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牛磺酸对高糖刺激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蛋白(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s,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保护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正常对照组(NC)、高糖组(high glucose,HG,25mmol/L)、高糖 0.1mmol/L牛磺酸(taurine,T)干预组(HG 0.1T)、高糖 1mmol/L牛磺酸干预组(HG 1T)、高糖 10mmol/L牛磺酸干预组(HG 10T)。用免疫荧光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GLAST和GS的表达。结果:高糖培养后,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GLAST和GS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高糖组相比,1mmol/L和10mmol/L牛磺酸干预可明显增加GLAST和GS的表达(P<0.05)。结论:牛磺酸增加Müller细胞中GLAST和GS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
万李  谢学军  马荣 《眼科研究》2014,(3):211-215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早期损害是高糖和缺氧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性损伤.研究表明含补肾活血中药的血清能减轻缺氧和高糖状态下神经兴奋性毒性物质谷氨酸的毒性作用,但是否可提高神经兴奋抑制性物质甘氨酸的释放,从而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血清对体外缺氧条件下纯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中药或生理盐水对SD大鼠每日灌胃1次,7d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过滤提取正常大鼠血清和含补肾活血中药的大鼠血清.体外两步法纯化培养SD乳鼠的RGCs,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培养的RGCs进行鉴定.将RGCs置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72 h后分为正常对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培养)、缺氧组(1.0 mmol/L连二亚硫酸钠培养)、正常中药干预组(20% SD大鼠含药血清培养)、缺氧中药干预组(1.0 mmol/L连二亚硫酸钠+20%SD大鼠含药血清干预).于培养后24、48、72 h用L-88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各组细胞外液中谷氨酸及甘氨酸的质量浓度,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LDH的漏出量.结果 培养的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培养24 h,正常对照组谷氨酸、甘氨酸质量浓度和LDH的含量分别为(0.080 5±0.001 0)mg/L、(0.055 4±0.001 5) mg/L及(1 626.03±122.10) μmol/(min·L),而缺氧组为(0.022 5±0.001 1)mg/L、(0.014 6±0.001 1)mg/L及(1 458.68±94.23) μmol/(min·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53,P=0.00;q=-2.45,P=0.00;q=-2.98,P=0.02).细胞培养48 h,缺氧组的LDH含量及甘氨酸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55,P=0.01;q=4.48,P=0.00);细胞培养72 h,缺氧组谷氨酸和甘氨酸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45,P=0.00;q=3.72,P=0.00).细胞培养48 h、72 h,缺氧中药干预组甘氨酸质量浓度为(0.017 4±0.001 5) mg/L和(0.019 2±0.001 2) mg/L,明显高于缺氧组的(0.016 0±0.001 2)mg/L和(0.018 0±0.000 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28,P=0.04;q=2.33,P=0.03).缺氧中药干预组的LDH含量分别为(1 632.94±264.31) μmol/(min·L)和(1 875.00±137.45)μmol/(min·L),明显低于缺氧组的(1 688.49±112.86)μmol/(min · L)和(2 267.86±175.21) μmol/(min·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5,P=0.02;q=-2.35,P=0.00);细胞培养24、48和72 h,缺氧中药干预组和缺氧组谷氨酸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0.28、0.46).RGCs中谷氨酸与甘氨酸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Kendall、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19和0.696,均P=0.000).结论 缺氧条件下RGCs中谷氨酸与甘氨酸释放量同步增加,可能是细胞对短期缺氧的自身代偿性反应.补肾活血中药能增强缺氧条件下RGCs中甘氨酸的释放,减少LDH的漏出,从而保护RGC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视网膜挫伤后Mti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26只白兔通过3J能量自由落体的方式制作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bFGF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挫伤组、正常对照组。其中正常对照组2只(4只眼),单纯挫伤组4只(8只眼),bFGF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0只(20只眼)。bFGF实验组每2d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2μg(1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μ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挫伤后3h,1、3、7、14d各时间点Miiller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bFGF实验组视网膜Muller细胞Vimentin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且呈上升趋势,两组比较各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可以增强视网膜Muller细胞Vimentin的阳性表达,加速Muller细胞的活化,促进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牛磺酸对高糖刺激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蛋白(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s,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保护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正常对照组(NC)、高糖组(high glucose,HG,25mmol/L)、高糖+0.1mmol/L牛磺酸(taurine,T)干预组(HG+0.1T)、高糖+1mmol/L牛磺酸干预组(HG+1T)、高糖+10mmol/L牛磺酸干预组(HG+10T)。用免疫荧光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GLAST和GS的表达。结果:高糖培养后,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GLAST和GS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高糖组相比,1mmol/L和10mmol/L牛磺酸干预可明显增加GLAST和GS的表达(P<0.05)。结论:牛磺酸增加Müller细胞中GLAST和GS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5.
背景 研究表明雷帕霉素(Rapa)可延缓人大脑细胞的衰老,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代谢活动,对中枢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属于中枢神经组织,但Rapa是否可对外伤后RGCs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Rapa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缺氧损伤大鼠RGCs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大鼠RGC-5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及50、100、200、400和600 μmol/L CoCl2组,于细胞培养后24 h和48 h采用细胞生长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200 μmol/L CoCl2处理细胞以诱导建立RGC-5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然后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Rapa干预组,Rapa干预组在缺氧模型细胞培养液中添加Rapa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1、0.4、1.6和6.4μmol/L,处理细胞24 h.采用细胞生长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JC-1染色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200 μmol/L CoC12作用RGC-5细胞后24 h细胞相对存活率为(70.51±5.00)%,与正常对照组的(100.00±3.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功构建细胞缺氧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0.1、0.4、1.6、6.4 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存活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904,P=0.000),其中0.1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0.1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4%、37.7%和25.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下降了0.4%、6.3%和1.4%.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0.1 μmol/L Rapa干预组细胞中bax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21、3.52±0.30和1.66±0.2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034,P=0.000),其中模型对照组细胞中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0.1μmol/L Rapa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Rapa可对CoC12诱导的缺氧RGC-5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下调细胞中促凋亡分子bax的表达,并提高RGC-5细胞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 急性视网膜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眼科较为常见,如青光眼急性发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可引起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损伤,并可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内源性大麻素(CB)及其受体(CBR)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外伤、缺血、炎症及中毒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目的 探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缺氧缺糖损伤中内源性CB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取6周龄正常C57BL/6J小鼠眼球,制备小鼠视网膜垂直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和验证CB1R和CB2R在RGCs中的表达.10只C57 BL/6J新生鼠浸入75%乙醇消毒后取眼球,在冰上预冷的DMEM培养基中分离视网膜进行RGCs原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RGCs标志物Brn3a的阳性表达并确定培养细胞中CB1R和CB2R的表达.将原代培养14 d的RGCs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氧糖剥夺(OGD)组,分别用完整培养基+体积分数95%空气+体积分数5% CO2和无糖培养基+体积分数95% N2+4% CO24+体积分数1% O2条件下培养20 h.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变化和RGCs的形态变化.各组细胞分别给予1μmol/L CB1R拮抗剂SR141716A、1μmol/L CB2R拮抗剂SR144528以及5μmol/L、10 μmol/L CB1R和CB2R激活剂WIN 55212-2,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GCs存活率.结果 正常C57BL/6J小鼠视网膜全层均可见CBR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GCs大小均匀,多呈多角形,细胞间轴突细长并形成网络,细胞中Brn-3a表达阳性;OGD组培养的细胞皱缩或形成碎片,多数细胞轴突消失,Brn-3a表达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正常对照组RGCs中JC-1染色显示,线粒体的黄色荧光明显强于OGD组,表明OG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MTT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RGCs存活率为(100.00±13.87)%,明显高于OGD组的(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065,P=0.008);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OGD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6.63 ±22.21)%和(112.61±19.02)%均明显高于同组的无药物处理细胞的存活率(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780、17.391,均P<0.01),而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细胞缺氧缺糖时上调CB在细胞中的表达和激活CB活性.在缺氧缺糖条件下,抑制细胞中CBR的激活过程对RG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缺氧和(或)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干预条件对体外培养的Muller细胞活力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影响。方法用出生7d的SD大鼠体外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将第2代细胞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24h后,换用无血清的DMEM孵育24h。分组为:空白血清对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TGF—β2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及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模拟缺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及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TGF—β2+缺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液、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和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中药血清组(20%中药SD大鼠血清的DMEM);中药血清+TGF—β2+缺氧组(20%中药SD大鼠血清的DMEM、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和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以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Muller细胞超微结构、以490型酶标仪测定细胞外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GS活性。结果在缺氧条件下Muller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细胞核变形,固缩;细胞器破坏;微绒毛内糖原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2干预组、缺氧组、TGF-β2+缺氧组的LDH释放量均明显增加(P〈0.05),缺氧组、TGF—β2+缺氧组的GS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与缺氧组比较,TGF-β2+缺氧组的LDH释放量明显增加、GS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补肾活血中药血清能降低24h及48h时正常以及TGF—β2与缺氧同时存在条件下LDH的释放量(P〈0.05),增强12h时正常条件下以及12h和24h时TGF-β2与缺氧同时存在条件下GS的活性(P〈0.05、P〈0.01)。结论TGF—β2可加重缺氧条件下Muller细胞活力与GS活性的降低;补肾活血中药含药血清能增强视网膜Muller细胞活力及GS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氧化应激损伤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LEB-3细胞于不同浓度H_(2)O_(2)(0、50、100、200、500、750μmol/L)下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HLEB-3细胞使用不同浓度(0、5、10、20、50μmol/L)虾青素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HLEB-3细胞分为4个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氧化应激组于250μmol/L H_(2)O_(2)培养基中培养,10μmol/L虾青素组和20μmol/L虾青素组分别于相应浓度虾青素+250μmol/L H_(2)O_(2)培养基中培养,各组均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一氧化氮(NO)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细胞质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另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小干扰RNA(NC-siRNA)组、Nrf2-siRNA组、NC-siRNA+虾青素组和Nrf2-siRNA+虾青素组,分别转染NC-siRNA或Nrf2-siRNA,转染后24 h分别于含0或10μmol/L虾青素和250μmol/L H_(2)O_(2)培养基中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NO浓度、SOD活性、GSH活性和MDA含量。结果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HLEB-3细胞抑制率升高,不同浓度H_(2)O_(2)处理细胞的抑制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8,P<0.05)。H_(2)O_(2)对HLEB-3细胞的IC50为264.20μmol/L。0、5、10、20、50μmol/L虾青素处理HLEB-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102.20±1.34)%、(109.50±3.60)%、(115.40±4.13)%和(93.60±2.59)%,后续选取10μmol/L和20μmol/L作为实验剂量。氧化应激组细胞凋亡率为(38.50±2.38)%,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2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虾青素组细胞凋亡率为(27.60±4.33)%,低于氧化应激组,高于20μmol/L虾青素组的(14.90±1.23)%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氧化应激组细胞中NO浓度、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10μmol/L虾青素组和20μmol/L虾青素组,SOD、GSH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10μmol/L虾青素组和20μmol/L虾青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μmol/L虾青素组NO浓度、MDA含量高于20μmol/L虾青素组和正常对照组,SOD、GSH活性低于20μmol/L虾青素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细胞核Nrf2、细胞质Nrf2、HO-1和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512、20.381、31.014、23.435,均P<0.001);正常对照组、氧化应激组、10μmol/L虾青素组和20μmol/L虾青素组细胞质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细胞核Nrf2、HO-1和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rf2-siRNA组和Nrf2-siRNA+虾青素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C-siRNA组和NC-siRNA+虾青素组,NC-siRNA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C-siRNA+虾青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rf2-siRNA+虾青素组和Nrf2-siRNA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f2-siRNA组细胞NO浓度、MDA含量高于NC-siRNA组,SOD、GSH活性低于NC-siR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C-siRNA+虾青素组NO浓度、MDA含量低于NC-siRNA组和Nrf2-siRNA+虾青素组,SOD、GSH活性高于NC-siRNA组和Nrf2-siRNA+虾青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rf2-siRNA+虾青素组细胞NO浓度、SOD和GSH活性及MDA含量与Nrf2-siRN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虾青素能提高晶状体上皮细胞抗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能力,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活化Nrf2相关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高糖培养环境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变化,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出生后3~5 d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10只,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经胰酶消化后分离纯化视网膜Müller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培养组、高糖+5U/ml rhEPO组、高糖+10 U/ml rhEPO组、高糖+20 U/mlrhEPO组、高糖+40 U/ml rhEPO组.48 h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高糖及不同浓度rhEPO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半定量检测高糖组在不同浓度rhEPO干预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G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大量凋亡,GS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l).与高糖培养组比较,不同浓度rhEPO处理组凋亡细胞随着rhEPO浓度的增加显著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2、2 374.6、2 473.2、2 537.7,P<0.01),GS蛋白的表达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0、22.5、26.4,P<0.05).结论 rhEPO对高糖作用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上调高糖损伤细胞内下降的GS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谷氨酸循环,有效降低高浓度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可能是其抗高糖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VEGFmRNA,EPOmRNA和EPORmRNA在体外培养的Mui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胰蛋白酶将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吹打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Muller细胞,RT.PCR测定高糖条件下视网膜Mailer细胞VEGF,EPO和EPOR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视网膜Muller细胞,传代后90%以上的细胞呈兔抗鼠谷氨酰胺合酶(GS)染色阳性。Muller细胞VEGFmRNA,EPO mRNA和EPORmRNA在高糖条件下表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糖浓度50mmol/L组较40mmo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时间依赖性。结论:Muller细胞在高糖条件下VEGF,EPO,EPOR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及对谷氨酸转运蛋白(glutam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AG490组,每组10只。后两组大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50 mg·kg-1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AG490组给予AG490 10 μL(17 mmol·L-1)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注射1个月后,利用试剂盒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酸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视网膜GLAST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视网膜p-JAK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GLAST、p-JAK2及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GLAST相对表达量(65.35±0.66)%、p-JAK2相对表达量(32.80±0.40)%、p-STAT3相对表达量(17.62±1.09)%、谷氨酸含量(23.93±0.67)μmol·g-1相比,糖尿病组视网膜p-JAK2相对表达量(52.16±0.62)%、p-STAT3相对表达量(47.41±0.95)%及谷氨酸含量(44.88±0.27)μmol·g-1均明显增加,GLAST相对表达量(32.96±0.64)%明显下降(均为P<0.01);而与糖尿病组相比,AG490组p-JAK2相对表达量(13.67±0.45)%、p-STAT3相对表达量(14.47±0.25)%及谷氨酸含量(25.18±0.66) μmol·g-1均明显降低,GLAST相对表达量(49.48±0.32)%明显增加(均为P<0.01)。结论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GLAST表达明显降低,抑制JAK/STAT通路的活化可上调视网膜GLAST表达,降低视网膜谷氨酸含量,这可能有助于减轻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鼠视网膜Muller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研究视网膜Mu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L-谷氨酸/L-门冬氨酸转运体)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视网膜组织块的方法培养引产胎儿及产后3 d(P3)乳鼠视网膜Muller细胞,振荡法分离纯化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并对Muller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结果:采用组织块培养的Muller细胞,约需15~20 d细胞基本融合,振荡法分离的细胞纯度高。培养的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波形蛋白(Vimentin)及其谷氨酸转运体GLAST抗体染色阳性,GLAST主要分布在Muller细胞膜及突起上。结论: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成功培养出人、鼠视网膜Muller细胞,Muller细胞膜上有广泛的谷氨酸转运体GLAST的表达及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hesus choroido-retinal endothelial cell,RF/6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RF/6A细胞分4组培养(n=6/组),对照组:DMEM培养基+100/L胎牛血清;高糖组:对照组培养基添加40mmol/L葡萄糖;姜黄素组:对照组培养基添加30μmol/L姜黄素;姜黄素-高糖组:对照组培养基添加40mmol/L葡萄糖及30μmol/L姜黄素。分组培养5d后,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态,噻唑蓝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ladder判断凋亡,Western-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F/6A细胞生长状态较差,活力明显降低(P<0.01),而姜黄素组及姜黄素-高糖组RF/6A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高糖组RF/6A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对照组、姜黄素组以及姜黄素-高糖组未见明显DNA ladder。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TNF-α表达上调(P<0.01),姜黄素组及姜黄素-高糖组TNF-α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姜黄素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RF/6A细胞凋亡、维持细胞活力,可能与姜黄素恢复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fetal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HF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 用传代培养的HFRPE细胞,建立吲哚美辛(indome thacin, IN)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并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AO)荧光染色计数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ocpy,TEM)观察NGF对HF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结果 用AO荧光染色及TEM均观察到经200 ~600 μmol/L IN处理24 h后的HFRPE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200 μmol/L IN+500 μg/L NGF组与对照组200 μg/(mol·L) IN相比凋亡细胞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q=3.9204 ,P=0.0320);400 μmol/L IN+500 μg/L NGF组与对照组400 μmol/L IN相比凋亡细胞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q=9.709 15,P=0.000 1)。 结论 NGF 能拮抗IN诱导的HFRPE细胞凋亡。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8-41)  相似文献   

15.
Liu Y  Tang LS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9):802-809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在L-谷氨酸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毒性中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原代小鼠RGCs体外培养24 h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谷氨酸组(100 μmol/L、500 μmol/L、1 mmol/L和2 mmol/L)及L-谷氨酸+米诺环素组(30 μmol),观察不同浓度L-谷氨酸对RGC的存活率与轴突生长的损伤作用及米诺环素的保护作用.体内实验,将雌性B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两组小鼠腹腔内分别注射米诺环素(实验组,60 mg/kg)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1次,连续7 d.第2天时,两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2μl L-谷氨酸(2 mmol/L),诱导RGC损伤.免疫组化染色分析β-Ⅲ-tubulin阳性细胞数目变化及视网膜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FAP与波形蛋白(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谷氨酸降低RGC的存活率,与剂量和干预时间呈负相关.同时L-谷氨酸可明显抑制RGC轴突的生长,RGC轴突长度>2BL、1~2 BL、<1 BL占总细胞数比例分别从50.38%、7.83%和3.72%降至31.43%、5.05%和1.29%.而米诺环素能明显减轻L-谷氨酸对RGC的毒性作用,改善RGC轴突生长,各组细胞比例回升至51.00%、8.10%和2.43%,谷氨酸与对照组相比、米诺环素组与谷氨酸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7,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谷氨酸组小鼠RGC数目显著减少(45.00±10.21和68.50±2.86),而米诺环素治疗后可明显改善L-谷氨酸诱导的RGC损伤,RGC数目恢复至62.00±11.65,(F=7.6,P<0.01).谷氨酸处理后视网膜组织中GFAP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米诺环素明显降低视网膜组织中GFAP的表达.同时,L-谷氨酸显著提高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IFN-γ、IL-1、TNF-α及胶质细胞相关蛋白Vimentin和GFAP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而米诺环素可显著抑制这些因子的表达.结论 L-谷氨酸损伤可诱导RGC凋亡、抑制RGC轴突生长,并上调炎症因子及视网膜相关胶质蛋白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米诺环素对L-谷氨酸所导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hF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hFRPE细胞,用200μmol/L,300μmol/L 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建立诱导的hFRPE细胞凋亡模型,并用吖啶橙(AO)荧光染色计数和透射电镜(TEM)观察NGF对凋亡细胞的保护作用。 结果 用AO荧光染色及TEM均观察到经200 μmol/L,300μmol/L NMDA处理72 h后的hFRPE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200μmol/L.NMDA作用72 h后hFRPE细胞凋亡指数为(32.587 9±1.488 0)%和200 μmol/L NMDA+300 μmg/L NGF作用72 h后的hFRPE细胞凋亡指数(20.768 7±1.302 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q=2.941 4,P=0.005 0);300 μmol/L NMDA作用72 h后hFRPE细胞凋亡指数为(42.506 4±3.014 8)%,与300 μmol/L NMDA+300 μg/L NGF作用72 h后的hFRPE细胞凋亡指数(25.687 2±1.8974)%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q=4.117 8,P=0.000 0)。 结论 NCF能拈抗NMDA诱导的hFRPE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高永峰  尹娟娟 《眼科研究》2009,27(4):293-295
目的兔眼中央玻璃体切割后注射dispase蛋白酶,观察dispase蛋白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形成的安全浓度。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左跟为对照眼。兔眼中央玻璃体切割后注射0.5mL dispase,浓度分别为A组0.05μmol/min、B组0.1μmol/min、C组0.2μmol/min;对照组注射0.5mL无菌PBS。用药3个月后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dispase蛋白酶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光镜下可见0.05μmol/min组、0.1μmol/min组、对照组眼视网膜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未发现异常改变。0.2μmol/min组眼神经节细胞减少。透射电镜下见各实验组动物视网膜内界膜清晰完整,但A组用药3个月后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大致正常,B组、C组实验眼视网膜在用药3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紊乱;节细胞水肿,线粒体嵴断裂、空泡变。对照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0.05、0.1、0.2μmol/min的dispase均可以诱导兔眼的玻璃体后脱离,随着浓度的增加,毒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A)对体外缺氧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合成的影响.方法 研究人RPE细胞分别在150 μmol/L CoCl2 0 μh/mL TA(0μg/mL TA组)、150μmol/L CoCl2 50 μg/mL TA(50μg/mL TA组)和150 μmol/L CoCl2 200斗g/mL TA(200μg/mL TA组)的培养条件下,通过RT-PCR检测HIF-1α及VEGF 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结果 与0μg/mL TA组相比,50μg/mL TA组及200μg/mL TA组中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对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HIF-1α表达无影响,但能有效地抑制VEGF的表达,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柚皮素(Nar)及其磷脂复合物(NPC)对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HP)诱导产生的氧化损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根据文献最佳制作工艺制备NPC。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溶媒组(用DMSO培养)、模型组(用200μmol/L t-BHP干预)、Nrf2-siRNA组(针对Nrf2基因进行细胞转染)、柚皮素组(200μmol/L柚皮素培养基预处理后加入200μmol/L t-BHP)、NPC组(200μmol/L NPC培养基预处理后加入200μmol/L t-BHP)、Nrf2-siRNA+柚皮素组(200μmol/L柚皮素预处理后Nrf2基因干扰,再加入200μmol/L t-BHP)、Nrf2-siRNA+NPC组(200μmol/L NPC预处理后Nrf2基因干扰,再加入200μmol/L t-BHP)。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水平。

结果:NPC较柚皮素能明显降低ARPE-19细胞内丙二醛、活性氧的含量,提高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柚皮素和NPC预保护ARPE-19 细胞后,Nrf2、HO-1、NQO-1和GC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和Nrf2-siRNA组升高。柚皮素组与NPC组,Nrf2-siRNA+柚皮素组与Nrf2-siRNA+NPC组细胞内4种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有差异。Nrf2-siRNA+柚皮素组与Nrf2-siRNA组Nrf2、HO-1、NQO-1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Nrf2-siRNA+NPC组与Nrf2-siRNA组4种蛋白表达均有差异,NPC作用明显强于柚皮素。

结论:柚皮素磷脂复合物能明显提高细胞内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水平,其通过激活Nrf2/ARE抗氧化应激通路上调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和Ⅱ相解毒酶的表达对氧化损伤的ARPE-19细胞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褪黑素治疗组,糖尿病组和褪黑素治疗组制造糖尿病模型。造模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褪黑素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褪黑素溶液(10 mg·kg-1)。3个月后,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FAP阳性染色的空间分布并进行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视网膜中谷氨酸含量变化,HE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结果 对照组及褪黑素治疗组GFAP免疫阳性染色主要局限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而糖尿病组GFAP阳性染色几乎贯穿视网膜全层。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视网膜MDA含量增加而GSH含量减少,GFAP表达增加而GS表达减少,谷氨酸含量增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均为P<0.01)。褪黑素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褪黑素能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的氧化应激反应,恢复视网膜Müller细胞功能酶GS的含量,减少视网膜内谷氨酸堆积,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