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体外观测高渗葡萄糖处理后脱水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的变化。方法对全血与50 %葡萄糖 (50 %GS)溶液混合前后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的变化 ,以及脱水红细胞于等渗条件下其Na _K _ATP酶的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 (1)全血与50 %GS溶液混合后其脱水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活性比混合前显著降低 (0.307μmol/mg .h-1±0.073μmol/mg.h-1vs.0.396μmol/mg.h-1±0.104μmol/mg.h -1 ,P<0.05)。(2)等渗条件下脱水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的活性由异常逐步恢复至正常 (即刻:0.349μmol/mg.h -1±0.0817μmol/mg.h -1;2h:0.355μmol/mg.h -1±0.0946μmol/mg.h -1 ,4h:0.382μmol/mg.h -1±0.0877μmol/mg.h -1,P<0.01)。结论高渗葡萄糖处理后脱水红细胞膜Na _K _ATP酶活性显著降低 ,但其异常变化在等渗条件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高渗葡萄糖处理后脱水红细胞膜Na^+—K^+—ATP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微循环》2001,5(3):230-231
目的体外观测高渗葡萄糖处理后脱水红细胞膜Na+-K+-ATP酶的变化.方法对全血与50%葡萄糖(50%GS)溶液混合前后红细胞膜Na+-K+-ATP酶的变化,以及脱水红细胞于等渗条件下其Na+-K+-ATP酶的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1)全血与50%GS溶液混合后其脱水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比混合前显著降低(0.307μmol/mg.h-1±0.073μmol/rmg.h-1vs.0.396μmol/mg.h-1±0.104μmol/mg.h-1,P<0.05).(2)等渗条件下脱水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由异常逐步恢复至正常(即刻0.349μrrol/mg.h-1±0.0817μmol/mg.h-1;2h0.355μmol/mgh-1±0.0946μmol/m]g.h-1,4h038μmol/mg.h-1±0.0877μmol/mg.h-1,P<0.01).结论高渗葡萄糖处理后脱水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但其异常变化在等渗条件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轻度烧伤后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轻度烧伤动物模型研究了烧伤后红细胞(RBC)变形性及渗透脆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轻度烧伤后红细胞变形性随时间有一先抑后扬的变化趋势。烧伤后立即取血(0h)所测结果与烧伤前比较,RBC最大变形指数(DI)max、积分变形指数IDI及红细胞渗透脆性都未见显著性差异;烧伤后1、2h时(DI)max、IDI显著降低(P<0.01或P<0.05);4、7h时(DI)max、IDI虽略低于烧伤前水平,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烧伤后不同时间点(0、1、2、4、7h)所取血样的RBC渗透脆性与烧伤前比较,除在烧伤后4h时显著增加外,在其余各时间点均未见显著变化。说明在用该动物模型所得结果中,(DI)max、IDI的受损及RBC渗透脆性的增加,可能都只与体液因素的作用有关。但RBC变形性的受损与其渗透脆性的变化不是同步的,说明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断性低氧暴露及复氧休息对红细胞参数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制备间断性低氧动物模型,检测全血RBC、Hb、HCT红细胞参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EPO水平,结合现场调查,检测间断性高原作业人员红细胞参数及EPO水平.结果:IH7、14、21、28 d组大鼠RBC、Hb、HCT水平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P<0.05),复氧后各参数水平下降.IH3、7、14 d组HIF-1α高于常氧对照组(P<0.05),EPO在IH3、7 d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后HIF-1α、EPO水平下降.8个月组高原作业人员RBC水平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Hb在2年组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HCT与RBC大致呈同一规律,且2年组HCT仍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各组EPO的差异不显著.结论:间断性低氧暴露可以增加血清HIF-1α、EPO的含量,提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并随低氧周期的延长存在一定变化规律;复氧休息有利于低氧后机体的调整,使升高的红细胞参数及HIF-1、EPO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用北京普利生LBY 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测定正常孕妇 32例 (对照组 )和妊高征患者 78例 (轻度组 33例、中度组 2 0例、重度组 2 5例 )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轻度组只有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 (P <0 .0 5 ) ;中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 ;重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 (低切、中切、高切 )均明显升高(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各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重度妊高征改变最显著。因而对妊高征的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原人红细胞增多与血液黏度不按比例升高的适应性调节及机制。方法对在不同海拔高度居住不同时间人群测试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组织供氧指数等。结果①与平原组比较 ,居住海拔3000m1年组血浆比黏度无明显变化 ,红细胞比容升高(P<0.05) ,全血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明显升高(P<0.01) ,组织供氧指数明显降低(P<0.01) ;②与居住高原1年组比较 ,不论是居住3000m3年组还是居住3780m20~30年组红细胞比容明显升高(P<0.01) ,血浆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明显降低(P<0.01) ,全血比黏度无明显变化,组织供氧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久居高原人群血液黏度不随红细胞比容按比例升高 ,红细胞变形性增强、聚集性下降以及血浆黏度的下降在适应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红细胞比容升高可能是红细胞变形性增强适应性调节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应用于治疗性红细胞采集(TE)时的操作要点和临床观察指标。方法采用治疗性自体红细胞采集(TAE)程序,选择随机等量补充补偿液,不加添加剂模式。比较采集前后的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B超等结果,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比较机器显示的预计采后HCT值与实际采后的外周血HCT的差别。结果6例病人采集后外周血血常规(血Rt)示RBC、HCT、HGB均明显下降,与采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脾肿大的患者B超均明显缩小;机器显示的预计采后HCT均比实际采后外周血HCT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4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RBC-IF)、红细胞C_3b花环率(RBC-C_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观察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变化对红细胞变形性(RCD)的影响。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RBC-IF增高,RBC-C_3bRR下降,RBC-ICR上升,表明脑梗塞患者RCD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且RBC随着RCIA功能下降其变形能力也有所降低。提示脑梗塞时RBC免疫功能改变也是影响RCD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脉输入休克大鼠肠淋巴液对正常大鼠红细胞参数、代谢以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探讨休克肠淋巴液对红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引流休克1~3 h的大鼠肠淋巴液离心去细胞后,以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经股静脉输入正常大鼠(2 mL/kg),时间为30 min;另一组大鼠输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输液结束后2.5 h,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红细胞常规参数、三磷酸腺苷(ATP)、乳酸(LA)、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内外液离子浓度以及血液黏度等指标。结果: 静脉输入休克肠淋巴液降低了正常大鼠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ATP含量,使红细胞平均体积、2,3-DPG和LA含量及全血还原黏度显著增高,但对红细胞内外液离子浓度、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静脉输入休克肠淋巴液引起正常大鼠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导致红细胞体积与全血还原黏度增加,即休克肠淋巴液可损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实用的全血粘度参考值制定方法。方法:(1)从用锥板式血液流变仪测定的健康体检者资料分别选择红细胞压积(HCT)为0.42 L/L,200例(男80例,女120例);HCT为0.45 L/L,210例(男130例,女80例);同样方法从用压力传感式血流变仪的测定资料中选择HCT0.42 L/L,男120例,女120例;HCT为0.45 L/L,男150例,女120 例,将各HCT组的全血粘度结果按不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2)从排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健康体检者中.不分性别选择HCT为0.42 L/L组、0.37 L/L组、0.43 L/L组、0.49 L/L组各100例以上或更多,以0.42 L/L组和0.49 L/L组全血粘度均值作为男性全血粘度参考值的下限和上限,以0.37 L/L组和0.43 L/L组全血粘度均值作为女性全血粘度参考值的下限和上限。结果: 不论是锥板式还是传感式血流变仪,各相同HCT组的高、中、低切全血粘度均无性别差异(p>0.05),由此,在选择HCT组时可以不分性别,将相应HCT组全血粘度均值作为男、女全血粘度参考值的下限或上限。结论:以HCT作为依据,分别制定男、女全血粘度参考值的方法,简便、实用,并有效避免了一般常规参考值制定方法由于HCT不是正态分布给全血粘度参考值带来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平均红细胞体积筛查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计数 (RBC)等检测在筛查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的应用价值。方法  86 3对夫妇在初孕首次产前检查时夫妇双方均检查外周血 15项包括 :MCV、RBC、血红蛋白浓度 (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等 ;同时检查红细胞脆性 ;必要时检查血红蛋白电泳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地中海贫血组 16 3例 (地贫组 ) ,非地中海贫血的贫血组 2 0 2例 (贫血组 ) ,取正常对照组 2 0 0例。结果 MCV、MCH在正常对照组最高 ,分血组稍低 ,地贫组最低 (P <0 .0 1) ;RBC在地贫组明显高于贫血组甚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HGB在正常对照组最高 ,地贫组稍低 ,贫血组最低 (P <0 .0 1) ;红细胞脆性在地贫组降低 ,在贫血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正常。结论 轻型地中海贫血者有MCV降低而RBC升高的特征性改变 ,出现明显的MCV与RBC分离现象 ;红细胞脆性显著降低。两种方法均有助于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的筛查 ,MCV、RBC检测更实用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在筛查女性铁缺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体检中心506例女性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铁缺乏组(无贫血缺铁组与缺铁性贫血组112例)与对照组(394例).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及CHr等指标.结果 铁缺乏组CHr为(27.2±3.0)p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l.3)pg,(P<0.001).ROC曲线证实诊断女性铁缺乏CHr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明显高于RBC、HGB、HCT、MCV、MCH、MCHC和RDW等指标(P<0.05).结论 CHr可以用于女性铁缺乏的筛查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光辉  陈超  李锋 《中国微循环》2003,7(2):115-116
目的 研究浅低温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降温组和常温组。降温组采用物理方法使其鼻咽温度降至33—35℃,常温组保持鼻咽温度在36—37℃。测定下列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HCT)、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降温组全血还原黏度明显升高,其它指标和常温组所测各指标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浅低温可引起血液黏度增高,有利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兔后肢骨折后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兔胫骨骨折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了解其变化 ,指导临床预防血栓形成。方法 :取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骨折动物模型 ,于骨折前、骨折后第 3天、第 10天、第 30天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产LBY 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测定下列血液流变学指标 :( 1)红细胞压积 (HCT) ;( 2 )血浆粘度 ;( 3)血液粘度 ,包括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 ;( 4)血沉 (ESR)和血沉K值 ;( 5)红细胞变形指数 ;( 6 )纤维蛋白原 (Fib)。测试温度为 37℃ ,抽血后 4h测试完毕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兔后肢骨折后多个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明显变化 :( 1)血浆粘度和血液粘度增高。 ( 2 )Fib升高 ,ESR增快 ,血沉K值增大。 ( 3)HCT和变形指数下降。结论 :后肢骨折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利于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模拟高原不同时间缺氧暴露对大鼠红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常氧组、缺氧1周组、缺氧2周组、缺氧3周组和缺氧4周组。各缺氧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 800 m的低压舱内,连续暴露相应时间后,采集全血,测定血常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绘制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分析计算红细胞凋亡率,观察骨髓切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常氧组相比,各缺氧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率均显著增加(P0.01),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显著增大(P0.05),骨髓红系增生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及渗透脆性显著降低(P0.01),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右移。结论:在模拟高原缺氧初期,外周血中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代偿性改变以利于高原习服;但是,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血管内滞留过多的异常红细胞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及微循环障碍,并加重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  相似文献   

16.
正常淋巴液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500)致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淋巴液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静注10%Dextran500(10ml/kg·bw)复制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min后,淋巴液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肠淋巴液(全血量的1/15),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min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全血相对黏度、血浆黏度、Hct、ESR、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模型组和淋巴液组红细胞电泳率、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淋巴液组全血相对黏度、Hct、ESR、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全血黏度、全血相对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模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外源性正常淋巴液能明显改善Dextran500所致的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研究盐酸小檗碱是否会诱发红细胞G6PD酶活性缺陷患者发生溶血,为G6PD酶缺陷患者使用黄连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6PD酶缺陷患者静脉全血,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观察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Ber)对红细胞形态、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G6PD酶活性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的影响。结果血中Ber浓度为0.1mg/L和0.5mg/L时,红细胞形态、RBC、HGB及G6PD酶活性均无明显改变(P〉0.05);Ber药物浓度为1mg/L时,红细胞形态有轻度改变,RBC、HGB下降(P〈0.05),G6PD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Ber浓度为5mg/L时,红细胞形态明显改变,RBC、HGB显著下降(P〈0.01),红细胞G6PD酶活性显著增高(P〈0.01);各浓度Ber溶液均可使F-HB显著下降(P〈0.01)。结论①按正常剂量使用黄连对G6PD酶缺乏者可能是安全的,大剂量Ber能使G6PD酶缺陷患者红细胞遭到损害,提示避免超剂量使用黄连。②Ber能使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值降低,可能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梯度磁场对实验性高粘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取健康艾维茵商品代肉鸡200只常规育雏,十日龄称重后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40只,低温饲养,加梯度磁场处理)、低温对照组(简称低温组,40只,低温饲养,不加梯度磁场处理)和常温对照组(简称常温组,120只,常温饲养,不加梯度磁场处理)。38日龄三组各随机取24只,测血常规和全血比粘度。结果 实验组和常温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比容(HCT)均显著性低于低温组(P<0.叮)。而实验组与常温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常温组高切、中切与低切时的全血比粘度均显著性低于低温组(尸<0.05),而实验组与常温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温处理可诱发实验性高粘血症;梯度磁场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预防机理与梯度磁场能阻止低温条件下的红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HES)130/0.4溶液术前扩容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麻醉诱导时于30min内给两组患者分别输注15ml·kg^-1 HES 130/0.4溶液(HES组)和乳酸钠林格氏(RL)溶液(RL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扩容结束后即刻(T1)、扩容结束后1h(T2)、手术结束后1h(T3)抽取静脉血,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HC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后第7天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HES组T1、T2和T3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纤维蛋白原、HCT降低(P〈0.05)。与T0比较,RL组T1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纤维蛋白原、HCT降低(P〈0.05),T3时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P〈0.05)。与RL组比较,HES组T2和T3时全血黏度、EAI、纤维蛋白原和HCT均显著降低(P〈0.05)。HES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RL组(P〈0.05)。结论术前采用HES130/0.4溶液扩容能明显改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能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剪切激活血小板的方法观察了等剪切场中剪切率、剪切时间、红细胞浓度与刚度对大鼠全血血小板自发聚集性的影响。结果提示,等剪切场中剪切率与剪切时间对全血血小板的自发聚集率呈双向性的影响,剪切率在46s~(-1)或剪切时间在20min时血小板的自发聚集率不受剪切时间或剪切率的影响;红细胞浓度增高使全血血小板的自发聚集率升高(r=0.8235,P<0.001),而刚化红细胞的影响则较小(r=0.6321,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