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系统了解HBV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对HBV感染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合理预防。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有关HBV母婴传播及预防的研究结果,全面介绍了HBV母婴传播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免疫预防措施及孕期是否进行人工干预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 ,全世界约 5 %的母亲为 HBV携带者。资料表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 ,在出生后半年内约 40 %~ 5 0 %HBs Ag为阳性 ,而 HBs Ag、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双阳孕妇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 HBs Ag为阳性者可高达 90 %以上。我国 HBV携带者约有 3亿 ,HBs Ag携带为 9.7%。其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探讨HBV母婴传播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是产科、儿科、传染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对减少儿童时期乙…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发区,约8%的人群是慢性HBV携带者,高达50%的慢性HBV感染者是经母婴传播造成的[1].感染时年龄越小,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概率越高,因此母婴传播阻断对慢性乙肝的控制有重要意义.HBV母婴传播可分为妊娠期、分娩期与哺乳期,或是宫内、产时、产后不同时段.本文从保护易感者、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等3个方面讨论HBV母婴传播阻断中临床医生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母婴传播,是指母体HBV进入子代,并在其体内复制繁殖,造成慢性HBV感染~[1]。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宣言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即实现新感染病例数减少90%,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率减少65%,而达到这一目标则要求5岁儿童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率低于0.1%。自"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不能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能否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采集并保存的江苏省14个县市妊娠15~20周孕妇的外周血血清,采用固相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其中419例单胎妊娠孕妇HBsAg阳性,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对这419例孕妇所分娩的子女进行随访,随访到298例(71.1%),纳入资料完整、按“0、1、6月”方案正规接种乙肝疫苗的281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儿童5~7岁时的HBV感染率.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剖宫产组136例和阴道分娩组145例,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HBeAg阳性率[25.7%(35/136)与34.5%(50/145)]和HBeAg阳性者的HBV DNA水平[(2.30×106) IU/ml与(2.09×106) IU/ml],以及所分娩子女在新生儿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的比例[38.2%(52/136)与35.9%(52/145)]、婴儿期母乳喂养比例[82.4%(112/136)与75.9%(110/145)]、儿童随访时年龄[(5.9±0.8)岁与(6.0±0.6)岁]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81例儿童中,272例(96.8%) HBsAg阴性,9例(3.2%)HBsAg阳性,163例(58.0%)抗-HBs阳性.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2.9%(4/136)与3.4%(5/145)]、自限性感染(HBsAg阴性且抗-HBc阳性)率[0.0%(0/136)与1.4%(2/145)]、抗-HBs阳性率[57.4%(78/136)与58.6%(85/1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剖官产不能减少HBV母婴传播,临床工作中,不建议为阻断HBV母婴传播而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途径及阻断措施。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2568例孕妇孕期筛查HBV标志物HBVM,对}玎3sAg( )孕妇检测HBVDNA,并于妊娠16~20周每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采用择期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新生儿检测Ht3VM,并联合免疫注射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检测产妇乳汁HBVDNA,阳性者采用人工喂养婴儿。结果筛查孕妇2568例,HBsAg( )者318例,占12.38%。新生儿HBsAg( )者10例,占3.14%,新生儿1个月时复测无新增病例,多种措施联合阻断成功率达96.86%。结论孕妇早期检测HBVM、HBVDNA,早诊断,早治疗,多种措施干预,可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母婴传播是乙肝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新生儿期暴露感染后,约90%将变成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与年龄呈负相关。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和HBV相关疾病的关键措施。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母婴传播阻断率,改善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主要见于高病毒载量和乙肝e抗原阳性的孕妇。对这些孕妇孕晚期给予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和婴儿及时规范全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尽最大可能阻断母婴传播。本文对孕期抗病毒药物用药、停药和产后乙肝发作处理、母乳喂养问题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优化联合免疫接种和抗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妇产科医务人员对预防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知识的掌握情况. 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9日至10月25日分别参加在黑龙江省和山东省召开的2次全国性妇产科学术会议以及在江苏省2个地级市和2个县级市举办的妇产科学习班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发放“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调查表”,调查这些医务人员对HBV血清标志物的意义以及预防母婴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59份,其中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分别为85.0%(475名)和15.0%(84名);来自一、二、三级医院的人员比例分别为13.2%(74名)、36.9%(206名)和49.9%(279名).90.0% (503/559)受访者能正确判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有传染性,但也有27.5% (154/559)将HBsAg阴性、乙肝核心抗体和/或乙肝e抗体阳性误认为有传染性.96.3% (519/539)的受访者知道孕妇产前检查时需筛查HBV血清标志物,二级医院工作人员知晓率高于三级医院[分别为99.0% (201/203)与94.7%(250/264),x2=6.466,P=0.011].95.3%(511/536)能正确回答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和接种乙肝疫苗,但对注射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61.6% (330/536)和80.4% (427/531).对新生儿可以母乳喂养的知晓率仅13.0% (69/532),仍有13.8% (74/536)错误认为剖宫产能预防母婴传播.此外,仍有54.4% (290/533)受访者错误地认为HBsAg阳性孕妇需在妊娠期注射HBIG. 结论 妇产科医务人员基本掌握对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使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的预防策略,但对具体细节的合理应用,如能否母乳喂养、妊娠晚期是否需注射HBIG等问题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1.
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感染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慢性HBV感染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的状态,如果肝功能正常,称慢性HBV携带(又称HBV携带);如肝功能异常,则为慢性乙型肝炎.因此,慢性HBV携带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区别仅在于肝功能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不同阻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母婴传播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至关重要。我院肝病产科自1985年起致力于HBV母婴传播和阻断方法的研究,对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分别进行5种免疫治疗,并完成血清HBV标志物(HBVM)1年的随访,以确定HBV母婴阻断的最佳方案,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母乳喂养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并随访。62例婴儿单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1例母乳喂养,41例人工喂养;168例婴儿联合免疫,33例母乳喂养,135例人工喂养。结果:单用疫苗时1、3、6、12月龄抗-HBs阳性率母乳喂养组分别为4.8%、42.9%、57.9%、80.9%,人工喂养组分别为12.2%、26.3%、60.5%、73.2%;联合免疫时1、4、7、12月龄抗-HBs阳性率母乳喂养组分别为72.7%、75.8%、77.4%、90.9%,人工喂状组为77.0%、72.9%、76.2%、90.4%。单用疫苗时,母乳喂养组1例、人工喂养组3例免疫失败;联合免疫时,母乳喂养组无一例免疫失败,人工喂养组4例免疫失败,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母乳喂养不影响抗-HBs产生,不增加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产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 2008-2012年,通过多中心队列研究,对湖北省、山西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孕产妇进行HBsAg筛查;对上述地区部分医院入院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8~12个月龄婴儿进行随访观察,所有标本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部分标本检测HBV DNA。结果 筛查孕妇82214例,HBsAg阳性4924例,阳性率6.0%。随访HBsAg阳性母亲及8~12个月龄婴儿1371对,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率3.1%(42/1371),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婴儿的免疫阻断失败率为8.2%。免疫阻断失败的婴儿其母亲均为HBeAg阳性且HBV DNA≥6 log10 copies/mL。HBeAg阳性母亲孕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HBIG)及未注射HBIG组,其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 vs. 8.1%, P=0.807)。结论 多中心调查显示目前孕产妇HBsAg阳性率6.0%,HBV母婴阻断失败率3.1%。HBsAg及HBeAg双阳性且HBV DNA≥6 log10 copies/mL 的孕妇应为母婴阻断的重点人群。孕妇孕期注射HBIG不能提高HBV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WHO 推测全世界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约2亿人,80%在亚洲。我国是HBV 携带者高发地区之一,平均携带率约8.83%,孕妇携带率2.6~12.5%。HBsAg 携带妇女尤其合并e 抗原阳性者可在产前、产时或产后传播给婴儿,感染率92~97%,其中80~90%的婴儿变成慢性携带者。估计我国的携带者40%由于母婴传播造成,形成大量传染源。少数出生的婴儿表现急性或重症肝炎,有报道病例仅HBsAg携带母亲出生婴儿暴发性肝炎死亡。在围产期或婴儿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途经与阻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脐血HBVDNA ,婴儿出生后 1 2h内及第 1 4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并按0、1、6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 ,分别于婴儿 7月及 1 2月时随访 ,检测HBV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 ,婴儿 7月时未感染乙肝但抗 HBs阴性者加强注射乙肝疫苗 5μg。 结果 :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血HBVDNA阳性率为1 8.37% (9/ 4 9) ;HBsAg及HBeAg双阳性者为 1 2 .50 % (2 / 1 6) ;HBsAg及抗 HBc阳性者为1 2 .50 % (3/ 2 4 ) ;HBsAg,抗 HBe和抗 HBc阳性者为 1 .37% (1 / 73) ;脐血HBVDNA阳性的新生儿均生于HBVDNA阳性的母亲 ,阳性率为 1 8.52 % (1 5/ 81 ) ,不同HBV携带状态的脐血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总母婴传播率为 9.78%。结论 :孕妇HBV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有关 ,孕妇血清HBeAg阳性或HBVDNA含量高是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孕妇血清HBVDNA阴性者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极小。在新生儿、婴儿接受被动及主动全程联合免疫的条件下 ,产时、产后HBV的母婴传播可以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计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孕期足三里穴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将19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组92例,于孕20、24、28、32、36周足三里穴位注射HBIG共5次,每次200IU。肌肉注射组98例,同剂量、同时间应用HBIG。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用药前后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HBsAg、HBeAg及HBsAb,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92例足三里穴位注射者,新生儿HBV官内感染8倒,宫内感染率为8.7%,低于肌肉注射组(P〈0.01)。穴位注射组新生儿脐血清HBsAb检出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穴位注射组临产前血清中HBV—DNA显著低于肌肉注射组(P〈0.05).结论通过孕妇足三里穴位注射HBIG,可更有效地减少HBV的宫内感染,未发现任何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约占所有新发感染的50%。预防HBV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流行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广泛实施的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主要针对围产期HBV母婴传播,而对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有限。HBV宫内感染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胎盘渗漏、胎盘感染或外周单核细胞传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