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生防病是自古以来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内经》倡导形神共养。形属阴,阴主静,故形易静难动,宜以动养之;神属阳,阳主动,故神易动难静,宜以静养之。动以养形,以形养神,动中有静;静以养神,以神养形,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只有形神协调,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2.
从形神合一浅谈养生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永红  郭遂  张登本 《陕西中医》2004,25(12):1147-1148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形侧重于动,要顺应自然利其形,调摄饮食养其形,运动锻炼强其形,节欲保精固其形;养神侧重于静,要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益性以畅神,勤于用脑以健神。炼形不忘调神,调神不忘炼形。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真气从之”,“形与神俱”,“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3.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形侧重于动,应注意腰应自然利其形,调摄饮食养其形,运动锻炼强其形;养神侧重于静,应注意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养性以畅神,勤于用脑以健神。炼形不忘调神,调神不忘炼形,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形与神俱”,“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4.
养生者,在于祛病防疾,修身养性,以求康强延年益寿。养生之法无非两大类:养形和养神。纵览我国港繁的养生典籍,形神兼养不时提及,但养神为重、养神为主的思想相当突出,养生家们好象尤为青睐养神。在先人看来,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支配形体活动的灵魂,没有健旺的精神,人的形体只不过是一具躯壳而已。中国医学之经典(黄帝内经)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隋代医家场上善进一步往日:“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可见,主次是很分明的。以有规律的形体运动为主的养形法,其特点是“动”。(吕氏春秋·尽数)上指出:“流水不腐…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的基础,其理论特征、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其在养生理论上汲取了《周易》对立统一的阴阳观、儒家“法先王”的为政观、道家抱朴守真的自然观,确立了顺应自然与强调养神的养生原则。其养生方法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养神包括顺应四时养神、恬淡无为养神、调节情志养神;养形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黄帝内经》注重形神一体,尽管养神和养形有不同的方法,但强调形神一体共养。  相似文献   

6.
<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经文根据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春夏属阳,故养生养长;秋冬属阴,故养收养藏。提出春应养生气,夏应养长气,秋应养收气,冬应  相似文献   

7.
养形与养神     
养形与养神是古人养生的重要内容。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与神相互依存,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黄帝内经》载:“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何养形,养生学者概括为三点:动以养形。“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因为活动。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气郁生百病,生病及病情加重皆因精气郁。故“水郁则为污,草郁则为蒉。”三国时华佗教导人们运动方法名“五禽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即强调以动养形的重要性。人到老年,多活动如散步、种花草、做家务或进  相似文献   

8.
阐明天人相应论在养生保健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认为:人类生活于天地之间,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规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医学养生的基本特点有二:一是顺天道而行,即顺四时阴阳之消长,顺万物自然之动静,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二是应地道而动,考察地势之高下,阴阳之偏颇,五味之盛产,而养形、养神;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熊常初 《河南中医》2013,33(8):1207-1208
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和防病治病之良药.不懂得养神的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学重视形神兼养,尤其强调养神,强调“调形先调神,养身先养心”.做到清净养神和修性养德,方可达到精神调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郑秀青 《河南中医》2023,(12):1821-1824
自然之气有开阖升降,生命活动有其自然节律,与天地万物的生、长、收、藏规律一致。人与万物互通交感,春季阳气升发,养生宜顺应升发之性,以调达、通畅为主;夏季五行属火,主炎上,阳气外浮于体表,养生重在养长,既要防止阳气过盛,又要避免寒凉伤阳;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由浮转沉,养生须遵循“收”的原则,由开转阖,由浮转沉;冬季是四时阴气盛极之时,人体之气也应收敛而不妄动,以沉、藏为主。神乱则病,无论何季,均要安神定志,“虚己”和“精神内守”是调神的关键。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适度运动以养形;四气调神、精神内守、安神定志以养神,神足、气盛、形健,则形神皆养。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脑为神之本,神强必多寿,对如何健脑、养脑、培神,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养神健脑:古代养生家认为,"神安则寿延,神去则形散,故不可不谨养也"。如何养神?首先是"以不伤为本"。要避免对精神的各种伤害,即七情"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形、神及形神合一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阐述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认为形神合一指导中医养生主要体现为调情志以养神、食药运动以养形、动静结合三个方面,通过对该三个方面的具体论述,认为形神合一、动静结合、身心共养是预防疾病发生、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阿尔兹海默症以形体失养、神志失常为特点,主要病机为形虚而神失和形阻而神滞,治疗以方药调形治神、以疏导调神复形及以针灸形神同调为法。治形与养神并举,体现了形神一体观,为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文松 《陕西中医》2007,28(8):1051-1053
目的:探讨使人体脏腑组织恢复健康的中医运动康复之"动"与"静"。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对命题之动静理论、动静内涵、动静方法进行论述。结论:中医康复学重视运动康复中的"动"与"静",有独特的理论和卓越的效果,内容包括练身养性,动静互根,形神兼养,动静合一,以及动形、静神康复法等。能使伤残者、病残者、老衰病者、慢性病及急性病缓解期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范占民  路现平  田勇 《河北中医》2009,31(3):454-45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重要原则。然而对于该语句的认识,后世医者有不同见解。主要观点有:①马莳、高世械等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②王冰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③张志聪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相似文献   

16.
“形动”和“神静”是中医养生学中比较重要的两种养生方法。历代中医学家在养生方法中常常会强调,“形宜动,神宜静”,即人的形体需要适当的运动,而“神”则需要静养。中医学认为,形动有益於人体气血运化,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正常;神静亦有益于人体养精养形,阴阳调和,精气血旺盛;形动和神静二者结合适宜,则可延年益寿、却病防癌。  相似文献   

17.
刘燕平 《广西中医药》1991,14(5):227-230
<正> 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历代医家方士积絮了许多却病延年之术。方法虽多,归纳起来,不外“养神”与“养形”两大类。笔者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神的机能状态决定了养生的成败,所以养生应以“养神”为首务。1 养生重在养神祖国医学中“神”的基本概念,可以总结为“神为生之主”。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以物质为  相似文献   

18.
老子"卫生之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老子>与<庄子>两书中有关文字的分析比较,认定<老子·十章>之"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老子的"卫生之经".其实质内容为"以静养神、以动养形、形神相亲".并认为<老子>之"专气"即<庄子>之吐纳导引术,后者或是前者的嬗变和衍生,是表里俱济的形体修炼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形神合一”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标志。“形神合一”即人们的形体与精神应当保持统一。一、养神比养形更为重要要健康、长寿,不仅应重视形体,而且应当重视“养神”。《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相似文献   

20.
中医养生强调形神兼养。养形是形体上的保养,也就是生理上的保养,而养神则是注重精神上的保养。历代养生家主张“形神合一”,唯有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才能健康长寿。对于形神如何调养,古人多采取打太极拳、站梅花桩、静观默坐、导引吐纳等方法。除了这些方法之外,明代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提出游赏的方法,根据四时的不同,应有不同颐养形神的游赏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