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实验小鼠体螨寄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些实验动物场的小鼠群中有大量鼠螨寄生。重症患鼠发生脱毛、搔痒、皮炎等症状,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作者对流行的鼠螨种类和寄生部位作了调查。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小鼠购自实验动物场,选择不同品系和年龄的小鼠。  相似文献   

2.
鼠疟原虫感染小鼠是疟疾研究的常用动物模型,液氮低温冷冻保存(简称冻存,下同)是疟原虫保种工作中的一种新技术。为验证这种冻存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我们用冻存不同时间的鼠疟原虫接种小鼠进行输血感染观察,并用鼠间血转种作比较,了解疟原虫在小鼠体内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小鼠肝癌相关抗原SMP30基因的慢病毒重组子,经体外转染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后,检测SMP30慢病毒重组子对DC成熟的影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小鼠SMP30基因连接到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virus中,将上述重组子感染小鼠DC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前后的DC表面分子的差异,判断SMP30慢病毒重组子对DC成熟的影响。结果将该重组子转染DC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被转染的DC有绿色荧光蛋白(GFP)高表达,SMP30慢病毒重组子滴度为4×108TU/mL。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转染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高于感染前对照组(P0.05),DC表面CD123表达高于CD11c(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小鼠SMP30的慢病毒重组子,并有效转染小鼠DC使其稳定表达SMP30基因,实验用到的DC主要是DC123型的DC,DC转染SMP30慢病毒重组子后表面CD80表达升高,表明SMP30慢病毒重组子能促进DC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链霉菌多糖(SMP)对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SMP对正常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观察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变化,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Lyt2 和L3T4 的比例变化.结果 SMP可以明显促进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的抑制有保护作用,还可以调节模型小鼠CD4 /CD8 的比值至正常水平.结论 SMP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剖宫取胎技术培育无菌级、SPF级和清洁级实验动物时对剖宫产仔鼠可采用人工喂养法或相应等级保姆鼠代哺法。前者难度大,成功率较低,后者难度相对较小,绝大多数实验动物净化都采用保姆鼠代哺法。据报道,用代哺法获取高等级实验动物时,通常选用母性好、育仔成活率高、仔鼠增重快的封闭群作为保姆鼠,很少选用近交系母鼠作保姆鼠。由于本中心有大量经产的清洁级近交系BALB/c小鼠,而经产封闭群KM母鼠较少,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清洁级NIH小鼠,以满足科学实验的需要,因此选用经产清洁级KM小鼠和BALB/c小鼠作为保姆鼠,并对保姆鼠和剖…  相似文献   

6.
Wistar系大鼠痘样皮肤病损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大鼠痘”的12种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其病变特征与小鼠痘基本相同。病变最显著者为皮肤,并发生尾部断脱。在皮肤、卵巢、子宫的变性坏死细胞胞浆中,有大量嗜酸性包含体。作者认为,由于“大鼠痘”已在苏联和我国出现,世界各国应该正视本病的存在。在使用大鼠作实验时,要注意鼠痘病。  相似文献   

7.
从K病毒实验感染的小鼠肝脏获得含K病毒抗原丰富的靶细胞,建立了酶免疫法(EIA)检查小鼠K病毒抗体。用此法检查K病毒实验感染的10只SPF级小鼠和 171只普遍级小鼠的K病毒抗体,与血凝抑制试验(HI)作对比,结果表明EIA较HI敏感,有实际使用价值。另外发现开放饲养的普通级小鼠中有K病毒的感染。 K病毒是实验小鼠的一种潜在病毒,新生鼠感染后可引起间质性肺炎,成年鼠感染呈隐性带毒,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昆明小鼠和C57BL/6小鼠作为种鼠对实验脑型疟模型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作为传代用种鼠,当种鼠原虫率为5%~15%时接种子代C57BL/6小鼠,观察两组小鼠原虫率、脑型疟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同时,通过脑组织切片和脑部淋巴细胞的流式检测,观察两组发生脑型疟小鼠的脑部微血管中感染疟原虫红细胞和CD8+T细胞的粘附情况,另外,通过感染CD8+T KO小鼠,证实CD8+T细胞在两组小鼠发生脑型疟中的作用.结果 用昆明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的原虫率和脑型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用C57BL/6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发生脑型疟小鼠的脑部组织切片发现,脑部微血管可见明显的感染疟原虫红细胞的粘附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而用昆明小鼠作为种鼠感染CD8+T细胞缺失的C57BL/6小鼠并不能诱导实验脑型疟的发生.结论 与C57BL/6小鼠相比,昆明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的脑型疟发病率更高,而且感染疟原虫红细胞和CD8+T细胞在脑部微血管内的粘附也是该脑型疟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更适合用于实验脑型疟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壮酒作为施加因素,作了小鼠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实验以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殖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壮酒能延长小鼠在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提高小鼠对缺氧的耐受性和抗寒能力,延长其在低温环境中的生存时间;提高由氢考所致上鼠的寿命及耐高温能力;提高小鼠抗疲劳能力,延长其水中存活时间;增加免疫抑制小鼠胸腺重量,提高高龄鼠睾丸重量及血清睾酮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区别动物亲缘关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选择建立葡萄胎动物模型所需的近交系小鼠。方法:用人肌红蛋白基因内含子中重复序列的多聚体为探针,经α32PdCTP标记,与近交系小鼠BALB/C和昆明小鼠的DNA限制性片段作Southern杂交,探讨该序列在鼠基因组中是否同源分布及其多态性。结果:所用的两种鼠在2~23kb间都出现了多条杂交带,两者的带纹分布有明显差别,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结论:人类的这一DNA序列在小鼠中有广泛的分布,并且存在着不同的拷贝数,表现出了鼠间DNA多态性的不同,这对进一步研究鼠间亲缘关系和种系鉴别以恰当选择实验所需动物以及实验动物的遗传监测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免疫缺陷小鼠中的人肝癌细胞生长情况以及 T,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 ,探讨免疫缺陷小鼠肿瘤模型制作的意义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接种到四种免疫缺陷小鼠 ,分别为 :B细胞缺陷的 CBA/N,T细胞缺陷的 BAL B/c- nu,T,B细胞缺陷的 SCID及免疫重建的 SCID小鼠 ,观察其生长特点 ;作鼠脾细胞毒试验 ,测定外周血 CD4 + ,CD8+ 数分数和荷瘤鼠血清 Ig含量的变化 ;作肝癌细胞凝集试验 .结果  CBA/N和用 BAL B/c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 SCID(B- PBL- SCID)鼠不成瘤 ,nude,SCID和用 CBA/N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 SCID (C- PBL - SCID)小鼠全部成瘤 ;SCID鼠的瘤体比裸鼠瘤体长的更快 ,肝内接种转移率更高、转移范围更大 .接种瘤细胞的 BAL B/c和 CBA/N鼠脾细胞对癌细胞杀伤力较强 ,免疫重建的 SCID鼠脾细胞毒杀伤较小 .接种瘤细胞的鼠 CD4 +数分数都下降 ,CD8+变化不大 ,CD4 + /CD8+比值下降 .具有 B细胞的实验鼠均测得 Ig在 mg· L- 1 水平 ,并能使癌细胞产生凝集反应 .结论  SCID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免疫重建研究的理想小鼠 ;小鼠成瘤率与 T细胞相关 ,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 ;B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抗肿瘤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结果表明,带瘤小鼠脾脏NK细胞比不带瘤小鼠明显增加,分别为253×10~4/鼠和23.35×10~4/鼠;且脾脏总NK细胞百分数亦高于正常小鼠,分别为17%和2.45%,提示带瘤小鼠NK细胞功能下降的原因并非因其脾脏NK细胞数量减少所致。~3H-TdR参入试验表明,带瘤小鼠脾脏有大量NK母细胞存在,为NK细胞的克隆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常用实验动物的品质,我们对成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繁殖用鼠单位,就大、小鼠的寄生虫自然感染率、感染虫种、易感鼠龄和寄生部位以及不同品系小鼠对寄生虫的感染差异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常用动物寄生虫的检测方法作了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14.
L783白血病小鼠脾细胞悬液接种SW1近交系小鼠腹腔后,可发展为全身性白血病。为了了解其发病过程,对接种后小鼠的血液学和病理学变化,作了动态观察。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将L783白血病小鼠第48代的脾脏制成1∶3(W∶V)的生理盐水细胞悬液。取SW1近交系小鼠70只(雌雄各半,雌鼠体重为20~24克,雄鼠为22~26克),每鼠腹腔接种脾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计算机自动结构评价(CASE)程序分析了Gold等建立的致癌剂强度数据库中的233个哺乳动物致癌剂,并用长期致癌试验,Ames试验,亲电结构警报分析,以及CASE分析结果与致癌作用的靶器官范围作了比较。全部化学物均在大鼠、小鼠中作过致癌试验。该项研究表明,5种筛选致癌剂的方法(含大鼠、小鼠试验)都与致癌作用的靶器官范围有关。在不诱导大鼠肿瘤(范围为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沙门菌诱导小鼠产生肿瘤坏死因子。方法:将沙门菌SR-11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加热杀死,配成1×109cfu/鼠,称为死菌;另一部分活菌配成(5~6)×103cfu/鼠。结果:死菌注射后1小时,沙门菌抵抗鼠A/J在血清中产生大量的TFN-α;敏感鼠产生低剂量的TNF-α;腹水中出现低剂量的TNF-α。用活菌刺激小鼠仅在腹水中检出低剂量的TNF-α,血清中测不到。结论:用死菌刺激小鼠,会在血清中产生大量的TNF-α。  相似文献   

17.
黄磊  庄庆  石冰  蒙田  郑谦 《广州医药》2015,46(3):1-4
目的建立表达TTF-2的转基因小鼠。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技术把线性化表达载体p BROAD3-TTF-2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中,建立TTF-2转基因小鼠。采用PCR、Southern印迹的方法对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结果得到胎鼠68只和2只腭裂新生鼠,切鼠尾提取基因组DNA经PCR和Southern印迹方法检测发现13只转基因阳性胎鼠,包括2只腭裂新生鼠。腭裂小鼠出生后24小时死亡。结论获得了TTF-2转基因小鼠,表现型为腭裂,为腭裂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作者应用悬浮微电极,以传统们微机两法,测定了鳝、鲢鱼、蛙、蟾蜍、龟、鳖、鸽、小鼠、大鼠、豚鼠、兔、羊、牛、猫、猪、犬、猴及衍生大鼠、培养乳鼠等17种动物的19种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报道了这些动物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正常值,并对动作电位的形态及参数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实验小鼠受寄生虫侵袭时,其生理、生化内环境可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多种实验研究的进程和结果。例如,找们在作旋毛虫人工感染研究时,发现寄生短膜壳练虫的小鼠,对旋毛虫的感染率比无虫鼠低的现象。为了作好实验小鼠寄生虫监测及培养无虫小鼠,必须首先了解小鼠寄生虫状况。为此,我们对上海市5个主要实验动物中心或动物房小鼠作了寄生虫调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建立大、小鼠寄生虫学监测方法为目的,对石家庄地区200只小鼠和50只大鼠寄生虫的携带情况作了调查。结果发现三个单位动物室的大、小鼠均未达到一级普通动物要求。鼠蝇疥螨、隐匿管状线虫,微小膜壳缘虫、四翼无刺线虫、鼠三毛滴虫、鼠贾第虫是石家庄地区小鼠的主要寄生虫。鼠管状线虫是大鼠的主要寄生虫。剖检对肠道蠕虫的检出率最高;对大鼠鼠管状线虫的检查,剖检与透明胶纸肛边拭合用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