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首次合并应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与单极起搏器1例。术中仔细观察起搏器对ICD的影响,未发现ICD对起搏心律的双感知,亦未发现对心室颤动(室颤)的感知不足,ICD对3次诱发的室颤均迅速感知并一次除颤成功。术后189天储存资料显示患者共自发21次室性心动过速,均被一次抗心动过速起搏有效终止,未发生误放电,亦未漏诊快速心律失常,初步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室性心动过速可先行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如不能转复或发展为快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再行放电转复或除颤,对直接检测到的心室颤动则放电除颤。它具有支持性起搏,低能量心律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功能,不必开胸,可经静脉放置导...  相似文献   

3.
介绍非开胸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22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ICD治疗适应证包括:17例心室颤动患者和5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13例,扩张性心脏病7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2例。22例患者中20例成功地植入了非开胸ICD(91%),平均除颤阈值为16.7±4.6J。2例未成功患者因除颤阈值偏高而改用开胸植入ICD。平均住院时间为7.4±3.3天。并发症为:除颤器囊袋血肿1例,心室电极脱位需重新安放1例。在平均随访10.1±8个月中,6例患者接受了ICD治疗。其中4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由ICD成功地除颤;2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由ICD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埋置后病人及ICD工作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ICD的诊断及治疗程序从而给予病人更适当的治疗,对8例接受ICD治疗的病人分别在出院前及出院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8例病人随访11.4±7.0个月,共发生心律失常事件25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67次,第1次成功22次,占32.8%。高能量除颤10次,第1次成功6次,占60.0%。总成功率91.3%。1例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1例病人ICD不能有效终止心动过速、2例病人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经调整药物及ICD工作方式后,心动过速控制良好。表明对接受ICD治疗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十分重要,及时调整ICD程序设置和辅以药物治疗,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电击治疗可导致包括心肌损伤及诱发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电风暴等弊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无痛性治疗主要是指其抗心动过速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起搏能成功终止约3/4的室性心动过速事件,不增加晕厥或加速室性心动过速。无痛性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程序、充电时的再确认、设定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区、抗心动过速起搏策略优化、充电中和充电前抗心动过速起搏等。这些参数设置应个体化并在随访中进行调整。应重视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无痛性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二例三台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长期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分别对其进行了42,54个月随访。ICD储存资料证实心律失常事件148次,启动治疗程序28次。其中电击除颤12次,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14次,均为首次成功,成功率100%;发生误放电2次,占治疗程序的7.1%(2/28)。其余120次事件自行终止。术后口服奎尼丁可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缩短发作时间。其中1例已更换ICD,原导管系统仍符合使用条件。误放电原因与突发性标准未设置及设置不当有关。患者对电击的不适感与ICD电击条件无关,系术后心理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7.
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是近年来发明的一种针对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的无痛治疗主要指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即通过发放比室性心动过速频率更快的短阵快速起搏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同时并不增加患者痛苦.其中,针对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最为有效.其最基本的快速起搏方式包括:猝发起搏、扫描起搏、递增起搏及复合起搏.无痛治疗的设置包括频率分区、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参数及其他辅助功能等.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是终止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任自文1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基本结构与功能ICD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两部分组成。脉冲发生器的主要构件包括电池、感知与起搏线路和电容器。电池供给能量,电容器的作用是充电、放电,感知与起搏线路则负责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8例患者安装新一代非开胸经静脉置入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随访经验。  方法:8例患有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安装了ICD,术前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CD的工作程序。在出院前及第1次心动过速发作后进行资料分析,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9.0±7.7个月(1~23个月)。  结果:6例有心律失常发作并经ICD治疗。在555 次VT发作中,94.6% (525/555)由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低能量电转复成功率55.6% 。高能量电转复成功率91.7% 。5例需更改治疗参数,1例术后3 个月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安装ICD后,尚无心律失常发作,ICD尚无工作。  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指导ICD工作程序设定具有重要意义,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是发挥ICD有益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应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应用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ator,ICD)自1980...  相似文献   

1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心源性猝死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据估计约有 5 %~ 17%的置入ICD的患者因心动过缓而需要起搏治疗[1~ 4] 。虽然早期的ICD没有起搏功能 ,但当今绝大多数ICD具有单心腔心室起搏功能 ,然而研究表明 ,患者更应选择保证房室顺序收缩的起搏系统 ,特别是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 7] 。虽然目前已有几种正在研究的ICD带有双腔起搏功能 ,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最近的研究表明 ,在现有的ICD上加上双腔起搏功能面临许多困难[8] ,其中之一是由于ICD过度感知噪声或重复计…  相似文献   

12.
第四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例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应用了第四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置工作参数,采用阶梯治疗方案。术后随访发现2例均发生了术后心律失常“风暴”,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均有效终止了2例患者自发的室速。第一套ATP程序成功率分别为95%与98%,其余被第二套ATP程序所终止,总成功率100%。2例术后都发生了对窦性心动过速误放电,在室速发现程序中加入突发性标准后得以纠正。1例因室速周长大于所程控的室速周长发现标准而导致室速时ICD不放电,增加室速发现周长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两例纯静脉途径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的病人作了长期追踪研究,发现AICD能准确地识别室速和室颤,并能成功地进行转律和除颤。奎尼丁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故经非开胸途径植入AIC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方法,联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  相似文献   

14.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识别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准确有效地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是其良好的心动过速的识别功能。临床医生理解和熟悉ICD的识别程序和功能,既能更深地了解ICD的工作原理,也能提高ICD植入后的程控和随访水平。1ICD对R波(QRS波)的感知ICD的感...  相似文献   

15.
9例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VT)病人接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其中冠心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8例术前有电击复律/除颤史。9例术前、术后均接受胺碘酮治疗,随访9.8±8.0个月,7例经ICD储存资料证实共发生VT666次,100%被ICD有效终止,首次治疗程序成功率为97%。4例VT经电击复律,2例因窦性心动过速而误放电,6例有疼痛与恐惧感。1例同时埋置了ICD与单极电极导线起搏器,随访16个月未发现任何不良的相互作用。心理障碍是ICD治疗值得重视的问题,医生应协助病人尽量缩短心理调整过程,使之尽快对埋置的ICD进行适应。  相似文献   

16.
窦性心动过速引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误放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和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误放电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植入ICD患者进行随访,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存储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1例植入ICD患者随访平均10个月中,2例患者因窦性心动过速发生ICD误放电8次。1例发生在运动过程中,1例发生于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时,经程控ICD的室性心动过速识别参数后,未再发生误放电。结论植入ICD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误放电,定期的随访及调整合适的ICD参数,可避免和减少ICD误放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美敦力临床高新技术研讨会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敦力 (上海 )有限公司组织的“美敦力临床高新技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2月 2 1~ 2 2日在海南三亚召开。来自全国的 12 0余位专家与会。重点讨论了双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智能型起搏器 (Kappa70 0 )以及心力衰竭的起搏器治疗三大主题。香港玛丽医院刘柱柏教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讲述了双腔ICD的治疗经验。双腔ICD由于是ICD与双腔起搏技术的有机结合 ,因此其具有双腔起搏带来的益处 ,又有ICD的功能。由于ICD引入了双根电极 ,使其感知功能更强、监测效率更高 ,同时双腔起搏 ,改善了心功能、降低了心…  相似文献   

18.
应用InSync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双心室同步起搏可有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阻滞患者心功能 ,已被多中心临床试验所证实。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植入ICD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室内传导延迟 ,而双心室同步起搏可使这一部分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 ,从而可能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减少ICD的放电次数。目前具有双心室同步起搏功能的三腔ICD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 5岁 ,10年前因二度房室阻滞植入VVI起搏器 ,3年前因电池耗竭更换DDD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冠状静脉解剖的特点,其在心脏电激动标测、射频消融术、左心房与左心室起搏以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安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治疗是指ICD通过ATP终止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