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顺行、逆行修复小腿远端胫骨骨外露12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12例皮瓣均成活,外观功能良好。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具有对供区及受区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功能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外露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53-1355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在踝部穿支血管,设计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两种螺旋桨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12例胫骨远端、内踝、外踝、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6例踝关节、跗骨、伸肌腱外露,3例慢性窦道感染,18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一期修复3例,二期修复18例。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设计螺旋桨皮瓣8例,以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设计螺旋桨皮瓣13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6.0cm~9.0cm×14.0cm。供区直接缝合18例,3例游离植皮关闭创面。结果: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螺旋桨皮瓣、2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螺旋桨皮瓣出现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所有病例经随访4~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臃肿,供区植皮全部成活。结论: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具有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翻转深筋膜瓣上皮片移植修复胫前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胫前软组织少,受创伤或慢性疾病并发慢性溃疡后易致胫骨外露,通常采用局部皮瓣、肌皮瓣或单纯植皮进行创面修复。1997年7月~1999年9月我们采用翻转深筋膜瓣上皮片移植修复1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7~51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8个月。11例中慢性溃疡6例,创伤后胫骨外露5例。创面位于小腿上1/33例,中1/34例,下1/34例。创面面积3cm×5cm~4cm×8cm。全部患者在病灶清创后,采用翻转深筋膜瓣修复,7例深筋膜瓣位于胫前创面外侧,4例位于内侧。术后10例创面期愈合,1例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出现跟骨及钢板外露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1例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出现跟骨及钢板外露且无急性感染的患者,在彻底清创后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结果:所有创面在彻底扩创后一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其中20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1/4面积皮肤坏死,予以行清创游离植皮术后愈合良好。随访所有患者皮瓣或植皮均成活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恢复基本正常。结论:在彻底扩创的基础上,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无急性感染的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能够达到能达到保留钢板、闭合创面的目的,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足部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1.5±3.0)岁。创面缺损范围为8.0cm×5.0cm~13.0cm×7.5cm,创面污染严重,一期手术在急诊下行清创探查加VSD处理,骨折予以克氏针固定,术后7d~14d创面条件允许时,予以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9.0cm×5.5cm~13.5cm×8.0cm。皮瓣供区植皮或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定期随访。结果 21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术后出现蒂部卡压,经探查解除卡压后皮瓣成活。随访3~18个月,皮瓣与受区相似,外形美观,质地良好,供区愈合良好,线性疤痕形成。结论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穿支恒定,不需要吻合血管,易于开展,修复足部创面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简化手术操作,改善皮瓣血供。方法:2006年6月~2010年3月,对11例足部皮肤缺损的病人应用带外踝上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面积范围:5cm×3cm9cm×9cm.其中男8例,女3例,最小年龄18岁,最人年龄62岁,平均年龄31岁,缺损原因:车祸5例,慢性感染性溃疡3例,肿瘤1例,缺损部位:足跟部4例,内踝部2例,足背部3例;手术彻底清创后或切除肿物后,以胭窝中点与外踝尖跟腱中点连线为轴,以外踝上腓动脉穿支处为旋转点设计皮瓣。皮瓣蒂部设计3cm~4cm宽的筋膜蒂及2cm~3cm宽的皮桥。手术先切开蒂部后缘至深筋膜下,确认外踝上穿支,切开上缘及内外侧缘,在深筋膜下向蒂部分离皮瓣,通过明道将皮瓣转移至受区。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11例足部皮肤缺损病例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但有8例术后足外侧感觉麻木。结论: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了穿支皮瓣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蒂部较长,血供丰富。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特别是前足皮肤缺损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高位穿支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25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15~61岁,平均3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cm×3cm~7cm×14cm;创面采用胫后动脉高位穿支蒂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皮瓣面积为3cm×5cm~9cm×18cm,病程7天至2月。结果术后25例皮瓣全部成活,骨外露创面及供区Ⅰ期愈合。其中2例因切取平面达腘窝平面上2cm,术后皮瓣远端约2cm×3cm表皮青紫,经换药拆线松解蒂部后皮瓣完全存活,1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3月,平均18月。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良好。随访病例6月后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高位穿支供血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供区损害小,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良好皮瓣。  相似文献   

8.
胫骨大段缺损自身骨膜修复临床少见,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1岁,学生.于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兴义马岭河缆车事件中受伤,当时送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据兴义市人民医院提供的资料:术中见胫骨开发性,粉碎性骨折,右胫骨中段缺损约10.8 cm,骨外露8.5 cm,软组织缺损20 cm×10 cm,胫前肌、胫前静脉部分缺损,胫骨后侧骨膜连续性尚好,末梢血液循环好,右胫骨近端开放性骨骺损伤.手术将污染及坏死组织清创整理后,右胫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右胫骨半环架支撑保持伤肢长度,便于术后护理.术后加强抗炎,创面消毒换药,延期行右胫骨半环架取出,骨缺损处用自制梅花针加螺丝钉内锁固定支撑,创面闭合引流术.取左大腿前侧皮肤植皮,伤肢石膏托外固定,术后继续抗炎、换药处理,右小腿近端外露1 cm×0.5 cm,中段胫前有直径约0.8 cm窦道长期不愈,行骨外露部分咬除,窦道切除及抗炎换药对症处理,病人右胫前仍剩一直径约0.2 cm的窦道,故一直没有条件行带血运的腓骨移植术.术后3个月拍右小腿正侧位片提示右胫骨近端后侧骨膜成骨,并向远端延伸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问题。方法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胫前下 1/3、内外踝、踝前、跟腱及跟底创面 18例 ,皮瓣切取面积 4cm× 3.5 cm— 12 cm× 9cm,蒂长 7cm— 12 cm。结果 :2例皮瓣出现完全坏死 ,16例愈合良好 ,其中 3例皮缘小部分坏死 ,剪切坏死边缘后缝合 ,愈合良好。 5例皮瓣出现瘀血肿胀 ,有散在水泡 ,不影响愈合。结论 :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运丰富可靠 ,切取操作简便 ,是修复胫前下1/3段、踝周、跟后跟底骨和肌腱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自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4月我们采用胫后动脉蒂筋膜瓣加中厚皮片移植修复胫骨外露 4例 ,交腿胫后动脉筋膜瓣加植皮治疗骨外露 1例 ,胫后动脉筋膜瓣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 2例 ,均获成功。筋膜瓣切除面积最大 15cm×10cm ,最小 5cm× 6cm。平均随访一年 ,骨外露治愈 ,骨折愈合 ,骨髓炎治愈 ,供区愈合 ,功能恢复良好。作者认为 ,胫后动脉筋膜瓣切取方便 ,血供丰富可靠 ,不切取供区皮肤 ,使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不影响供区功能 ,为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修复及骨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2010,31(5):415-417,F0003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5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23例。结果:本组23例皮瓣,18例患者皮瓣均成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均成活且功能好。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解剖恒定,便于切取和转位,血运可靠,切取面积大,切取方便,供区影响小,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经40具新鲜尸体的小腿解剖提出外侧踝上皮瓣是由腓动脉的穿支血管所供养。穿支血管在外踝上方5cm处,以胫腓韧带上缘的骨间膜穿出,分为浅皮支和深降支二支。前者在伸趾长肌和腓骨短肌肌间隙中穿过肌筋膜,进入皮肤向上供养小腿外下半部,从胫骨嵴到腓骨后缘的皮肤约12~18×9cm的范围。深降支在外踝前缘深筋膜下疏松组织中下行,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来源于胫后动脉、腓动脉的2种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对2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其中应用胫后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1例,应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结果 2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22个月。29例皮瓣转移成活良好,1例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创面,术后早期因远端回流障碍反复出现张力性水疱,后经局部减压后成活;2例胫后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跗侧创面后,皮瓣边缘局部坏死,后期经清创后植皮,恢复良好。所有皮瓣术后随访均未见溃疡及渗出,外观及功能逐渐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时修复距离长,范围大,手术适应证广泛,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胫骨中下段骨折 ,骨不连 ,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导致胫骨外露、骨髓炎 ,临床上常见。但治疗困难 ,常需先行带血管蒂皮瓣 ,肌皮瓣游离移植或邻近组织移位覆盖创面 ,待二期处理骨损病灶。治疗时间长 ,手术操作复杂 ,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经济负担。我们应用比目鱼肌内侧半为蒂胫骨骨膜瓣逆行移位 1次性修复胫骨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均为男性。例 1 ,2 0岁 ,病程 6个月。左胫骨中段骨折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位于胫前内侧 ,面积 5cm× 4cm。X线片示 :胫骨呈粉碎性骨折 ,腓骨缺损 8cm ,碎骨片坏死 ,骨…  相似文献   

16.
比目鱼肌邻近胫骨 ,肌腹大 ,血运丰富 ,转移方便 ,对治疗胫骨中下段骨髓炎 ,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较理想。作者应用比目鱼肌瓣转移治疗胫骨中下段骨髓炎、软组织缺损骨外露 8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均为男性 ,年龄 8~ 4 5岁 ,平均 31岁。其中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并胫前软组织缺损骨外露 6例 ,胫骨中段骨髓炎骨外露 1例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骨外露 1例。1.2 手术方法在胫骨内后缘与跟腱之间 ,自内踝上作纵切口 ,切口大小视所需肌瓣长度而定。切开深筋膜后 ,辨认肌间隙 ,用手指自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行内踝上穿支探测并体表标记,在解剖学基础上,皮辩轴线在胫骨内侧髁后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设计在穿支穿深筋膜处,深筋膜上游离皮瓣,术中可根据受区情况适当修整皮瓣厚度。结果13块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术中可修整皮瓣,术后外形好,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莫伟  李纯兰 《广州医药》2005,36(2):34-35
目的总结应用带蒂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内、外踝连线上2cm区域,即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吻合交通支处,作皮瓣的旋转点,在内外踝中点,胫骨结节与腓骨小头中点的连线上设计带胫前动脉上或下皮支血管的皮瓣,形成以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在踝部吻合交通支为供血血管的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部创面。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积最大16cm×10cm,最小10cm×6cm,均合并足背动脉损伤和不同程度的骨、腱及关节外露。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半年至三年的随访,皮瓣血运良好,伤口无复发。结论足踝部创面合并足背动脉损伤时,依靠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在踝部吻合交通支为蒂的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仍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各种原因导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如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坏死,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等,在骨科临床上处理均较为困难。近两年我院采用小腿各种带蒂皮瓣、肌皮瓣、肌瓣修复小腿、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小腿、踝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致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其缺损最大面积12.0cm×7.0cm,最小面积1.5cm×2.0cm,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2例,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其缺损面积分别为12.5cm×6.0cm、9.0cm×4.0cm。双侧足跟Ⅲ°冻伤后致双侧跟骨硬化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1例,其缺损面积左9.0cm×6.0cm、右8.0cm×4.0cm。足跟部皮肤鳞癌切除后1例,其缺损面积为8.0cm×6.0cm。分别选择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修复2例,逆行比目鱼肌肌瓣修复2例,邻位筋膜皮瓣修复3例,带腓浅神经的足背岛状皮瓣修复3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 2 结果 11例病人所转位的全部带蒂皮肤瓣、肌瓣、肌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痊愈。1例邻位筋膜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仍有骨外露,经再次筋膜皮瓣转位痊愈。2例创面感染者经彻底清创,反复清洗创面,保留内固定物,在转瓣的同时置管闭式冲洗,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应用4种穿支皮瓣: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瓣、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结果本组共15例,其中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即外踝上筋膜皮瓣4例;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辨,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6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即内踝上筋膜皮瓣3例;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2例。本组患者移位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l~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足踝部及供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选取邻近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具有不牺牲胫后动脉、腓动脉等主要血管,对足部的血供与功能无明显影响;供区损害少,不破坏供区外形与功能;皮肤质地好,皮下脂肪少,弹性及皮色与足部近似;不需要吻合血管,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