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舌尖三类偏色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差异,探讨健康人中医常见望色部位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GD-3型光电血管容积图仪与Pclab生物机能系统匹配,检测两侧面颊、唇、舌尖、两手无名指甲床及舌尖三类偏色的血管容积指标。结果:两侧面颊、唇、舌尖、两手无名指甲床中以及舌尖三类偏色中反映心脏搏动的时间指标Tag、Tab、Tae、Teg和反映心脏功能的Tab/Tag、[Tae-Tab]/T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心血管功能和血流状态的指标Hb、Hd、He、Hf、Tw、Hb/Tab、Hd/Hb、He/Hb、Hf/Hb、Tw/Tag、1/2[hb+hd]/T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不同部位Hb/Tab、1/2[hb+hd]/Tae、Hd/Hb值呈面颊〉舌尖〉口唇〉甲床趋势,He/Hb、Hf/Hb、Tw/Tag值则呈相反趋势。舌尖三偏色Hb/Tab、1/2[hb+hd]/Tae、Hd/Hb值呈偏红〉偏淡〉偏青趋势,He/Hb、Hf/Hb、Tw/Tag值呈相反趋势。结论:初步测定了GD-3型光电血管容积图仪下健康人面颊、唇、舌尖以及甲床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的正常参考值;初步揭示了不同部位常色以及舌尖偏色形成的血管容积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160例爪甲色诊与甲床光电血管容积图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爪甲色诊与甲床光电血管容积图的关系。方法:应用“BC-4”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160例淡红、淡白、深红、青紫4爪甲色泽者进行甲床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并同步进行甲襞微徨环观察分析。结果:4组甲色比较,爪甲红润组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爪甲淡白组Tab/Tag明显升高,而[Tae-Tab]/Tag显著下降;爪甲深红组以1/2[Hb Hd]/Tae和[Tae-Tab]/Tag显著升高为主;爪甲青紫组以TW/Tag、He/Hb显著增高,而1/2[Hb Hd]/Tae明显一降为特征。甲床血管容积图的多项参数与甲襞微徨环指标的相关关系密切。结论:甲床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爪甲色泽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G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人面部常色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健康人面部常色光电血流容积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及三类偏色光电血流容积比值指标的情况.方法应用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与Pclab生物机能系统匹配,观察额部、左颊、右颊、鼻头、下颏的血流容积指标及三类偏色的血流容积指标情况.结果五部中反映心脏搏动的时间指标Tag、Tab、Tae、Teg、Tab/Tag、Tbe/Tab完全一致,反映心血管功能和血流状态的指标Hb、Hd、He、Hf、Tw、Hb/Tab、Hd/Hb、He/Hb、Hf/Hb、Tw/Tag因部位不同而异.Hb/Tab呈鼻尖>左、右颊>额部、下颏,Hd/Hb、He/Hb、Hf/Hb、Tw/Tag则相反.三类偏色中反映心血管功能的Hb/Tab、Hd/Hb、He/Hb、Hf/Hb、Tw/Tag均有显著差异,随着面部常色由偏赤→偏白→偏黄,Hb/Tab逐渐变小,Hd/Hb、He/Hb、Hf/Hb、Tw/Tag逐渐变大.结论光电血流容积指标能反映心血管的功能和血液的状态,面部血流容积变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面色-血流容积变化的机理,是面部常色形成的生理基础.光电血流容积仪为中医望色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养心通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方法 :以复方丹参片为对照 ,应用养心通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112例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脉图和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寸口部血管容积脉图各项参数均有改善 ,但养心通脉片组在Hb/Tab、Tab/Tag、 [Tae -Tab]/Tag、Hd/Hb和Tw/Tag等项指标的差值上均显著高于复方丹参片组 ;养心通脉片组的Sv、Co、SI和Ac等 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而RT的测值显著低于治疗前 ,养心通脉片组的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的程度较之复方丹参片组均有明显增加。结论 :养心通脉片通过增强心脏泵功能和增加冠脉血流量而治疗心绞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面部光电血流容积特征及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关系。方法早发冠心病血瘀证36例,痰浊证35例,健康对照组31例,采用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检测光电血流容积参数,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ET。结果血瘀证患者Hb、He、Hf、Hb/Tab、Hf/Hb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痰浊证患者Hb、He、Hf及Hf/Hb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血瘀证患者与痰浊证患者比较,Hb、Hb/Tab显著降低(P〈0.01)。3组间Hb、ET、N0比较:血瘀证组Hb最小,痰浊证组次之,正常组最高;而ET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NO含量血瘀证组低于正常组(P〈0.01);随着光电血流容积主波幅的增高,ET均数值逐渐下降,NO均数值逐渐上升,低波幅组与高波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与Hb成负相关,NO则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心脏功能减退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是本证基本病理改变之一。血流容积主波幅与NO、ET含量具备相关关系,从而准确反映血管的舒缩状态及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三者可作为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病气血辨证面色变化特色及面部血管容积图检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心病气血辨证面色变化的特点及其机理,应用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脉瘀阻证患者114例及相应的病理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面部血管容积图观测,同步检测分析了中医面色和心功能、血液流变学、舌头微循环。结果心病3证较之健康人h1和h5均有降低,而t1和w明显循环。其中心气虚证病人h1和h5明显降低,其h1/t1和h5/h1显著低于肺气虚证;心血虚证病人t1和t4显著延长,其t 1/t和(t4-t1)/t显著低于肝血虚证;心脉瘀阻证患者h3和w均明显增大,其h3/h1和w/t均显著高于肝经血瘀证。表明心病3证型的面色、面部血管容积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证的病理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湿热蕴结型大肠癌( CRC)术后患者的舌象变化与中医症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湿热蕴结型CR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应用肠益方加减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平消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ZBOX-Ⅰ型中医舌脉象数字化采集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舌象参数,并由计算机软件对舌象参数进行自动分析;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的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治疗前后舌象苔质参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湿热夹瘀证治疗后胖瘦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胖瘦指数由治疗前的瘦舌转变为治疗后的正常舌;对照组治疗后齿痕指数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降低。治疗组湿热兼虚证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单项症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黏液便、肛门灼热、口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这5项中医症候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湿热夹瘀证治疗后面色萎黄这1项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湿热兼虚证治疗后腹部疼痛、腹痛固定、面色萎黄这3项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舌象参数及中医单项症候评分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的相关性分析,舌象胖瘦指数与黏液便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162,且呈负相关(P<0.05)。结论肠益方能改善湿热夹瘀证CRC术后患者舌象的胖瘦程度;改善湿热蕴结型CRC术后患者的中医症候,且疗效优于对照组;湿热蕴结型CRC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炎宁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3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胃炎宁冲剂治疗组(312例)和摩罗丹治疗组(80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47%,病理总有效率70.23%,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67%,病理总有效率为45.35%,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比较,症状疗效差别不显著,但病理疗效,特别是对肠化生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炎宁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缓解和消除症状,改善和逆转病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生脉承气汤配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CKD 3~4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结肠透析治疗,研究组加用生脉承气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Cr、BUN、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eG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钙、钾、磷、HCO^-、Hb、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均<0.05),研究组血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证候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SGA分布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且2组SGA评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生脉承气汤配合结肠透析治疗CKD 3~4期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肾功能指标,同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253例健康人不同部位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健康人不同部位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的正常参考值 ,应用 BC- 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健康受检者两侧面颊、舌背尖部、两手无名指甲床、两手寸口脉(桡动脉 ) 关部分别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不同部位中反映心脏搏动的时间指标和反映心脏功能的比值指标则完全一致 ;而反映血管状态、血流状态的波幅、角度、面积及其比值指标则因部位改变而测值不同。结论 ,光电血管容积图能较好地反映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血液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中脘穴对阴虚体质受试者任脉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00名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进行体质问卷,共收集到阴虚体质志愿者15例(女9例,男6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其常态下、电针中脘穴20 min、取针后10 min,任脉线上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结果:电针阴虚体质受试者中脘穴20min:1膻中穴浅表MBPU显著降低,与电针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下脘穴浅表MBPU较针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气海穴浅表MBPU有所下降,与电针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中脘穴20min相比,取针后10min3个穴位上浅表MBPU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中脘穴能降低阴虚体质受试者任脉线上浅表MBPU,尤以膻中穴MBPU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侯志琨  东淳 《陕西中医》2020,(10):1360-1362,146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小鼠无氧运动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75只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训练组、丹红注射液低剂量组(0.05 ml/kg)、丹红注射液高剂量组(0.1 ml/kg)、红景天胶囊阳性对照组(0.674 g/kg),阳性组灌胃给药,其他组腹腔注射给药30 d后,分别测定小鼠在25 ℃的游泳池游泳及负重游泳后,力竭游泳时间、体质量变化,以及对生化指标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血浆中血乳酸(LD)、血红蛋白(Hb);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的影响。结果:丹红注射液与训练组比较小鼠的体重有增加趋势但不明显,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P<0.05),显著增加血浆中Hb的储备量和降低LD含量(P<0.05),提高肝组织匀浆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小鼠血清LDH活性和降低SUN含量(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增加小鼠的运动能力,提高耐缺氧能力,延缓游泳小鼠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玉明  魏连波  邓聪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48-235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剂-3(SOCS-3)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大鼠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肾衰养真胶囊的调节作用。方法5/6肾切除制作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同时予4%酪蛋白饮食,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和体重,观察其营养不良发生时间,符合条件的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养真胶囊治疗组和开同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4周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瘦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SOCS-3蛋白的表达。结果慢性肾衰竭大鼠在术后10周末出现营养不良,肾衰养真胶囊可减低血浆尿素氮、肌酐、瘦素水平,增加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肾衰养真胶囊治疗组SOCS-3当色阳性信号均强(P<0.001),但肾衰养真胶囊组SOCS-3染色阳性信号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能部分是通过上调抑制蛋白SOCS-3,降低瘦素水平,从而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肤灵治疗人体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不同原因所致的皮肤缺损病人按抽签法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暴露的创面上涂抹生肤灵,控制较高的室温及保持创面湿润,对照组30例创面清洁处理后不用任何药物,任其自然愈合。结果:经记录观察3d、7d、12d、18d等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评价皮肤愈合质量。治疗组比对照组在愈合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创面表面积缩小情况及皮肤再生方面均有显著疗效(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治疗组白细胞增高时间提前,表皮再上皮化提前,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肉芽组织形成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生肤灵可以诱导皮肤恢复正常的结构,促进缺损皮肤及瘢痕切除后的皮肤再生,对多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缺损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健康人皮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参数的捻转手法对机体皮肤温度的实时影响,探讨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方法应用在体捻转手法仪对50名健康人的外关穴施行大、中、小刺激量的捻转手法,以中冲穴皮温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实时记录观测与分析。结果(1)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在捻针期间明显降低(P<0.01,P<0.05))。(2)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均在留针中5min略高于针前水平(P>0.05)。(3)留针10min后,中、小刺激量捻转手法呈现升温效应。中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在留针后5min明显升高(P<0.01),而小刺激量则在起针中5min和后5min升温明显(P<0.05)。大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升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不同刺激量捻转手法的皮温从捻针至留针10min出现了降温和复温两个时相。(2)不同刺激量的捻转手法对健康机体的皮温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7.
惊恐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及中药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惊恐应激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补肾固涩方药桑螵蛸散对其干预作用。方法:根据Takash i方法建立惊恐应激模型,采用HPLC-ECD检测惊恐应激后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并与正常组、桑螵散给药组进行对照。结果:惊恐模型组大鼠下丘脑E、5-HT的含量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桑螵散给药组大鼠下丘脑E及5-HT含量、5-HT/DA比值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NE/DA、5-HT/DA、5-HT/NE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惊恐应激可以导致大鼠脏腑气机紊乱,下丘脑中E、5-HT含量下降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桑螵蛸散能改善大鼠惊恐状态,与调节下丘脑中E、5-HT含量和5-HT/DA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