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 000 m. 结果 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作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 结论 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在高空减压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回顾近10年来,我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事件。结果除1名心理障碍严重而停飞外,余18名症状完全消失,予以放飞。结论高空减压后,对飞行人员造成心理和生理影响,减压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航天减压病易感性的检测提供有关参数。方法 43人进行低压舱实验。结果 安静状态下,高空减压病的发生与年龄、预吸氧时间及某些生理指标关系密切;在同样吸氧、减压条件下,年龄较大者(30 ̄36岁)比年轻者(19 ̄20岁)体脂高、血胆固醇高;实验前、后尿去甲肾上腺素增量大的减压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在同样减压条件下,年龄相同、预吸氧时间长的,减压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或不发生。结论 初步拟定航天减压病易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空战战术观念的转变,战斗机高空飞行能力再次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发生座舱迅速减压后继续在60000ft(18300m)以上高空的持续飞行能力,将是使美国空军F-22和欧洲战斗机2000等下一代战斗机具有武器发射优势和高空防御优势的重要前提之一。为此,美国空军对高空生理防护的指导思想进行了部分调整,即由现行的“下降救生”(get-me-down)发展为“继续飞行”(keep-me-up)。本文介绍了在此思想指导下,美国空军近年在高空供氧浓度、座舱压力制度和供氧防护装备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高空座舱迅速减压后继续飞行对飞行员的主要危害之一是高空减压病。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根据实验研究和实际飞行调查,美军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即从地面起飞开始呼吸纯氧和增加座舱压力,以促进排氮,降低体内氮负荷,减少巡航高度飞行时体内微小气泡的生成,从而降低座舱减压后高空减压病发生的危险。为了预防座舱减压后高空长时间飞行的供氧问题,美军设计研制了一套SHARPEDGE供氧救生系统,以满足“继续飞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1996年6月10日,由厦门飞往北京的8105航班在海拔8000m高空飞行时,因机械故障致增压舱失密,使乘客发生急性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其中50余名乘客发生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口鼻流血等症状。经抢救小组现场检查:11名乘客鼓膜穿孔;13名乘客血压偏高,心率快;部分乘客轻度机械性擦伤。部分乘客经吸氧、镇静、降压、1%麻黄素液滴鼻、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很快得到缓解,另一部分乘客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高空减压对人体危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减压发生高度;二是减压速度。迅速减压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爆发性或急性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高空寒冷、肺损伤,其它损伤包括软组织伤、应激反应致伤等。因而采取:①机务人员飞行前严格检查飞机;②增压舱失密后机组人员及乘客尽快吸氧;③乘客系好安全带,保持镇静;④飞机紧急下降到安全高度以下;⑤就近机场迫降;⑥做好宣传自救工作;⑦组织迫降机场紧急救护等措施是减少伤亡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对实验性减压病兔脊髓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实验性减压病兔脊髓bFGF的改变及高压氧对其影响。方法实验家兔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减压病3h组、减压病3d组、高压氧3h组、高压氧3d组、常氧高压氮3h组、常氧高压氮3d组。采用快速减压方法制备减压病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髓及腰髓中bFGF表达。结果(1)快速减压后各组bFGF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3h组之间无差异(P〉0.05);(2)减压病3d组较3h组bFGF表达显著增高(P〈0.01),高压氧3d组较3h组显著降低(P〈0.01),常氧高压氮3d组较3h组有所降低(P〈0.05);(3)高压氧3d组与常氧高压氮3d组均较减压病3d组显著降低(P〈0.01),高压氧3d组较常氧高压氮3d组降低(P〈0.05)。结论减压病脊髓损伤后bFGF表达增加;高压氧和常氧高压氮对减压病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高压氧效果优于常氧高压氮。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治疗飞行员空中晕厥的疗效王汉勋蒋乃清许振尧吕凤红空中晕厥是飞行人员在空中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其原因除体位改变、久站、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外,还可由于飞行因素如缺氧、加速度、高空减压障碍和加压呼吸等原因所致,目前尚无特殊治...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从地面向高空上升时组织体液中处于饱和状态的溶解气体将变为过饱和状态;过饱和超过一定程度,即可有气泡形成,引起减压病的发生。本世纪初,Haldane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减压系数(减压前压力/减压后压力)不超过2时是安全的。故5500m(1/2大气压)一般被认为是高空减压病发病的最低高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空飞行时减压病发病的概率或危险度,建立概率模型。方法 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高空减压病的信息。结果 减压病危险度先是增加,到一定时间后,再因吸氧排氮而减少。风险函数可以叙述这种变化特点。高空减压病概率模型的参数用最大的似然法估算。结论 以对数logistic分布为基础的生存模型,预测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建立高空减压病易感性的筛选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我们观察了豚鼠口服酒精后高空减压时体内气泡生成的变化。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两组分别在口服50%酒精溶液4.0和8.0ml后10.min和20min减压至13000m高度。用超声多普勒装置检测豚鼠心前区气泡音。结果口服8.0ml酒精溶液后减压,气泡生成明显增加(P<0.01),血浆表面张力明显降低(<0.01)。结论减压前饮酒能明显促进动物高空减压气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高空减压氮气过饱和安全系数赵民预防减压病是保证高空飞行及航天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制订合适的座舱压力制度。采取预呼吸措施、筛除减压病易感者、为反复减压规定足够的间隔时间、控制航天员舱外活动(EVA)的频度、持续时间及其水平等,皆为有效的预防措施。航天中...  相似文献   

12.
对高空减压病加压治疗的新经验及减压气泡检测方法的新成就进行了综述,并对下述几种情况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高空上升时在空中求发病;空中发病、下降至地面时症状已消除以及下降至地面后发病的病例。对体表心前区多普勒超声气泡检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以及视觉辅助系统与计算机辅助系统在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0.12 MPa(表压)吸氧方案治疗压缩空气减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分为0.12 MPa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0.12 MPa治疗组患者7例,盾构机压缩空气环境检修作业时发生减压病,使用0.12 MPa吸氧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10例,选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1994至2008年7篇文献报道的病例,在压缩空气舱内暴露并执行规定减压程序后发生减压病,加压治疗压力为0.15~0.50MPa.结果 0.12 MPa治疗组7例均1次加压治疗治愈;对照组2例1次加压治疗治愈,8例加压治疗后复发并经多次加压治疗治愈.0.12 MPa治疗组初次加压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执行规定减压程序发生的压缩空气减压病,早期使用0.12 MPa吸氧方案加压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疗效优于传统的加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美国高空减压病专题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并对199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会议主要讨论了有关(1)提高体内气泡的检测技术水平;(2)卵圆孔未闭合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3)新的减压病分型标准;(4)神经系统检查的重要性;(5)预防方法的改进提高;(6)患病飞行员的放飞标准及航天飞行中减压病的预防等内容,反映了国外目前及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对国内高空减压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5.
卵圆孔未闭与高空减压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近年国外有关心脏卵圆孔未闭(PFO)所致减压时静脉气泡右向左分流,在神经型减压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外本领域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综述和会议摘要。资料引用,相互引用,独立引用。资料综合 简要概述了PFO的概念,发生情况,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国外关于PFO在促进神经型减压病发病中的支持和反对观点,并扼要提出了进一步进行此方面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结论 PFO是神经型减压病发生的易发因素之一,但其确切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工作对预防高空减压病,认识减压气体栓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空减压病的发病率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太空减压病同高空减压病进行比较,阐明太空减压病应由高空减压病独立出来的必要性。太空减压病与高空减压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相同,但引起发病率有不同的规律(包括影响因素等)和各自独特的特征。为了得对太空减压病有一个系统明确的认识,利于更有效地制定预防方案和建立学科,太空减压病应成为独立的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后陪舱人员出现减压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23岁。既往身体健康。作为陪舱人员进入6人空气加压舱陪护一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进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压力0.2MPa,加压20min,稳压70min,减压为等速减压,减压时间为25min。稳压时戴面罩吸纯氧60min,中间休息10min吸舱内空气。由于该脑外伤患者神志恍惚,在吸氧及减压的过程中出现躁动不安,该陪舱人员用力按住患者双手,阻止其抓拔吸氧面罩和防止自我伤害。在整个吸氧至减压过程中该陪护人员大部分时间按住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述国外近10年来高空减压病氧气疗法在实际应用及科学研究工作中的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主要资料选自1990年以来发表的有关高空减压病氧气疗法的文献。资料引用 国内外发表的文献11篇,资料综合 美国在空军加压治疗表(表5及表6)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1)引进美国海军减压病加压治疗表4及表7凤提高对严重病例及复发病例的疗效;(2)采用地面呼吸纯氧及加压值≤2ATA(1ATA=101.3kPa)的高压氧疗法治疗单纯屈肢症病例,以适应航空、航天活动中应用方法更简单、合用、可就地实施的需要。结论 所提建议在实践及理论上皆有合理的根据,值得试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例1患者男,61岁。患冠心病7年,因血管性头痛于1993年12月作高压氧(HBO)治疗。入舱前,一般情况好,无心绞痛发作,血压18.0/12.0kPa(1kPa=7.5mmHg),心率60/min,心律规整,心音低钝;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前分支阻滞。采用12人高压氧舱”,空气加压至0.2MPa(2ATA),戴面罩吸纯氧60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吸空气,加减压各25分钟,每日1次。前7次治疗患者自觉良好;第8次治疗时,因午睡误时,急速赶来进舱,于吸氧5分钟时突感心前区持续剧痛,大汗淋油,面色苍白,口唇发组。遂置乎卧,终止吸氧,日含用诏甘油,住压6分钟出…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例1 32岁,歼-6飞行员,飞行时间1600h。经历过3次航空生理训练,体验了缺氧时的主观感觉。在一次高空飞行中发生了缺氧症,当时意识清醒,但记不清飞行高度。主诉缺氧时的症状为“兴奋,头发热”。马上联系起航空生理训练缺氧体验时的感觉,很快确定为高空缺氧,迅速下降到3000m的安全高度,症状得到缓解。返航后检查缺氧原因为面罩漏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