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5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联合辅酶Q1010mg每日3次口服,30d)和B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30d),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 d hs-CRP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d,A组hs—CRP水平分别为(10.04±4.46)、(4.11±4.67)及(13.45±4.07)mg/L,B组则水平分别为(9.34±4.56)、(3.24±5.46)及(16.13±3.86)mg/L,两组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24h及术后30d比较,hs—CRP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术后30d比较,A组hs-CRP水平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增加血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者内皮功能和hs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脂血症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28 例老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 3.37 mmol/L或总胆固醇(TC)≥ 5.18 mmol/L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65 例及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63 例,比较治疗3个月后血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血脂、hs-CRP 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显著改善( P 〈0.01或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血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hs-CRP 水平有明显改善( P 〈0.01或 P 〈0.05).[结论]老年高脂血症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除改善血脂情况外,可进一步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血清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人体活动性炎症的标志物.近年来有关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倍受关注.氟伐他汀作为他汀类的调脂药物在防治冠心病、降低冠脉事件发生方面得到充分肯定[1].但机理尚不明确,该文观察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RP的影响,试图揭示氟伐他汀的非降脂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5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n=27,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26,普罗布考0.5g/d,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4周。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后的外周血血脂和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①血脂变化:经治疗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TC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治疗4周后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单独治疗组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AMI患者近期TC、TG及LDL-C水平.联合治疗组同时降低HDL-C水平;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本院临床确诊为ACS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26)、瑞舒伐他汀治疗组(B组,n=28),另选20名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C组,n=20),B组患者在ACS确诊的24~48 h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5~10 mg ,每晚1次,治疗8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ELISA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治疗前ACS患者血脂、IL‐6、hs‐CRP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 P<0.01),A、B两组患者之间血脂、IL‐6、hs‐CRP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B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hs‐CRP显著下降( P<0.05),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炎症反应,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艳蓉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288-128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CRP)的影响。【方法】ACS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34例,另一组为阿托伐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6例,治疗时间8周,每组治疗前后查血脂及h-CRP。【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CRP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及h—CRP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降低血脂及CRP水平,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从而减少AC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CSI)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CK-MB的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A组(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及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测定两组患者CSI术前、后空腹血清CRP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结果:A组:CSI术后平均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P〈0.01),CK-MB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B组:CSI术后CRP及CK-MB水平随时间呈递减趋势。结论:CSI术后血清CRP水平可作为CSI术损伤程度及AMI病程转归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n=40)和20mg组(B组,n=42),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1次/d.治疗12周。另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纽(C组)。检测治疗前后三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B组的血压、血脂和CRP明显高于C组,一氧化氮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和CRP显著下降(P〈0.05);血NO显著上升。B组的作用较A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曾卫阳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65-186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对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临床确诊为DN的53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20)、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组(联合组,n=33),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20),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5mg/d、缬沙坦80mg/d,观察6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MCP-1及尿微量白蛋白(mA1b),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相关分析MCP-1与FBG、HbA1c、SCr、hs—CRP及尿mA1b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治疗前常规组、联合组患者血清SCr、MCP—1、hsCRP、FBG、HbA1c升高,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下降(P〈0.05、0.01);联合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②相关分析表明血浆MCP-1水平与SCr、HbA1c及尿mA1b呈显著负相关(r=-0.74、-0.69、-0.75,P〈0.05、0.01);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88,P〈0.01)。【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可通过抑制DN患者的炎症反应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hs—CRP浓度,探讨hs—CRP增高与ACS患者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ACS组189例,男135例,女54例,年龄38~86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12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内使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以了解其对ACS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作用。【方法】70例ACS患者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常规组35例,阿托伐他汀组35例,常规组常规治疗,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d3及PCI术后48 h检测血脂及hs-CRPI、L-6等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两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PCI术后48 h,两指标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阿托伐他汀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和斑块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该病对血清hs—CRP影响。方法:入选52例COPD患者,同期人选39例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入选人群血清hs—CRP水平。结果:COPD患者血清hs—CRP水平[(1.33±0.15)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0.39±0.61)mg/dl]。且急性加重期水平[(1.71±0.32)mg/dl]明显高于稳定期[(0.92±0.28)mg/dl]。两亚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hs—CRP可能参与了COPD的炎症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叶酸对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瑞舒伐他汀钙组(C组)及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叶酸片组(C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对伴有冠心病患者配合口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硝酸酯类药物。B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每晚1次。C 组在 B 组基础上口服叶酸片5 mg,3次/日,共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第12周及第24周后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血清 Hcy、Cys C、hs-CRP 水平,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上述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 Hcy、Cys C、hs-CR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2周时B组、C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24周时 B组、C 组上述指标较治疗第12周时进一步下降,并且C组下降幅度较B组更加明显,上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具有降低高血压患者 Hcy、Cys C、hs-CRP水平作用,并且联合使用叶酸片时效果更明显,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预防高血压相关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齐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891-2892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阿托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1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8±8)岁;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7±8)岁;均符合UA及AM I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55例。一组给阿托伐他汀治疗(10 m g/d);另一组常规治疗;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57±6)岁;排除感染,自身免疫病史。各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所有ACS患者入院后常规治疗包括抗心肌缺血、抗凝,酌情使用β-受…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多篇报道认为川芎嗪可以调节慢性肾病病人血脂,保护肾功能[1,2].但对其机制目前仍在探讨中.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子,具有参与调节细胞生长、炎症反应、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3].本文研究川芎嗪对PPAR-γ的影响来探讨川芎嗪降血脂、保护肾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迎  龚颖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335-133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和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经过4周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内脂素、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另设3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文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02-1104
【目的】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5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不同剂量治疗组(A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C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A组在C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B组则40mg/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的变化。【结果】A、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FBG、SCR、BUN及TC、TG水平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B组TNFld、SCR、BUN及TC、TG均低于C组(P〈0.05或P〈0.01),且B组TNF-α、SCR及BUN优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DN患者的血脂水平。而且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达到对DN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本院的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入院即刻、治疗后24h和治疗后48h两组血清中CRP、IL-6水平,并分析两组间的相关性。【结果】替罗非班组在治疗后24h和48h血清中CRP和IL-6水平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从而抑制ACS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3d后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4年5月住院9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7例,给予抗凝、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等药物;阿托伐他汀干预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阿乐)每日20mg,治疗3d,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d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浆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成分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3d后,可明显降低血浆hs-CRP水平,从而抑制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且该作用并不依赖于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于薇  彭应心  王秀萍 《临床荟萃》2009,24(18):1624-1625
研究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UA)大多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发生斑块破裂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反应的标识物,是冠心病严重并发症的预测因子及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从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且该作用独立于其调脂作用。本研究通过对UA患者应用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观察两药的降脂作用和对hsCRP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的调脂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