秋水仙碱(0.154 g/kg)治疗至12周末.实验结束后,RT-PCR法检测肝组织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mRNA的表达,Weston-blot法检测肝组织Smad2/3、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F-β1、TβRⅡ及Smad2/3、Smad4表达明显增强,Smad7表达明显下降;经肝复健方治疗后大鼠肝脏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表达均比模型组减弱,Smad2/3、Smad4的表达减弱而Smad7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 肝复健方能抑制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 mRNA的表达,下调Smad2/3、Smad4蛋白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肝复健方对大鼠HF肝脏TGF-β/Smad信号通路有明显的影响,这可能是其治疗H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noN蛋白在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分两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24只,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分别在第2周、4周、6周、8周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HE和Masson染色并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检测SnoN、Smurf 2、TGF-β1及Ⅰ型胶原纤维(COL-1)在造模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模型组第4周、6周肝纤维化明显;模型组血清ALT、AST升高,第4周时达高峰;Alb逐步下降,6周时最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造模后,SnoN表达进行性降低,第8周达到最低,Smurf 2表达量逐渐增加,在第6周达最高峰,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别(P<0.05或0.01);TGF-β1表达水平逐步增高,于第4周时达高峰,各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SnoN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是肝纤维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IL-1β及IL-1βR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 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β受体(IL-1βR)的表达,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CC l4所致2、4、6、8周肝纤维化模型及对照组大鼠肝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和IL-1β及IL-1βR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IL-1β及IL-1βR无明显表达;2周模型组病理变化以炎症及肝细胞变性为主,肝组织细胞IL-1β及IL-1β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4周模型组间质成分增生明显,坏死肝细胞中IL-1β及IL-1βR无明显表达,与2周模型组相比IL-1β及IL-1βR表达减少(P<0.01);6周模型组肝细胞大量坏死,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纤维隔形成,与4周模型组相比IL-1β及IL-1βR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8周模型组肝组织形成完整的假小叶,肝组织细胞IL-1β及IL-1βR表达程度与6周模型组相似。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损伤因子均能刺激肝组织细胞表达IL-1β及IL-1βR。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黄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并发肝损伤大鼠的肝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单侧肾切除合并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给药20周后,检测大鼠血糖、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及肝糖原蓄积程度,并检测肝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表现为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糖原颗粒蓄积,Ⅰ、Ⅲ型胶原纤维异常增生,柴黄益肾颗粒组大鼠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糖原蓄积程度及Ⅰ、Ⅲ型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肝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TGF-β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柴黄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并发肝损伤大鼠具有肝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柴黄益肾颗粒显著降低肝组织GLUT-1及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大鼠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设为正常组、模型组、绞股蓝总皂苷组、秋水仙碱组,除正常组外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7周开始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每日给药剂量为股蓝总皂苷200 mg/kg、秋水仙碱0.1 mg/kg,共3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检测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肝组织TGF-β1/Smad信号通路指标TGF-β1、TGF-β1受体1(TβR-Ⅰ)、TGF-β1受体2(TβR-Ⅱ)、Smad2/p-Smad2、Smad3/p-Smad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肝组织Hy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肝小叶被破坏,肝细胞脂肪变性伴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TβR-Ⅰ、TβR-Ⅱ、Smad2、p-Smad2、p-Smad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而Smad3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绞股蓝总皂苷组及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病理改善;绞股蓝总皂苷组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Smad2、p-Smad2、p-Smad3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TβR-Ⅰ、TβR-Ⅱ及Smad3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Smad2、p-Smad3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TβR-Ⅰ、TβR-Ⅱ、p-Smad2及Smad3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活化、TGF-β1分泌及其信号通路中p-Smad2、p-Smad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