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痰行瘀在肺卫证治疗中的运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肺卫证是外感热病初起阶段的常见证候。外邪侵袭人体,从日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与皮毛相合,故一方面由于外邪袭表、卫气被郁而致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脉浮等卫表证候;另一方面肺经受邪,肺气失宣而表现为咽痒、咳嗽等肺经证候,统称为肺卫证。对肺卫证的治疗一般多遵循叶无土氏“在卫汗之可也”的法则,用药多集中在祛邪解表法的应用上。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我们认为肺卫证虽以卫表症状为主,但其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与内伤基础密切相关。充分认识肺卫证的内伤基础,对其群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素有宿疾…  相似文献   

2.
外感咳嗽多因肺卫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气候突变时,六淫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外邪以风、寒、燥、热为多,常以风为先导,挟寒、热、燥犯肺,故临床上以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者居多.  相似文献   

3.
一、肾炎的辨证肾炎的初起症状,多眼睑先浮肿,继则渐延全身皆肿,甚而可见血压增高,贫血,心肾功能损害等病征。但中医治病是根据症状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并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进行辨证治疗。 (1)肺经症候:肺主皮毛而调水道,外邪由皮毛而入,所以初起多见肺经症状。除上半身浮肿较显著外,还有呼吸道的症状。大凡  相似文献   

4.
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温病学理论,综合各家之言提出目前治疗外感热病初期多重视苦寒清热解毒方药,但该法易致寒凝闭滞,外邪不易透达。明确提出外感热病初起多为外邪从口鼻而入,易侵袭肺卫致肺失宣降、表气郁闭,辨证属邪郁肺卫证。采用清解宣透肺卫方药随证加减可有效治疗该病证,所研制的清解宣透肺卫方药银花平感颗粒(金银花、生麻黄、杏仁、生葛根、虎杖、生甘草)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具有安全有效特点。系列研究明确提出清解宣透肺卫法是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的重要治法,可达到标本兼治,提出外感热病初起诊治的新证型、新治法和新方药。  相似文献   

5.
<正> 外感咳嗽初期多有表证如:头痛、寒热、鼻塞流涕,或全身不适等症。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法,病虽小而不愈,或愈而复发,往往只见咳嗽不止而无他证,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甚则影响他脏亦病。故当细心审治。外感咳嗽属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气不得宣畅而致。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专司人之呼吸。故肺有“清虚之脏”、“娇脏”之称。一旦遭受外邪所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卫受感,于是肺气壅遏不宣,清  相似文献   

6.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外感咳嗽”范畴,四时皆可发生,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多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外邪束肺,肺失宣降,致肺气上逆而咳,笔者采用止咳散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7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颇为复杂,然不外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两大类。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外邪易乘虚而入,故又以外感者居多。而外感者其来也速,变化亦多,稍有疏忽或治不得法,则变证丛生。故此仅就外感发热浅述如下。1小儿外感易伤于肺肺本为娇脏,而在小儿,其娇嫩之甚更为突出。肺者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凡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而入,皆易伤肺,而使邪热闭郁,肺失宣降,除发热外而兼见咳嗽、喘促、胸闷、气逆等症。治宜辛凉佐以苦甘之剂,以辛而散肺卫之邪,以凉而平肺卫之热,以苦而降其肺气,以甘…  相似文献   

8.
外感病是因感受外邪而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与内伤病相对而言,其皆为外邪袭入为患。研究其侵入途径,探讨其发病部位,于临证辨治、处方用药,均具有指导价值。一、感邪途径与发病部位 1.邪从皮毛而入:皮毛包括皮肤与毛发,为一身之大表,有保持体温、调节体液、维护内环境稳定等作用。因其广布于外,又是防御外邪的屏障。其有赖于肺所输布的卫气、津液的温煦与充养,如津液失充或卫气失温,皮毛防御机能下降,外邪即可乘虚而入。外邪自皮毛而入,其病变中心有在足太阳膀胱与手太阴肺之分。一些医家认为,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固护于外,为诸经之藩篱,故主一身之表,而外邪袭入,  相似文献   

9.
答:众所周知,感受外邪常常是慢性肾炎反复发作或加重的因素。中医认为肺主卫外、主皮毛,肺能敷布卫气散于肌表,有防御外邪之功。若肺气虚损,则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从而导致表卫不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下降,因而易于感受外邪。而感邪之后,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液代谢失调,常可致水湿泛溢肌肤而发为水肿;而且金不生水,还可影  相似文献   

10.
<正>肺炎喘嗽是小儿常见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多为感受外邪、郁闭肺络而致,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其发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不行,致肺被邪束,闭郁不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气喘、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一般认为是肺脾肾二=脏虚损、风寒外邪乘虚而人或异气诱发而致卫表不同、清阳不升、温煦失职之虚证。临床上大多选用温肺散寒、健脾益气、温阳壮肾等方药。但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不少过敏性鼻炎实证热证病例,辨肺经郁热型,用清宣肺气通利鼻窍法治疗,疗效比较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感咳嗽是指由六淫外邪人犯于肺系使肺失清肃而形成的一种临床病证.因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与咽相连和外界相通.传统病机认为:外邪侵犯人体,皮毛受邪,外邪即可由皮毛而入于肺系,也可从口鼻而人舍于肺,造成肺的清宣肃降功能失常.并由此而拟定了驱邪、宣肺、止咳为主的治疗原则.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如下情况:在同一地理位置、相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皮肤病从肺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痿论》云 :“肺主身之皮毛。”中医学认为人身之皮毛由肺所主 ,在生理上皮肤由肺所输布的卫气与津液所温养 ,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生皮毛”。在病理上外邪犯肺常由皮毛侵入 ,反之 ,肺之有病亦常影响皮毛 ,即肺不能生养皮毛而皮毛发病。据此 ,在临床实践中多种皮肤病可以从肺论治。从肺论治皮肤病 ,在病位上必须注意肺之卫、气、营、血之浅深 ,肺卫、肺气、肺经邪热波及营血均可发病 ,在病邪上强调辨清风、寒、燥、湿、热、毒邪致病 ,在辨证上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1 辨证分型1 1 风寒袭表 ,毒郁肺卫 症见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14.
肺主气司呼吸,肺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失常.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外邪侵袭首先犯肺,出现卫表不固,肺卫失和之证.  相似文献   

15.
胡月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2):852-852
小柴胡汤乃《伤寒论》方,具有和解少阳之功。笔者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积滞、厌食、痄腮等疾病有着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外感发热外感发病多为热证、阳证。风热之邪自皮毛、口鼻侵入,客于肺卫,导致卫表失司,腠理开合失常,卫阳被遏,肺气失宣而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肺经证候。  相似文献   

16.
咳嗽四季皆有 ,唯冬季为甚。临床上如果只见咳止咳往往效果不佳 ,而按《内经》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这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收效甚佳 ,现粗论如下。1 外邪犯肺《内经·咳论》中指出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这是咳嗽的第一个成因——外感之邪侵犯肺引起咳嗽。因为肺合皮毛 ,皮毛为肺之外合 ,所以皮毛受邪可以传到肺引起咳嗽。从温病角度来看 ,因为空气通过鼻 ,外邪也可以通过鼻入肺 ,后世温病学家叶天士讲 :“风邪上受 ,首先犯肺”。可以见外邪不论从皮毛或鼻入都可以影响到肺引起咳嗽 ,这是常见的外感咳嗽。风邪常…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变应性鼻炎是由于肺、脾、肾三脏虚损所致,笔者的临床体会是其病位主要在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患者由于禀赋不足,肺气虚弱.腠理疏松,外邪异气由口鼻皮毛而入,首先犯肺,肺失宣肃.外应于鼻而发病。病程过程中可以由肺虚而伤及他脏,他脏不足,亦可损及于肺,导致复杂证候.反复发病.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8.
赵菊英 《光明中医》2014,29(12):2656-2657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为冬春季节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年老体弱者及儿童多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9.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咳嗽肺主气,为五肺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卫受感,于是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出入呼吸,因而引起咳嗽.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临床上也就出现风寒、风热及燥热等不同咳嗽.  相似文献   

20.
喘证为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西医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都属中医咳喘范畴。中医认为喘证病机主要因肺、脾、肾功能失调。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被束,肺失宣肃,通调失司,津化为痰,或外邪引动内伏之停痰宿饮,阻塞气道,升降失调,使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喘、吐痰等症;或因外感风寒,阳气受遏,水精失运,蓄积成饮。而寒邪久郁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