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96年以来,施行乙状结肠膀胱成形术,治疗结核性膀胱孪缩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女,40岁,农民,已婚。因尿频尿急4年,间歇性肉眼全程血尿3月入院。尿频次数白天30~50次,夜间10~30次,每次尿量约20ml,尿痛... 相似文献
2.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膀胱全切术后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U型贮尿囊代膀胱作可控性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23例男性膀胱癌而行膀胱全切术患者.结果:术后18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0.5—8a,经IVP,CT,肾功及电解质等检查,疗效满意.手术时间平均260min,输血平均520mL.2例出现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治愈;2例出现单侧肾积水;2例术后la出现轻度高氯血症;1例半年死于肿瘤复发;3例死于非原发疾病.术后膀胱容量达280—500mL,膀胱静压为18.5—36.4cmH2O.结论:本术式具有贮尿囊容积大,内压低,顺应性好,尿液可控,抗反流效果好,输尿管梗阻及肾盂积水少,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亲乱,原位自主排尿等优点,是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此术式对机体的影响.方法:膀胱移性上皮癌4例,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治疗.结果:随访患者排尿功能良好.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排尿、储尿功能确切,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 相似文献
4.
5.
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对2例多发性膀胱肿瘤病人行膀胱全切,采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1.1患者男,65岁,住院号:88024号,因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6个月而入院,彩超:提示膀胱左侧壁占位病变。尿脱落细胞检查:见移行癌细胞。膀胱镜检查:膀胱左右侧壁分别见7.0cm×7.0cm和3.0cm×3.0cm×3.0cm大菜花样肿物,活检:膀胱移行细胞癌。1.22例患者术前通过肛诊、灌肠判断肛门括约肌功能,钡剂灌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排除乙状结肠病变,常规肠道准备3d。1.3…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手术的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结果:12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10 h,平均6.5 h;出血量200~1 000 ml,平均387 ml,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 ml,术后4~6周患者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晰,可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2000年6月至2002年5月我科为15例膀胱肿瘤患者施行了膀胱全切,改良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术后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肠管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40年来又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1959年至1990年32年期间所作的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139例,进行回顾和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39例中男性105例,女性34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9岁。原发病为结核性挛缩膀胱103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31例;男与女之比为2.3:1。原发病为膀胱肿瘤者36例,其中上皮状肿瘤35例,磷癌1例。膀胱肿瘤中的病理分化程度:Ⅱ级28例,Ⅲ级8例。原发病均经组织学证实。结核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82岁,因排便不畅1年余,突发性血尿2h入院。检查:面色苍白,心率106次/min,血压13.3/8.0kPa(100/60mmHg)。膀胱区隆起,脐下3cm可触及。放置导尿管抽出尿液约1000ml,内含大量血块。经膀胱持续冲洗、输血、止血等治疗,病情稳定。第5天再次出血,量不多;冲洗液中发现食物残渣如葡萄皮。行膀胱造影,乙状结肠内无造影剂。膀眈镜检查见顶后壁有4cm×3cm大小绒毛状新生物。肠镜见乙状结肠中部狭窄,不能通过。活检诊断乙状结肠乳头状腺癌。手术探查中见乙状结肠与膀胱粘连,切除部分动状结肠和膀胱,并清扫淋巴结。标本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改进的乙状结肠直肠手术临床疗效给于评价。方法 对 19例膀胱肿瘤采用改进式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成形手术 ,在原手术的基础上于乙状结肠直肠开口与低压肠袋进入直肠的交界处上方做双重荷包缝合 ,缩小低压肠袋进入直肠的开口 ,防止粪便返流逆行感染的发生。结果 19例术后尿控均良好 ,无高氯性酸中毒 ,上尿路检查无梗阻、积水、输尿管扩张现象 ,成形膀胱容量 40 0~ 6 0 0ml,排尿后残余尿量为 0~ 6 0ml。结论 本术式对肠道干扰小 ,操作比较简单 ,手术后尿控理想 ,上尿路并发症少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附2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BJECTIVE: To review our experience with intracorpor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and sigmoid colon orthotopic neobladder reconstru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6 cases of bladde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the indicated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 surgeries were successful in all the cases with the operating time ranging from 240 to 390 min, blood loss of 400 to 800 ml and red-cell transfusion of 0-4 U. Oral food intake was allowed 4-8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ureteral stents were removed in weeks 3 to 8 and the pouch catheter was removed in week 4 postoperatively. Daytime urinary continence was excellent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at night occurred in 8 patients 3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CONCLUSION: Sigmoid colon orthotopic neobladder reconstruction can be effective for urinary diversion to ensure goo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性膀胱术在女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女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7例施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性膀胱术的女性患者分别进行随访及总结。结果 7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顺利,术后平均随访20.1个月(15—35个月)。全部患者健康存活,除1例患者出现单侧输尿管返流外,无严重并发症,自控排尿率为100%/7/7)。术后新膀胱容量为240—360ml,残余尿量0—10ml,新膀胱最大充盈压为23—35cmH2O。病理切片:光镜可见淋巴细胞增多,粘膜形态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可见微绒毛变短、减少。结论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性膀胱术具有符合人体生理、可控性好,低压、容量大、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术式对女性患者同样适用,是一种理想的原位可控性膀胱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尿道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膀胱全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尿道新膀胱术。结果随访6~73个月,26例完全可控排尿,其中3例早期夜间不同程度尿失禁,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静脉肾盂造影及贮尿囊造影均无贮尿囊输尿管返流和肾积水,贮尿囊容量200~350ml,剩余尿量为≤30ml,最大尿流率﹥15ml/s;手术失败1例。结论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尿道新膀胱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及操作简单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患者无明显全身营养及代谢紊乱,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6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3岁。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住院时间37~62d,平均51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3d。随访5个月~6年,平均26个月。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均正常,未出现酸中毒。膀胱造影未出现单侧输尿管返流。白天可自控排尿14例(87.5%),夜间尿失禁6例(37.5%),皆可通过夜间唤醒控制。新膀胱容量245~380 mL(平均316 mL),新膀胱充盈时最大压力28~57 cmH2O (平均39cm H2O,1 cm H2O=0.098 kPa)。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可靠,患者原位排尿,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膀胱多原发恶性肿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71岁。反复全程肉眼血尿于 2 0 0 2年 10月 8日入院。入院行CT及胸片检查发现膀胱占位 ,左肺占位 ,后行膀胱部分切除及左上肺切除术。病理检查 :肉眼观察 ,左上肺 2 3cm× 13cm× 3 .5cm大小 ,胸膜灰红灰褐 ,尚光滑 ,切面灰红 ,距支气管切缘 1.5cm处见一局限性病灶 ,1.0× 0 .5× 0 .5cm ,一侧靠近胸膜 ,表面未见明显凹陷。膀胱组织2块 ,大者 4.0cm× 2 .0cm× 1.0cm ,小者 3 .0cm× 3 .0cm× 1.0cm ,于小者粘膜表面见一菜花状新生物 ,1.0× 0 .5× 0 .5cm大小 ,切面灰白。病理诊断 :左上肺鳞状细胞癌Ⅱ级 :支气管边缘粘膜慢性炎…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1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男性患者先行膀胱全切术,然后采用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5例获随访6~72个月。5例出现双侧轻度肾积水,1例单侧肾积水;新膀胱容量达210~456 ml,膀胱静压为18.6~31.8 cm H2O,排尿时膀胱内压为36.21~71.56 cmH2O,最大尿流率10.22~12.26 ml/s,残余尿量33~58 ml。1例在第1年内出现暂时性白天尿失禁,11例有不同程度夜间尿失禁。结论: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贮尿容积大,原位自主排尿,白天控尿效果较好,夜间控尿情况较差。肾功能保护较好,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是较理想的原位膀胱替代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术的临床效果。结论:该术式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肯定,术后生活质量高,是一种较好的可控性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