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需制成适宜的剂型,通过一定的给药途径作用于机体,才能发挥临床疗效.中药药物动力学是将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药,有其一般性和特殊性.结合中医中药理论特点,研究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对指导临床用药,阐述组方原理,制订合理的制备工艺,评价制剂质量以及研制新药均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展.这里的复方,具有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单味中药含多种成分的"小复方",也包括2味或多于2味的"大复方".  相似文献   

2.
万丽丽  郭澄 《中国药房》2006,17(8):627-628
中药药动学是用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有效单体及复方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及体内浓度-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药物的初步筛选、剂型设计、质量评价及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临床药动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同时药动学的研究对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中药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复方成分复杂,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大多数尚不明确,使药动学研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促使我们要结合中药作用的特殊性,开创有特色的精密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是对药动学研究的丰富;另一方面也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刘昌孝 《药学学报》2005,40(5):395-401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中药药理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它借助于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草药,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为药代动力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中药特别是中药方剂十分复杂,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较通常的化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更为困难,中药药代动力学必将大大促进药代动力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药代动力学研究是揭示中药注射剂效应物质基础及其体内过程的重要途径,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药注射液质量控制标准与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药注射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相关进展,指出对中药注射液药代动力学的重视程度尚有待提高。随着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方法的进步,已逐步具备条件开展中药注射液的体内过程研究,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工艺优化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等方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中药注射液体内过程的研究结果,以保障和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颜敏  刘建平 《药学进展》2005,29(6):260-265
介绍了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新提出的学说如证治药动学、中药时辰药动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胃肠药动学等,展望了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药药动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一些临床常用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从中药特点和研究现状入手,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药的药理学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阐明中药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对中医药的现代化目标产生重要影响。关键词中药药代动力学中医药现代化,同时指出了今后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药物效应及二者联系的有效工具,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PD结合模型十分必要。该文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剂型及给药途径与疗效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正光  刘周文 《中国药房》1997,8(4):192-192
中药作为临床防治疾病使用时,必须把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接触或导人机体才能发挥疗效。合理的药物利型及给药途径的设计和选择是保证和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药剂制备和临床应用中常易被忽视。笔者就对中药剂型及给药途径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互选择中药剂型的依据中药有传统和现代的剂型,类别甚多。剂型的选择不仅是要贮藏、运输、携带、使用方便,最重要的是要依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和药物自身的理化、药物性能来确定。梁代陶弘景指出:“疾有直服九者,直服散者,直服汤者,直服膏者亦…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新药—佐米曲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佐米曲坦的合成,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Xiang Z  Cai XJ  Zeng S 《药学学报》2012,47(5):558-564
药物研发模式的转变推动了药物评价技术体系的革新。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新中药及现代中药复方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中药药代动力学理论近些年虽然取得了进步,但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本文扼要介绍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代谢组学及复杂网络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代谢组学和复杂网络方法来研究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网络药动学)的设想,以期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冯向庭  张建春 《中国药事》1996,10(3):183-185
乙酰螺旋霉素对家兔体内稳态茶碱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冯向庭,张建春,高丽菊,陈鼎继(解放军第一医院兰州730030)氨茶碱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有效平喘药,常与其它药物合用,许多药物对于其血药浓度有影响。乙酰螺旋霉素为一种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  相似文献   

12.
炭药的炮制方法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美娟 《中国药业》2003,12(1):63-63
中药炭药的炮制方法有清炒法、闷煅法及砂烫法。炭药不仅有止血、止泻、止痢、止带等作用,还能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产生新的疗效,并能降低毒副作用,扩大用药范围。中药制炭入药促进了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发挥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3.
冰片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可明显改善联用药物的渗透性及分布等.近年来,冰片与其他药物联用成为研究热点,但冰片对其他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冰片对其他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为相关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西药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治疗各种疾病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天然药物比合成药物安全导致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急剧增长,但中药同样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本文综述并讨论了近几年来关于中、西药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以促进中药的合理、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小青  陈立峰 《中南药学》2010,8(2):139-142
中药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利用动力学原理与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  相似文献   

16.
王丹  冯芳 《药学进展》2011,35(9):396-400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中药厚朴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现实意义,而适宜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是成功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分类介绍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综述并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卢芳  刘树民 《中国药房》2008,19(30):2396-2399
中药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一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阐明药物在体内经历的变化以及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阐明药物的有效性及作用原理。黄连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已经有几千年的临床应用史,具有抗微生物、止泻、抗炎、抗溃疡、健胃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后,中药注射剂是否会影响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通过查阅近几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成果,发现中药注射剂能够影响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主要途径有影响抗菌药物在组织的分布,延缓抗菌药物的代谢、排泄过程。因此,临床可根据现有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结合实际病例,合理制定联用方案以优化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对是临床上按患者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质特点,经长期的临床实践、有选择地将配伍精妙且临床疗效显著的两味中药固定使用,组成常用的用药配伍组合。中药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配伍关系,临床常用的药对均根据这6个方面配伍关系进行配伍,从而使药物能起到相互协同作用及互补不足、增强药物疗效、促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现将临床中的常见药对及临床应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液相色谱-质谱法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中草药单一有效成分体内药物浓度测定及多组分同时测定、中草药体内代谢产物的鉴定与分析等。中草药特别是中药方剂,成分较复杂,较化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更困难;而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和极强的定性专属性,适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