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9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应用270 mgI/mL碘对比剂同时使用迭代算法重建,再将A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1组(25例)及A2组(35例),A1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80 kV,A2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100 kV;B组3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120 kV管电压。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记录扫描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分析。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A1组为(2.00±0.56) mSv,A2组为(2.35±0.74) mSv,B组为(3.98±1.78) mSv,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5.34和-4.95,P〈0.05)。图像质量方面,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主观评价优秀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10和2.04,P值均〉0.05);客观评价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尽可能低浓度的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超重人群(BMI≥24 kg/m2)亦可应用,同时显著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2.
<正>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受多种因素影响,呼吸、心律、心率变化、对比剂注射方式等都会对成像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例12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旨在研究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的心率变化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对不控制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性。方法 20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接受256排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智能心电门控扫描,根据扫描患者实时心率分成4组,A组(心率≤69次/分)、B组(心率为70~80次/分)、C组(心率为81~90次/分)、D组(心率≥91次/分),每组50例。由2名有心血管CT诊断经验的医师以盲法对4组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性进行评价,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共评价600支血管2 575个节段,4组图像节段水平、患者水平、血管水平的可诊断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05±0.48)mSv、(2.41±1.20)mSv、(1.27±0.55)mSv、(2.66±1.1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2,P<0.001)。结论 Revolution CT宽体探测器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在不同心率患者单个心动周期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具有可行性,并提高了中高心率患者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比剂加温预处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CTA检查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对比剂温度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温(21~25℃)预处理,研究组给予加温预处理,加温至37℃,两组患者在检查前预留20 G留置针,在注射对比剂碘海醇后给予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两组对比剂的外渗情况、心率改变以及心电图T波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心率变化率以及心电图T波变化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冠状动脉CTA检查对比剂给予加温处理,可降低外渗发生率以及对心电图、心率等的影响,运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双源CT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应用100kV低管电压结合低碘浓度对比剂降低辐射剂量的效果。方法: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100kV管电压,碘对比剂(300mgI/mL),前门控轴扫。测量各冠状动脉主要节段的CT值,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分析辐射剂量变化。结果:所测得的各主干CT值均在300HU以上。CTA图像质量均评分为5分者289个,4分148个,3分34个;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为10.48±1.90,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DE)为(1.64±0.26)mGy。结论:在双源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采用100kV低管电压结合低碘浓度对比剂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筛查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颍上城东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1月收治的高危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筛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检测结果、不同年龄段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68例,阴性2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阳性66例,阴性22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12%、90.00%、93.18%,Kappa值=0.813,一致性程度较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病变Ⅰ级23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Ⅳ级11例,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检出准确率为91.18%(62/68)。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不断提升,冠状动脉狭窄发生风险逐渐提升,低年龄段患者病变大部分为I级病变,但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狭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越来越高。结论:采用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病变方面进行筛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100k V)联合低浓度碘对比剂(300mg I/m 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1-7月我院拟诊冠心病行CTA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20k V及70m L对比剂碘海醇(350mg I/m L),B组采用低管电压100k V及70m L对比剂碘海醇(300 mg I/m L),C组采用低管电压100k V及50m L对比剂碘海醇(300mg I/m L)。对CTA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分析3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3组间SNR值、CNR值、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的可诊断率分别为97.40%、96.61%和96.36%,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图像节段的优良率分别为93.23%、92.69%和92.47%,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辐射剂量分别为(3.87±0.58)、(2.89±0.54)、(2.33±0.48)m Sv,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用量分别为24.5、21.0、15.0g,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管电压(100k V)联合低浓度碘对比剂(300mg I/m 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同时显著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中的价值。方法:将234例符合纳入标准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的扫描及碘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冠脉MSCTA,实验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注射速率4.5ml/s,前瞻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迭代法重建。对照组(B组)管电压为120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ml/s,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两组管电流均为160 mAs。对MSCTA图像采用主观4分法进行评价,并测量两组的图像噪声,计算辐射有效剂量。结果:A组117例,男67例、女50例;年龄32~86岁,平均(58.40±10.93)岁;体重指数22.03±1.71(kg/m~2)。B组117例,男76例、女41例;年龄35~85岁,平均(59.32±9.97)岁;体重指数22.04±1.79(kg/m~2)。A、B两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15±0.29)mSv、(4.24±1.23)mSv;对比剂碘含量分别为(18.44±0.88)gI和(23.78±0.86)gI。A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含量均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噪声及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加迭代重建检查技术应用于MSCTA,在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图像的情况下,能降低冠状动脉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浓度碘对比剂对重度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2~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52例接受冠脉CTA检查的重度肥胖(BMI≥35 kg/m2)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致的扫描参数。注射碘对比剂总量为80 ml,注射流率为5 ml/s。A组碘对比剂浓度为400 mg I/ml,碘流率(IDR)为2. 0 g I/s,; B组碘对比剂浓度为350mg I/ml,IDR为1. 75 g I/s。记录患者的BMI、主动脉根部CT值、客观噪声(SD)、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信噪比(SNR)及有效剂量(ED)。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采用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使用的冠状动脉15分段方法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主观评价及客观数据的差异。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分别为(392. 97±89. 22) Hu、(291. 81±43. 42) 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的SNR(11. 71±2. 97)和主观评分(3. 62±0. 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 33±2. 11,3. 19±0. 6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SD及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度肥胖人群(BMI≥35 kg/m2)行CTA检查时,采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提高IDR,在减少注射风险的同时改善强化效果,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冠状动脉追踪冻结(SSF)技术对快心率患者降低辐射剂量及保证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60例患者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率为73~80次/分。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选择管电流为230~750 mA,管电压为100~120 kV。扫描后分别采用SSF重建及不采用SSF重建。计算患者的有效剂量(ED),并将其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参数模拟计算的ED进行对比。采用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对其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与不结合SSF技术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 (3.41±0.59)分和(2.55±1.45)分(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的ED分别为(4.86±0.80)mSv和(15.80±2.50) mSv (P<0.0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并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时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分为靶控组(I组,32例)和恒速组(1I组,33例)。记录两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蚴、锯胸骨后2min(T3)、暴露和固定前降支后(T4)、暴露和固定右冠及(或)回旋支后(T5)、手术结束时〈TO、气管拔管时(T7)、术后24h时(T8)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乳酸浓度;同时采用频域分析法测定HRV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7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较T0时均明显增高(P均〈0.05),血糖、乳酸水平均从L开始增高,且B、R、B时点Ⅱ组均高于I组(P均〈0.05)。HRV各指标总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从麻醉诱导起均开始降低,但在L及T7时除高频功率外均升高(P均〈0.05):且在T5时,Ⅱ组总功率、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水平均高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HRV监测,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能更好地抑制OP.CABG中应激反应,维持心脏自主神经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搜集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患者366例,根据心率过快程度分为3组,再将每组病例按照心率波动范围分为4个亚组。选取心率<70次/min,无明显心率波动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判断心率过快程度及心率波动的范围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的程度。结果:当心率<80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当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心率波动范围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大于心率过快程度。结论:当心率<80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时,可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当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10次/min或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在11~15次/min时,可谨慎进行冠状动脉检查,而当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在11~15次/min时或当心率波动>15次/min,不推荐此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冠状动脉CTA和DS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心肌桥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52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4月21日至2016年3月21日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冠状动脉CTA和DSA诊断,并分别作为CTA组和DSA组,诊断结束后,对比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15%(50/52),DS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71.15%(37/52),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A组的前降段支中段心肌桥诊断符合率、前降支远段心肌桥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CTA诊断结果表明,52例患者的平均冠状动脉直径为(2.67±0.23)mm,平均心肌桥埋深深度为(2.16±0.04)mm。结论:与DSA诊断相较,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更具临床价值,其检出率较高,可有效避免漏诊和误诊情况,且该诊断方法可以直接显示心肌桥的壁血管形态特征,对心肌桥的深度和范围均具有清晰的反映,可为临床病情的判断、心肌缺血的原因、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96-79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检查(CTA)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CT血管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结果 60例糖尿病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57例患者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狭窄情况(狭窄度大于50%);CTA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为91.76%,特异度为89.27%,准确度为90.08%,阳性预测值为80.41%(78/97),阴性预测值为95.76%。结论采用CT血管造影检查来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较高价值,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Gemston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CT冠状动脉成像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均可见冠状动脉分支参与连接,病灶均在肺动脉表面形成迂曲、显著强化的血管网,其中10例形成较为明显的小动脉瘤,13例肺动脉主干内可见对比剂喷射征或浓染征。结论:CTA方便、快捷、微创,可以作为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放射科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遵循PDCA循环管理的计划(P: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实施(D:检查前、中、后的护理)、检查(C:图像质量、诊断报告、护理措施的落实)、处理(A:根据检查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的步骤加强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明显提高,导致检查图像质量差和检查失败的原因明显减少,PDCA循环管理前后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能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及效果,提高病人和临床医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联用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与智能低辐射剂量CT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高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行冠状动脉C TA检查的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检查期间均选用CT智能最佳管电流调节技术和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名受检者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检查前口服美托洛尔将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以4分法对各冠状动脉段的最佳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定。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率、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80名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纳入分析1039段冠状动脉,其中1003段(96.54%)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6.07±1.13)mSv。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及总体图像质量与心率呈负相关(P<0.05),左前降支、左主干图像质量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及各支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变异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当受检者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时,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