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某院儿科4700例输血和手术前患儿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艾滋病抗体(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TRUST)检测,并检测阳性患儿母亲的相应传染病指标。结果4700例患儿上述指标检出阳性96例(2.04%),其中HBsAg、抗HCV、抗HIV、TRUST阳性率分别为1.32%、0.45%、0.09%、0.19%;上述阳性患儿母亲的血液中相应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48.39%、71.43%、75.00%、100.00%。结论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对于患儿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以及防止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提醒有关部门和广大育龄期妇女警惕并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手术、分娩、输血前血源性疾病指标检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某院2004-2006年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情况。共调查17688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检测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单项阳性30例(0.17%),HBsAg合并其他标志物阳性1681例(9.50%);抗HCV阳性365例(2.06%);梅毒抗体阳性182例(1.03%);抗HIV初筛阳性114例(0.64%),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阳性64例(0.36%)。上述检测结果提示,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率较高,强化检测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增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孕妇产前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对城市1388例及农牧区1074例孕妇的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和梅毒的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比较。结果HBsAg阳性率:城市为6.84%,农牧区为6.14%;HCV抗体阳性率:城市为0.22%,农牧区为0.28%;抗人类HIV抗体在城市与农牧区所检的孕妇中均未发现阳性;梅毒检查阳性率:城市为0.29%,农牧区为0.28%,2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通过产前检查,能有效地预防或控制母婴垂直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HBV与HCV感染状况,为制订减少HBV、HCV在医院的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住人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3896例精神病患者,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抗-HCV阳性结果者再进行HCVRNA定量测定,并以4191名体检者为对照。[结果3nBV阳性率,38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为60.99%,4191名健康体检者为44.35%(P〈0.01);HCV感染率住院精神病患者为0.82%,健康体检者为0.45%(P〈0.05);HBV阳性率和HCV感染率,310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为60.55%、0.80%,其他精神病患者分别为61.43%、0.89%(P〉0.05)。3896例精神病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占4.96%,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占4.70%,HBsAg、抗-HBc阳性的占3.99%,抗-HBs、抗-HBc阳性的占22.23%,抗-HBc阳性的占12.73%,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的占9.03%,抗-HBe、抗-HBc阳性的占3.31%,抗-HCV阳性的占0.77%,抗-HBs、抗-HCV阳性的和抗-HBc、抗-HCV阳性的各占0.03%。[结论]精神病人HBV、HC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赵菊香  刘娅莉 《现代保健》2011,(17):124-125
目的对226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传染病四项(HBV、抗-HCV、抗-HIV、梅毒)进行筛查和检测,以预防医院内感染,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并可阻断患有以上传染病孕产妇的母婴传播,确保母婴安全健康。方法采集226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HIV初筛阳性标本送乌鲁木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蛋白印迹法(WB)确认。梅毒抗体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试验(RPR),RPR阳性再做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226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样中,检出HBsAg阳性153例,抗-HCV阳性13例,抗-HIV初筛阳性8例,其中3例为可疑,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阳性5例,梅毒RPR初筛阳性8例,TPPA确认阳性4例。结论对2265例门诊住院患者开展传染病四项检测,以便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预防控制母婴传播的关键,同时可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血源性感染监测指标选择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血源性感染监测指标选择及预防医院感染的途径。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2-2001年间,对成品血液随机抽测艾滋病抗体(HIV)、丙肝病毒抗体(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国家未规定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c抗体(HBcAb)测定,共13696份,按国家3种不同规定检测标准的各个时期进行分别统计。结果:开展检测前阳性率:HIV0.008%;HCV4.87%;开展检测后至双检前阳性率:HIV0%、HCV0.99%,HBsAg0.70%;开展双检后阳性率:HIV0%、HCV0.37%,HBsAg0.42%、HBsAb,HBeAg,HBeAb,HBcAb总阳性率为35.29%。结论:加强HIV、HCV及HBsAg有HBcAb血源性感染指标的监测,能更好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输血或介入性检查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临床各科收治的33 683 例拟输血及介入性检查前患者的上述4项感染指标进行检测。结果33 683例患者上述4项感染指标总阳性4 056例,阳性率为12.04%。其中HBsAg、抗 HCV、抗 TP和抗 HIV阳性率分别为8.94%(3 011例)、1.20%(405例)、1.86%(628例)和0.04%(12例)。32例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1例抗HIV阳性的患者合并感染HBV和TP。结论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率较高,术前检测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手术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为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需输血、手术的患者10 09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常规4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苍白密螺旋体抗体(TP-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10095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834例,阳性率为8.26%,HCV抗体阳性患者94例,阳性率0.93%,TP-Ab抗体阳性患者81例,阳性率为0.80%,HIV抗体阳性患者16例,送疾控中心进行复测阳性15例,阳性率0.15%.结论 手术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测,可防止可能的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  相似文献   

9.
梁秀清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65-1266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6—2008年度内窥镜检查、手术、输血前患者HBV、HCV、HIV、梅毒螺旋体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5969例患者血清采用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5969例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144例,抗-HCV阳性患者65例,抗-HIV阳性患者末检出,抗-TP阳性患者9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1%、1.09%、0、0.15%,其中孕妇HBsAg阳性7例,抗-HCV阳性2例。HCV感染率逐年上升,2008年与2006年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54例内窥镜检查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较5715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检出率高。HBVM模式中,HBsAg阳性组共检出6组,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抗-HBe+、抗-HBc+两种模式为主,分别占13.19%、67.36%。结论为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在做好患者手术、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同时,也应严格做好患者内窥镜检查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并且HBV感染的检测应由单一的HBsAg检测增为HBVM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澳门镜湖医院及中山一院血透中心对肝炎病毒感染血透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澳门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1.5%。其中医院感染占1.5%,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10.0%,医院感染占6.1%。中一组HBsAg阳性25.2%。医院感染占17.0%;HCV阳性52.8%。医院感染占44.7%;丁型肝炎病毒(HDV)占4.0%。戊型肝炎病毒(HEV)占8.1%,两组比较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控制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专机专用,减少输血次数,采用Peresal血液消毒。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学生乙、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状况,对721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HBsAg的筛检,调查结果检出HBsAg阳性117人,阳性率为16.2%。117名阳性者中有5例ALT异常(4.3%),2例抗-HCV阳性(1.71%);HBsAg阴性者无一例ALT异常。  相似文献   

12.
张伟平 《现代保健》2010,(13):177-17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的患病情况,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1例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抗体(TP—Ab)。结果431例输血前患者HBsAg、HCV—Ab、HIV—Ab和TP—Ab阳性率分别为,不同年度间的HBsAg和HCV—Ab的阳性率波动较小(P〉0.05),而TP—Ah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结论对住院患者输血前进行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这有益于患者及时诊治和医务人员自我保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的存在分布状况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21 605例住院患者血液中传染性相关指标:HBsAg、抗-HCV、抗-HIV、RPR等进行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9.78%,抗-HCV阳性率为1.70%,抗-HIV初筛阳性13例,送省CDC实验室确认13例阳性,RPR阳性共4例,梅毒抗体TPHA亦4例阳性,该4项指标共检出2 582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11.95%,显著高于自然人群感染率的7.6%(x^2=89.3,P<0.01),且各病区不同病种群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检测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防止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相关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医院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控工作,避免资金盲目投入,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王镜泉  陈杨伟  张宏  黄春文  陈杨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16-2217
目的通过对吸毒人群的监测,掌握福州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了解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吸毒方式、共用注射器史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IV、HBsAg、抗-HCV及TP抗体。结果1064名吸毒人员中,烫吸320名,占30.08%;注射吸毒744名,占69.92%;检出抗-HIV阳性9例(0.85%),TP抗体阳性173例(16.21%),HBsAg阳性199例(18.70%),抗-HCV阳性650例(61.09%);采用静脉注射和烫吸方式吸毒的人员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21%和0,抗-HCV阳性率分别为70.16%和40.00%,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01%和20.31%,TP抗体阳性牢分别为15.05%和19.06%;9例HIV感染者其HBsAg、抗-HCV及TP抗体均阳性。结论HIV已经开始在福州市吸毒人群中传播,吸毒人群已成为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有效控制经血、性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群众自身防病意识,改变吸毒、性乱等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输血前传染病相关检查结果。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我院672名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分别为5.95%、1.8%、Anti-TP阳性者为4.2%,未检出HIV(1+2型)抗体。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部分库存血再检测结果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国输血感染HBV、HCV、HIV等病毒的风险度,提出建立我国的血液预警系统.方法 回顾性对2004-2007年医院7883份库存血进行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抗-HCV、抗-HIV、梅毒等8项再检测.结果 HBsAg阳性者69例,阳性率0.88%;单项抗-HBc阳性率为2.65%,抗-HBc和抗-HBe双阳性占2.09%;检出抗-HCV阳性7份,阳性率为0.09%.结论 建立我国的血液预警系统,加强HBsAg、HBcAb、HCV血源性感染指标的监测,提高人民对血液安全信任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 :对 4 6 8例患者输血前采用 EL ISA法检测其血清 HBs Ag、抗 -HCV、抗 - HIV,RPR法检测血清梅毒。结果 :患者血液异常的阳性率为 5 .13% ,其中血清 HBs Ag阳性 2 1例 (4.4 9% ) ,抗一 HCV阳性 2例 (0 .4 3% ) ,血清梅毒试验阳性 1例 (0 .2 1% ) ,抗一 HIV阳性未检出。 HBs Ag阳性患者 ,在其乙肝标志物的检测模式中 ,HBs Ag、抗 - Hbe、抗 - HBc阳性所占比例最高为 5 7.14 %。结论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还可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各项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2 175例拟受血者于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Ag、抗 HBs)及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 175例拟受血者中,输血前检出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5.63%,其中HBsAg、抗 HCV、抗 HIV和抗 TP单项阳性率分别为12.95%、1.11%、0.04%和1.53%。2001-2007年期间,HBsAg、抗 HCV和 抗 HBs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3或P=0.000),而抗 HIV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结论部分受血者在输血前就已有血源性相关病原感染,特别是HBV感染率较高。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可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患纠纷,还有利于了解该地区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9.
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检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输血前检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2004年间10 754例术前、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1 163例,阳性率10.81%;抗-HCV阳性21例,阳性率0.20%;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0.01%,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证;TRUST阳性74例,阳性率0.69%,经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HA)确证;重叠感染多为HBV和HCV重叠感染及HBV和梅毒的重叠感染;消化科为乙型肝炎的高发科室(χ2=4.77,P<0.05),妇科为潜伏梅毒的高发科室(2χ=6.98,P<0.01)。结论术前、输血前检测经血传播性疾病可事先知悉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治、对医院感染控制、日后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3857例患者输血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探讨检测受血者输血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必要性。方法:对3857例受血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HBsAg、抗-HCV、抗-HIV.RPR法检测血清梅毒。结果;受血者中血清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38例(0.985%),抗-HCV阳性者22例(0.57%),血清梅毒阳性者2例(0.57%)。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