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她的最爱     
母亲去乡下大姐家了,临走时说要住上一段时间才回来。这样,父亲就一个人在家。母亲走了,我们白天也要上班,父亲好像很适应这种一个人的生活。自从母亲去乡下后,我见他从来没有给母亲打过电话,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难道他真的不想念他的老伴?倒是母亲经常打电话来,问长问短的。我有时也劝父亲打个电话过去,他淡淡一笑:"在你大姐家,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别糟蹋了电话费!"他既然这么想,我也不好多说,老人家自己的事情,他们总会处理的。母亲不在家的那段日子,父亲每天总要花上几个小时,伺弄阳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我知道,那是母亲的最爱。  相似文献   

2.
正那次,老爸和老妈在厨房忙碌着为我们准备一桌好饭。他们俩配合默契,老妈一伸手,不用说什么,老爸就知道她想要什么,然后把旁边的东西递到她手上。我想帮忙,老爸大手一挥说":不用,你帮忙只会越帮越忙。我给你妈打下手,她习惯了。不是说大话,有时候她一个眼神我就知道她要干啥。"我对妹妹说":瞧见没有,这就是传说中的默契!"作为  相似文献   

3.
父亲·母亲     
在我们兄妹的心目中,父亲是位爱儿女胜过一切的好父亲,母亲也是和蔼可亲的好母亲。只是不知道岁月何时在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生活里划下了一条深深的沟痕:父亲对母亲常常发脾气,母亲则对父亲左挑右剔,唠唠叨叨。起先两个人是因一点小事吵架,后来发展到连话也懒得说了。我们作为儿女,为此事很是烦心。就在为父母关系无可奈何时,我们几个也纷纷离开父母,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了。记得离家走的前几天,我曾试探着问母亲:“你们之间是不是感情上有什么障碍?”母亲极肯定地摇了摇头:“不是,我只是受不了他的倔脾气。”也是这次,我知道了,父母之间并…  相似文献   

4.
正我精心准备好了晚餐,看着一桌美味,我大喊一声:"大猪、小猪,来吃饭喽!"说完,忽然感觉这句话怎么这么熟悉呢?对了,是我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每当母亲高兴的时候,就会称呼我们的"昵称",她叫父亲"大猪",叫我和妹妹"小猪"。父亲是个幽默的人,他总说母亲是个快乐的"饲养员",母亲也乐得叫我们"大猪""小猪"。如今,我突然喊出的这句话,竟然和母亲的语调一模一样,我的表情一定也和母亲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父亲是个要强的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即使日子过得再难,他都会笑呵呵地对我们说:"好日子就要来了,凭你爸这双大手,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说着,父亲还冲我们挥一挥他那双大手。母亲嗔道:"你呀,就是爱逞强!"每年麦收、秋收时,家里的重活就都落到父亲肩上。我们姐弟还小,帮不上忙。母亲干  相似文献   

6.
2004年,父亲把他的情妇——一个23岁的美丽女子带到了母亲面前,并且提出了离婚。看到母亲欲哭无泪的样子,我肝肠寸断。在父亲的办公室里,我对父亲说了我和邱河的事情,我对父亲说:我只想让你知道,在你和别的女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女儿也在一个老男人的怀中。  相似文献   

7.
《健康必读》2008,(6):56
每次回家,他们都争着冲到我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还非要让我评评理。这次冲在前面的是母亲。她狠狠地剜了父亲一眼,说":你爸这个老糊涂,越来越不明事理了。前一阵子,你工作忙,不常回来,我们俩就想给你打电话说说话。我说你在单位忙着呢,别打扰。谁知道,他偏要打……"被母亲抢白一顿的父亲不甘心地辩解道:"就你能,你不是也想给丫头打  相似文献   

8.
《家庭育儿》2007,(11):106-106
老子在出关以前,有个官员来问他:"我请教你一个问题,我有两个儿子,大的比较老实,小的比较聪明,我老了以后是要依靠大儿子,还是依靠小儿子?"老子就拿出一把零钱放在桌子上,对他大儿子说:"你只要过去打你父亲一下,这些钱统统是你的."大儿子比较老实,他心想,怎么可以打父亲呢?死都不能这样做,所以怎么劝他都不肯.小儿子比较聪明,老子就跟他说:"你只要碰一下你父亲就好,这些钱就是你的."小儿子马上过去打了他父亲一下,然后就把钱收起来,自己还很得意.老子就对他父亲说:"你知不知道以后要靠谁了?"  相似文献   

9.
父亲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懂母亲!父亲一生中从没对母亲说过谎,但这唯一的一次谎言里,却包藏着父亲对母亲所有的爱!母亲遛弯回来,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父亲问是什么?母亲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好东西,能治疗好些病呢……"原来,母亲在街上看到一个摊子前围了一大群人,母亲好奇地挤了进去,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倾情讲述:"我妈妈就是吃了这个叫人参果药材煮的水,治好了折磨她近30年的老哮喘。这不,我又赶过来买一些,让妈妈再喝上一段时间,把  相似文献   

10.
韩美龄 《家庭健康》2011,(20):44-45
父亲和母亲同龄,结婚时,年方十四.父亲婚后上的中师,工作一年,之后又去读了大学.母亲总共生了八个孩子,我是他们夫妇的第七个孩子.我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多岁了.小时候,我睡着了,父亲才回来;我醒了,父亲已走了.母亲对于父亲一直是崇爱有加,有时她也抱怨父亲,比如:她说我给你爸做两件上衣穿,他送人一件,还是只有一件衣服,连个...  相似文献   

11.
班景涛 《长寿》2006,(9):51-51
"双休日回家看父母,父母高兴得不得了。可谈家常时,父母往往是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揭短,如母亲说父亲忘性大,烧水把水壶放在炉子上就不管了,水都烧干了。又如父亲说母亲没脑子,手上拿着药,还问他把药放到哪里,害得她找不到。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揭短,使本来难得在一起的拉  相似文献   

12.
使命     
虽然父亲和母亲都把嗓门压得很低,但罗尔还是听清了他们在说些什么。"如果卡拉还在,那么再过两个月,我又可以收到他送给我的母亲节礼物了!"母亲的声音中带着悲痛。"不要难过,我们还有罗尔这个儿子,他一样会送给你礼  相似文献   

13.
<正>母亲进城帮我带孩子后,父亲就一个人留在老家独自生活。父亲上了年纪,记性越来越差。记得两年前,我给他讲的事,虽说他有时会忘记,但过后还能想起来。可最近我发现,有些事我给他说了还没多久,转身他就给忘了。由于他独自在老家生活,没有了母亲照料,怕他找东西困难,我隔三岔五回家看他时,就会把他需要用的东西,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唯不说相思     
安宁  老侯 《健康文摘》2008,(4):17-17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没有情爱的男人,至少,他从没有在我和哥哥面前表现过对母亲的亲呢。甚至,连关爱都很少有。他总是粗声大嗓,口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和强硬。我因此常常很奇怪母亲怎么会看上了父亲——两个人从小就在一个小镇上,彼此看着对方长大,却从没有说过一句话。即便是后来他们结了婚,父亲都惜字如金,极少对母亲说一些温柔的言语。  相似文献   

15.
正父亲退休后,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家和菜市场又离得近,因而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窝在家里。可是电视看久了,他的精神便很颓废,一整天无精打采。那天,朋友来我家串门,听到父亲唉声叹气,便跟我父亲拉起了家常。后来,朋友跟我建议:"你该想个法子,让你父亲的生活丰富多彩一些。"他告诉我,当初他的母亲刚退休时也是这样,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母亲的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现在的母亲,把自己安排得妥妥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再细问,他便神神秘秘地回答:"总之一  相似文献   

16.
好多人说我和我爱人长得像,我不以为然。说给他听,他说:"人家说我们像是指我们有夫妻相,言行举止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看着神似。"好一个"神似"!是啊,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生活习惯几乎都一样了。两个人磨合得那样默契,一举手一投足间有了那么多的神  相似文献   

17.
熬是幸福的     
正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开了一家小纸厂,几年里经营得一直不错。那次父亲去外地送纸,结果遭遇连阴雨,纸全都淋湿了,赔了个底朝天,小纸厂倒闭了。母亲因为着急上火,一病不起。家里一下陷入窘迫困顿之境,我每天迈进家门就感觉愁云惨淡。母亲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哎,这日子怎么过下去!"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炉火上熬好的药端给母亲说:"熬过去!就像这药一样,熬着熬着就熬出药香了,你喝下去病就好了。"母亲依旧叹气:  相似文献   

18.
心理专家: 您好。我父亲刚到退休年龄,他的脾气一向不好,在家经常打骂母亲,我们几个儿女也经常被打骂。近些年来,父亲怀疑母亲有外遇,说我和我姐姐不是他的亲骨肉,逼我母亲承认是别人的孩子,不承认就打骂。  相似文献   

19.
正认识父亲的人,对父亲的评价有两个相反的方面:有人说,你爸这人呢,糊里糊涂的,啥事都不挂心;还有人说,你爸是个有心人,别看他大大咧咧的,心里可清楚呢。那次我跟父亲说起这事,他哈哈一笑说:"糊涂好,难得糊涂嘛;清楚也好,心中有数嘛!"我仔细想想,其实父亲有他的一套"糊涂经"。  相似文献   

20.
母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在家闲着。已年近五十的人了,除了平时有些腰酸腿痛之外,身体还是很硬朗的。但去年,她却病了一回。 去年过年时我回到家中,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母亲独自搬个小凳坐在阳台上,父亲在房中看书,父亲看到我回来了,很高兴。我随口问他“你们怎么了?”父亲说:“你妈的脾气现在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