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1〕。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大脑皮层和海马等脑区神经细胞外老年斑(SP)形成、神经细胞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NFT)、神经突触丢失和神经元大量死亡〔2,3〕。AD患者脑内出现大量蛋白样沉淀及神经纤维的交联。β-淀粉样蛋白(Aβ)是脑内蛋白样沉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4〕。尽管AD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Aβ作为AD发病的始动因子已得到  相似文献   

2.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临床上将其定义为进行性认知功能的丧失和从中年期到晚年期缓慢发生的进行性记忆损伤〔1〕。病理学上以细胞外老年斑(SPs)形成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为主要特征〔2〕,还伴有颗粒空泡变性(GD)、平野小体(HB)、神经元减少等〔3〕。本文就AD的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γ-分泌酶在AD发病中的作用、神经型尼古丁受体与γ-分泌酶的关系及  相似文献   

3.
Alzheimer病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 ,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获得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其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萎缩、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与神经细胞及突触数量的减少。目前存在胆碱能假说、β-淀粉样肽假说、基因假说、营养因子假说、有害网络假说等〔1〕,但尚无一种假说能较完整地解释 AD的发病机制。所以AD的临床治疗仍然是一个亟待攻破的难题 ,本文就近年来的药物治疗研究成果进行阐述。1 改善胆碱能神经传递药物研究表明 ,AD胆碱能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变是记忆力减退、定向力丧失、行为和个…  相似文献   

4.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记忆障碍、认知功能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最终导致病人丧失基本生活能力。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国内外学者从遗传、病理、生理、生化等方面对A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究,比较公认的是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和tau蛋白假说。此外,随着对A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又有学者提出了神经炎症等假说。虽然关于AD的发病机制研究众多,但迄今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Alzheimer型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异质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不可逆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特征,是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AD发病机理极其复杂,属多病因、多阶段的慢性中枢神经疾病,至今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Alzheimer型痴呆的主要神经病理特征包括: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神经细胞外的神经变性斑,又称老年斑(SP),其核心主要是β-淀粉样肽Aβ的沉积;还有大量神经细胞的凋亡丧失等.而与NFT发生有密切关系的神经蛋白是tau蛋白(τ蛋白),可以认为异常磷酸化及糖基化修饰tau蛋白的病理性沉积最终导致NFT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在1906年由Alzheimer教授首次报道了1例51岁的女性痴呆患者而命名的.它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能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AD具有相对特异的病理改变,即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及神经细胞的减少.自1985年首次从AD老年斑中分离出β淀粉样蛋白(Aβ1-42)以来,大量研究集中于Aβ与AD的关系上,旨在揭示AD的发病机制、帮助临床诊断,最终达到治疗AD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人格失常等。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1]和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同时还伴有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以及神经元的丢失等。关于AD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如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胆碱能系统损伤假说、氧化应激假说等,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口腔微生物可通过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影响AD。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与AD有关的肠道微生物及口腔微生物对AD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明确肠道及口腔微生物与AD之间的关系,为AD的防治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茨海默病 (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 ,可伴有情绪改变和行为异常。其神经病理学改变主要有 :大脑皮质萎缩、以淀粉样蛋白为核心的老年斑的生成、异常磷酸化的微管结合蛋白tau为核心的神经纤维缠结的生成等。至今 ,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许多学者对其发病机制提出了各种假说并采取了相应的药物治疗 ,已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胆碱能增强剂研究发现 ,AD患者脑中的胆碱能系统受损 ,突触中乙酰胆碱浓度降低。而乙酰胆碱与人的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应用胆碱…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临床和病理改变为特征的慢性或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公认的确诊依据是病理学活检,即在大脑皮质、海马、杏仁核等部位检测到老年斑(SP)及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等特征性病理变化.目前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常规影像技术都只能在AD患者已经发生了脑萎缩和脑功能改变之后才能检测到,随着分子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等分子显像设备在AD的研究中显出了其独特的价值,能够在活体内进行早期、无创伤的特异性神经显像及量化分析[1],有可能在分子水平发现AD早期的生化及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理上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为主要特点。虽然近年来AD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之间也有许多共性,如大部分AD患者脑皮质和基底节深部白质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1.
caspase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 AD发病与遗传、环境、老龄、代谢等因素有关。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老年斑 (SP)、神经元纤维缠结 (NFT)及神经元丢失。SP主要由 β淀粉样肽 1~ 42(β- amyloid peptide,β- AP1~ 42 )沉积引起。 NFT主要由成对螺旋细丝 (PHF)构成 ,而 PHF又由高度磷酸化的神经微管相关蛋白 tau蛋白组成。 A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和行为异常 ,好发于 6 5岁以上的老年人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人们早已发现凋亡性死亡为 AD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的"有害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以智力缓慢性、进行性丧失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 ,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老年斑(SP)、神经纤维缠结 (NFT)、区域性神经细胞死亡是 AD的主要病理特征。AD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AD的发病过程相当复杂 ,目前尚不能用单一的因素来解释 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AD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引起的 ,即 AD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的多种代谢紊乱的异质性发病过程。研究发现 ,不同的致病因素在导致 AD的发生上有一条普遍的致病途径 ,即不同的 AD致病因素会导致…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但病因尚未明确的渐进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日常行为异常、生活能力下降以及人格改变等症状。神经元外淀粉样β蛋白(Aβ)沉积、神经元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突触及神经元丢失等为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性变化,这些变化诱发了神经炎症反应。AD发病机制及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主要有Aβ级联假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神经炎症反应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AD发病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对部分炎性因子[IL-1β、IL-6、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与AD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裘晟  董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0):1443-1445
老年性痴呆(AD)是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最主要是老年斑中大量β淀粉肽(Aβ)沉积,Aβ被认为在AD发病过程中起核心作用.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早老素等遗传基因的突变、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引起的细胞骨架改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减少、细胞内钙代谢紊乱、免疫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学说和神经细胞凋亡等学说.电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和组织的电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生物电现象以及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电活动的相互关系.微电极技术是现代神经电生理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从神经元(群)水平上获得生物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并据此从微观水平研究AD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微电极技术对AD的研究进展以及中药对AD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aonic dissection,AD)是一种高病死率及致残率的急性大血管疾病。目前认为,遗传性疾病、动脉壁的病理性改变、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改变、原发性高血压及炎症性疾病等为AD的可能致病因素,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探索AD的发病机制,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AD发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1]。AD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记忆力减退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发生进行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缺失、神经行为异常,出现精神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完全丧失。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2]。目前,AD的病因学分子机制尚未清楚。世界上较为接受且研究较多的主要为胆碱能缺失学说,即乙酰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脑卒中之后人类第4位死因的疾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病理学上以细胞外老年斑 (SPs)形成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为主要特征.导致 AD 的原发因素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年龄、代谢、性别等因素有关.本文就AD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作用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目前AD研究进入了针对病因、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生物学标志及治疗进行全面研究的崭新阶段,极大地推进了对AD发病机制的认识,但治疗仍只是延缓疾病进展,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和逆转疾病的药物上市。AD患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合并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特征性病理表现为老年斑形成及神经原纤维缠结.AD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是促使AD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以进行性记忆损伤、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障碍和人格改变为特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近3560万AD患者,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居住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AD是一种多因素介导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迄今临床实践中仍未找到十分有效的治疗策略~([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