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本院2004-2008年出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完成乙肝疫苗联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的儿童85人,电话调查出生后是否母乳喂养以及HBsAg、HBsAb阳性情况.结果 调查儿童中HBsAg阳性1人,HBsAg阳性率为1.18%;HBsAb阳性36人,HBsAb阳性率为42.35%.阻断成功率为98.82%,调查儿童中母乳喂养儿童44人,母乳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为0%.结论 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HBV垂直传播率;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患“大三阳”有关,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儿童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为儿科传染病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宫内感染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免疫失败中的地位、宫内感染引起免疫失败的机制以及产前、产时、产后综合措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后的对策。 1.通过对624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随机分组,按0、1、6单用乙肝疫苗或出生时注射HBIG100IU,然后于1、2、7月龄接种乙肝疫苗,随访6.34±1.71年。发现89例慢性HBV感染儿童,其中82%在6月龄以前出现HBsAg阳性,随年龄增  相似文献   

3.
自1978年血源乙肝疫苗问世以来,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起了很大作用.但宫内已感染HBV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新生儿产前在宫内受HBV感染即阻断母婴传播,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从1998年起,我科对辖区内HBsAg阳性的妊娠妇女,经本人同意,采用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注射进行宫内阻断,并经1a、3a后随访观察,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46例无症状HBsAg(+)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孕妇所产婴儿,除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外,均于出生后24h内和2周肌肉注射HBIG,然后随访并测定婴儿HBsAg和抗HBs。结果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共检出HBsAg阳性20例,其中16例为双阳性母亲所生,提示HBIG对单纯HBsAg阳性孕妇宫内感染的阻断效果优于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结论HBIG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产妇乙肝母婴传播时对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的影响,探讨联合免疫时提高免疫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按照孕期应用HBIG针次数、新生儿使用HBIG针次数和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分别统计,对比分析HBIG不同使用方法对免疫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出生后HBIG注射针次数、儿童母亲乙肝球蛋白注射针次数和7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的增加,均不增加免疫成功率。结论用HBIG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不受儿童和儿童母亲HBIG注射针次数、7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的影响。儿童出生后HBIG注射7月龄内需要增加疫苗接种的针次数的说法缺乏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 方法:历史对照组只对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HBIG组母亲孕晚期3 mo每月肌注200 u的HBIG;婴儿出生时、半月龄时分别肌注200 u的HBIG,并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随访两组婴儿HBsAg变化情况,采用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结果:历史对照组HBV宫内感染率5.34%,随访时婴儿HBsAg转阳率5.15%,HBV感染慢性化率87.5%;HBIG组分别为5.26%,0,18.18%.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HBV宫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1.000),但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具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9, 0.001). 结论: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不明显;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对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国内一些地区用HBIG(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已取得可靠的免疫效果,为了观察单纯使用乙肝疫苗对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我们对33名新生儿接种了乙肝疫苗,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阻断对象选HBsAg、HBcAg、HBcAb均阳性4例或HBsAg、HBcAb双阳性29例的孕妇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乙肝母婴阻断试点,观察乙肝母婴阻断效果,为乙肝母婴阻断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152例HBsAg阳性孕妇娩出婴儿开展乙肝母婴阻断,跟踪随访,采集婴儿血清标本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150例活产婴儿开展乙肝母婴阻断,追踪随访到132例,其中130例母婴阻断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8.48%;孕妇血清不同乙肝病毒复制状态下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联合免疫后乙肝病毒阻断成功率94.74%;24例单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血清HBsAg检测均为阴性,与相关报道有差异。结论建议完善项目实施方案,促进婴儿HBIG接种,保证乙肝母婴阻断项目执行质量;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建议使用母婴双重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减少因宫内感染等所致母婴阻断失败病例。  相似文献   

9.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单阳性以及HbeAg也为阳性的双阳性孕妇进行产前注射HBIG和非注射HBIG两组对照,以及产后新生儿采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双重免疫,从而探讨免疫方法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以及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效果是否科学有效.方法 选用产前健康查体结果为乙型肝炎HBsAg、HBeAg单阳性或双阳性的孕妇在产前3个月(妊娠28周)起每月注射一次HBIG和对照组产前不注射注射HBIG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在出生时及15天时肌肉注射HBIG,满月、2个月和7个月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结论 乙肝母婴传播有宫内感染、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方式,不论是单阳或双阳性孕妇及其婴儿,多次注射HBIG并联合接种乙肝疫苗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是目前用于HBV母婴阻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索最佳免疫方案.方法:选择HBsAg检测阳性孕妇共99例为研究对象,按检测时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依据乙肝疫苗接种方式不同将试验组分为A组(皮内注射)和B组(肌肉注射).试验组孕妇于怀孕第28W、32W、36w分别肌注HBIG200IU;新生儿出生后分别于4 h、15 d、30 d肌注HBIG200IU,出生当日、1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5μg基因乙肝疫苗.对照组常规接种乙肝疫苗.随访儿童至5岁,监测血液中HBsAg和抗-HBs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8.36%和83.33%(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组和HBsAg单阳性孕妇组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77.78%和97.26%(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抗-HBs阳性率在一年时无统计学差异,但在5年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明显提高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对HBsAg单阳性孕妇的阻断率高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  相似文献   

12.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2):127-129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并进行分娩的HBsAg阴性孕妇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100例.治疗组在孕24,28,36周时分别皮下注射给予乙型肝炎疫苗20μg,对照组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后孕妇血液和两组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中的HBsAb水平.[结果]孕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体内HBsAb水平>10 U/L者占75%,>100U/L者占35%,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体内HBsAb水平>10 U/L者占96%,>100 U/L者占7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孕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所生新生儿脐带血HBsAb水平>10U/L者占90%,>100 U/L者占55%,而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对照组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中HBsAb水平>10 U/L者占66%,>100 U/L者占3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中期(24周)开始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提高孕妇体内HBsAb水平,亦可提高出生新生儿脐带血HBsAb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41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的阻断方法分为3组,在新生儿及12个月龄时,采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3.33%和10.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70%、2.22%和26.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8.26%、73.33%和64.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阻断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2 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 DNA(HBVDNA)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即 HBs Ag,抗 - HBs、抗 - HBc、HBe Ag、抗 -HBe。结果表明 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 ,血清 HBVDNA检出率不同 ,以 HBs Ag(+)、抗 - HBc(+)、HBe 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最高 (94 .34% )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者仍有 HBVDNA检出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了解HBV感染体内病毒复制情况。②方法 用PCR法检测HBV—DNA。③结果 共发现7种感染标志物组合模式,选用其中6种进行PCR扩增检测分析,以临床上的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组HBV—DNA阳性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组HBV—DNA阳性率为30%。④结论 “大三阳”组人群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性强,具有高度传染性;在抗-HBe阳性携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传染性;单纯抗-HBc阳性中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6.
Multi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fulminant hepatitis 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resence in serum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and hepatitis B virus DNA, which are each regarded as reflecting multi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were looked for one to five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64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tis B. HBeAg and hepatitis B virus DNA were found in the serum of only 24 (37%) and six (9%) patients, respectively. Hepatitis B virus DNA was absent from the serum in all 13 patients positive for anti-HB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stopped after the onse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most of the patients and support the view that an enhanced immune response stops the replication. Agents that inhibit viral multiplication would probably not have any effect at this stage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 (下简称慢乙肝 )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约占9.75 % ,根据推算 ,慢乙肝患者约 30 0 0万人〔1〕。至今用于慢乙肝治疗的药物和疗法虽然很多 ,但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2 0世纪 80年代初 ,我们在慢乙肝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 (PSTF)有较好的疗效 ,进而对PSTF作了长达 10余年的临床验证。现报告于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根据 1990年、1995年两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临床确诊的慢乙肝患者共 2 2 6例 ,HBsAg和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 ,ALT反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乙肝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协方差分析提示在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不同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血脂水平[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影响或影响甚微?在慢性重型肝炎组中,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血脂水平有明显影响?同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重型肝炎组中血脂水平主要受病毒载量(lgDNA)?PTA?白蛋白(ALB)等的影响?结论: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在各个病变阶段是不同的,通过动态观察血脂水平和病毒载量,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在机体病理性免疫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伟民 《广东医学》2006,27(8):1118-1119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缓慢的病毒清除动力学和自发的基因变异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在临床上仍然还是一种挑战。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史通常可分为免疫耐受期: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mfemse,ALT)正常,但缺乏或仅有轻微的肝脏炎症,这个时期无需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HBV DNA〉10^5拷贝/ml,ALT升高,肝脏存在活动性病变,这个时期可进行抗病毒治疗。非活动HBV携带期:抗-HBe阳性,HBV DNA处于低复制状态,ALT正常,这个时期一般不需要治疗,除非转化为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最近我国批准聚乙二醇化α-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al.fa,PEG-IFN-α)、拉米夫定(lamivudine)、阿德福韦(adefovir)和恩替卡韦(entecavir)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每一种抗病毒药物都有内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e抗原与病毒DNA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ou YL  Ni AP  Han JH  Sun JY  Yu R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48-2351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的检测及内标、外标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比对,更好地了解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HBV-DNA)、用Abbott AxSYM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e抗原(HBeAg)阳性(HBeAg>4 S/CO)、抗-HBe阴性、抗-HBcIgG阳性的42例血清,再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HBV-PCR外标法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Light 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 42例ALT/AST正常,HBeAg阳性(HBeAg>4 S/CO以上),HBeAg的平均值42.26 S/CO.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未检测到HBV-DNA(<300拷贝/ml)的血清;用Light Cycler定量PCR仪(外标法)检测HBV-DNA,有7例为阳性,7例HBV-DNA的平均含量3.1×105拷贝/ml,,阳性率17%.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并不说明体内病毒复制一定活跃.经治疗后,病毒复制下降,部分患者e抗原仍阳性,e抗原何时消失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标志与HBV复制状态存在不一致性,兼顾内、外标两种PCR方法检测HBV-DNA更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