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TACE)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将进行TACE治疗的60例HCC患者作为治疗组,检测TACE治疗前、治疗后3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PLT的数值变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HCC患者在TACE后PT、APTT、FIB、D-Dimer、PLT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其中肝硬化组的HCC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无肝硬化的HCC的只有APTT 、PLT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HCC患者的介入凝血异常和纤溶功能亢进,而TACE治疗早期会使凝血异常和纤溶功能亢进经一步恶化,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在治疗中更应该引起重视,以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邹龙娇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68-3769
目的:检测109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T、TT、APTT、FIB含量均采用磁珠凝固法进行测定。结果:PT、APTT、TT、FIB 4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判断严重肝病患者的出血倾向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浆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参数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冠心病患者、56例脑梗死患者和44例糖尿病患者与10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用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活性,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冠心病组PT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病例组FIB、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AT-III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AT-Ⅲ对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伟皓  宫颖新  张静  杨洪乐  纪昕  曹青 《河北医药》2010,32(23):3293-3295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部分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探讨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凝血功能异常的试验诊断意义。方法检测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血浆PT、INR、APTT、FIB、OHP、OCP及OFP,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应用ROC曲线比较OCP、OHP、OFP与FIB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PT、INR、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FIB、OCP与OHP均高于对照组,OF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OFP最高(0.968,P〈0.01),其次为OHP(0.962,P〈0.01)及OCP(0.907,P〈0.01),最后为FIB(0.804,P〈0.01)。结论 OHP、OCP及OFP可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能力增强及纤溶能力降低,其敏感性优于PT、INR、APTT、FI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凝血、纤溶指标与结肠癌病理特征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1月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结肠癌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未患直肠癌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结肠癌组患者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于结肠癌组患者术后第2d清晨再次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上述指标值,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幅度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患者术前APTT、PT以及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者(P<0.05)。与术前相比,结肠癌患者术后的APTT、PT值明显降低,D-dimer值显著升高(P<0.05)。围术期PT变化幅度为(4.73±0.62)s, APTT为(36.28±6.63)s, D-dimer为(1.32±0.47)mg/L,围术期APTT、PT以及D-dimer表达变化分别与术前的表达程度呈显著相关性(r=0.347、0.309、0.281,P<0.05)。A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与危重评分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入住本院的137例新生儿进行危重评分,并检测凝血指标,比较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危重足月儿D-二聚体(D-D)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情越重,D-D水平越高;危重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D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病情加重,PT、APTT延长,D-D水平增高;相同危重程度各组早产儿D-D水平与足月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与新生儿的胎龄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危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生儿凝血功能随胎龄日龄的变化,探讨其对出血倾向评估及干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出生的早产儿100例及足月儿48例出生24 h、48 h、72 h测凝血功能(PT、APTT、TT、FIB)及血小板(PLT),记录出血表现,予VitK1及止血敏预防,评估后必要时输血(指血浆或冷沉淀)。结果早产儿的PT、APTT、TT较足月儿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异常:生后24 h早产儿、足月儿各占94%、67%,生后72 h各占33%、31%。结论新生儿凝血功能随胎龄、日龄增长而逐渐完善,血清APTT≥45 s为评估出血阳性阈值会造成假阳性,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8.
程圣华  吕亮 《淮海医药》2009,27(4):330-331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与肝病患者病情关系。方法使用血凝仪Sysm exCA-50测定421例肝病患者和30例体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按病情轻重分5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期凝血四项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除急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PT、APTT、TT延长,FIB明显下降,其异常程度呈现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结论血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可客观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 例肝硬化患者及20 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1 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蓓 《北方药学》2013,(12):72-73
目的:观察凝血四项指标在围产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7~12月在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围产期孕妇100例和健康非孕妇100例,采用sysmex全自动血凝仪对其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组指标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围产期孕妇组PT显著降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806,P〈0.001);APTT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288,P〈0.001);FIB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949,P〈0.001)。结论:由于围产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四项的检验分析,对DIC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注射用血凝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在前列腺电切术中对PT、F IB、APTT、TT等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无差异。治疗组于手术开始后5分钟静脉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μ;对照组于手术开始后5分钟静脉给予0.9%生理盐水5m l。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24h及手术结束前5m in采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 IB)。观察两组病人术中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出血量及生命体征。结果:对照组PT、APTT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治疗组PT、APTT无明显改变。TT、F IB在两组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在前列腺电切术中可明显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刘玲  刘蔚然  李锦成 《天津医药》2005,33(9):552-554
目的:观察和比较术中输异体血及输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对机体内环境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在全麻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输注异体血(A组)和输注6%羟乙基淀粉(B组),每组20例。在常规监测基础上,术中监测每例患者机体内环境,包括血常规、血气、电解质,监测术前、术毕及术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A组血气改变及电解质紊乱较B组明显,2组患者PT、APTT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延长(P〈0.05),FIB减少(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术后24 h2组患者的PT、APTT和FIB均恢复为术前水平,TT变化不明显。结论:输注6%羟乙基淀粉可减少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手术期的扩容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涛  林培林  曹广智 《中国药业》2005,14(11):68-69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96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缬沙坦80mg,1次/d(n=48);B组应用雷米普利5mg,1次/d(n=48).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颈劲脉IM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组IMT均显著变薄(P<0.05),FIB显著降低(P<0.05),TT,APTT明显延长(P<0.05),PT升高(P<0.05);两组比较,A组降低IMT优于B组(P<0.05),凝血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均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但缬沙坦效果更显著;两者均能改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4.
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贝克曼ElitePr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迈瑞BC-55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和90例肝病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体积(MPV),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TT延长,FIB降低,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代偿期相比,肝硬化失代偿期也存在PT、APTT、TT显著延长,FIB降低,D-dimer升高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原发性肝癌中PLT、PCT显著减少,MP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病患者凝血、纤溶及血小板参数,对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治疗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先锋  何柳芳  郭长根  张玲  苑书华 《安徽医药》2015,19(10):1897-190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指标与新生儿危重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住院的脓毒症患儿共93例,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对入组的患儿在入院时及经治疗后72 h 采集患儿静脉血分别测定外周血中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质 C(PC)。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和比较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与非危重组比较,危重组、极危重组 TT 、PT、APTT延长(P <0.05),DD、FIB 水平升高(P <0.05),PC、AT-Ⅲ和 PLT 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与危重组比较,极危重组 PC、AT-Ⅲ和 PLT 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DD 水平升高(P <0.05),PT、APTT、TT、FIB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急性期比较,危重和极危重组患儿经治疗好转后,恢复期 TT 、PT、APTT 缩短(P <0.05),DD、FIB 水平降低(P <0.05),PC、AT-Ⅲ和 PLT 水平升高(P <0.05);而非危重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的异常与危重评分之间密切相关,与疾病的发展进程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Wistar大鼠的脓毒症模型,大鼠共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FDP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行开关腹手术,脓毒症组建立脓毒症模型,FDP组在建立脓毒症模型的基础上股静脉给予1,6-二磷酸果糖(FDG),比较4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结果:脓毒症组的PT、APTT、TT、D-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组大鼠FIB无显著性差异。FDP组的PT、APTT、TT、D-D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T、APTT、TT稍高于对照组,FIB、D-D和ATⅢ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脓毒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但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第1,3,7天时脓毒症组和FDP组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第1,3,7天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组。结论:FDP能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凝血功能,控制应激性的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7.
急性创伤性血胸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血胸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特点及与出血量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1将126例急性创伤性血胸患者分为小量、中量、大量3组,测定患者入院当时、24 h、及72 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BPC)值,并与4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入院、24 h、72 h将各组血胸的凝血指标异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各型血胸中入院时PT、APTT、FIB、BPC均有异常,随着胸腔出血量增大,PT、APTT均升高,FIB、BPC降低。2入院24 h各组血胸的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入院72 h大量血胸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和中、小量血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小量血胸患者的凝血功能无异常改变,中、大量血胸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且与血胸量程度相关,大量血胸组患者的入院72 h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显著提高,可为急性创伤性血胸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65例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V)、凝血酶时间(1-r)、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D-二聚体指标,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的PT、AVIT、Tr、FIB及D-二聚体指标均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慢性肝病患者的PT、AP丌、Tr、及D-二聚体均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肝硬化失代偿、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为甚,且各型肝病患者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与GGT、ALB、CHE及PA呈负相关,与TBIL、DBIL、TBA及ADA呈正相关;APTT、TT与GGT及PA呈负相关,与TBIL、DBIL、TBA及ADA呈正相关;FIB与TBIL、DBIL、TBA及ADA呈负相关.与GGT及PA呈正相关;D-二聚体与TBIL、DBIL及ADA呈正相关(P〈0.05)。结论Prr、APTT、TT、FIB、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尤以慢性肝病为甚,同时再联合肝功能指标综合分析,将有利于肝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程监测、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对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26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4例和对照组133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凉血地黄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FIB)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PT、APTT均较治疗前降低,PTA、FI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地黄汤治疗肝硬化可缩短出凝血时间,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减少患者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