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0岁以上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40岁以上高龄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治疗结局。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非赠卵IVF/ICSI-ET的≥40岁妇女的1050个起始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妇女年龄分为4组:40岁组(n=393),41岁组(n=266),42岁组(n=158),43岁组(n=107),44岁组(n=64),≥45岁(45~51岁)组 (n=62),比较分析各组的临床特征和助孕结局。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和不同移植胚胎数目的妊娠结局。结果共1032个取卵 周期,750个移植周期,113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7.7%,其中64个周期获得活产,活产率为8.5%。各组的临床妊 娠率分别为23.4%、21.0%、13.1%、9.2%、5.6%和0%,胚胎着床率为11.2%、10.2%、6.3%、5.1%、2.3%和0%,各组的早期自然流产 率分别为31.0%、35.9%、42.9%、42.9%和100%,各组的活产率分别为11.9%、11.8%、2.8%和3.9%。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 案、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3.6%、10.2%、13.3%、2.3%。750个移植周期中,移植1个胚胎,临床妊娠率为3.8%,移植2 个胚胎,为12.6%,移植3个胚胎,为23.0%。结论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临床妊娠率逐年显著下降,并且年龄≥44岁获活产的概 率极低。对于≥40岁妇女即使无其他明显导致不孕的病因,应在知情告知后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对于年龄≥44岁妇女,则 寻求赠卵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刘小蓉  杨小云  李霞 《当代医学》2016,(33):146-147
目的 分析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妇女心理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准备接受IVF-ET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做产检正常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的抑郁症、焦虑症检出率给予对比,同时根据检测结果 对IVF-ET患者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IVF-ET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SDS、SAS评分均高于正常孕妇,抑郁症、焦虑症、抑郁伴发焦虑症等检出率较高,对她们必须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才能提高妊娠率,获得满意结局.  相似文献   

3.
任瑜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12-48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10例围绝经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指导及饮食运动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6个月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评估综合干预效果。结果 110例围绝经期妇女主要症状和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减轻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焦虑和受孕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进行心理干预4周的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院接受不孕症治疗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得分,并比较干预后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本组患者的SAS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不孕症患者的焦虑状况,且能提高辅助生殖的临床妊娠率和优质胚胎率。  相似文献   

5.
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女性往往表现出焦虑、抑郁以及感知压力等心理困扰,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可通过心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影响母胎界面的免疫稳态、囊胚的孵化和母亲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而影响胚胎滋养层的增殖、侵袭、血管重塑等,降低了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且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痛苦,形成恶性循环。因此IVF-ET治疗前后应充分发挥夫妻之间积极的伴侣效应或使用认知行为疗法、针灸、瑜伽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IVF-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本文综述了接受IVF-ET治疗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以及心理干预在IVF-ET治疗实践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IVF-ET治疗结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背景:观察性研究提示绝经后激素治疗可改善认知功能,但来自随机临床试验的资料数量较少且无结论。妇女健康启动计划记忆研究(WHIMS)是妇女健康启动计划(WHI)激素治疗试验的辅助研究。由于对妇女健康有一定危害,试验已于2002年7月8日停止了雌激素加孕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131.89±23.74),低于对照组的(157.37±2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04,P=0.00014);观察组患者的胚胎种植成功率(64.00%)及临床妊娠成功率(56.00%),高于对照组的(32.00%)及(24.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患者常伴有头痛眼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起病急、视力下降明显甚至视力丧失,这使患者不仅承受了巨大的身体痛苦,更使患者在心理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从而表现出焦虑、悲观和绝望.  相似文献   

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妇女的心理状况对治疗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妇女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状况对其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孕妇女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IVF-ET妇女和100例正常生育妇女(对照组)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IVF-ET妇女心理状况明显差于正常生育妇女(P〈0.01);IVF-ET未获得妊娠妇女的心理状况明显差于获得妊娠的妇女(P〈0.05)。结论在IVF-ET妇女的治疗过程中,应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实践证实,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转归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较常见,有的甚至由于过度的恐惧、焦虑等应激反应而使手术或麻醉无法进行,本文旨在观察心理干预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改善认知,减轻焦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矫正模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14岁符合Rutter行为问题标准的101名儿童,用隐藏式随机数字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0人和对照组51人.对干预组采用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对照组等待12周,在干预组干预结束后才开始进行干预.采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教师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作为儿童行为问题评定工具.结果:干预后,比较两组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的减分值,干预组总分减分(4.10±3.21)、A(反社会行为/违纪行为)分减分(1.10±1.37)和N(神经症行为)分减分(1.32±0.91)与对照组总分减分(1.29±3.15)、A分减分(0.53±1.17)和N分减分(0.71±1.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组有34%的儿童恢复正常.比较两组的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的减分值,干预组总分减分(2.50±1.96)、A分减分(0.74±1.10)和N分减分(0.96±0.95)与对照组总分减分(0.82±1.60)、A分减分(0.12±0.48)和N分减分(0.43±0.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干预组有58%的儿童恢复正常.比较两组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干预组总分减分(5.44±3.98)、体诉减分(1.10±1.27)和违纪减分(1.36±1.35)与对照组总分减分(1.49±3.34)、体诉减分(0.33±1.52)和违纪减分(0.65±1.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54%.结论: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矫正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并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综合干预对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通过观察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的心理情绪变化,探讨心理药物治疗及认知行为干预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程综合性心理干预加音乐疗法对缓解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做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全程综合性心理干预加音乐疗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施行人工流产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和生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心率、血压波动范围小,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综合性心理干预加音乐疗法能缓解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二胎高龄夫妇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生殖科接受IVF-ET二胎高龄夫妇群体126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63对(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干预组63对(常规正念干预措施),6周后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临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100各个维度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二胎高龄夫妇实施正念干预,对缓解他们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妊娠率,具有一定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肝癌术后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以提供减轻肝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6例肝癌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33例,干预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由专职护士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于术前、术后1周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周对照组和干预组SAS/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肝癌术后病人负性情绪程度,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7月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伴焦虑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8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睡前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干预后观察并记录2组间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同时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低,干预后醒觉次数、入睡潜伏期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低,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较高,干预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较高,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0.95%(68/84),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24%(8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5,P=0.010)。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失眠伴焦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降低PCI患者术前焦虑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的术前心理状况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 5 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分别于入院后、手术当日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入院当日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焦虑程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手术当日晨干预组焦虑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焦虑 ,心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8.
心理行为干预对吸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运坤 《柳州医学》2007,20(4):255-257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使用美沙酮补充海洛因成瘾者体内内源性阿片肽量的不足,并改变其功能低下,使海洛因成瘾者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综合干预的疗效。 设计组群随机对照试验。 地点两个社区的8个居委会。 对象共1062名40-89岁居民中,872名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其中101例COPD患者和771例非COPD患者)被组群随机分配到干预社区或对照社区,分别接受COPD的综合干预措施或日常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黄运坤 《广西医学》2008,30(12):1883-1884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开展了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使用美沙酮补充海洛因成瘾者体内内源性阿片肽量的不足,并改变其功能低下,使海洛因成瘾者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及心理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1].通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吸毒者对毒品的渴求,减少犯罪,有效避免艾滋病的传播;但是单纯采用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未能达到满意效果,需配合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干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毒品危害目的.因此,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