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发病48h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与意识障碍间的关系。方法分析44例SAH患者发病48h内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及意识障碍情况,根据白细胞水平分为白细胞计数增高组与白细胞计数正常组,比较两组意识障碍的发病率。结果 21例WBC计数增高的SAH患者,有16例出现意识障碍,而23例WBC计数正常的SAH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意识障碍,两组差异明显。结论 SAH发病48h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意识障碍的发病风险增高;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SAH意识障碍发病风险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早期患者160例,按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在增高组中又分为10.1~12×109/L组、12.1~15×109/L组和15×109/L组。所有患者发病24h内静脉抽取外周血,比较各组在预后和出血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正常组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增高组(P0.05);在白细胞增高组中,白细胞计数15×109/L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治疗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增高组与正常组患者在出血量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高的患者出血量较多。结论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预后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舒承  王虹  丁振江 《山东医药》2009,49(52):93-9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MI WBC增高并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87例,分别于入院后24、48、96 h查WBC,记录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情况,比较再灌注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WBC与住院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后的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WBC迅速降至正常,WB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正相关(P<0.05).结论 动态观察WBC变化可以预测AMI再灌注治疗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急性脑梗死(ACI)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0例ACI住院患者根据CT扫描结果将梗死灶分为小、中、大面积3组,根据入院时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分为:WBC增高组(>10×109/L);WBC正常组〔(4~10)×109/L〕。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7天监测其外周血WBC计数,探讨外周血WBC计数对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以面积分组,3组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WBC分组,入院4周后,WBC正常组总有效率为85.2%,WBC增高组总有效率为5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WBC计数是临床评价ACI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的1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规律及灯盏细辛干扰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灯盏细辛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5、14天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并进行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发病24 h内MMP-9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发病5天达高峰(P<0.01),发病14天降至正常水平。相关性分析,MMP-9与白细胞呈正相关(r=0.9186,P<0.01);灯盏细辛组治疗后14天,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MMP-9及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灯盏细辛注射液能阻碍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了抗炎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BI)患者白细胞(WBC)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4例ABI患者伤后24h内入院即刻、3d、7d及出院时的外周血WBC计数,并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BI患者伤后外周血WBC计数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呈正比,入院7d及出院时渐降至正常;WBC计数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外周血WBC计数测定可作为判断ABI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监测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白细胞计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81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 ,以白细胞计数 10× 10 9 L分组 ,大于此数患者归入异常组 ,小于则属于正常组 ,分别就两组在1~ 3d、4~ 6d、7~ 10d分三个阶段进行白细胞计数 ,并与死亡率 ,意识同时统计 ,并作死亡与生存患者的白细胞分析。结果 白细胞升高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白细胞计数逐步升高时病死率也随着递增 ,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 ,白细胞计数递增与意识状态的障碍变化严重程度存在着相关性 ,同级意识状态在不同时段的白细胞变化无差异显著性。结论 脑梗死早期出现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机制是脑损伤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后产生的应激反应 ,是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与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白细胞计数与后果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白细胞数的增加可作为判断脑血管病预后的简便易行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人院时白细胞计数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及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连续行直接PCI的101例老年患者于入院时立即取外周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 L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高WBC组和低WBC组,直接PCI术后监测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的时间。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发生的重大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1)高白细胞组48例,发病6个月至1年发生不良事件25例(52.1%),低白细胞组为53例,不良事件发生12例(2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低白细胞组45例(93.7%)PCI术后60 min内ST段回落≥50%,高白细胞组23例(43.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与老年人心肌梗死预后有关,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老年男性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比较,探讨WBC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从重庆市40 047例体检人群中筛选出3 740例60岁以上老年男性,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高脂组(2 116例)和对照组(1 624例).高脂组又依据血脂增高的种类再分为3个亚组,即单纯高胆固醇亚组(HTC组),784例;单纯高甘油三酯亚组(HTG组),644例;高甘油三酯合并高胆固醇组(HTC-HTG组)688例.测定各组人群外周血WBC和空腹血TC、TG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TG、HTC-HTG两亚组人群WBC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计数与TG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老年男性血脂异常人群WBC计数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外周血WBC数量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WBC计数可作为血脂异常的临床辅助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0.
梁结柱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03-100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80例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其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体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与体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感染性肺炎平均CRP水平明显低于有合并其它疾病的感染性肺炎的患者(P〈0.05);在CRP正常WBC增高的患者中,儿童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人;WBC正常CRP增高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比较多。结论 CRP可作为感染性肺炎诊断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与白细胞计数、体温同时检测,可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8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与冠心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IL-8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IL-8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IL-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IL-8与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L-8升高可能是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清IL-8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刘海红  李海珍 《山东医药》2010,50(26):81-82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外周血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白细胞(WBC)计数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CAs患者(CAs组)和31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LDL-C,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外周血WBC计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CAs组血清LDL-C水平、WBC计数较对照组升高(P均〈0.01)。CAs组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者血清LDL-C水平、WBC计数较颈动脉单纯内膜增厚者高(P均〈0.01)。CAs组血清LDL-C水平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798,P〈0.01)。结论 CAs患者血清LDL-C水平、WBC计数升高,CAs程度重者血清LDL-C水平、WBC计数升高更明显,二者的升高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
430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凤玲 《山东医药》2008,48(23):63-64
检测430例脑出血(ICH)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对计数水平不同者的病情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显著升高者与正常者相比,中、重度IcH比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增高.认为ICH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加,且与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作为常规检查、评估项目之一,以及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病情缓解速度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选择5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根据治疗第3天腹膜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将患者分为快速缓解组(WBC<100×106/L)26例和非快速缓解组(WBC≥100×106/L)25例.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检测治疗前外周血WBC和超敏C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水平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血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STEMI急诊老年PCI老年患者,以入院即刻外周血WBC计数(×109/L)分为<10组、10~12组、12~14组、14~16组、≥16组,分析各组30 d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结果外周血WBC≥12×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急诊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增加,30 d联合终点事件及死亡率与外周血WBC计数呈正相关。外周血WBC≥10×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各组间死亡率呈增加,外周血WBC水平与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及N端脑钠肽测定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负相关。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近期心血管事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数值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比较50例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的数值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白细胞计数的数值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及血浆D-二聚体参与了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过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数值及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期的指标之一,反映其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66例初治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的EPCs,其中老年AL组28例,非老年AL组38例。以1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1)老年AL患者骨髓EPCs绝对计数较外周血明显增高(P<0.001),相对计数较外周血无明显差异(P>0.05)。(2)老年AL患者、非老年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EPC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老年AL组骨髓及外周血中EPCs水平较非老年AL组降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3)老年AL患者外周血EPCs绝对计数与白细胞计数(r=0.815,P=0.027)、β2-微球蛋白(r1=0.709,P=0.043)、LDH(r2=0.827,P=0.026)呈正相关。结论老年AL患者EPCs水平明显增高,EPCs可能与老年AL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入院后血常规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及白细胞/血红蛋白(Hb)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75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血常规、生化常规等临床资料,并按年龄及标本采集时间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抽取275例健康查体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 WBC、NT、N%、WBC/Hb水平,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0~12 h组与其他各组比较,12~24 h组与48~60 h组及60~72 h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由于机体应激反应,WBC、NT、N%、WBC/Hb明显升高,骨折12 h后开始有下降趋势,48 h后下降更明显。此时少数患者上述指标无下降趋势甚至持续升高时,需进一步评估应激反应及合并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以指导诊疗。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可引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这早已为人们所重视,但AMI的预后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变化的关系却易被忽视。本文研究了152例AMI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住院期间心功能和在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686例STEAMI患者查血常规后,分为高白细胞组(WBC>10×109/L)和正常白细胞组(WBC<10×109/L),观察住院期间的死亡情况,其中476例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高白细胞组的死亡率和心衰(Killip分级)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白细胞组。高白细胞组的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低于正常白细胞组。溶栓后临床指标再通患者高白细胞组EF明显低于正常白细胞组,而补救PCI患者高白细胞组EF、FS与正常白细胞组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发现,WBC计数与EF和FS呈负相关。结论老年STEAMI患者WBC计数与心功能呈负相关,WBC升高是心衰和死亡率增加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