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系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组贫血。在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而呈大红细胞性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成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90%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故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采用叶酸及(或)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少数为由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干细胞疾病所致,使用抗代谢性化疗药物如MTX、6MP、Ara-C等干扰叶酸代谢亦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3例重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形态学,这是指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同时观察血像及骨髓像的细胞形态,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1]。本病患者骨髓中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其特征,外周血表现为大细胞贫血并有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除造血组织外,还可累及全身多种组织,故病人产生贫血外,还可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症状和体征[1]。多数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巨幼细胞性贫血较少见,且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特点。方法:对近几年我院收治的38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贫,男性多见,男女比例2.45:1,全部患者有典型的巨幼贫骨髓象,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多数为重度贫血,以头昏、乏力、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伴消化道疾病20例,占52.63%,以非血液病入院12例,占31.58%。结论:老年人巨幼贫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与同时存在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红细胞症(macrocytosis,MCV≥100fl)的病因及血液学意义。方法利用svsnlex SE-9000血细胞分析仪,筛查我院近18个月内科住院患者3886例,发现大红细胞症70例(1.8%),对上述大红细胞症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查、网织大红细胞计数、外周血及骨髓形态学、血清B12及叶酸浓度测定,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测定等,依据上述资料确定病因诊断。结果本组70例大红细胞症中,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8.6%),其中4例为维生素B12缺乏,1例为叶酸缺乏,1例为维生素B12和叶酸均缺乏。非巨幼细胞性大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浓度正常)57例(81.4%),其中酒精中毒及慢性肝病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化疗药物所致者7例,溶血或出血所致的网织红细胞增多症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1例。单纯大红细胞症不伴贫血者7例(10.0%),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糖尿病2例。结论与网织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药物等所致的非巨幼细胞性大细胞性贫血相比,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已不是深圳地区成人大细胞症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吴美丽 《吉林医学》2010,31(32):5812-5812
目的: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分析、总结。方法:回顾分析95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血像及骨髓像。结果:血像MCV增大,可有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骨髓像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出现幼红细胞"幼核老浆"现象。结论:偏食或吸收障碍引起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贫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及其特点.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20例临床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并分男女二组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叶酸缺乏者有45例,VitB12缺乏者有95例,二者都缺乏者有20例,在男性患者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叶酸缺乏、VitB12缺乏和二者都缺乏导致巨幼贫者未见有差异.在女性患者中,叶酸缺乏导致巨幼贫者非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VitB12缺乏和二者都缺乏导致巨幼贫者未见有差异.结论 Vit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占多数,而叶酸缺乏者占少数.  相似文献   

8.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由于本病为一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化,故容易误诊;该病可出现黄疸,当伴有该症状时尤易误诊。下面就我科收治的伴有黄疸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3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Axsym仪快速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Axsym仪快速检测各种血液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与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ICIA),检测30例健康对照组与109例血液病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维生素B12、白血病患者血清叶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患者血清叶酸、白血病患者维生素B12与对照组比较P 值分别小于0.01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快速、准确,对巨幼贫的诊断及巨幼贫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在陕西一些县有较高的发病率。典型病例不难诊断,但一些临床表现特殊或不典型的病例有时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误诊病例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我院内科1956年1月—1979年1月收住院治疗220例巨幼细胞贫血。这些病例的诊断标准是:1.有长期营养缺乏史;2.周围血中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低于正常;3.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但不伴有原始细胞显著增多现象;4.应用叶酸和/或维生素B_(12)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因患巨幼红细胞贫血而导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谐。为此,丈夫对我极有意见。请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我改变现状吗?杭州袁华袁华读者: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患者骨髓内出现形态畸形的巨幼红细胞,血液中大型红细胞增多。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不仅可以延缓红细胞核的成熟导致贫血,同时还可能造成男性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质量下降,男女性欲减退。虽然所有类型的贫血对性功能都有所影响,但以巨幼红细胞贫血最为明显。加强日常营养、缓解病情是贫血病人恢复性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的根本保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2.
王怡  陆滢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1869-1870
目的 探讨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合并症、治疗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骨髓细胞呈"核幼浆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细胞有巨幼样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28例.20例行骨髓染色体检查:未见核型异常.58.3%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片后疗效显著.结论 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肿瘤.对于有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须强调骨髓检查的重要性,最好开展骨髓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合并黄疸及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氨酶增高进行临床观察。方法:空腹测定血清叶酸VitB12浓度,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Ⅰ酶α羧丁酸脱氢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观察了23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发现82.6T%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78.3%伴有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Ⅰ酶(LDH-1)、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明显增高。黄疸与贫血程度呈正相关;LDH、LDH-1、HBDH与贫血及黄疸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经叶酸,VitB12治疗,贫血纠正后,黄疸消退,LDH,LDH-1、HBDH均恢复正常,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出现黄疸、LDH、LDH-1、HBDH增高主要与骨髓原位性因,红细胞破坏增加有关,而非肝胆及心肌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14.
分析33例老年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贫),并与同期非老年人巨幼贫组比较。结果发现,老年人巨幼贫早期症状不典型,以头昏、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易误诊,本组误诊率为45%。患者贫血重,与非老年人组比较,骨髓增生度减低,巨幼红细胞比例减少,消化道疾病多,以慢性胃炎为多见,并发症以感染症状突出,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例较重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本病伴溶血现象及出血改变者并不少见。探讨了溶血发生的机理及出血改变与巨幼贫的关系。认为当叶酸、维生素B_(12) 缺乏时,DNA合成缓慢,致细胞核分裂延迟,核浆发育不同步,出现三系细胞发育异常。红系表现巨幼红细胞及巨大卵圆红细胞增多。这类有缺陷的红细胞可塑性降低,易于破坏,从而成为本病伴有溶血的主要原因。巨核细胞同样也有核分裂障碍,形成核分叶现象,血小板生成减少,这可能是巨幼贫伴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巨幼细胞性贫血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焱  崔鹤仙 《疑难病杂志》2006,5(5):366-367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类大细胞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多见的类型之一,其特点为骨髓中含有巨幼红细胞和巨幼粒细胞,外周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02例巨幼贫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5月~2006年4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巨幼贫患者共102例,均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男性61例,女性41例;年龄15~82(39.2±20.9)岁,其中<20岁42例(41.2%),20~40岁16例(15.7%),41~60岁17例(16.7%),>60岁27例(26.5%);学生39例(其中农村学生32例),妊娠妇女24例,退休职工9例…  相似文献   

17.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而引起的贫血,二者缺乏时可导致DNA合成障碍,出现了核发育迟缓、染色质结构异常,使细胞大而幼稚畸形.细胞学表现可涉及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并且粒细胞寿命短、转换快,因此,叶酸和维生素B12不足更易表现为巨幼变[1].有人从形态学的特点,把巨幼变分成以粒系细胞巨幼变为主、以幼红细胞巨幼变为主以及幼红细胞和粒系细胞同时巨幼变为主的3种类型[2].笔者对5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形态学分析和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动态测量对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疗效的临床意义.地应用COULTER-AC-T biff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测定26例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末梢抗凝血。结果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在给予叶酸和/或VB12后,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明显升高,尽管出现高峰时间不同,但最终都趋于降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动态变化,可以监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 红细胞系中,核染色质出现改变,及不同步核和胞浆的发育,以致细胞体积增大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aemia)的特征。巨幼红细胞症是紊乱的 DNA 合成的形态学表现。它是因维生素 B12或叶酸缺乏或两者均缺乏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50例巨幼贫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做细胞内外铁的检查。50例患者中,外周血像,两系减少26例,三系减少21例,50例骨髓像基本出现形态学的变化。应充分了解巨幼贫形态特征,避免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