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在剖腹产后促进肠蠕动和排气排便的运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2年3月婺源县中医院接收的60例剖腹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进行干预。连续干预5 d后进行效果评价,并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首次出现肠蠕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且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3.33%)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在剖腹产后促进肠蠕动和排气排便方面效果确切,利于提高产妇舒适度,且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叩击在腰椎术后便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腰椎术后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患者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时给予开塞露、麻仁润肠丸等治疗。观察组:对腰椎手术患者未出现症状时提前干预,根据辨证施护在中脘、神阙、气海、天枢等穴进行穴位贴敷,将中药大黄、枳壳、厚朴、芒硝研粉,用醋调成泥状,贴于穴位上,每次贴4~6 h,3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便秘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叩击在腰椎术后便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明显,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采用穴位贴敷疗法联合磺达肝癸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根据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穴位贴敷安慰剂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0例为对照组,术后采用磺达肝癸钠联合穴位贴敷活血通络膏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0例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采用穴位贴敷疗法联合磺达肝癸钠进行治疗,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帮助改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许红梅  仲崇煊 《中外医疗》2023,(23):169-172
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联合揿针刺激足三里、太冲穴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5)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35)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揿针干预护理,对比两组腹胀、疼痛程度、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腹胀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14%,较对照组的77.1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结论 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揿针刺激穴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有效降低术后腹胀、疼痛的发生,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贴敷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骨伤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贴敷,每日1次,疗程1周。比较2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肢疼痛长海痛尺评分、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1),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患肢疼痛长海痛尺评分,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第7天、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侧髋关节功能康复,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迎春 《中外医疗》2013,32(7):160-160,16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压疮、便秘、感染、静脉血栓的比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改善和提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化疗的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联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对比分析两组胃肠道反应.结果:对照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82.9%,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化疗患者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神经外科患者便秘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抽签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增加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症状缓解时间、满意度、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症状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YM)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外科患者便秘有良好效果,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预防骨折患者麻醉术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97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对比两组头晕头痛程度、恶心呕吐程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患者麻醉术后应用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降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张静 《中国民康医学》2024,(7):166-168+17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该院ICU收治的7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胃肠功能、便秘评分、生命质量[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胃肠电图仪参数水平和胃肠恢复情况(每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胃动素和P物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便秘和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升结肠波幅、横结肠波幅、升结肠蠕动频率、横结肠蠕动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排便时间和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护理可提高ICU脑血管病患者胃动素、P物质和胃肠电图仪参数水平,缩短每次排便时间和腹胀缓解时间,降低便秘和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