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瘫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有中枢性及周围性之别,但以周围性面瘫较多见,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的“中络”范畴。本病多因感受风邪或感冒所致,往往突然发现嘴歪眼斜。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耳后、耳下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又名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病在面部,是一种常见病,以青壮年多发。本病发病急速,多在睡眠醒后出现面部呆滞,患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斜。1996年3月至1998年10月,我们以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周围性面瘫52例,取得较...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Bell’s Palsy),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面瘫。本病起病急骤且少自觉症状,不少患者主诉临睡时毫无异常,晨起漱口时,不能含漱,或自己并无感觉而为他人首先察觉,典型症状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常为单侧。患侧眼睑不能闭合,用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方,流泪、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不能鼓腮、饮水时漏水、患侧流涎、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鼻沟变浅等症状。单纯性面瘫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性发病率最高,且青壮年为多。我们用大秦艽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单纯性面瘫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本病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侵袭面部阳明、少阳之脉络,而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主要表现为起病突然,单侧患病,口眼歪斜,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鼓颊和吹气,食物常滞留于患侧颊齿之间,喝水时水常从口角旁流出。笔者从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针刺按摩疗法治疗5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俗称“吊悬风”。本病通常急性发病,常表现为突然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该侧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偏向健侧,鼓腮露气,咀嚼时食物常滞留于患侧的齿颊之间。近年来我们应用针刺配合闪火罐治疗面瘫2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面瘫3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颇多、疗效不尽相同,近年来我们采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面瘫,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1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J’2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年。其中左侧面瘫17例,右侧面瘫13例。本组均为周围性面瘫,本病无论有无诱因.皆起病突然.每在睡醒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眉蹩额、露齿、鼓额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病侧露暗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痛疼等症状。2治疗方法2.1取穴:选用以下两组穴位.…  相似文献   

7.
正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多是由感受风寒之邪或病毒感染后发病[1]。一般起病较急,主要表现在患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嘴角歪斜,部分患者发病前或发病初起有耳后乳突部疼痛不适等症状[2]。笔者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8.
面瘫即周围性神经瘫痪亦称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所致为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发病为多,起病急,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其病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湿热之邪侵入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成面瘫,其起病突然,每在睡觉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病侧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露晴流泪,流涎,进食困难,笔者自1997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蜂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中医学称为“口眼斜”.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50岁较为多见,且无明显的季节性。病因病机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气机不利,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主症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如晨起患侧面部表情肌动作消失,眼裂增宽,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健侧,患侧不能做鼓腮、皱眉、吹哨等动作。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三种针法(梅花针、毫针加灸、针)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亦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而发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做皱额、闭目、耸鼻、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部分患者发病前或初起耳后乳突部疼痛。如何抓住其急性期治疗的时机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现将笔者多年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Bell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患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不能作皱额、抬眉、鼓腮、吹哨、闭目等动作。该病影响患者面容表情,给其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138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即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本文所论为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症。本人近3年来,采用沿皮透刺法治疗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文56例均系门诊治疗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以20岁~50岁为最多;左侧面瘫29例,右侧面瘫27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2天;治疗次数最多66次,最少7次;春季发病14人,夏季发病13人,秋季发病20人,冬季发病…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突发性,以颜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肌肉麻痹.本病发病突然,病人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弛缓性瘫痪,其中以原发性周围性面瘫为多见,约占周围性面瘫病人总数的80%[1] ,病人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留滞于病侧齿颊间,病侧额纹变浅,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模糊等.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黄彤 《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16(3):220-221,262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亦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相似文献   

15.
和涯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18-719
面瘫,又称口眼喎斜。临床以周围性面瘫多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受年龄所限。其发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由于延误治疗,病程迁延日久,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以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或消失、嘴向健侧偏歪、鼻唇沟变浅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此病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而致,因早中期治疗不及时、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主要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额纹平坦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等症。笔者采用推拿配合针刺、TDP灯照射综合治疗本病31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中医学称为“风中经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额纹消失 ,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症状。病因多为脉络空虚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 ,以致经气阻滞 ,经脉失养 ,筋肌纵缓不收而致。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方法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 4 0例 ,现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4 0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2 5例 ,女 15例 ,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在 12~ 6 9岁之间 ,平均年龄4 0岁。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6个月。2 治疗方法(1)针灸取穴 :翳风、颊车、地仓、下关、合谷 (健侧 )随证配穴 :鼻唇沟平坦 :迎香 …  相似文献   

19.
面瘫是指面部肌肉瘫痪,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口眼歪斜”,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因受凉、过劳、精神紧张、心情抑郁而诱发。面瘫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且向健侧偏斜,流泪或流涎,鼻唇沟变浅,或眼裂增大,额纹消失,或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吹口哨等。若久治不愈,新血不生,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肌肉,而成抽搐、挛缩的内风之象。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为主,根据面瘫发病的不同时期,分别配合超短波、药物、电针及闪罐等治疗方法,综合疗法治疗面瘫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面瘫也称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如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齿颊沟积食、口角向健侧歪斜等,针刺治疗效果较好.本文采用针刺配合悬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病人30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