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3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用THP膀胱灌注治疗,并做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6 ~ 24个月的随访,复发8例,均在术后1 ~ 2年复发,复发率为25 %,有不良反应者8例(25 %),均为不同程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瘤具有多中心性和多灶性生长的特点,治疗后复发率高达60%-70%,其中10%-20%肿瘤复发后进展为浸润性肿瘤或发生转移。因此,预防术后复发及探讨复发后的治疗是改善膀胱肿瘤预后、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我们对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8例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单纯应用丝裂霉素C(MMC)膀胱内灌注和58例膀胱肿瘤患者改用术中肿瘤切除前、切除后切缘注射MMC,术后交替灌注MMC、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及肌肉注射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方法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TUR-BT术后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表性膀胱肿瘤.经TUR—BT术后的复发率较高。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均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来预防肿瘤术后复发。因此选择适合的药物对行保留膀胱手术的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膀胱全切机会。现将2002年6月至2005年1月.已获随访的210例行TUR—BT术的膀胱癌患者分别使用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BCG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并将其疗效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绿激光汽化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17例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膀胱灌注化疗组(Ⅰ组)和常规膀胱灌注化疗组(Ⅱ组).Ⅰ组63例,术后6小时内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1次,术后l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化疗;Ⅱ组54例,术后1周开始应用吡柔比星常规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肿瘤复发时间及灌注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随访14 -52月,平均34月.Ⅰ组8例复发(12.7%),复发时间为(684±221)天:术后第1年0例复发,术后第2年5例复发,2年后3例复发;Ⅱ组15例复发(27.8%),复发时间为(526±260)天:术后第1年5例复发,术后第2年6例复发,2年后4例复发.两组比较,Ⅰ组的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第1年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肿瘤复发时间、术后第2年及2年后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包括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血尿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绿激光汽化术后早期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特别是降低术后早期复发风险,且不增加灌注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IL—2膀胱内注射及BCG+IL—2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 对40例膀胱癌患者于术中或TURBT术后癌肿切缘周围组织粘膜下注射50万u IL- 2,以后每3 月定期用自制输尿管导管针注射。并联合应用BCG120 m g+ IL- 210u 膀胱内灌注。同时随机对30例同期膀胱癌术后患者用丝裂霉素C40mg 膀胱内灌注为对照组。结果 随访4- 72个月,平均28.6 个月。无肿癌复发率IL- 2膀胱内注射及IL-2+ BCG灌注组95% ,丝裂霉素C灌注组(对照组)86.7% 。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IL- 2 膀胱内注射及BCG+ IL- 2 联合膀胱内灌注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更为有效。内注射IL- 2,并于术后2 周开始用BCG+ IL- 2 联合膀胱内灌注,这样可使血和尿IL- 2 水平长时间增高,且可有效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可以充分发挥IL- 2淋巴因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BCG还可使膀胱粘膜移行细胞变薄,刺激T细胞增殖转化成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使局部呈炎性反应。我们行膀胱镜检时发现IL2 膀胱内注射及BCG+ IL2 膀胱灌注3 月左右,病人的膀胱粘膜失去正常结构,膀胱粘膜变白,表面有炎性渗出物,呈“板块状”,弹性差,组织脆弱,这  相似文献   

6.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 52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羟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切除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20mg 生理盐水20mg膀胱灌注20次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结果 随访1~6年,术后2年无复发,2年后复发6例,复发率11.5%。结论 膀胱癌术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在行经尿道电切或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定期经导尿管给予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30mg/40mL,每周1次,每次膀胱内保留30min--40min,共8次。术后3月进行1次膀胱镜检,如无复发,则进行第2个疗程的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方法同第1个疗程。如发现复发,立即安排进行手术。结果:46例共完成90个疗程的预防灌注。随访4月--27月,平均12.1月。共有5例复发。18例患者有尿频、尿急和膀胱区疼痛不适,程度较重者6例,但均可耐受继续灌注。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具有较显著的疗效。吡柔比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局部反应,未发现全身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53例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药物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药物的效果.[方法]对53例膀胱肿瘤术后的患者分别以丝裂霉素(MMC)、塞替哌(TSPa)、吡柔比星(THP)等灌注化疗.[结果]53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6例复发,复发率为11.3%.其中复发肿瘤中有2例恶性程度增加,占3.8%.[结论]膀胱内药物灌注对于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大面积膀胱肿瘤患者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行TURBT治疗的大面积膀胱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数目、肿瘤部位、是否维持膀胱灌注、肿瘤分级等一般资料,连续随访36个月,记录患者复发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肿瘤部位、是否维持膀胱灌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数目、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肿瘤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目>2个、肿瘤分期高、肿瘤级别高、肿瘤形态为宽基均是TURBT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数目>2个、肿瘤分期高、肿瘤级别高、肿瘤形态为宽基均是TURBT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对于具备以上特征的患者应给予高度关注,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最大程度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V-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应用THP(20mg-30mg/40mL)膀胱内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30min。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24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6例(94.9%)。复发2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副作用,有3例膀胱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对浅表性膀胱癌有明显和治疗的预防复发作用,患者耐受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对 3 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 (Ta期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的患者采用吡柔比星 40mg进行膀胱内灌注。 结果  2 6例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 ,2例复发 ,复发率为 7.7%。 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及膀胱区疼痛 ,肉眼血尿 14例。全身反应少见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及胸闷、心慌。结论 吡柔比星是一种新型的膀胱内化疗灌注药物。初步疗效表明其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定期粘膜下注射5-氟脲嘧啶预防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术后预防肿瘤复发是治疗的重要部分,膀胱内灌注抗癌药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肿瘤复发率,国内先后进行了噻替哌膀胱粘膜下注射的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本文从1991年3月开始为14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术中及术后定期膀胱粘膜下注射5-FU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入组39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给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术后随访24~36个月,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39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中,仅有6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5.38%。主要毒副反应为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血尿及一过性白细胞下降等,但均为轻度,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是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132例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于手术后2周内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32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2±5.74个月.肿瘤复发22例,总复发率16.7%.其中复发性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初发肿瘤(P=0.003),而不同肿瘤分期、分级及单发与多发肿瘤患者间的复发率未见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许嘉骏  徐丹枫 《世界肿瘤杂志》2007,6(2):123-124,149
目的 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瘤(IPB)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IPB的临床资料,29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 病人术后生存良好,30例获得随访3mo~2a,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 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内序列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998年至2004年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其中3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TURBt)电切术,10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所有入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浅表性肿瘤,术后1周开始应用丝裂霉C20mg加蒸馏水40mL,1次/周,6次后改为每月1次,维持1年。结果 所有入选病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12个月内肿瘤复发3例,复发后进展2例,38例随访24个月无复发。42例中均未见明显药物副作用,仅有4例出现轻微尿道刺激症状。结论 丝裂霉素C对浅表性膀胱癌有较明显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灌注后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浅表膀胱癌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的预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应用THP(30mg/50ml)膀胱灌注,保持30分钟.结果随访3~18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是安全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膀胱灌注预防高危非肌层性浸润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9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吉西他滨(治疗组)和吡柔比星(对照组)膀胱灌注。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随访期间有7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5.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有16例复发,总复发率为3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等,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URBt术后膀胱灌注吉西他滨预防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是较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探讨减少术后肿瘤复发方法。方法67例患者术前1~2h全部应用丝裂霉素40mg+注射用水40ml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经尿道电切后立即用丝裂霉素C40mg+注射用水40ml行膀胱灌注化疗1~2h。全部患者术后定期行膀胱灌注,方案为:病理为低中危肿瘤,用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30mg。1次/周,共8次,然后改为每个月1次,持续1~2年。高危肿瘤术后用卡介苗120mg,1次/周,共6次,间隔6周后,1次/周,共3次,以后每6个月灌注3次(1次/周)一直维持1~2年。结果6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膀胱穿孔、尿路感染、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膀胱灌注后未出现发热、白细胞下降全身不良反应,6例轻度尿频、尿痛,2—3d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13.5个月,13例复发,复发率为19.40%。结论TURBt联合膀胱灌注安全、可靠、创伤小,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观察组给予口服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血尿、吸烟、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分期、水飞蓟宾联合吡柔比星对膀胱肿瘤复发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独立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分期、水飞蓟宾联合吡柔比星可能是影响膀胱肿瘤复发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多发、T1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水飞蓟宾联合吡柔比星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结论:口服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