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已知乙胺碘呋酮对神经系统可引起多种副作用,最常见者为震颤、共济失调和周围神经病变.本文报道102例因顽固心律失常而接受乙胺碘呋酮治疗9±8(1~50)个月的病人所出现的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并着重分析了几种少见的神经毒性表现。开始每日剂量为800~1600mg,一旦心律失常趋于稳定,减为800mg,再经6~8周后减为600mg。结果 45例出现不同的神经毒性反应,其中9例严重至需要停药或减量治疗。最常见的神经毒性反应为震颤(44例)、周围神经病变(10例)和共济失调(7例),还有5例出现过去尚未见报道的少见的神  相似文献   

2.
乙胺碘呋酮引起毒性反应的报道很多,但尚未见有血液学的副作用。本文介绍2例乙胺碘呋酮治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症。例1 男性,45岁,预激综合征患者。因出现症状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于入院前2周服乙胺碘呋酮,第1周剂量600mg/d,第2周改为400mg/d。服药至第14天,全身体表出现弥漫性瘀点、瘀斑。体检余无异常。血细胞计数除血小板减少为1.5万/μl 外,余均正常。停用乙胺碘呋酮,以强的松40mg/d 治疗,16天后血小板上升至20万。用乙胺碘呋酮作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是一种富含碘的药物,每100mg 药物中含碘37.5mg,本药广泛应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文献报告乙胺碘呋酮可以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木文复习了长期应用乙胺碘呋酮的患者467例,其中发生甲减28例,占6%。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35~85(平均61)岁。乙胺碘呋酮剂量为0.6~28(平均1.5)g/周,疗程4~96(平均33)个月。乙胺碘呋酮治疗前均未发现甲减的临床证据。其中12例治疗前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11例正常,1例因喉癌做过颈部放疗,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与甲状腺素(T_3与 T_4)正常,血清甲状腺刺激激素(TSH)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乙胺碘呋酮含碘量高达37%,平均每日剂量含200mg以上有机碘,这一数量远远超过正常每日摄碘量。因此,接受乙胺碘呋酮治疗者发生甲亢及甲低的比例之高令人吃惊。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于同一患者的反复交替出现甲亢及甲低。 患者男性,16岁,无自家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患者曾因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乙胺碘呋酮治疗17个月。入院后临床诊断为乙胺碘呋酮所致的桥本氏甲状腺炎、甲低。遂开始应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L-T_4)0.075mg/d替代治疗。此后5个月甲功恢复正常。 7个月后因患者出现甲亢,故停用甲状腺素。第8个月时甲功正常。第10个月时出现甲低,被迫应用L-T_4 0.1mg/d,此后4个月内甲功恢复正常。第  相似文献   

5.
刘欢年  朱友群  汤华 《内科》2012,7(2):146-148
目的观察乙胺碘呋酮对恶性肿瘤并发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36例经心电图确诊为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恶性肿瘤患者,以乙胺碘呋酮150 mg+5%葡萄糖20 mL,监护下缓慢静脉注射(15 min左右),30 min后对效果不满意的患者依前法再次静脉注射乙胺碘呋酮75~150 mg,如仍无效则酌情以30~60 mg/h静脉泵入乙胺碘呋酮,3~6 h后仍再无效,调整滴速为10~30 mg/h,维持不超过48 h。用药时持续观察患者心电、血压、不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显效2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0.6%;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应用乙胺碘呋酮对恶性肿瘤并发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45例频繁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口服国产胺碘酮600mg/d,1周;400mg/d,1周,显效或有效者第3周开始维持量。若无效者继续400mg/d,总共30天。若显效或有效者改服维持量,若仍无效者,停用胺碘酮。维持量200mg/d,6个月后开始减量,3~6月1次,每次每周减400mg。复发者改服600mg/d或400mg/d,1周后再服维持量。结果:45例治疗30天,6个月,1年,2年总有效率分别为88.9%,82.2%,73.3%,64.4%,其中34例随访5年仍达55.9%。副作用2例,发生率4.4%。结论: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及远期小剂量维持疗效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乙胺碘呋酮合用狄戈辛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效果。资料和方法共观察42例阵发性房颤病人,男23例,女19例。年龄为41~70岁31例,70岁以上11例。病因有动脉硬化性心肌硬化28例,心肌梗塞10例,原因不明4例。初发性房颤11例,复发性房颤31例。治疗前心室率均不超过110次/分。乙胺碘呋酮合用狄戈辛的用法如下:38例乙胺碘呋酮的用法是第1周每日600mg,分3次口服;第2周每日400mg,分2次口服;以后每日200mg,1次口服。4例乙胺碘呋酮的用法是首先缓慢静注(2~3分钟)300mg;然后再将乙胺碘呋酮300mg溶于5%葡萄糖250ml内在2小时内静滴完;于24小时后进行第2次静滴,将乙胺碘呋酮600mg溶于5%葡萄糖300ml内在3天过程中(每天200mg/100ml)滴完。狄戈辛的剂量依心率而定为0.25~  相似文献   

8.
乙胺碘呋酮的肺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用于治疗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以来,已报告本药引起肺毒性者数例。乙胺碘呋酮肺毒性是一种与剂量有关的现象。作者于过去两年使用乙胺碘呋酮治疗47例,发现有肺毒性表现者2例,其中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3岁,1981年1月始用乙胺碘呋酮400mg/d治疗对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至1982年7月因腹痛入另一间医院,入院时X线检查发现右肺尖有浸润灶,同年4月胸片正常,经支气管肺活检报告正常。1982年9月因体重减轻、衰竭、疲乏、干咳再气促再入院,X线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9.
乙胺碘呋酮肺毒性发生率一般为1~6%,其促发因素最为重要的是与药物维持剂量的大小有关,维持量>400mg/d 时容易发生肺毒性。发病机理可能是药物的直接毒性和药物所致的免疫反应。临床上多数以亚急性起病,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通常于治疗后1年内发生。胸部X 线呈非特异性改变,大多显示两肺弥漫性间质和(或)肺泡浸润.动脉血气和肺功能检查常提示低氧血症、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对长期服用乙胺碘呋酮的患者,当出现呼吸道症状或胸片上出现新的浸润阴影时,应高度怀疑有肺毒性可能,经纤维支气管镜作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有助于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停药,并加用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口服乙胺碘呋酮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olymorphou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T)5例。年龄46~81岁,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者3例、房颤者1例和心绞痛1例,其中3例剂量为200mg/d,1例400mg/d,1例800mg/d。最早1例发生PVT是在服药后第10天,其余4例发生在用药3周后,出现PVT时均伴有眩晕或昏厥,且下传之窦性QT间期明显延长,3例为600msec,而580和680msec各1例。2例入院时有低血钾,虽立即纠正低血钾,但仍不能终止PVT。5例患者PVT持续时间均很长,经停药并常  相似文献   

11.
我院收治复杂性室性早搏60例,随机分为二组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25%硫酸镁10~20ml加极化液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10天为一疗程,乙胺碘呋酮0.2g,3次/d。对照组30例,单极纯化液及乙胺碘呋酮  相似文献   

12.
乙胺碘呋酮是一种含碘的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药物,该药尚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因为甲状腺毒症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而未确诊的甲状腺毒症者有机会接受该药,因此有必要阐明该药在甲状腺毒症中的作用。对25例新近诊断的、未行治疗的甲状腺毒症者进行了研究。17例接受乙胺碘呋酮600mg/d,8例接受碘18mg/d,在接受上述药物前和后的2周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用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乙胺碘呋酮组治疗后的平均游离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72例复发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患者年龄12~73岁,均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至少用过3种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乙胺碘呋酮口服600mg/日1周,400mg/日1周,以后根据反应调整剂量,至少200mg/日。如治疗无效,疗程不超过4周。结果①39例伴预激综合症(WPW)的快速心律失常,对丙吡胺、奎尼丁、β阻滞剂或异搏定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例QT间期延长的病人,因低血钾症和应用乙胺碘呋酮引起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而致晕厥。例1:女,49岁,二尖瓣狭窄作交界分离术,本次因晕厥住院。入院前3个月因室上性心律失常使用乙胺碘呋酮(600mg/d)治疗。入院前1个月,血钾正常,心电图示QTc间期延长(600ms)。进院前15天因有轻度高血压加用Clorthalidone每2天100mg,15天后发生“异常”的(类似双向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而致晕厥。当即检查血清钾浓度为3.2mEq/L。停止乙胺碘呋酮治疗,静注慢心律转为窦性心律,QT/U间期显著延长(600ms),给静脉内补钾,迅速纠正低钾血症后,U波消失,但QTc间期在停用乙胺碘呋酮后10天才恢复正常(360ms), 例2:男性,53岁,曾有几次发作性心悸,但无  相似文献   

15.
由于乙胺碘呋酮干扰甲状腺的代谢,造成血清T_4~-和反T_3~(?)(rT_3~(?))的升高及T_3~(?)水平的微降。目前己有报告阐述了rT_3~(?)与乙胺碘呋酮的疗效和毒性的相关性,而本文研究却进一步澄清了这一关系。方法:31例病人中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11岁,患有频发和复杂性早搏(VPCS)且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停用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作为乙胺碘呋酮治疗前基础研究,测定血清  相似文献   

16.
乙胺碘呋酮治疗后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6例病人用乙胺碘呋酮治疗产生对肺的严重毒性。接受乙胺碘呋酮治疗的34例病人中6例在1.5~2个月内发生肺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5例),3例发热,2例呼吸困难。症状和X线摄片异常同时发生者有3例;2例胸部X线摄片异常而无症状,其中1例后来出现症状;1例于X线摄片发现异常前3个月即有症状。 X线摄片表现为感染,6例均至少有1个肺泡浸  相似文献   

17.
目前乙胺碘呋酮已广泛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及心绞痛。其报告过的副作用有;心脏阻滞,角膜微小沉着物,甲状腺功能改变,光过敏,抗凝作用以及罕见的神经症状。本文报告1例乙胺碘呋酮治疗引起的肺泡炎,在英国和美国也曾有过乙胺碘呋酮引起类似肺部反应的报道。患者69岁,男性。既往虽有过与吸烟相关的慢性咳嗽,但肺部检查阴性。最近6个月安静时也出现心悸,经24小时心电图检查发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故而服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最初100mg,每日2次,1  相似文献   

18.
一向认为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是副作用很小的药物。作者在80例用乙胺碘呋酮治疗的病人中,观察到12例(15%)有潜在的致命性反应,分别有4种机制:①4例(5%)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平均19.5(7~30)日,平均剂量为800(400~1,200)mg/d 后,发生频繁的室性心动过速。均需停药,3例需注射抗心律失常药,1例施行图标引导(map-guided)的心室壁瘤切除术,以控制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9.
乙胺碘呋嗣是有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已经发现,它能与许多药物发生有意义的相互作用。一、地高辛: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证实,乙胺碘呋酮可使地高辛半衰期延长31%,全身清除率下降29%,分布容积下降11%,血清地高辛浓度增加69~100%,并可出现地高辛毒性副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小儿尤为明显,地高辛浓度可增加70~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观察45例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患者,长期服用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的效应。男37例,女8例。年龄21~70(平均51.5±12.5)岁。患者中冠心病30例,心肌病12例,房间隔缺损1例,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属原发性心律失常。乙胺碘呋酮治疗前,室速或室颤的发作史已有1~120(平均14.9)月,每例患者均用过奎尼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