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嗅觉功能与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方法:选择CRS住院患者200例.其中CRS(不伴鼻息肉)患者:95例;CRS(伴有鼻息肉)患者:105例,每组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嗅觉功能检测、鼻内镜评分以及鼻窦CT评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以上两个评分结果与嗅觉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RS(不伴鼻息肉)或(伴有鼻息肉)患者中,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结果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结果均是:随着嗅觉功能的下降,分数逐渐增加(P<0.01).结论:CRS患者与Kennedy鼻内镜评分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均具有相关性;与CRS(不伴鼻息肉)患者的嗅觉功能最密切相关的是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与CRS(伴有鼻息肉)患者的嗅觉功能最密切相关的是与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在头颅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头颅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以及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头颅患者作头颅CT扫描,分为220mA、100mA、80mA3种剂量扫描,评价3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分别记录3种剂量扫描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结果与常规剂量220mA扫描比较,100mA扫描对头颅图像的观察诊断没有影响;80mA扫描时图像颗粒增粗,组织结构分辨率下降,影响观察诊断以220mA为标准,低剂量组80mA和100mA的CTDIvoI、DLP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36.7%、36.7%和45.9%、45.9%。结论100mA低剂量CT扫描对头颅细微显示没有明显影响,不影响观察诊断,完全可应用于头颅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原因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3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的病变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35例患者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显示,鼻腔均有不同程度解剖异常、窦腔内有不均匀不透光的钙化斑,全部病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丝。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治愈31例(89.66%),显效3例(8.57%),无效1例(2.86%)。结论: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及病变与真菌性鼻窦炎关系密切;鼻窦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方法;经鼻内镜充分开放病变鼻窦窦口,彻底清除病灶,保持窦口引流通畅,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鼻内突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为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解剖、病理和影像学的研究.基于对鼻腔、鼻窦生理及病理学的新的认识,Naumann等人提出了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这一解剖概念,并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显微解剖及影像学研究对于鼻窦炎的病因、病理及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术前的鼻窦CT扫描,已成为指导手术,预防并发症的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1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 窦口鼻道复合体又称中鼻道-前筛复合体,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额隐窝、中鼻甲及其基板、中鼻道、前组和中组筛窦、额窦开口、上额窦开口以及鼻囟门等一系列结构.窦口鼻道复合体是侧重于鼻窦功能而命名的一个解剖名称,并没有明确的解剖边界和形态-实质上它是介于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包含了前组副鼻窦(上颌窦、额窦、前筛窦)开口及其向鼻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平面重建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区域解剖变异检查的优势,分析OMC解剖变异与副鼻窦炎的相关性及对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副鼻窦能谱CT检查的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轴位容积扫描后,行薄层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记录OMC发生变异的情况。结果 OMC解剖变异165例(鼻窦炎116例、非鼻窦炎49例),包括钩突偏移95例,钩突肥厚85例,钩突气化21例,中鼻甲气化28例,中鼻甲反向19例,鼻丘过度气化39例,筛泡过度气化45例,Haller气房12例。钩突变异,中鼻甲、鼻丘及筛泡过度气化与慢性副鼻窦炎关系密切。OMC单一变异和混合变异除中鼻甲反向、Haller气房外,均与慢性副鼻窦炎的发生有正相关性。结论能谱CT多平面重建能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区解剖变异及变异引起慢性副鼻窦炎的程度、范围,在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治疗手术方案制订及术中风险防范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源CT扫描在腹部三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0例疑似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腹部三期增强检查,根据增强扫描中能量和碘海醇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1组(低能量低剂量,80 keV、270 mgI/mL)37例、A2组(低能量高剂量,80 keV、350 mgI/mL)35例、B1(高能量低剂量,140 keV、270 mgI/mL)40例、B2组(高能量高剂量,140 keV、350 mgI/mL)28例。采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信噪比(SNR)]评估各组图像质量,计算各组图像的有效照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低剂量双源CT腹部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价值。结果 各组图像可清晰显示血管及脏器组织,均达到诊断要求。各组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腹主动脉腹腔干、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主干图像SN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1组所得图像SNR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CT就是利用降低管电流的方法,来减少CT射线的剂量的方法,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降低患者受辐射水平,对儿童检查中应用低剂量CT扫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以实验动物模拟人类相关疾病是研究疾病发生发生及治疗的基础,鼻腔、鼻窦疾病也需要恰当实验动物作为其模型。 目的:观察兔鼻腔、鼻窦的CT和局部解剖表现,探讨兔应用于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利用CT使用常规鼻窦冠状位与水平位扫描新西兰兔,随后进行常规鼻腔、鼻窦解剖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兔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个腔,鼻腔外侧壁由上颌鼻甲、中间鼻甲、内侧鼻甲、下鼻甲组成,上颌窦窦腔最大,筛窦、蝶窦、额窦相对较小,以上结构均对称分布。兔鼻腔、鼻窦在CT扫描下显示清晰。兔鼻腔、鼻窦的解剖与人类鼻腔、鼻窦解剖结构既有相似也有不同,其上颌窦解剖部位与人相似且窦腔较大便于操作,具有动物实验模型建立的可行性,适用于鼻窦炎动物模型建立,可应用于模拟人类鼻窦炎的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旨在评价不同管电流量的64排CT鼻窦图像质量及低剂量C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副鼻窦病变而行64排CT检查的122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5.5岁.随机分为4组.扫描设备为东芝Aquillion64排螺旋CT机.其他扫描条件固定,每组分别以110、20、15、10m...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最后筛房的解剖发育情况及其解剖毗邻关系对临床开展蝶鞍区域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50具成人头颅进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重点观测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测得其矢状径位于5.76~21.48mm之间。其中,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23侧(23%)。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的不同形成蝶上筛房的有28侧,(28%),形成蝶旁筛房的有5侧(5%),形成Onodi窦的有24侧(24%)。结论: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扫描在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及临床手术中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可形成蝶上筛房、蝶旁筛房或Onodi窦对临床开展蝶鞍区域手术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初、复诊中诊断值进行。方法选取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剂量扫描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扫描检查,比较两组CT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初、复诊时CT图像优良率分别为90.00%与96.67%;对照组分别为88.33%、 98.33%优,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复诊时图像优良率比初诊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复诊有效辐射剂量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实施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应用价值较高,不会影响CT图像质量,还可减少对人体的辐射,降低检查成本,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60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单个程序进行多发外伤的扫描,第2组为一体化程序扫描,第3组为低剂量一体化扫描方式,对3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第3组比第2组下降了67.3 mGy,与标准剂量扫描比较,低剂量扫描放射剂量下降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与第2组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低剂量螺旋CT图像对疾病的诊治无影响.结论 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是可行的,比传统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又为抢救病人节约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临床开展鞍区手术提供一组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 :测得其矢状径位于 5 .8~ 2 1.5mm之间 ;垂直径位于 9.4~ 2 6 .0mm之间 ;左右径位于 5 .9~ 2 3 .6mm之间。其中 ,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 2 3 % ( 2 3侧 )。结论 :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可形成蝶上筛房、蝶旁筛房或Onodi窦。冠状位及水平位鼻窦CT扫描在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及临床手术中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鼻甲连续冠状位断面解剖特点,结合薄层CT扫描及3D数字重建,为自后向前的鼻窦手术提供结构解剖学基础。方法 4具(8侧)成人尸头标本,行鼻窦螺旋CT扫描获取图像后,行连续冠状位断面解剖,并对相应层面的CT图像进行结构标注,观察中鼻甲3部分的形态学特点及与CT影像的对应关系;通过薄层鼻窦CT进行3D立体数字重建中鼻甲。结果 连续冠状位断面解剖自后向前观察中鼻甲各部分形态特点为,中鼻甲水平部内侧游离端为球状并以板状结构附着于鼻腔外侧壁;板状结构向前分为前后骨板,前为筛泡基板,后为中鼻甲基板,斜行向前向上附着于脑板;在筛泡基板与中鼻甲基板之间为前组筛窦;中鼻甲垂直部自中鼻甲水平部以矢状位向上呈扇形附着于额鼻嵴及脑板;以冠状位断面解剖中鼻甲3部分典型形态标注鼻窦CT图像;完成了中鼻甲形态数字三维重建。结论 从冠状位断面形态观察,可以归纳出自后至前中鼻甲形态变化规律,为自后向前的手术径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儿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小儿胸部应用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随机选择肺部感染的患儿30例,先常规剂量(150mAs)扫描,再在感染灶局部加作低剂量扫描,剂量为50,35及15mAs.其他参数为:120kV,床进28.8mm/圈,0.5s/圈,16×1.5mm准直,重建层厚及间隔均为3mm.分别记录不同剂量扫描时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2)由2位高年资医师按优、良、合格及不合格的等级盲法评价不同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小儿胸部35mAs和15mAs的CTDIw与常规剂量150mAs的比值分别为23.0%及10.0%,其DLP与常规剂量比值为23.3%和10.0%.(2)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50,50,35,15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肺窗P>0.05 ,纵膈窗P<0.05,提示上述剂量肺窗图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纵膈窗图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用150,50,35mAs的可诊断图像进行χ2检验, P>0.05,提示其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小儿胸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采用35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CT影像探讨筛前动脉(AEA)与颅底的解剖关系及其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7年8月共52例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扫描及重建,测量AEA与颅底的距离并分型,测量AEA至额嘴的距离,并研究其与AEA悬空的关系。记录眶上筛房(SOEC)的发生率并以卡方检验分析SOEC与AEA悬空的关系,测量筛板外侧板的深度并进行Keros分型,以 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析Keros分型与AEA悬空的关系。结果 AEA在CT图像中辨别率为100%, Ⅰ型为AEA嵌于颅骨内,占 42.3%(44/104),Ⅱ型为AEA紧贴颅底,占18.3%(19/104),Ⅲ型为AEA悬空于筛窦内,占39.4%(41/104),即AEA的悬空率为39.4%,至颅底的平均距离为(3.8±1.5)mm。AEA至额嘴平均距离(14.1±2.2)mm,其距离在AEA悬空与非悬空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P>0.05)。在Keros分型中,Ⅰ型占51.9%(54/104),Ⅱ型占37.5%(39/104),Ⅲ型占10.6%(11/104)。Keros分型与AEA发生悬空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05(P<0.001),为中度正相关。SOEC发生率为17.3%(17/104),有SOEC的患者与无SOEC的患者的AEA悬空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3287,P<0.05)。结论 当SOEC存在或Keros分型级别较高时,AEA的悬空率明显升高,术前进行CT影像学检查可以识别颅底解剖情况,明确AEA与颅底的位置关系,进而降低术中AEA的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20例行CTU检查的患者列为双低剂量组,对220例行全腹部CT检查的患者列为常规剂量组。将两组的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CTDIvol、DLP、ED及CTA图像质量的差异,评价双低剂量组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结果双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较常规剂量组降低47. 7%;双低剂量组的肠系膜动脉三级以上分支显示清晰。结论双低剂量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血管成像技术在肠系膜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龙海市第一医院及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共52例A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3~69岁、平均43岁。52例患者均有单侧或双侧鼻塞、脓涕症状,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9个月;鼻内镜检查可见中鼻道息肉样物及脓性分泌物,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提示真菌变应原阳性。52例均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总结其CT影像学特征,并于术中重点观察CT显示病变部位组织结构的临床病理与组织学改变特点。结果 52例患者术前CT检查显示:单侧鼻窦病变33例(63.5%),双侧鼻窦病变19例(36.5%);各组鼻窦中,筛窦病变最常见,共48例(92.3%);病变鼻窦腔为低密度软组织影充填(CT值23~50 HU,平均34 HU),其内散在条索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CT值82 ~107 HU,平均96 HU),呈特征性的毛玻璃样改变,在软组织窗中尤为明显,与周围软组织影分界清晰。术中探查该区域病变为脓性或豆渣样黏稠分泌物,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该病变为变应性黏蛋白结构。57.7%(30/52)的患者CT可显示筛窦外侧壁、蝶筛隔板或蝶窦间隔等部位的骨质侵蚀表现;术中鼻内镜下见该处窦腔扩大,骨质菲薄或缺如。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病情均达完全控制或部分控制。结论 AFRS特征性的CT影像学表现为以筛窦受累为主的窦腔实变、膨胀,伴有弥漫、散在的条状或云雾状高密度影,多数患者合并有骨质侵蚀;病变部位CT值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与鼻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鼻息肉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变异的相关性。方法:对154例鼻息肉患者采用鼻窦薄层(2mm)连续冠状扫描,显示鼻腔侧壁,尤其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并行鼻内窥镜检查及手术与33例正常人对照。结果:窦口鼻道复合体畸形组鼻息肉发生率高。结论:鼻息肉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肝脏计算机断层(CT)灌注成像是一种定量的无创性检测肝脏功能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肝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肝脏慢性疾病状态下的肝脏功能评价。过去,肝脏CT灌注由于辐射剂量高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近年来,低剂量CT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辐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本文将从X射线源、重建算法以及设备改进及扫描参数优化三个方面介绍低剂量CT灌注的研究进展。目前肝脏低剂量CT灌注的研究较少,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其在临床的应用前景将十分令人期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