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进行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制长柄股骨头置换的生物力学实验,在此基础上应用于临床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设计长柄人工股骨头,模拟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进行置换,做为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及标准组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在此基础上采用该方法治疗70岁以上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9例,对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制长柄股骨头置换的生物力学测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临床应用,平均住院时间为15 d,平均术后负重行走时间为12.4 d,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2例,术后3个月死亡1例。结论 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病人粉碎性粗隆间骨折,功能恢复好、能早期负重下地、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3月~2003年8月选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2岁以上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72~91岁。取后外侧切口,术中注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重新复位,用钢丝固定,安放人工股骨头。对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8例术后均获6~28个月随访,平均16.2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6d,术后17例32d完全负重行走,1例因其他内科疾患扶拐行走;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1例,术后1年死亡1例,余17例健在。结论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恢复好,能早期负重下地,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0年9月~2003年6月共治疗、随访观察56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术后56例患者住院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及并发症观察随访情况均优于传统内固定方法。结论 对于年龄7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不稳定、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2年6月-2006年6月共治疗随访观察36例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术后36例患者住院时间、负重行走时间、手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均优于传统内固定治疗方法 .结论 对于高龄(≥70岁)患者骨质疏松不稳定,粉碎性骨质疏松的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 2 0 0 0年 9月~2 0 0 3年 6月共治疗、随访观察 5 6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 ,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术后 5 6例患者住院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及并发症观察随访情况均优于传统内固定方法。结论 对于年龄 70岁以上 ,患有骨质疏松 ,不稳定、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髋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和生活自理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平均住院17 d,术后均获8~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其中1例因内科疾患需助行器行走,另1例因对侧股骨头期坏死,其余病例均能完全负重,患髋均无疼痛,基本恢复到伤前活动能力,Harris评分平均为88.6分。结论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应积极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它具有手术时间短、能早期负重、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19例老年不稳定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一期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19例经1年8个月~3年10个月随访,术后2年内死亡2例,术后发生中心性脱位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假体松动2例,能行走的12例,术后伤肢功能有4例较伤前差。结论一期长柄人工股骨头转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优点明显,但并发症多,风险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均在术后2周下地负重行走。按Harris评分标准:优8例,良6例,可3例。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可早期下地负重,尽早恢复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24例获随访,时间8~20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87.5%(21/24)。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负重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06年8月至2012年2月,采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31例,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本组31例术后无髋关节脱位,无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常见并发症,3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1.3(5~24)个月,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0.32%。结论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有效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之一,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结果出院时所有患者均能扶助步器行走。髋关节屈曲均≥90°,其中屈曲近110°10例,总满意率100。结论应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活动早,患肢功能恢复快,全身并发症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3种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成国  叶君健 《中国骨伤》2012,25(7):549-553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结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31例,其中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内固定组72例,男20例,女52例,年龄(72.5±5.5)岁;PFNA(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组43例,男12例,女31例,年龄(72.8±4.9)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76.0±5.0)岁。分别对3组患者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切口长度、X线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非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2个月。手术创伤: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方面,DHS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FNA组;X线透视次数PFNA组最多,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最少。术后恢复:非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方面,DHS组>PFNA组>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12周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高于DHS组和PFNA组;DHS组与PFN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DHS组比PFNA组发生率高,3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可以作为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优先考虑的疗法。DHS较为适合于基层医院、AI型骨折及骨折部位在PFNA入点附近;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粉碎性不稳定型并(或)高龄严重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但不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31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05(75±12)min,术中出血300~700 ml。29例获随访(2例术后死亡),时间6~28个月。患者均在术后1周逐步下地负重行走。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9例,良7例,可3例。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具有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地负重、术后并发症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标准人工骨水泥、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41例。结果41例平均手术时间65min,平均输血600ml。术后3d下地12例,7d下地21例,14d下地8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菌群失调2例,电解质代谢紊乱6例,低蛋白血症9例。随访3~41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5.4%。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假体下沉,无晚期感染病例。结论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地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8例。结果28例均获得随防,时间12~24(16±4)个月。患者均在术后6周下地负重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为84~97(90±4)分;术后为82~95(89±3)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早期下床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手术时间(92±27)min,输血(600±120)ml。术后5~7 d下地12例,7~10 d下地41例,10~14 d下地9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菌群失调3例,电解质代谢紊乱6例,低蛋白血症19例。62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33例,可11例,优良率达83.2%。无人工关节脱位、感染发生。结论用加长柄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分析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患髋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2例手术顺利,切口甲级愈合。术后并发坠积性肺炎2例,尿路感染1例,2例术后大腿轻微疼痛,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术后下床时间38 d,平均6.5 d。32例患者均获随访68 d,平均6.5 d。32例患者均获随访628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神经损伤、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周围骨折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安全,可早期下床负重行走,能较快、较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少,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7-05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46例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将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19例患者作为关节置换组,将实施PFNA的27例患者作为PFNA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首次下地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1周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随访,2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各有优势和不足,需依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骨质疏松程度及预期寿命时间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75岁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48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2例获得随访,时间7~60个月。术后6个月时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4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达85.7%。随访期内未发现关节松动和下沉。结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采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安全,中近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9例,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5岁(78--89岁)。均为新鲜骨折。EvansⅢ型11例,Ⅳ型18例。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和其他内科疾病。术后随访8~56个月,平均28.4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活动能力。术后2周内、3~6个月、1年拍患髋x线片,检查假体有无松动迹象。结果平均住院23d,平均手术时间95min,平均出血量310mL,无一例死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0例术后7~10d下床负重行走,9例21d后开始负重,平均13.5d。Harris评分,优9例,良14例,中5例,差1例,总优良率79.3%。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现象。结论应用双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