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ele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 ,EBA)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联性。方法 2 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EBA及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phy,CAG) ,所有EBCT图像均经三维重建显像 ,按照AHA分段方法进行分段 ,每套重建显像血管分成左主干 (leftmainartery ,LM)及前降支 (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 ,LAD)、左旋支 (leftcircumflexartery ,LCx)、右冠脉 (rightcoronaryartery,RCA)各近、中、远三段共 10段血管 ,由 2名医生对LM和LAD、LCx、RCA的近、中段共 16 8段血管进行分析 ,其结果与CAG结果对比 ,比较EBA与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 在 16 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有 147段 (87.5 0 %)EBA能够清楚显像 ,其中LAD近段和中段清晰显像的百分比都为 95 .83%,而RCA近段和中段分别为 91.6 7%和 5 8.33%,LCx近段和中段为 91.6 7%、79.17%,而在 16 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CAG全部清晰显像 ;如果以 >5 0%狭窄作为有意义狭窄 ,则EBA与CAG比较发现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 83.33%和 92 .13%,其中LM是 10 0 .0 0%和 95 .6 5 %,LAD近段是 10 0 .0 0 %和 75 .0 0 %,LAD中段是 82 .35 %和 6 6 .6 7%,RCA近段是 80 .0 0 %和 71.43%,RCA中段是 5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肠系膜动脉造影的三维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54例患者行腹部MSCT薄层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分析肠系膜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动脉、特别是交通支的显示。结果:54例肠系膜动脉均清晰显示。VR及MIP图像可显示4~5级分支,TSMIP可显示6~7级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动脉位置、起源、管径、走向、分布及变异情况。腹腔干(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分支间均可见吻合支,仅59.2%病例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间吻合。在显示吻合支的能力方面,TSMIP优于MIP和VR。结论:MSCTA三维成像能很好的显示肠系膜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肠系膜动脉造影的三维解剖学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54例患者行腹部MSCT薄层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分析肠系膜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动脉、特别是交通支的显示。结果:54例肠系膜动脉均清晰显示。VR及MIP图像可显示4~5级分支,TSMIP可显示6~7级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动脉位置、起源、管径、走向、分布及变异情况。腹腔干(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分支间均可见吻合支,仅59.2%病例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间吻合。在显示吻合支的能力方面,TSMIP优于MIP和VR。结论:MSCTA三维成像能很好的显示肠系膜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与评价颅内动脉瘤——与DSA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讨论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诊断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60.5岁)行3D-CTA检查及DSA检查。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透视(VR)等。通过3D-CTA确定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关系及是否有血栓和钙化等信息,并与DSA对比评价3D-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3D—CTA共发现62例患者的68个动脉瘤,根据DSA的检查结果,发现1例动脉瘤被3D—CTA漏诊。在位置、大小等方面,3D—CTA与DSA及手术所见有较高的一致性,而3D—CTA显示空间征象、血栓和钙化的能力明显高于DSA。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快捷、无创,可代替DSA来进行筛查及术前评估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转速0.5s/360°,120kV,350~400mA,扫描总时间10~15s。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腹部血管重组,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腹部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腹部血管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病人提出明确诊断。结论MSCT三维腹部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腹部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 lti-slice Helical CTMSCT)肺动脉造影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名临床拟诊急性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行轴面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CT诊断肺动脉栓塞8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38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28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0处。发现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 mm。腔内充盈缺损显示满意。结论MS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烟雾病中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烟雾病中的重要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为烟雾病患者进行16排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10例患者脑基低动脉环不同程度闭塞性改变,横断面均见颞枕叶、丘脑区扩张的脑血管,即烟雾血管。其中3例经数字血管减影(DSA)证实。结论16排CTA可作为明确诊断烟雾病的非创伤性首选方法同时为烟雾病手术治疗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严重下肢缺血(CLI)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介入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连续42例行介入治疗的CLI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54~85岁,中位年龄68岁。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均行CTA检查,共有69个动脉节段接受介入治疗。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定量分析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CLI患者狭窄病变程度及范围中的相关性;并分析CTA对动脉严重狭窄(〉70%)及闭塞的诊断效能,并对CTA在介入治疗前的应用价值行定量化评分。结果 CTA与DSA对狭窄或闭塞病变程度及范围的测量有较好的一致性(r=0.98;P〈0.01),CTA诊断严重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为98.2%,特异度为98.9%,阳性预测值99.1%,阴性预测值98.6%。CTA在介入治疗前的应用价值定量化平均得分为2.87分。结论 CTA能够客观、准确地描述CLI患者的病变程度及范围,为介入治疗CLI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评价主动脉缩窄(CoA)中的临床价值。对23例临床怀疑CoA的患者行DSCT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将手术结作为金标准。经手术证实23例病例均有主动脉缩,其中12例患者为局限性狭窄,11例为管状缩窄;19例患者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其中主动脉弓发育不良5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室间隔缺损10例,二叶主动脉瓣2例,合并侧枝循环形成4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及2例,残存左上腔静脉2例。23例CoA最窄处直径约(7.0±3.7)mm;9例管状缩窄患者,缩窄段直径约(6.2±7.3)mm,长度约(29.2±5.9)mm。DSCTA和TTE对CoA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1.3%(P>0.05)。本研究结果证明心电门控DSCTA可以准确评价CoA及合并心血管畸形,为术前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在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SCT双期扫描脑血管成像CTA在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观测12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AVM在MSCT动脉期3 DCT和静脉期3DCT的表现.动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13~18 s平均15 s后开始扫描,静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40s后开始扫描,并且对各期进行脑血管CTA重建,包括MIP、SSD、VR等.结果动脉期CTA(MIP、VR)能较好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瘤体及部分早期引流静脉.静脉期3D-CTA显示了AVM的扩张的引流静脉、瘤体.通过动脉期3 D-CTA及静脉期3D-CTA检查能较好地区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弥补了单期(动脉期或静脉期)扫描的不足.结论MSCT双期扫描脑血管成像CTA能较好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瘤体、引流静脉并能较好地区分它们,为AVM的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Singham S Murugasu P Macintosh J Murugasu P Deshpande A 《Biomedical imaging and intervention journal》2010,6(2):e11-Jun;6(2):e11
Entrapment of renal artery by the diaphragmatic crus is a rare cause of renal artery stenosi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provides a definitive diagnosis and shows the precise relationship of the artery to the diaphragmatic crus. The authors present a case of hypertension developing in a young 20-year-old female due to entrapment of the left renal artery by the diaphragmatic crus. This condi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you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renal artery stenosis without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2例,进行TCD和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CTA相比,TCD对颅内段后循环动脉检查的敏感性为82.50%,特异性为94.64%,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88.33%,准确性为89.58%.结论 TCD对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病变的诊断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其中对颅内段椎动脉的诊断准确性最高.TCD可作为颅内动脉病变的早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诊断能力及其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500例接受MSCT胸部及头颈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动脉期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结果:84.4%(422例)为正常型,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从右向左分别起自于主动脉弓,15.6%(78例)为变异型。本组共发现8种不同类型的变异,包括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分出9.4%(47例),左侧椎动脉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起源于主动脉弓3.6%(18例),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分出伴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0%(5例),左右颈总动脉共干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0.6%(3例),左右颈总动脉分别从主动脉弓发出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0.4%(2例),左侧椎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从主动脉弓共干分出0.2%(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相关结构变异0.4%(2例)。结论:主动脉弓分支的解剖变异较为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A)检查中不同剂量对比剂脑动脉显影质量,探讨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合适的对比剂剂量。方法怀疑或已知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183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86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岁。行脑CTA,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 mg I/m L)。按对比剂注射量分成3组,A组50 m L者64例,B组70 m L者60例,C组90 m L者59例。注射对比剂之后用相同流速0.9%氯化钠溶液30 m L冲刷,对比剂流速4.5 m L/s。测量左右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A2段、大脑中动脉M2段、大脑后动脉P2段和基底动脉、大脑大静脉、上矢状窦、优势乙状窦,共12处CT值;图像质量由2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生依据动脉内对比剂充盈、动脉轮廓、静脉显影、诊断可靠性情况按5分制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率及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3例患者检查均成功,3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右侧A2段、上矢状窦、乙状窦强化较B组和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P=0.033;t=-2.576,P=0.021;t=-2.782,P=0.019;t=-3.014,P=0.006);其余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上B组和C组动脉轮廓显示较A组好,但是A组静脉显影较B和C组更少。结论 64排螺旋脑CTA中使用对比剂50 m L(370 mg I/m L)不影响图像质量,还可减少对比剂使用的不良反应,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运用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水平段(M1段)走行及其分支解剖和变异。方法前瞻性观测脑血管或头颈血管VCTDSA检查脑底动脉表现无异常者120例,在VR图像上观测MCA-M1段走行及分支类型,测量M1段起始处管径,比较不同侧别、性别管径有无差异。结果120例240侧MCA中,M1段走行分为4型:水平型40.41%(97/240侧),上斜型14.58%(35/240侧),下斜型7.92%(19/240侧),波浪型37.08%(89/240侧);M1段主干分3型:单干型7.91%(19/240侧)、双干型88.75%(213/240侧)、三干型3.33%(8/240侧);M1起始处管径左侧:(1.98±0.44)mm,右侧:(2.05±0.46)mm;男性:(2.01±0.39)mm,女性:(2.03±0.41)mm;管径不存在侧别和性别的差异(P=0.062、0.792)。M1段分支类型除TanrioverN划分八种类型外,另还有IIB、IIC、IVC亚型共3种亚型。发育变异包括窗式变异2例、副大脑中动脉1例、早分叉5例。结论VCTDSA能清楚地显示MCA-M1段血管的解剖和变异,管径正常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全主动脉增强扫描,分析其CT平扫、增强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进行DeBakey分型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中DeBakey Ⅰ型21例,DeBakeyⅡ型3例,DeBakeyⅢ型28例,其中Ⅲa型4例、Ⅲb型24例.CTA检查显示典型主动脉夹层43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9例.典型主动脉夹层均能显示主动脉内膜内移、真假两腔及破口.不典型主动脉夹层8例不能显示明确破口,7例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8例增强扫描假腔无对比剂进入,2例溃疡形成.结论 CTA对典型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