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方式对术后近远期疗效影响,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8例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比较单侧引流(68例)和双侧引流(40例),左右肝管是否相通,引流材料对近期胆红素下降值和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三组术后3-5天胆红素的下降值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36个月,单侧组和双侧组、单枚引流管与单枚支架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恶性高位胆道梗阻以右侧入路单侧引流为主,生存期预计大于3个月,放置胆道支架,否则置入胆道引流管.  相似文献   

2.
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侵犯或压迫肝门部胆管的恶性肿瘤造成的胆道高位梗阻,因梗阻部位多位于胆总管上段、肝总管,左右叶肝管甚至互不相通,单侧PTBD引流只能局限于引流管头端所放置的单一分支肝管,部分病例PTBD术后黄疸没有明显减退,甚至短期内加重,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本研究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术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4岁),行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置入2枚支架的15例;2例为一侧肝管至胆总管置入支架,另一侧留置引流管。15例PTBD术后行TAI/TACE或放疗。结果:全部患者PTBD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57.7±142.5)μmol/L降至(174.7±87.6)μmol/L。引流通畅中位时间8.9个月,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1.2个月。结论: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疗效肯定,早期引流与多支引流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在DSA下对3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了解狭窄部位和长度。如导丝不能越过狭窄段,则行外引流术;如能越过狭窄段,则行支架置入术。[结果]31例患者中4例单纯外引流,25例单支架置入,2例双支架置入。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49.6±89.1μmol/L,术后2周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08.7±36.2μmol/L与55.6±16.5μmol/L(P〈0.01),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下降明显(P均〈0.01)。4例单纯外引流中3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出现并发症9例(29%)。生存6个月21例,生存12个月13例,生存18个月4例。[结论]经皮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影像监视下行PTBD或PTIBS,术后10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外引流者123例,行内外引流者34例,行胆道支架置入者15例。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BD和PTIB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胆管支架置入与传统手术方法解除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9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入A组、B组及C组,3组患者分别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ERCP置入塑料支架治疗及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3组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别(P>0.05)。 C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及C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术后1周B组及C组肝功能检测指标显著优于A组(P<0.05)。 A组、B组及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8%、14.3%和15.6%(P<0.05)。结论 ERCP支架置入与传统手术方法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疗效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快,行金属支架置入者引流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张新  刘澜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9):1802-1803
目的:对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8例,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0±29)岁,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结合临床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全部行PTCD或胆道支架置入,28例患者术后给予TACE治疗,3例患者行PTGD治疗。结果:58例患者均胆道穿刺成功,置入引流管或放置胆道支架,各项胆红素(TBL,DBL,IBL)下降至正常者50例,无明显下降者5例,升高者3例,28例行TACE治疗,6例行PTGD治疗。结论: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缓解梗阻性黄疸明显,先TACE治疗患者生存期超过未行TACE治疗患者,高位梗阻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malignant high biliary obstruction,MHBO)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MHBO患者96例,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77例、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引流11例、单纯胆道外引流8例;观察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 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77例,成功率为80.21%。96例MHBO患者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术后第7、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1天胆道双支架植入患者总胆红素下降率(92.56%)明显高于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引流和单纯胆道外引流患者(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胆道双支架植入患者3、6、9、12、15、18、21月生存率分别为98.70%、88.31%、76.62%、46.75%、18.18%、2.6%、1.3%。结论 胆道双支架植入联合胆道外引流治疗MHB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迅速退黄并恢复肝功能,为肿瘤的进一步治疗赢取了时间,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周鸿鲲  秦运升  张杰 《肿瘤学杂志》2021,27(12):1050-1054
摘 要:[目的] 比较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引导下胆道金属裸支架联合腔内射频消融和单纯胆道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恶性胆道梗阻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金属裸支架联合腔内射频消融组)28例和对照组(金属覆膜支架组)35例,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后胆管狭窄处内径大小变化,术后第7 d总胆红素变化,术后3个月、6个月肿瘤大小、肿瘤增大幅度、术后生存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两组胆管最狭窄处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宽,术后第7 d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后3个月、6个月肿瘤均较术前增大,术后6个月肿瘤增大幅度、术后并发症等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增大幅度分别为(4.67±1.94) mm和(6.05±1.35) mm,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3 d(95%CI:125~372 d)和244 d(95%CI:119~347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恶性胆道梗阻致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可改善患者黄疸情况,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安全性与单纯支架置入术相当,可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其中15例合并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术。[结果]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100%。37例共置入支架41枚,其中30例置入单支架,4例置入双支架,3例右侧置入支架,左侧保留外引流管。术后2周,35例黄疸消退显著.血清总胆红素(STB)由术前(312.5±74.3)μmol/L下降至(96.53±47.3)μmol/L,碱性磷酸酶(AKP)由术前(692.5±160.5)IU/L下降至(196.55±105.2)IU/L,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3例获得随访,生存期5.5—21个月.平均9.5个月。[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减黄效果确切,有利于后续抗肿瘤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切实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9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92例患者中,91例胆道支架成功放置,其中12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扩张良好,引流通畅,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术后死亡2例,胆道出血3例,腹水渗漏6例,胆漏2例,支架移位1例,胆管炎9例,胆道再阻塞11例。结论对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单侧穿刺单通道双胆道国产支架引流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24例肝门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均接受双国产胆道支架治疗。其中采用单通道双支架治疗9例(试验组),采用双侧通道双支架1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穿刺肝管次数、辐射曝露剂量、操作时间、引流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穿刺肝管平均1.44±0.5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73±0.7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透视下操作时间、辐射曝露剂量平均为(1152.22±335.61)s、(653.22±207.02)mGy,略低于对照组(1236.93±463.43)s、(727.00±348.52)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复查肝功,试验组与对照组引流有效率分别为88.9%(8/9)、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试验组有1例胆汁渗出,对照组有2例胆道出血,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通道双国产胆道支架减黄治疗损伤小、疗效确切,可选择性应用于治疗肝门区梗阻性黄疸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2例恶性胆道低位梗阻患者(中位年龄61岁),术前经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证实为恶性胆道低位梗阻.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11例,壶腹癌5例,转移癌2例,胆囊癌2例.32例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于胆总管中下端置入32枚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结果 3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0%,支架位置良好,胆汁引流通畅.术中无胆道出血、胆汁渗漏及胆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32例患者于术后7天复查肝功能,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由术前的(378.11±134.53) μmol/L下降至(166.10 ±74.37) μmol/L(P<0.05);血清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由术前的(219.14±86.37) μmol/L下降至(98.26 ±53.68) μmol/L(P<0.05).29例于术后30天复查肝功能,其血清TB由术前的(356.78±118.21) μmol/L下降至(56.10±44.37)μmol/L;血清DB由术前的(219.14 ±86.37) μmol/L下降至(38.26±43.68) μmol/L,均P<0.05.30例获得随访,随访1-42月(平均25.4月),9例再发支架内梗阻(30.0%),其中4例再行支架治疗,3例行导管引流治疗,2例未治疗死亡.十二指肠梗阻1例,行十二指肠支架治疗后缓解.生存期1-33月,平均生存期(11.56±2.14)月,中位生存期10.0月.结论 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22例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果 共置入55枚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内支架,其中2例各置入2枚胆道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显著差异(P=0.021,P=0.018),支架置入后行TACE者中位生存期(39.2周)明显高于未行TACE组(17.3周),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 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支架治疗对解除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者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4.
何兴鸿  贺敏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408-2409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7年12月,对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每次3Gy,每周5次,总共15—19次(剂量45—57Gy)。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病灶完全缓解率(cR)8例,占22.9%;部分缓解(PR)22例,占62.9%;无变化5例,占14.3%,总有效率85.8%,29例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一年生存率为6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能耐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PTBD及PTIBS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影像监视下行PTBD或PTIBS,术后10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外引流者123例,行内外引流者34例,行胆道支架置入者15例。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BD和PTIB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RBD(内镜下逆行胆道内引流术)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的效果。方法:通过十二指肠镜对20例由6种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逆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全部获成功。结果:18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余2例下降了约50%。结论:ERBD能明显减轻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黄疸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