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引导对非小细胞肺癌(NCSLC)放疗摆位误差和靶区组织射线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NCSLC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239次CBCT图像采集。放疗前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方向的线性误差,分析误差及其分布规律,将所得误差输入CMS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实际照射,得出实际照射中靶区及正常组织受量,通过和治疗前计划相比,研究误差对胸部肿瘤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x轴误差为(-0.40±2.81)mm,y轴误差为(1.40±5.18)mm,z轴误差为(-0.80±2.15)mm。x轴摆位误差≤3 mm为203次(86.01%),y轴摆位误差≤3 mm为121次(51.27%),z轴摆位误差≤3 mm为210次(88.98%),均显著高于其他误差区间(P0.05)。首次CBCT扫描x、y和z轴误差均值均低于其它各次x、y和z轴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y和z轴的首次CBCT扫描误差和其它各次扫描误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未移床时肺V_5、V_(10)、V_(20)、V_(30)和脊髓D_(max)及心脏D_(mean)分别为原计划(102.6±6.5)%、(103.2±8.5)%、(105.3±15.1)%、(110.6±40.0)%、(98.1±6.8)%、(92.4±5.5)%,计划靶体积(PTV)D_(95)为原计划的(88.1±10.3)%,大体肿瘤体积D95为原计划的(98.8±5.2)%,其中PTV D_(95)和原计划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 D_(95)摆位误差5 mm组和计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BCT可有效纠正接受放疗患者摆位误差,降低靶区和正常组织射线受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物理剂量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头颈部肿瘤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鼻咽癌(NPC)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76名头颈部肿瘤患者,通过比较数字重建图像(DRR)和射野图像,测量其摆位误差;从其他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另外10名作调强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计划系统中模拟患者治疗时体位的三维误差,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分析一系列相关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明确摆位误差对物理剂量的影响。结果:头颈部肿瘤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1.46)mm,(-0.41±1.54)mm,(-0.31±1.67)mm;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超过3mm的摆位误差对GTV的最小剂量和CTV个别剂量参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腹背方向的误差对脊髓和脑干受照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鼻咽癌调强治疗的患者,摆位误差需要控制在3mm之内:在日常工作中用EPID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陆世培  陈昱汐    盘茵琳      黄思娟  杨鑫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11):1360-1366
目的: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测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肝癌的摆位误差,并讨论摆位误差对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SBRT的肝癌患者13例,每日放射治疗前行CBCT扫描,与计划CT图像进行灰度配准,根据肿瘤靶区及OAR位置获取患者移床参数,在计划系统中计算剂量分布,并分析移床参数对靶区PTV、OAR剂量和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等一系列剂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校正后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47±2.00)、(1.54±4.16)、(0.10±2.77) mm,Y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较大。相对于最小位移,最大位移对靶区、HI和CI影响大;对于OAR,与原始计划相比,左肾、小肠最大位移的剂量分布在Dmean、Dmax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右肾最小位移的剂量分布在Dmean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 mm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比>5 mm的影响小,但对于最小剂量和覆盖率仍然影响显著。应该尽可能减小摆位误差,以实现精确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配准误差研究鼻咽癌治疗次间摆位误差变化和治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影响。方法2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4岁。对其进行放射治疗,每周1次治疗前摆位CBCT扫描,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中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X、Y、Z轴平移和绕各轴旋转误差。与误差限值(平移方向<2 mm,旋转方向<2°)对比,任意一个方向大于阈值,通过六维遥控床进行自动的摆位误差校正。误差调整后再次扫描并配准获取调整后的误差。分析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变化的趋势。同时根据工作人员分组(4组)统计摆位校正的频率,分析治疗人员的主观因素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在20例的第1周至第6周的数据中,Y轴和Z轴平移摆位误差及Y轴旋转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对4组工作人员摆位校正频率统计对比,第1组为45.61%,第3组为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4组差别不大(58.82%vs 50.00%)。结论基于CBCT校正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的进行,有一定的减小。而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减少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千伏级锥形束CT与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用于测量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评价两种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修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施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21例,于放疗实施前先进行EPID正侧位片的拍摄,再进行KV-CBCT的扫描。将EPID拍摄的正侧位片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配准,得出x、y、z三个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同时将扫描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的骨性配准,得出x、y、z三个线性方向和绕x轴、y轴和z轴的三个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值;最终对EPID和CBCT获得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别计算摆位误差以及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两种技术校正前后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两种技术的残余误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结果:CBCT组校正前x、y、z轴的MPTV分别是:3.30 mm、2.58 mm、2.99 mm,校正后分别是1.71 mm、1.71 mm、1.98 mm,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D组校正前x、y、z轴的MPTV分别是:2.56 mm、4.02 mm、3.40 mm,校正后为校正前后各个方向0.9 mm、2.37 mm、4.23 mm,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与EPID残余误差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PID相比较,CBCT在校正后能使MPTV缩小至2 mm,大大提高了放疗精度,通过残余误差的比较发现CBCT校正误差的能力优于EPID。  相似文献   

6.
目的:量化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红外定位系统OPS与锥形束CT(CBCT)摆位精度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2018年4月~11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1例,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CT扫描前,在热塑膜上粘贴OPS专用定位球6个。首次治疗时使用千伏级CBCT进行位置验证,并移床校正,记录CBCT移床值和移床后的OPS监测偏差值。选择CBCT肿瘤中心摆位值作为理想放疗摆位参考,对室内激光定位系统的肿瘤中心摆位值和OPS肿瘤中心摆位值进行比较和分析。当摆位误差在2.0 mm内,则被认定与CBCT摆位临床一致。结果:与室内激光定位系统摆位相比,OPS大大提高了鼻咽癌放疗摆位的精度。OPS与CBCT在鼻咽癌放疗摆位一致性结果为:患者左右方向(用x轴表示)95.2%、腹背方向(用y轴表示)71.4%、头脚方向(用z轴表示)100.0%。腹背偏差较大主要是因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选择颈椎骨作为参考点,此时选择CBCT摆位将无法消除颈椎骨弯曲产生的偏差。结论:OPS实现了在鼻咽癌放疗中实时、准确和快速的患者摆位,代替室内激光定位系统大大提高了鼻咽癌放疗摆位精度。在鼻咽癌放疗摆位精度方面,OPS和CBCT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而且在每次放疗中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形变配准千伏级锥形束CT(kV CBCT)生成的伪CT图像,探讨了鼻咽癌自适应放疗的优势和重要性。方法: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1套定位CT图像和每周的摆位验证kV CBCT图像,采用Velocity软件形变配准生成6套伪CT。定位图像CT0上制定的Arc计划Plan0分别复制到6套伪CT上:A组方案是不改变参数直接计算最终剂量;B组方案是重新优化设计计算剂量。A、B两组各6次计划的剂量分别形变配准累积到CT0上得到累积剂量Dose_actual和Dose_replan。比较A组、B组和原计划每周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以及累积剂量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PGTVnx、GTVnd、PTV、左右腮腺体积退缩比率为3.81%±7.67%、11.45%±9.89%、3.50%±2.50%、23.67%±7.39%、24.18%±6.69%。A组方案的靶区PGTVnx、GTVnd、PTV D95剂量比原计划平均每周分别下降了0.946、1.054、0.809、0.848、1.426、0.799 Gy,1.407、1.501、1.627、1.236、2.028、1.373 Gy,2.330、3.419、3.938、2.696、4.213、2.574 Gy。B组计划与原计划处方剂量吻合度较高。相比于原计划,A组左侧腮腺D50、Dmean分别提高0.43、0.10 Gy,V30降低了1.94%;右侧腮腺D50、Dmean、V30分别提高了2.59 Gy、2.81 Gy、8.97%。B组左侧腮腺D50、Dmean、V30比原计划分别降低1.22 Gy、1.13 Gy、4.15%,右侧腮腺D50、Dmean、V30比原计划提高了2.8 Gy、3.09 Gy、5.44%。结论:相对于实际照射剂量,应用形变配准kV CBCT生成伪CT图像的鼻咽癌自适应放疗,既保证肿瘤靶区剂量与原计划Plan0一致,同时降低了危及器官的累积照射剂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摆位误差对脑立体定向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指导改进定位方案。方法:随机选取10例脑立体定向放疗患者,借助XVI采集患者摆位后治疗前的锥形束CT(CBCT)和放疗后的CBCT,分别与计划CT配准,获得放疗前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借助Xio计划系统,研究摆位误差对计划靶区(PTV)的适形度、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值的影响。结果:脑立体定向放疗前和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分别为(3.40±1.14)和(0.36±0.12)mm。放疗前摆位误差使PTV的相对适形度由1.00±0.00降低为0.81±0.17(P=0.007,t=-3.494),使相对平均剂量改变了1.56%±1.15%(P=0.002,t=4.304)。放疗中摆位误差对PTV剂量分布的影响可忽略。结论:图像引导的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线修正摆位误差,可获得较高的几何和剂量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应用医科达锥形束CT(CBCT)可以研究调强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规律。本文入组了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治疗的头颈部肿瘤240例,获取患者初次治疗的CBCT与计划CT的图像配准误差,分别统计线性方向(X、Y、Z)和旋转方向(U、V、W)误差(对应三个轴的旋转误差)。根据结果可得,在线性摆位误差中以Y和Z方向比较显著,旋转误差中以V(对应Y轴的旋转误差)轴最为显著,U和W轴旋转误差相似。在实际摆位中应注意误差比较大的方向,切实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因此CBCT监测误差对提高放疗精度有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技术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使用TomoHD~(TM)计划系统对随机选取的10例已行VMAT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制定HT计划。在满足相同处方剂量要求的情况下,评价和比较两种治疗计划中计划靶区(PGTvnx、PGTVnd、PTV1和PTV2)的最小剂量、最大剂量(D_(max))、中位剂量、适形指数、均匀度指数、V_(107)(%)和危及器官受量(脊髓、脑干、晶体、视神经、视交叉、垂体D_(max),颞叶D_(max)和V_(60),腮腺V_(30),颞颌关节V_(50)),并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正常组织B-P受量和总机器跳数。结果: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以及正常组织剂量学指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1)对于靶区剂量学指标,HT计划与VAMT计划相比,靶区PGTVnd的D_(max)和中位剂量略有下降(t=-4.734、-3.341;P=0.001、0.009);HT计划的适形指数好于VMAT计划(t=-0.403, P=0.026);靶区PGTVnd的其它剂量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靶区PGTVnx、PTV1和PTV2的所有剂量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2)对于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HT计划与VMAT计划相比,脑干D_(max)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2.309, P=0.046);对侧视神经的D_(max)有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0.050, P=0.002);两侧颞叶的D_(max)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4.929、-3.480;P=0.001、0.007);两侧腮腺的V_(30)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5.971、-5.603;P=0.000、0.000)。其它危及器官受量,两组计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组织B-P受量比较显示,HT计划相比于VMAT计划,V_5、V_(10)、V_(15)、V_(20)、V_(25)略有增高,有统计学意义(t=9.141、8.409、7.100、5.883、3.560;P=0.000、0.000、0.000、0.000、0.049)。其它剂量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4)HT计划和VMAT计划单次计划中各射野机器跳数累加之和分别为6 345±210、821±38,有统计学意义(t=-20.234, P=0.000);治疗传输时间分别为(9.1±0.4)、(6.9±0.3)min,有统计学意义(t=-10.236, P=0.000)。结论:根据HT和VMAT方案的剂量学特点,一般情况下,复杂程度高的计划应考虑选择HT方案,而复杂程度一般的计划应考虑VMAT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当患者耐受性较差时,可选择VMAT方案;而当患者对保护正常器官(如腮腺)的要求比较高时,可选择HT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摆位误差,由此计算CTV外扩至PTV的外放边界,并通过模拟摆位误差验证此外放边界是否合适。方法:选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患者40例,其中左乳腺癌患者20例,右乳腺癌患者20例。根据治疗期间采集的CBCT图像确定摆位误差,计算出外扩边界。在TPS中模拟摆位误差,比较在此外扩边界下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全组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09±2.48)、(2.57±2.52)和(2.88±2.54) mm;CTV外扩至PTV的边界分别为6.24、7.99、7.17 mm。在此外放边界下模拟摆位误差,CTV的各项剂量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TV的D95、D98、Dmax、Dmin有统计学差异,健侧乳腺Dmax、Dmean和脊髓Dmax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左右和腹背方向模拟摆位误差3 mm时,计划的γ通过率<95%。结论:摆位误差对PTV、脊髓、健侧乳腺的剂量影响较大。与头脚方向相比,剂量分布受左右和腹背方向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当摆位误差超过3 mm时需要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影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及建立个体化调强计划剂量验证方法。方法:利用X线千伏锥形束CT对32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进行426次治疗前扫描,通过图像融合软件将计划CT与CBCT影像匹配,得到靶区中心的摆位误差,在线修正后,重新扫描得到116次CBCT影像,再匹配后得到修正后靶区偏差;在治疗完成后,重新扫描36次,得到治疗后靶区偏差中心。通过修正固体水模测试和矩阵电离室的参数,可验证高剂量区、低剂量区、中心点、均匀区和高梯度区域的绝对剂量;利用Gama分析得到单野和个体计划的通过评价率。结果:对32例鼻咽癌426次CBCT扫描中,三个方向偏差,X(左右)、Y(上下),Z(前后)分别为(0.44±2.03)mm、(0.51±2.75)mm、(-0.37±2.14)mm;当三个方向大于2 mm时进行位置修正,修正后重新进行CBCT扫描和匹配得到新的三个方向的偏差,X为(0.07±0.59)mm、Y为(0.07±0.80)mm、Z为(-0.02±0.75)mm;治疗完成后再扫描36次,匹配得到的偏差三个方向X、Y、Z分别为(0.19±0.59)mm、(0.15±0.73)mm、(-0.08±0.72)mm;用矩阵电离室验证调强计划相对剂量,对于单野,Gamma值为88.2%~99.2%,对于整个计划Gamma值为90.2%~99.7%。绝对剂量验证主要是对等中心点、剂量均匀区、高剂量区、较低剂量区、高梯度区选择5个点进行检测共完成160个点,百分偏差范围为-3.9%~4.2%。结论:通过在线的摆位修正和调强计划的个体化验证,可保证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位置和剂量的准确;利用摆位误差计算得到的CTV-PTV外扩边界,可能对增加疗效和减小正常器官副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中不同的能量对X-ray Voxel Monte Carlo(XVMC)算法剂量计算精度的影响。采用CIRS062模体刻度CT和CBCT图像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表,用头颈部人体仿真模体(CDP)在相同摆位条件下分别行CT和CBCT扫描,并在CDP中模拟局部进展期鼻咽癌病例,在Monaco计划系统中设计IMRT计划,选取的能量包括6MV和15MV光子,用XVMC算法分别对CT和CBCT图像进行剂量计算,排除旋转摆位误差等其他因素带来的误差后对CT和CBCT计划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能量因素产生的影响。DVHs、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以及靶区剂量适型度和均匀性的比较均显示了CT和CBCT计划有较好的符合度,从多数评估指标来看,15MV能量时CT和CBCT计划的偏差更小。对CT和CBCT计划的剂量分布的比较采用γ分析,标准是2mm/2%,阈值是10%,6MV能量时各个平面的平均通过率分别是99.3%±0.47%,15MV能量时则是99.4%±0.44%。显示出CBCT图像重新进行相对电子密度刻度后用XVMC算法进行剂量计算时具有良好的精度,选用15MV能量时计算结果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机载锥形束CT(CBCT)作为重要的图像引导装置,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测量。众多文献研究显示通过CBCT扫描,乳腺癌放射治疗靶区各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控制在5 mm以内。对比电子射野影像仪,CBCT扫描有着巨大的临床优势,特别是对于大乳房患者,但是CBCT的使用所带来的额外辐射剂量可能会增加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评估CBCT扫描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ARIS RT CHART6.5软件的配准功能在放疗摆位验证中的应用特点。方法:抽取20例鼻咽癌患者,均经EPID拍摄0o、90o验证片,与TPS图像形成40组配准对图像,先采用VARIS RT CHART6.5软件对这40组图像进行配准得到一组摆位误差数据,接着采用MATLAB工具自行编写配准软件,对它们重新配准得到另一组摆位误差数据,最后统计比较这两组数据。结果:VARIS软件得到的总体摆位误差数据为Lat轴(-2.8±2.7)mm,Lng轴(-0.4±3.3)mm,Ver轴(-1.4±2.2)mm。MALAB自行开发的配准软件为Lat轴(-0.1±3.4)mm,Lng轴(0.7±1.9)mm,Ver轴(1.4±1.9)mm。逐一比较20例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发现Lat轴的最大偏差为5.3 mm,Lng轴为4.8 mm,Ver轴为7.4 mm,其中偏差超过3 mm的Lat轴有10组,Lng轴有6组,Ver轴有10组。结论:这两种配准软件的配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VARIS RT CHART6.5软件的数值浮动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光学表面成像(OSI)系统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纠正摆位误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11例(113例次放射治疗),其中男性8例(89例次有效照射),女性3例(24例次有效照射);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9岁。原发性肺癌6例,转移性肺癌3例,食管癌2例。均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双手抱肘交叉放于前额。病人首次治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纠正摆位误差后,用OSI系统获取体表图像作为参考图像。从第二次治疗开始以参考图像为准用OSI系统进行预摆位,然后行CBCT扫描验证。记录两个系统每次扫描配准得出的误差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CBCT配准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平移方向x(左右)、y(头脚)、z(前后)和旋转方向rx(PIT)、ry(ROL)、rz(ROT)的结果分别为(-0.83±3.15)mm、(-1.40±3.89)mm、(0.71±2.08)mm和(0.29±0.76)°、(0.36±0.81)°、(0.10±1.00)°;OSI系统配准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分别为(0.01±1.34)mm、(-0.12±1.26)mm、(-0.26±1.19)mm和(-0.14±0.57)°、(0.10±0.60)°、(-0.25±0.69)°。两系统相减得出的平移方向x(左右)、y(头脚)、z(前后)和旋转方向rx(PIT)、ry(ROL)、rz(ROT)的结果分别为(-0.85±3.42)mm、(-1.29±3.80)mm、(0.98±2.38)mm和(0.42±0.98)°、(0.26±1.16)°、(0.36±1.24)°(P0.05)。x、y、z三个方向上的平移误差相减后的标准差分别为3.42 mm、3.80 mm、2.38 mm。两套系统在旋转上的差异很小,标准差近1°。Catalyst~(TM)系统c-motion检测到的分次内误差,放射治疗过程中平移方向x、y、z方向分别为(-0.17±1.25)mm、(0.47±1.42)mm、(-0.17±1.96)mm,旋转方向rx、ry、rz分别为(-0.04±0.51)°、(0.13±0.42)°、(-0.19±0.76)°,各个方向最大偏离值(DEV)为(2.54±1.10)mm。结论 OSI系统与CBCT系统在探测与纠正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OSI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放疗分次内误差,由于胸部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受多种因素影响,OSI系统与CBCT系统相结合的综合使用策略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监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为临床医生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勾画与外放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32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每周一次统获取患者正侧位图像(electronic portal image,EPI),在iView GT系统下与患者首次计划设计时的数字化重建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进行对照比较,计算摆位误差。结果:左右x轴方向误差为1.36 mm±1.02 mm,前后y轴方向误差为1.23 mm±1.05 mm,上下z轴方向误差为:1.34 mm±1.08mm。结论:3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时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5 mm,严格执行摆位质量控制前提下,这个数据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医生从内靶区放外5 mm产生PTV,这样既能保证患者的肿瘤受到完全的照射,同时也能保护更多的正常组织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颈部固定方式F枕加真空袋和去F枕、真空袋两种方式对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30例,年龄25~65岁,中位年龄4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头颈部固定方式为F枕加真空袋,B组头颈部固定方式为去F枕、真空袋头部内陷固定。配准设备使用Varian 23Ⅸ直线加速器,对每例患者行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频率为每周1次,骨配准并结合人工校对获得患者左右方向(x轴)、头脚方向(y轴)、前后方向(z轴)摆位误差。结果 A组、B组分别行CBCT 75例次。A组在y轴、z轴的绝对摆位误差大于B组(P=0.046、0.029);两组在x轴的绝对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y轴的相对摆位误差大于B组(P=0.024);两组在x轴、z轴相对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宜选择去F枕、真空袋头部内陷固定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锥形束CT(CBCT)引导的宫颈癌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BMI分为过轻组(BMI≤18.4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3.9 kg/m2)、超重组(BMI≥24.0 kg/m2),各组例数均为30例,并将各组成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真空垫组(n=15)、热塑膜组(n=15),均在放疗前后对盆腔区域进行CBCT扫描,以获取患者摆位数据,判断放疗定位是否准确,并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分析不同BMI对宫颈癌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在不考虑BMI分组时,真空垫组及热塑膜组患者总体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配准宫颈癌患者X轴、Y轴摆位误差明显高于灰度配准者,Z轴摆位误差低于灰度配准(P<0.05);对BMI过轻患者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发现,过轻者真空垫固位X轴、Y轴摆位误差均小于热塑膜固位者(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配准方式对鼻咽癌(NPC)患者锥形束CT(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3例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NPC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59岁。获得其放射治疗期间的CBCT扫描图像。采用医科达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协作组推荐的配准范围,分别采用手动配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3种配准方式进行图像配准。以2名影像医生手动配准结果的平均值为标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的结果分别与其比较,并记录配准时间。结果共获得13例NPC患者的65套CBCT扫描图像。2名影像医生的手动配准结果在X、Y、Z轴三个方向虽然都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数据可信度极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92(P0.01)。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的平移误差结果与手动配准的平移误差结果在X、Y、Z轴三个方向也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配准的旋转误差结果在X、Y、Z轴三个方向上大于灰度配准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配准时间方面,手动配准的平均时间在5 min左右,而骨性配准与灰度配准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 s和23 s,明显短于医生手动配准,骨性配准的时间稍短于灰度配准。配准后的图像结果均能满足放射治疗医生的要求。结论在NPC放射治疗摆位时,配准范围选择医科达IGRT协作组推荐范围的条件下,建议采用骨性配准方式,既能满足临床需求,又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