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芪提取液醇沉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酚-硫酸法及薄层扫描法对黄芪提取液醇沉前后多糖及黄芪甲甙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醇沉后,多糖几乎全部损失,黄芪甲甙含量亦有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2.
黄芪多糖(APS)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对黄芪多糖提取工艺,APS加入人胎血诱生IFN效价比常规法要高三个滴度以上。对SL7二倍体传代细胞体外培养,不传代只在每次在换液时加APS液015%可以使细胞生长旺盛,细胞生长可维持44-60天之久,应用黄煎剂及APS液防治流,测患者外细胞用VSV攻击,1%APS。液在48h出现50%病变,对照变及0.2%,1.2%均在36h100%病变。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为中草药提高  相似文献   

3.
黄芪提取液醇沉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酚—硫酸法及薄层扫描法对黄芪提取液醇沉前后多糖及黄芪甲甙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醇沉后,多糖几乎全部损失,黄芪甲甙含量亦有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蒙古黄芪中黄芪甲甙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玉杰 《中药材》1998,21(10):492-493
黄芪为著名补气类中药,来源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和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蒙古黄芪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等地。近年来有人曾对不同品种和产地黄芪内在质量作过研究,但有关内蒙各地黄芪质量研究尚未见报道。药理实验表明,黄芪皂甙是黄芪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了科学评价黄芪质量,本文测定了内蒙5地所产蒙古黄芪中黄芪甲甙的含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目前临床以他汀类等降脂药物治疗为主,但安全性备受争议。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是现阶段研究AS的主要任务。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AS的功效,并且具有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然而,现阶段研究大多集中在黄芪单个有效成分抗AS的机制。因此,笔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总结黄芪有效成分抗AS的作用机制,以参与AS病理过程的主要细胞为主线,发现黄芪有效成分可以从保护内皮细胞、阻止巨噬细胞自噬、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抗血小板聚集4个方面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芪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的制备方法均为水醇法,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周期长。因此,笔者对其工艺进行了改革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适宜工业化生产采用。目的:研究黄芪口服液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水醇法和高速离心法两种制备方法的差异。结果:高速离心法制备的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均较水醇法高,且生产工艺简便。结论:高速离心法制备黄芪口服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黄芪多糖免疫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霞  王琦 《世界中医药》2013,8(7):833-836
黄芪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主要药效成分黄芪多糖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防治多种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药理作用。但目前对黄芪多糖的临床配伍及单体效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故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发黄芪多糖新的作用靶点和功效的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淑英 《江苏中医》1994,15(12):41-42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芪、炙黄芪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来优选黄芪、炙黄芪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 黄芪的最佳炮制条件为:浸泡0 h,润软4 h,干燥温度80℃;炙黄芪最佳炮制条件为:加蜜量30%,炒制温度300℃,炒制时间2 min.结论 优选出的炮制方法 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硫磺熏蒸程度黄芪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HPLC法、紫外可见分光法和滴定法对不同硫磺熏蒸程度黄芪中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和残留SO2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且对残留SO2的含量和黄芪甲苷、黄芪多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硫磺熏蒸程度对黄芪质量影响较大,硫磺熏蒸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随残留SO2的含量升高而升高,但是黄芪多糖随SO2的含量升高而降低。结论:硫磺熏蒸严重影响黄芪的品质,在黄芪炮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瑞华  张静文  刘玲  石勇  钞婷  王川  王斌  Abdulmalik Koya 《陕西中医》2021,(8):1138-1141,1146
黄芪从古至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主要有效组分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黄芪甲苷等具有保护心血管、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应激、改善代谢等作用。疾病的发生多与免疫系统相关,而作为补气中药,黄芪对免疫系统有更大贡献。不仅单用有效,与西药及现代医学技术联用更能呈现出提高机体抗病原体能力。如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及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环境免受外界刺激带来的损害,这正体现了中医“扶正”的理念。在临床应用上,黄芪注射液的开发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性。另有学者已开展了黄芪纳米粒干预脓毒症小鼠的基础研究。这暗示中药潜在的临床价值建立在改进治疗手段和开发新型制剂上。现对近几年黄芪及其组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黄芪临床应用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常晶茹  姚萱航  张雪薇  周仪  刘翠晶  刘霞 《中草药》2022,53(22):7201-7206
目的 通过分析吉林产10种黄芪属植物的ITS2、matk、rbcL、psbA条形码序列,为黄芪属植物的物种分类鉴定及其亲缘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共收集30份样品,以ITS2、matk、rbcL和psbA作为条形码序列,对黄芪属10种植物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结果经校正处理后,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ITS2、matk、rbcL和psbA4种片段,单独的每一种片段并不能将10种植物全部鉴别出来,只能鉴别出部分植物,即蒙古黄芪A.membranceus var.mongholicus、扁茎黄芪A.complanatus、糙叶黄芪A.scaberrimus、华黄芪A.chinensis、草木樨黄芪A.melilotoides、细叶黄芪A.angustissimus、兴安黄芪A.dahuricus、新巴黄芪A.hsinbaticus;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以锦鸡儿Caragana sinica为外类群,10种植物中,华黄芪为单独1支,细叶黄芪与扁茎黄芪聚为1支,糙叶黄芪、斜茎黄芪与新巴黄芪聚为1支,膜荚黄芪A.membranceu、蒙古黄芪与草木樨黄芪聚为1支,并且这3者与兴安黄芪关系较近。结论 ITS2+rbcL+psbA组合可以将8种黄芪属植物鉴别出来。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种黄芪属植物被划分为5支,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10种黄芪属植物的传统分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不同生长年限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比较,为选择黄芪的适宜采收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色谱柱为 Hypersil-Keystone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流速1 mL/min,漂移管温度105℃,空气流速2.7 L/min。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黄芪多糖含量,测定波长490 nm。结果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1.25~6.28μg,平均回收率为97.28%(RSD=1.42%);黄芪多糖的线性范围为10~100μg,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0.94%)。生长1年以上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生长3年者黄芪甲苷含量最高;生长3年者黄芪多糖含量最高,2年者稍低。结论从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综合来看,适宜采收的黄芪生长年限至少为2年。  相似文献   

14.
HPLC-ELSD法测定黄芪、蜜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黄芪生品及其蜜炙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对各种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蜜炙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较生品均有降低。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为黄芪生品及其蜜炙品在相关有效成分的比较等方面提供实验依据及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了16批不同产地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的含量。方法:使用DIKMA 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ELSD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90℃,空气流量2.8 L·min-1。采用SPSS 1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和黄芪皂苷Ⅲ在进样量分别为0.093 2-1.02 μg(r = 0.999 5), 0.789-8.78 μg(r = 0.999 7), 0.506-3.13 μg(r = 0.999 6),0.016 1-1.38 μg(r = 0.999 2)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7.55%、98.61%、99.68%、98.58%,RSD分别为1.2%、1.3%、1.3%、1.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一采用黄芪甲苷为指标的聚类分析无法区分各省份蒙古黄芪,而同时采用4种皂苷含量为指标,可将不同省份蒙古黄芪明显区分开。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准确,能够更加直接地反映出不同产地蒙古黄芪原药材的质量状况,为蒙古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种衣剂对2年生黄芪生物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黄芪专用种衣剂与ND牌大豆种衣剂对黄芪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空白种子为对照,比较在不同处理条件下,2年生膜荚黄芪植物生物性状以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适量黄芪专用种子包衣处理后,黄芪种衣剂处理组在第2年的生物量增长好于对照组,表明黄芪种衣剂在第2年时仍然对植株生物量的增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芪培养系统的建立及皂苷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月花  吴晓霞  夏铭 《中草药》2001,32(5):464-465
概述国内外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黄芪的次生代谢物黄芪皂苷和黄芪培养系统的一些基础研究及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黄芪及其制剂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味甘微温,无毒,入肺、脾二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生用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补气药。关于黄芪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多有报道,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不良反应1.1 失眠:陈氏[1]报道黄芪致失眠2例。患者,女,心悸怔忡半?..  相似文献   

19.
黄芪多糖含量测定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黄芪多糖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脱毒、敛疮生肌等功效[1],是一种常见的扶正中药.黄芪多糖(APS)是黄芪中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活性、抑制EAS、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