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规范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对于多发伤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收治的1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制定院内紧急救治规范前2年内的46例为对照组,规范制定后的4年内的132例为绿色通道组。分析两组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院内各救治环节时间、死亡率。结果两组年龄、致伤机制、I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绿色通道组在急诊科处理、放射影像科检查和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4.55%;对照组46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0.70%(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发伤急救团队制定的多发伤院内救治规范可显著缩短院内救治时间,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院1977~1994年共收治腹部外伤940例,其中多发伤200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00例,男179例,女21例,男女之比8.5∶1。年龄1.5~82岁。其中18~60岁占87.5%。1.2损伤原因及种类闭合伤136例(68%),其中坠伤35例,撞压伤54例,砸伤23例,踢打伤18例,兽畜伤6例。开放伤58例(29%),其中,枪伤13例,弹片伤8例,刀刺伤36例,木质刺伤1例。医原性损伤6例(3%),其中洗胃伤2例,刮宫损伤4例。1.3损伤部位胃伤15处,十二指肠6处,小肠119处,结肠17处,直肠2处,肾脏21处,膀胱4处,输尿管2处,肝外胆管2处,肝脏34处,脾脏…  相似文献   

3.
85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85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郑士友王振杰纪忠严重多发伤来势凶险,伤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救治工作仍是急诊外科中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科自1988年4月~1996年11月共收治严重多发伤8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62例,女23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危重伤员远程转运包括病情评估、转运前预处理及转运途中处理3个环节。严重多发伤病人陆地远程转运时,在转运前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预处理,转运途中给予重症监护和专科处理可降低严重创伤病人的转运风险。  相似文献   

5.
多发伤及其急救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笔者对多发伤,尢其是多发伤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严重度砰分等问题进行如下介绍,并总结了多发伤的诊断和处理方面的较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39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多发伤部位多,范围广,开放伤与闭合伤并存,伤情严重,病死率高。我院1980~2003年共收治严重多发伤39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100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 1 0 0例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经验。作者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快速扩容抗休克 ,多科室密切合作 ,及时治疗影响生命的损伤 ,尽早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回顾分析1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急诊急救的治疗经过,治愈165例,死亡24例。我们认为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救治体系,及时复苏、抗休克,早期手术治疗,重视并发症的处理,可显著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0岁,工人。压胶机(温度80~90℃)压榨右上肢、躯干、臀、右下肢,致严重压榨伤后半小时急诊入院。患者意识淡漠,皮肤及黏膜苍白,肢体湿冷,体温36℃,脉率120次/分钟,血压60/0mmHg(8/0kPa)。右上肢前臂已全部压碎,仅残留由...  相似文献   

10.
胸部多发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胸部多发伤的诊断和急救。认为及时准确判断伤情,早期诊断,自体血回输,紧急手术是抢救复杂性胸部创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多发伤的紧急伤情评估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多发伤诊断包括损伤诊断、损伤并发症诊断和并存疾病诊断,其中损伤诊断遗漏指入院24小时后发现并导致不良后果的损伤,发生率2%~40%[1]。导致漏诊的因素主要有医师缺乏整体观念、影像学误导、忽视隐蔽损伤、缺乏损伤机制认识,以及伤情危重、意识障碍、致伤机制和病史不详等因素。多发伤紧急伤情评估策略包括根据致伤机制评估,合理应用影像学技术精确评估,按照CRASH PLAN程序系统(C=circulation循环,R=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H=head头颅,P=pelvis骨盆,L=limbs四肢,A=arteries and veins动静脉,N=nerves神经)评估,复苏无效时重点评估,以及动态、反复评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我校91级以来各届学生视力情况,并对学生视力下降的严重状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抢救中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发伤病情危重,常伴有颅脑外伤、胸部外伤及休克等,急性低氧血症发生率高,易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甚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所以,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救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将我院1996年1月~1998年7月间204例多发伤救治中机械通气(MV)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多发伤204例,皆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1]。ISS评分≥16分。年龄10~80岁,平均40.76岁。交通伤150例,高处坠落伤33例,其他伤21例。伴有休克82例,合并颅脑外伤114例,胸部(包括胸椎…  相似文献   

14.
对71例以腹部闭合损伤为主伴多发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急诊手术63例,治愈63例;遗留神经功能缺陷5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 对1999年9月~ 2006年3月救治的413例严重多发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多发伤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平均23.5±8.2.急诊手术322例次,其中64例在1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2个以上部位的手术.重症监护病房(ICU)平均住院(21.8±5.6)天.临床治愈289例(70%),致残67例(16.2%),死亡57例(13.8%).结论 诊断性胸腹腔穿刺和床旁B超检查快速、简洁、敏感.病情允许的伤者可考虑头、胸、腹同时CT扫描.手术顺序应按其致命性严重程度决定,尽可能在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处理不同部位的损伤.主动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DCO)策略,术后均进入ICU,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2368例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年间收治的2368例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剖胸或剖腹术治疗793例(33.5%),非剖胸或剖腹术治疗1575例(66.5%)。胸腹伤手术方法为膈修补(93例次)、心脏修补和胸内血管修补或结扎(82例次)、肺修补或切除(78例次)、支气管吻合或修补(8例次)、脾切除或修补(268例次)、肝修补或切除(208例次)、胰切除或内外引流(49例次)、胆道修复引流(17例次)、胃肠修补或切除吻合(303例次)、肾修补或切除(32例次)、膀胱修补造口(44例次)、输尿管吻合(7例次)、尿道会师(7例次)、腹内血管修补或结扎(116例次,含髂内动脉结扎29例)。非手术治疗腹伤主要手段为动脉造影栓塞,有效率为97.7%(42/43)。结果本组共死亡169例(7.1%),剖胸或剖腹术治疗组死亡72例(9.1%),非剖胸或剖腹术治疗组死亡9r7例(6.2%)。脑伤为主要死因,其次为大失血。结论抓紧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多发伤院内早期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伤是一类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急救需要建立一个急救平台,明确各救治环节的任务;强调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整体性和合理性,适时进行损害控制策略是"救命第一、功能第二"这一严重创伤救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13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诊室抢救中死亡16例,另97例收入病房,入院后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81·5%。结论在院前急救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严重多发伤在急诊室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救治,是目前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多发伤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多发伤的早期处理吴岳嵩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外力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损伤,这些损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较大进展[1~3],多发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越来越高,治疗措施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严重多发伤236例抢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间收治的23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提出早期救治中应注意的重点。结果:本组抢救成功205例(86.86%),死亡31例(13.13%),其中24h内死亡14例,发生ARDS18例,应激性溃疡12例,多器官衰竭(MOF)8例。结论:及时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合理安排抢救顺序、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等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