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me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C-m e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肝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例共47例,收集全部病例术后肝细胞癌组织蜡块并对病例定期随访,确定患者复发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C-m et的表达。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C-m et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肝细胞癌病例中,C-m et在多结节组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结节组(100.0%vs 60.5%,P<0.05),C-m et在1年内有复发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1年内无复发转移组(82.1%vs 47.4%,P<0.05)。COX比例危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C-m et和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绘制kap lan-m e ier生存曲线显示:C-m et高表达组的肝细胞癌术后的平均复发时间明显低于C-m et低表达组和阴性组(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C-m et呈高表达,C-m et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早期复发转移有关,是肝细胞癌早期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rATG)和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拮抗剂诱导治疗时并发感染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70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去除其中移植后2周内因严重并发症死亡和移植肾切除的病例,以及未使用抗体类制剂诱导治疗的病例.符合纳入条件者549例,其中429例应用rATG(ATG组),120例应用IL-2受体拮抗剂(单抗组,使用巴利昔单抗者86例,使用达利珠单抗者34例).以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临床诊断)作为诱导治疗有效性指标,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治疗感染的住院时间、重症感染率和病死率等指标.两组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部分病例采用更昔洛韦+联磺甲氧苄啶预防感染.结果 ATG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5.9%(68/429),单抗组为10%(12/1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组感染发生率为11.9% (51/429),其中13.7% (7/51)为重症感染,病死率为7.8%(4/51),住院治疗时间为25.8 d;单抗组感染发生率为15.0%(18/120),其中11.1% (2/18)为重症感染,病死率为5.6%(1/18),住院治疗时间为19.1 d,两组间感染发生率、重症感染率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抗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TG组(P<0.05).死亡病例均未接受正规感染预防,且年龄超过50岁.结论 两种诱导治疗存在同样的感染风险和感染死亡率,但使用IL-2受体拮抗剂者的感染相对容易控制,规范的感染预防措施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营养制剂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理应用的意义和方法 .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24例选择营养支持方案(营养组),与传统治疗的2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为28.86%、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6%、3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营养组术后的发热时间平均为(14.68±12.49)d,住院平均时间为(35.28±17.15)d,对照组术后发热时间平均为(29.56±17.9)d,住院平均时间为(57.36±25.45)d,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减少手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对比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54例急性下肢缺血病例,所有病例均行股动脉或胭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单纯取栓128例,Fogarty导管取栓+内膜剥脱术8例,Fogarty导管取栓+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13例,Fogarty导管取栓+一期截肢术5例.按照病因将病例分为急性动脉栓塞组(99例)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55例),对比两组发病率、截肢率、病死率及截肢高危因素.结果 急性动脉栓塞组男性发病率(39.4%)低于女性(60.6%)(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男性发病率(72.7%)高于女性(27.3%)(P<0.05).所有患者的截肢率为9.7%,院内病死率为11.7%.急性动脉栓塞组截肢率(5.1%)低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18.2%)(P<0.05),急性动脉栓塞组院内病死率(11.1%)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12.7%)相当(P>0.05).两组病例截肢的共同高危因素是肢体缺血时间,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截肢风险还与吸烟和糖尿病有关.结论 急性动脉栓塞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急性动脉栓塞截肢率低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比急性动脉栓塞具有更高截肢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3例SAP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SAP患者病死率26%(23/89),直接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约80%的SAP死亡患者合并有ARDS。结论改善微循环及早期应用激素等综合保守治疗可有效的降低SAP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监测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所施行的679例尸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受者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根据真菌感染防治方案不同将679例分为3组,A组:常规经验防治,共394例,所有受者术后常规使用氟康唑2周;B组:结合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防治,共151例,术后1周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06/L,CD4+细胞/CD8+细胞比值<1.0的受者,维持血Tac浓度在较低水平,给予氟康唑口服2周;C组: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和CD4+ T淋巴细胞ATP值进行个体化防治,共134例.分析各组真菌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真菌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 A、B、C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依次下降,分别为28.9%、21.2 %和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16.7%、12.5%和3.8%,虽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依次下降,分别为28.4%、17.2%和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真菌感染病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147±43)×106/L)计数<100×106/L的受者病死率高达50.0%,计数为(100~200)×106/L者的病死率为2.4%(1/41),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ATP值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真菌感染病例的ATP值为(117±61)μg/L.结论 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CD4+T淋巴细胞ATP值量化评估肝移植受者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个体化免疫调节,制定个体化真菌感染防治方案,是减少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降低真菌感染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的死亡因素,以降低重症MAS的病死率.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7例重度MAS患儿的资料对死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儿中死亡10例,病死率37.04%.胎龄、1分钟Apgar评分及多种并发症如持续肺动脉高压、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气胸的发生与死亡密切相关(P<0.05).结论: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死亡因素与出生体重、胎龄、Apgar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婴儿期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婴儿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的近期疗效,总结外科治疗经验,分析围手术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共有145例1岁以内患儿因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接受矫治术,其中男性94例,女性51例;首次手术的平均年龄为(7±3)个月,平均体质量为(6.3±1.6)kg.肺静脉的引流方式心上型77例(53.1%),心内型47例(32.4%),心下型9例(6.2%),混合型12例(8.3%).术前超声评价21例有明确肺静脉梗阻(心上型12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3例).结果 全组病例均行根治术治疗(合并复杂畸形不能行双心窜矫治已剔除).围手术期死亡17例,病死率为11.7%.因2006年1月后手术技术和术后策略的综合改进,以此时间点为界分为两组(此前为A组,此后为B组),病死率从A组的19.0%降至B组的6.2%(P=0.020).回归分析显示病死率相关危险因素为组别、是否有肺静脉发育不良致梗阻以及房间隔交通的大小.手术技术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综合改进是近3年围手术期终点结果满意的原因.全组无围手术期因肺静脉梗阻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围手术期的积极综合治疗可降低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治术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前肺静脉发育不良致梗阻仍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严重创伤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从胰岛素泵泵入胰岛素2~4 U/h,控制血糖值在6~8 mmol/L;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治疗,不给予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的发热、器官损伤情况,统计病死率.于开始治疗后1、3、5、7 d晨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TNF-α、IL-2、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9例发生高热,低于对照组(29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31例和30例患者出现1个脏器功能不全.治疗组和对照组同一患者出现3个脏器功能不全的分别为10、19例,出现4个脏器功能不全的分别为7、12例.治疗组伤后3 d内死亡4例,3 d以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12.5%;对照组伤后3 d内死亡5例,3 d以后死亡4例,病死率为22.5%.治疗后3~7 d,治疗组患者TNF-α、CR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IL-2、IL-10值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7 d,治疗组TNF-α、CRP值最低,分别为(1.3±0.6)μg/L、(55±16)mg/L,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8)μg/L、(89±20)mg/L(P<0.01).结论 严重创伤后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全身性炎性反应程度,改善创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重症创伤病人在ICU治疗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重症创伤病人在ICU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39例病人入ICU时创伤指数评分(TIS)均≥18分,根据病情进行呼吸支持及抗休克综合治疗。结果:31例病人转出ICU,治愈率79.5%,8例死亡,病死率20.5%;11例发生MSOF,6例死亡(54.6%)。直接收入组病死率(15.6%)与转入组(42.9%)差异明显(P<0.05),误吸组MSOF发生率(42.1%)与未误吸组(15.0%)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创伤病人应早期在ICU进行呼吸循环支持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症与病死率的关系分析(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症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19年来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2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12例中,治愈92例(82.1%),死亡20例(17.9%),发生各种并发症73例(65.2%).手术治疗73例(65.2%),治愈58例(79.5%),死亡15例(20.5%).非手术治疗39例(34.8%),治愈34例(87.2%),死亡5例(12.8%).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间治愈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死率有关的并发症为休克、肺功能不全、胰性脑病和全身感染,其病死率分别为7.1%、6.3%、5.4%和3.6%.SAP并发症综合评分大于7分组和小于7分组比较,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AP患者是死于其并发症,而并发症中休克、肺功能不全、胰性脑病和全身感染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1日至2005年1月1日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共93例,以1999年1月1日为界分成两组,之前的49例为A组,之后的44例为B组。A组治疗方法较为局限,B组应用新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休克期快速补液,早期胃肠道营养,早期大面积切削痂手术,功能部位早期大张自体皮覆盖,早期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等。比较两组补液量、切削痂时间及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补液量明显增加(P<0.01),切削痂时间提前、面积增加(P<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发生并发症27例,B组15例;A组死亡12例,分别死于烧伤脓毒症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B组死亡4例,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烧伤脓毒症2例、呼吸道大出血窒息1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外科2010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1 271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中重症急性胰腺炎1 144例(90.0%),重症急性胰腺炎127例(10.0%)。保守治疗939例(73.9%),有创干预332例(26.1%)。有创干预包括超声或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72例111人次(21.7%),行ERCP治疗42例(12.7%),开腹手术37例41人次(11.1%),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引流3例,经后腹腔镜入路行感染坏死组织清除引流1例,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182例(54.8%)。共死亡64例(5.0%),治愈率为95.0%。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为0.3%,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为48.0%。老年病人死亡28例(占该组病死率7.9%),非老年病人死亡36例(占该组病死率3.9%)。PCD病人死亡14例(19.4%),坏死组织清除术后死亡12例(32.4%)。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采取个体化、创伤递增式(Step-up)治疗,及时清除感染的坏死物,有利于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我科203例老年 AMI患者,32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9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73例行急诊PCI治疗(PCI组)。比较3组血管再通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病死率。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6.3%,PCI组为97.3%(P<0.01)。住院期间,对照组、溶栓组及 PCI 组间 LVEF 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9.4%、7.1%和4.1%,对照组与溶栓组、溶栓组与P C I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PCI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溶栓再通和 PCI 成功患者住院期间 LVEF和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16.9%和8.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1.5%和2.8%)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3.1±2.5)年、(3.6±2.4)年和(3.4±2.3)年,随访期间心梗再发率分别为23.1%、13.8%和7.4%,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3.1%、55.2%和19.1%,需要再次行血运重建率分别为61.5%、42.5%和11.8%,LVEF值分别为0.456±0.121、0.568±0.132和0.615±0.115,病死率分别为15.4%、9.2%和5.9%,PCI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和溶栓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 AMI患者急诊PCI治疗的近期和远期预后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肝枯否细胞(KCs)产生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Fas/FasL和核因子(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1)假手术对照(SO)组;(2)SAP组;(3)SAP(枯否细胞抑制)组.SAP模型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假手术及造模大鼠均24 h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肝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NF-α、Fas/FasL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NF-κB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 (1)TNF-α、Fas/FasL和NF-κB在SAP组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85.0%和80.0%,与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枯否细胞抑制组它们表达下降,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O组比仍然高表达(P<0.05).(2)NF-κB与Fas/FasL及TNF-α的表达均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8(P<0.05),r2=0.88(P<0.05).(3)肝细胞的凋亡与TNF-α、Fas/FasL和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a=0.72,rb=0.91,rc=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P时TNF-α能造成肝细胞凋亡并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NF-κB在SAP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中起中心作用,Fas/FasL在肝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枯否细胞在SAP时释放炎症因子造成肝损伤引起肝细胞凋亡,抑制枯否细胞能减轻SAP时肝细胞凋亡,从而降低SAP病死率,提高SA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影响肝癌自发破裂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28例肝癌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在早期(≤30d)死亡的各种因素,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28例患者,早期死亡11例,病死率39%.单因素分析提示休克、肝功能Child C级、Hb、ALT和输血量与患者早期病死率相关(x2=3.020,13.741,Z=-2.059,-2.210,-4.153,P<0.05).多因素分析肝功能Child C级和输血量为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按不同治疗方法分4组:肝切除组(8例)、手术止血组(7例)、肝动脉栓塞组(7例)、保守治疗组(6例).肝切除组患者早期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其余3组,而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其余3组(x2=8.098,8.098,15.025,Z=-3.127,-2.840,-3.004,P<0.05).结论 肝癌自发破裂早期的高病死率与患者极差的肝功能储备和急剧大量的失血有关.肝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的初始治疗方案对肾移植受者并发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7例肾移植后并发肺炎的患者按照入院日分为病例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病例组初始治疗方案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更昔洛韦,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析各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病例组的病死率为5.9%(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6/33),住院时间为15 d,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症肺炎病例中,病例组的病死率(3.4%,1/29)低于对照组(17.2%,5/29,P<0.05),而住院时间≥21 d的病例(3.4%,1/29)明显少于对照组(37.9%,11/29,P<0.05).无论患者入院早晚,病例组住院时间≥21 d者均少于相应对照组(P<0.05).无论病原学诊断明确与否,病例组住院时间≥21 d的病例均少于对照组相应病例(P<0.05).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中,病例组住院时间≥21 d的病例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强化治疗能改善肾移植后并发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进行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且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disease,AKI)、小于4岁患儿共42例,分为存活组(23例,54.8%)和死亡组(19例,45.2%)。结果发现,死亡组患儿的体重更低(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更长(均P<0.05),术中总入量、总出量均更多(均P<0.05),术后Scr、血乳酸(lactate,Lac)水平更高(均P<0.05),术后第1天液体入量更多(P<0.01),术后升压时间更长(P<0.05),术后AKI更严重,更多患儿进入儿童肾脏疾病风险分级损伤期(AKI-I)及衰竭期(AKI-F)(χ2=6.8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后第1天液体入量多(OR=1.067,95%CI 1.010~1.128,P=0.021)和血Lac升高(OR=2.049,95%CI 1.099~3.822,P=0.033)是术后发生AKI的CHD患儿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4岁CHD患儿CPB术后并发AKI的在院病死率高达45.2%,而尽量减少术后液体入量、尽快清除体内血Lac对于降低CHD患儿CPB术后并发AKI的在院病死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改良胰空肠吻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技术的改进.方法: 回顾1994~2004年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且胰管直径≤2 mm的恶性肿瘤患者61例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取Child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法(A组),32例行胰管与空肠黏膜二点或三点吻合法(B组),比较两组病人胰瘘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结果:A组胰瘘的发生率为24.1%,B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3.8%, B组病死率为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A, B两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8.7±6.6)d,(19.4±4.6)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细胰管(直径≤2 mm)与空肠黏膜二点或三点吻合法能有效防治术后胰瘘,操作简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细胰管较可靠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3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坏死(ASMAE)临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坏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1例ASMAE患者死亡病例为6例,病死率为19.35%,其中13例行肠吻合术治疗后死亡病例为5例,病死率为38.46%,18例行造瘘术治疗后死亡病例为1例,病死率为5.56%。患者均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前心率≤120次/min者20例,死亡病例1例,病死率5.0%,低于术前心率>120次/min病死率(5/11),P<0.05。平均动脉压>105 mmHg病死率35.71%(5/14)明显高于动脉压正常者病死率5.88%(1/17),P<0.05。存在反跳痛者病死率5.26%(1/19)明显低于无反跳痛者41.67%(5/12),P<0.05。Fullen缺血分级Ⅰ级病死率明显高于Ⅱ级,P<0.05。结论 ASMAE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心率>120次/min、平均动脉压>105 mmHg以及行肠切除吻合术等患者,因此临床要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