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和 Porstm ann海绵塞子封堵器方法 ,经皮穿刺动脉、静脉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 ,并对其疗效 ,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2 0例患者 ,其中男 5例 ,女 15例 ,年龄 10~ 32岁。15例行 Porstm ann法 ,5例做 Am platzer法 ,均经临床症状、体检、EKG(心电图 )、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 PDA。结果  2 0例患者手术都成功。术后即刻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造影示 19例完全堵闭 ,仅 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发生溶血 ,经内科保守处理 96小时后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 2 0例病人随访 6~ 36个月未发现装置移位、再通或狭窄。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和 Porstmann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 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开展已有 3 0余年 ,方法很多。其中开展的 Rashkind法 (双面伞器 )、 Sideris法 (纽扣或补片 )、Porstmann法 (海绵塞 )、Buttoned法、Batallooclud-er法等有 3 %~ 3 8%的残余血流发生率、复杂的运输系统及操作过程、不适合应用于大孔 PDA[1 ]等缺点。近几年一种安全、简单的 Amplatzer法 (ADO法 )在国内、外开展。我院自 2 0 0 0年 1 1月至 2 0 0 1年成 6月采用 Amplatzer法封堵 2 0例动脉导管未闭 ,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例均为女性 ,年龄 8~ 65岁 ,平均 2 0 .9± 1 4.2岁。…  相似文献   

3.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穿刺静脉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并对其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进行评价。方法  31例患者 ,年龄 0 8~ 38 0 (8 1± 6 0 )岁 ,体重 7 0~ 6 9 5 (2 7 7± 2 0 2 )kg。经静脉使用 6F传送器置入Amplatzer堵闭器 ,听诊无杂音后 10min行胸主动脉造影。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 ,术后 2 4h、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 0 %。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 ,10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 2 9例完全堵闭(93 5 % ) ,仅 2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 ,且 48h后超声心动图示该分流消失。动脉导管最窄径 1 5~8 2 (4 4± 1 7)mm ,透视时间 3 0~ 14 5 (6 7± 2 3)min。除 1例患者术后短暂胸部不适外均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3~ 17(9 3± 3 7)个月未发生装置移位、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结论 应用Amplatzer方法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简便 ,创伤小 ,适应证广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可用于新生儿 ,是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 1999年至 2 0 0 0年其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15例 ,手术成功率 10 0 % ,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1岁 6个月~ 47岁 (平均 5 2岁 ) ,体重 9kg~ 5 5kg(平均 18 4kg) ,90 %的病人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心脏杂音均位于胸骨左缘 2~3肋间 ;96 %为连续性杂音 ,4%为收缩期杂音 ,2 3 6 %周围血管征阴性 ;动脉导管形态 :管型 8例 ,漏斗型 7例 ,x线胸片 :均肺血增多 ,左心室增大 ;心电图示 :左室肥厚者 13例。手术方法 本组均常规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从股动脉鞘送入 6~…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5~43(24.5±11.1)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腰部内径为18~26(25.5±1.8)mm,需采用腰部直径20mm以上的封堵器方可操作成功.术后3d及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17例中6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7例患者中14例(其中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封堵成功(操作和临床成功),成功率为82%(14/17).16例选用国产特制PDA封堵器,1例26 mm ASD因封堵器位置不能牢固地“站稳”而放弃封堵治疗;1例严重肺动脉高压且左向右分流为主存在少量右向左分流,经封堵试验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治疗;1例术后第2天发生封堵器脱落入降主动脉,经捕获器成功取出体外,但死于误吸(迷走反射引起恶心呕吐)导致的严重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封堵成功14例,封堵器直径为22~30(26.5±2.7)mm,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9例微量残余分流,均为封堵器中间存在云雾状分流,10 min后重复造影云雾状分流消失.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患者所有左心内径增大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 巨大PDA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争取介入治疗,成功后较普通PDA血液动力学恢复更明显,可获得较好的收益/风险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术后随访。方法 :全组 16 9例。PDA最窄处直径为 4 .7± 3.8(2 .0~ 13.0 ) mm。封堵后 10 min行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 h及 1,3,6月 ,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16 6例 PDA采用 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3例采用 Am 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 1例 PDA术中证实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 in降主动脉造影示 ,5 4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114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 h13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余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1例封堵术后 10h并发溶血 ,4 8h后行外科 PDA缝合术。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检查 5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月 4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6月及 1年 3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最后行 PFM弹簧圈治疗未再见残余分流。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8.
特殊形态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殊形态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应用标准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难以完成介入治疗的PDA患者,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相应选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以及偏心型导管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以心脏超声随诊评价疗效。结果7例患者皆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应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5例应用偏心型导管封堵器;2例经二次手术完成,余患者一次治疗完成。7例患者中,封堵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有2例封堵完全,术后24h心脏超声检查示6例封堵完全,术后3个月复查皆封堵完全。结论需要设计和生产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封堵装置,以扩大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管型PDA患儿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进行堵闭,2例窗型PDA用Amplatzer房间隔双伞封堵器堵闭。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封堵器,术后10分钟,行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24小时、1、3个月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患儿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均消失,术后10分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少量残余分流2例,均为窗型PDA。术后24小时超声心动图示上述2例仍有微量分流。术后24小时、1、3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PDA再通及封堵器移位,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2例有分流的患儿术后均出现急性溶血,经积极内科治疗后好转。其余10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对窗型PDA可试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堵闭。对术后发生急性溶血者可采用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敏  赵莹  周发爱 《山东医药》2004,44(8):36-3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7%~10%。自2000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 Porstmann等应用 Ivalon海绵塞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 PDA)获得成功以来 ,应用介入疗法封堵PDA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如 Rashkind等伞型封堵器、Sideris钮扣式补片、弹簧圈等。但由于多需较大的传送装置 ,或有残余分流 ,往往仅用于内径较小的 PDA。 1 996年 Masura等 [1]应用 Amplatazer蘑菇伞封堵器封堵 PDA成功后 ,将 PDA可封堵的内径提高到 1 2 mm。 2 0 0 1年我们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巨大窗型 PDA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例 1 :女 ,1 6岁 ,体重 36kg。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 4/6级连续…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5年2月至2002年2月应用可回收弹簧圈及Amplazer封堵器成功治疗了321例各种PDA,其中51例为特殊的PDA,分别为PDA合并肺动脉狭窄(PS)3例、合并主动脉缩窄(COA)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AS)3例、合并纠正性大动脉转位(L-TGA)1例、右位主动脉弓左位PDA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例、合并中度或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MR)38例.治疗方法为同时应用球囊扩张和其他封堵技术治疗合并畸形.术后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所有51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均获得成功.PDA直径为1.2~6.9 mm,平均直径为(3.0±1.2)mm,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100%.2例合并ASD者,在ASD堵塞后即刻也无残余分流.球囊扩张的AS、PS、COA随访疗效均良好.合并MR中,二尖瓣返流明显好转占92.1%(35/38).在平均3.8年随访中没有任何并发症.结论一些特殊的PDA或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病组合可通过心导管介入技术来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在高原地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40例,年龄1.5~44(22.5±14.2)岁,PDA最窄处内径5~14(9.3±3.3)mm,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19例成功,1例严重阻塞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封堵。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显示35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4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术后1h封堵器脱落入右肺动脉,第3小时急诊外科手术关闭PDA并取出封堵器。24 h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封堵36例患者均无分流,随访2个月~1年半,无一例分流。结论:高原地区PDA发病率高,并发肺动脉高压早且多,巨大PDA(内径>0.8 cm)比率高,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高原地区一种适应性强、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脱落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 ,男 ,6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易感冒 ,活动后心慌、气短、生长发育差。体检 :血压 1 2 0 /60mmHg( 1mmHg =0 .1 33kPa) ,无紫绀 ,胸骨左缘2~ 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P2 亢进。心脏X线平片示 :肺血增多 ,主动脉结宽 ,肺动脉段凸 ,左心室增大 ,心胸比率 0 .60。局部麻醉下行右心导管及主动脉降部造影示 ,动脉导管未闭 (PDA) ,呈漏斗状 ,最窄处直径 1 0mm。经股静脉途径置入 1 2~ 1 4mmAmplazer封堵器。封堵后 1 0min ,重复造影肺动脉与主动脉间有少量分流。但术后 1h封堵器脱落入右肺动脉 ,急诊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取出封堵器 ,…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Rashkind研制双伞封堵器并应用临床以后,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我院最近应用该技术成功地为1例患者实施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范云霞 《山东医药》2005,45(27):87-87
近年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2例,现就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 3例患者 (ASD 19例 ,PDA 4例 )。所有病例均在X线透视、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2 3例患者术后 2 4h、1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查 ,有 2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91 2 %。术后 6个月随访TTE检查示所有病例均封堵完全 ,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 latzer封堵器是治疗ASD和PDA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2 7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 1 6年、心悸伴双下肢水肿 3个月入院。患者于 1 1岁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未进一步检查治疗。平素体质较差 ,但能胜任一般轻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后即觉心悸 ,但无活动后口唇发绀等症状。 2 0 0 2年 5月就诊于当地医院 ,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 (PDA) ,曾尝试行经导管封堵术 ,但因术中测肺动脉压高达 94/34mmHg( 1mmHg =0 .1 33kPa)而放弃封堵。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入院后第 3天行经导管PDA封堵术。在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逆行主动脉造影示PDA呈漏斗型 ,最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5例FPA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6~27(平均18.40±7.23)岁;经临床、X线、超声心动图及造影证实为PDA。测量PDA最窄处内径,选择合适的输送鞘及封堵器,封堵缺损处。术后即刻听诊杂音及24小时后作超声心动图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造影测量PDA最窄直径为4~7(5.20±1.16)mm,选择封堵器直径为8~18(12.80±3.25)mm.手术全部获得成功。4例杂音完全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亦未见分流:1例存留不足2-级的收缩期杂音,术后超声心动图见微量残存分流,1月后复查残存分流消失。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创伤小,可避免开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