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黄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宗万 《中医杂志》1990,31(5):48-50
地黄为中医常用药,由于鲜用、干用和熟用的不同,而有鲜地黄(古称生地黄)、生地黄(古称干地黄)和熟地黄之别。鲜地黄甘苦,大寒,功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甘寒,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甘、微温,功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适用于一切阴虚、血少、精亏之证。如《小儿药证直诀》六味  相似文献   

2.
不同干燥条件对鲜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干燥条件对鲜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边宝林杨健王宏洁倪慕云贾仲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asaLibosch.的块根。在临床用药中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3种,其功能主治也有所不同。鲜地黄偏于寒,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干地黄可以凉血止血,熟地黄则用于滋阴补血。有关地黄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地黄化学成分研究更为深入,到1994年止,仅地黄中环....  相似文献   

3.
刘秋鹤 《河南中医》2002,22(2):67-67
地黄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属上品。宋朝以后 ,开始有生熟之分。生地黄即干地黄 ,甘苦而寒 ,既能清热凉血 ,又可养阴生津。常用于热入营血之身热 ,燥躁 ,斑疹 ,或血热出血以及热邪伤阴之口干舌红等。鲜地黄味甘 ,性大寒 ,清热凉血生津。熟地黄甘温味厚 ,质地柔润 ,为养血滋阴 ,补精益髓之良品。主治血少 ,阴虚或精亏等疾患 ,如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生、熟地黄皆入心、肝、肾三经。中医应用地黄已有悠久的历史 ,传说古代许元公过桥坠马 ,右臂脱臼 ,昏迷不知痛苦 ,后乃以药封肿处 ,十余日后治愈。其方即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总结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在治疗消渴病不同证型时地黄用药的方案,以最大程度辨析、论治地黄在治疗消渴病中的处方趋向。方法:通过参阅关于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相关文献资料,阅读名家医案及总结导师临床用药经验,整理归纳出在治疗消渴病过程中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所适用患者证型及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历代医家从脏腑辨证、气血辨证、阴阳辨证等各方面对消渴病全过程辨证使用地黄持有不同见解,诊治时根据辨证的结果予以配伍临方。鲜地黄性寒、味甘苦,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为主;干地黄性寒、味甘,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主;干地黄经蒸制后名熟地黄。三品可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起到治疗作用,应随证而施,从而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不同医家对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在临床辨证应用过程中有共性,亦存在相应的差异性,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获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新鲜或干燥块根 ,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三者均有滋阴生律功效 ,但各有侧重。鲜地黄性寒 ,味甘苦 ,能清热生津 ,凉血止血 ;生地黄性寒 ,味甘 ,能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熟地黄性微温 ,味甘 ,能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1] 。生、熟地黄成分基本相同 ,其中少数成分含量略有差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地黄具有调节免疫功能 ,影响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等各方面活性 ,并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及降血糖等多方面功效。近年来 ,地黄的药理研究广泛而深入。本文就此…  相似文献   

6.
地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震  周红艳  王军 《中医研究》2001,14(1):43-45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 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在药材上地黄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三种 ,鲜地黄性寒 ,味甘苦 ,能清热生津 ,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寒 ,味甘 ,能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熟地黄性微温 ,味甘 ,能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近年来 ,地黄药理作用的研究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所关注 ,地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为便于了解地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从而对地黄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现将近几年来的地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如下。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地黄寡糖可…  相似文献   

7.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传统医学根据地黄功能和应用将其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三种形式入药。2000版药典记载:“鲜地黄”性寒,味甘、苦,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寒,味甘,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性微温,味甘,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地黄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产于河南、浙江、山东、江苏、安徽、山西等省市,其中,优质道地药材产于河南焦作市的温县、博爱、孟县、沁阳、武陟(旧时怀庆府)一带,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是名的“四大怀药”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贮藏条件对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俊萍  周福军  贾建伟  袁桂玉 《中草药》2003,34(3):273-273,291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ex Fisch.et Mey.的块根。临床上用药分鲜地黄、干地黄及熟地黄 3种 ,鲜地黄偏于寒 ,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 ,干地黄凉血止血 ,熟地黄则滋阴补血。鲜地黄与干、熟地黄功效不同 ,临床应用也各异 ,临床上经常应用鲜地黄 ,但贮藏很困难 ,对此我们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以地黄中所含有效成分之一梓醇作为指标 ,应用 HPLC法对不同贮藏条件后的地黄中梓醇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砂埋方法优于其他几种贮藏方法 [1,2 ]。1 实验材料1 .1 药材 :鲜地黄 ,天津传染病医院提供 ,经鉴定为玄…  相似文献   

9.
地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宋朝以后,开始有生地黄、熟地黄之分.鲜地黄味甘、性大寒,功用为清热凉血生津.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者称生地黄;熟地黄为生地黄加绍兴黄酒后的炮制品.  相似文献   

10.
地黄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正>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Gaerth)Lilosch]的块根,为补益中药中常用的重要药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上品。具有滋阴清热,补血止血等功效。由于药效的差异,药材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及熟地黄;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加酒、不加酒蒸或炖制熟地黄、酒炒及炒炭等炮制品。地黄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除与其原中药配伍并用外,以地黄为主的中成药也有十余种之多。国内外学者对地黄进行了较多的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梓醇含量。方法:采用LC-20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RP-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98);检测波长为210 nm,对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中梓醇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鲜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但随着炮制的变化其含量也在产生变化。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变化与梓醇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梓醇含量对研究地黄不同炮制品的药性和功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传统医学根据地黄功能和应用将其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三种形式入药.2000版药典记载:"鲜地黄"性寒,味甘、苦,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寒,味甘,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性微温,味甘,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地黄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相似文献   

13.
1 地黄的药理及药效近代中医学认为,干地黄和生(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具解热镇痛作用;熟地黄则有补血、滋养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地黄含有如下成分,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蔗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水苏糖等;甾醇类化合物:谷甾醇;环烯醚萜甙类:梓醇。地黄各成分除用甲醇提取的梓醇对小鼠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外,其他成分尚未研究。动物实验证实,地黄的热水或酒精提取物有降血糖、利尿作用,还有强心作用,小剂量收缩血管,大剂量则扩张血管;有人认为其强心作用和肾血管扩张作用引致利尿作用。有人  相似文献   

14.
血热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鲜地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阴虚血热出血大鼠含鲜地黄血清进行分析,探索鲜地黄清热凉血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给予血热出血症模型大鼠鲜地黄,采集血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鼠含药血清、正常血清以及鲜地黄药材的色谱,研究鲜地黄在血中移行成分以及鲜地黄对大鼠血清中固有成分的影响。结果:在血热出血症模型大鼠含药血清中检测到了鲜地黄的有效成分——梓醇的色谱峰;且发现血清中和药材中有3种相同的共有成分;鲜地黄对模型大鼠血清中1种固有成分的升高有抑制作用。结论:鲜地黄中梓醇及3种未明成分可能是其清热凉血物质基础;鲜地黄对动物血清中固有成分代谢的影响可能是鲜地黄清热凉血药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地黄的名称在历代本草文献中有干地黄、生地黄、鲜地黄、熟地黄等记载。进一步分析,得到历代地黄基原与目前地黄原植物中的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基本一致的结论。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道地产区由唐宋时的陕西、江苏地区,变为明清时期的河南地区。采收时间以“二月、八月采根”为佳,炮制方法有蒸制、酒制、醋炒、砂仁制等。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崛起,地黄因清热养阴生津的功效,广泛使用于温病治疗的整个阶段。通过系统考证地黄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加工以及在温病治疗中应用,以期为地黄开发和运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慧森  刘明  李更生 《中草药》2007,38(11):1732-1733,1744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1]。地黄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此类成分结构近似,极性普遍较大易溶于水,热稳定性较差[2]。研究发现地黄从鲜品加工成生地黄及熟地黄,梓醇的量降低至原来的1/10[3],而地黄苷A、D比较稳定,且生地黄中的量较高。地黄苷A、D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4,5],为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国内外尚未见同时测定地黄中地黄苷A和D的…  相似文献   

17.
曹卫宾  李更生  王慧森  刘明 《中医研究》2011,24(4):76-78,F0003,F0004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nnia glutino-saLibosch)的块根,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而怀地黄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具有滋阴清热、补血止血等功效。由于药效的差异,药材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地黄为常用滋补药,以地黄为主的中成药有几十种之多。  相似文献   

18.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之一。汉代以前对炮制鲜有记载,至汉代有了蒸制后绞汁法,此后地黄的炮制出现许多方法。综观古今方书,地黄的炮制方法可以归纳为不加辅料制和加辅料制两种。因为工艺的繁杂,历史上的炮制方法大都被淘汰了。目前地黄较为常见的临床人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鲜地黄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新产生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 法,研究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中,新产生的2 个化学成分:5-羟甲基麦芽酚(DDMP)和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并测定市售生地黄和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 色谱柱(250 mmx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5:9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鲜地黄中未检测到DDMP 和5-HMF,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均检测到,其在熟地黄中的含量高于生地黄,在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均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分别炮制至24 h 和32 h 达到最高,随后降低。在市售3 批生地黄和10 批熟地黄中均检测到这2 个成分,5-HMF 的含量熟地黄高于生地黄,DDMP 含量生地黄和熟地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后产生DDMP 和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熟地黄中5-HMF 含量与生地黄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应用生地黄、干地两地黄品种,但当前许多书籍中对其方中地黄的这种区别,使用叙述不明确或使用混乱。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正确使用地黄以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剖析仲景对地黄应用的病证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提出了其生地黄即现之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突出,主要用于百合病、狂妄证、心动悸证以及出血性疾病、糖尿病等;干地黄为今称之干地黄,滋阴养血为主,常用于各种虚劳病、消渴、妇人转胞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妇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