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那坡县是国家级特困县,在19.1万壮、汉、苗、瑶、彝各族人民中,农村人口为17.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3.1%。因此,那坡县农村卫生工作呈现了3个特点:一是工作任务重点落实到防保工作上;二是硬软件建设集中在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特别是乡、村卫生网底;...  相似文献   

2.
影响乡村两级卫生组织防保工作落实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担负着防保工作落实到农村基层的主要职责.该文从防保总收入、千人口防保支出、防保开展能力和防保地位指数四个角度探讨了影响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的主要因素为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创收能力和住院能力;从乡村医生对防保工作投入时间的角度探讨了影响村卫生室防保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为防保工作的经济收益、村卫生室的管理状况和农村居民在转诊过程中对乡镇卫生院的选择率.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防保组织网络现状研究湖北省公安县卫生放疫站张祖国,郑门超湖北省公安县卫生局周启斌湖北省荆州地区卫生局李力,李明炎农村防保组织是落实各项卫生防病工作,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力量。新中国建国40多年来,县、乡、村三级防保组织担负农村预防保...  相似文献   

4.
在区、乡、村三级防保业务中有三多,即任务头绪多、表卡多、数据多,各种任务、表卡都离不开数据。信息是由数据产生的,它是防保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县级以上的防保机构的数据处理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及现代化通讯系统,区以下因条件限制不能用现代化装备来处理数据。那么,怎么才能使管理人员对防保业务工作的各项数据达到一目了然,每月清楚,以便于决策和指导呢?我们自1988年起,推行了防保工作挂牌制。具体作法和体会如下:1 区、乡、村三级推行挂牌制我们从1988年起在区、乡、村三级防保办公室设置了辖区每月防疫、妇幼、社会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5.
根据卫生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重点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特别是防疫保健工作的客观要求,在国家保证编制、人员、经费的前提下,拟对原有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即县(市)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心制),变多中心为一个中心;乡(镇)卫和 防保组从卫生院剥离出来,组建新的防保(派出)所(简称派出制),隶属“中心”管理,村卫生所在乡(镇)防保所的领导下,指定专人负责防疫保健工作(简称专职制),从而保证防保工作政令畅通,防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体系发挥最须的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6.
潘集乡位于准南市潘集区北部,面积57平方公里。潘集煤田三号井座落境内。辖16个行府村,194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村,是一个具有淮北特点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乡。乡医疗卫生机构有乡卫生院一所。各村乡村医生个体开业者共20家,个体接生点3处。1985年6月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配合潘集乡政府,在潘集乡组建了乡卫生防保指导中心,整建了村卫生室,健全和完善了三级卫生防保网。经过二年多的实践已经收到显著的成效,推动和促进了全区的预防保健工作。乡卫生防保指导中心是乡办公助的集  相似文献   

7.
<正> 区、乡级卫生防保机构是农村基层卫生网中最为重要的一级组织,它既是农村卫生防保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现场技术工作的实施者;既承接县级下达的任务,又反馈村级的信息;既具有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又是防保工作与群众的直接接触点和前哨阵地,农村防保任务的大部分工作由这一级承担。因此,区、乡级防保体制的优劣和组织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防保工作的效能。 1 区、乡防保体制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2 对区、乡防保体制局限性的反思 2.1 体制与工作任务区、乡卫生院是目  相似文献   

8.
不同形式的乡(镇)防保组织工作情况的调查马志鑫1葛荟2(1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乡(镇)防保组织是我国卫生体系的基础部分,是农村卫生三级网络的枢纽,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全国各地对乡(镇)防保组织体制...  相似文献   

9.
双轨制领性实质是行政领导参与防保工作管理,我区奋进乡根据区政府的决定,为每个村配齐了一名防保医生,工资月薪定为50—80元,村与防保医生签定了聘用合同书。合同规定如因村防保人员不尽职不尽责而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经教育、扣发奖金等处罚后仍无改进者或工作失职造成事故发生者,可随时撤换。乡卫生院要全力支持培养这支防保力量,除定期培训外,每月召开两次例会,布置研究年度计划的落实。这些规定既稳定了防保人员的情绪,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又密切了村防保人员与乡医、区预防保健中心防保医务人员的关系。一转为村防保人员积  相似文献   

10.
“预防为主”作为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已经提了30多年,近年来又把防疫、保健工作列为二条短线提出要重点加强。然而在农村,防疫工作始终不能落实,一些地区的传染病、流行病、地方病的发病率迟迟降不下来,有些甚至有上升趋势,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不了,计划免疫的实际水平与卫生部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谓认识问题,似乎只要卫生行政部门认识到防保工作的重要性,问题就能解决;有谓组织问题,提出只要县、乡、村三级都建立  相似文献   

11.
<正> 乡、村两级防保机构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中间枢纽和网底,它在落实农村各项防保措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决定》的精神,我区基层卫生院正在积极实施机制转换。各乡镇防保所及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一体办),原来都设立在乡镇卫生院内,受卫生院领导,现在如何定位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村级卫生组织管理,使防保工作落实到最基层?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对乡(镇)、村防保机构的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分析,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旧的防保体制已不适应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工作的需要首先,防保人员少,业务素质低,任务重。吉林市五县一区128个乡(镇)卫生院原来只有231名卫生防疫人员,担负三百余万农村人口的卫生防疫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由于县(区)防疫站对乡(镇)卫生院的预防保健工作只有业务指导的职责而没有人、财、物的管理权,很难发挥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作用。乡、村没有独立的防保机构,只由设在卫生院的由2~3人组成的卫生组开展工作,工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唐河县苍台乡自1985年实行了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三方(乡卫生院、乡农业经济服务站、村防保人员)合同制后,合理地解决了防保人员的劳务报酬,调动了防保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防保工作的质量。1985、1986年,全乡适龄儿童“四苗”全程预防接种率达95.7%;传染病总发病率比1984年下降87.98%;新法接生率达100%;0~7岁  相似文献   

15.
基层防保人员是预防保健网的中间层和中坚力量,是连接区级疾病预防机构和村卫生室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向城镇和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各项预防保健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组织保证.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预防保健事业的发展.为了解现在镇级防保人员的结构状况和防保人员(包括负责防保的专职医生)对目前防保工作的看法、防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200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进行了本调查.  相似文献   

16.
<正> 1 卫生行政职能。乡、镇卫生防保机构承担的任务中大都是群众性的社会工作。实际上是代替乡、镇政府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预防保健机构布置的有关人民健康的各项任务,代替乡、镇政府检查指导村卫生室的工作。代替乡、镇政府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技术检查、指导。这一职能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因为在目前,乡、镇政府还不可能设立卫生行政机构,要完成在广大农村预防疾病、优生优育、五大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乡、镇人口身体素质的重任,充分发挥这一职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卫生工作如何进行治理整顿,深化卫生改革,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加强预防保健工作,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各级卫生主管部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应该在深化卫生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防保体制改革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现结合县一级的具体情况,对防保体制改革谈点个人的浅见。目前,对防保体制改革所采取形式多样,笔者认为,采用“县合、乡分、村整  相似文献   

18.
<正> 绵阳市防保单列的主要内容是对区乡(镇)防保组织机构、人员经费和任务实行单列管理。 1 组织机构单列:区和区级镇设卫生办或防保所,相当于县卫生局的派出机构;乡和乡级镇设防保站(组),是与乡卫生院分工不分家的,相对独立的卫生防保专业组织,均对外挂牌,启用印章。区卫生办主任和区、乡(镇)防保所、站(组)长,由区、乡(镇)党政分管领导兼任。 2 人员单列:区卫生办(防保所)和乡(镇)防保站(组),均设不少于三人的专职防保  相似文献   

19.
我县有30个乡镇528个行政村,103万人口,有30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五所为中心卫生院,各个卫生院设有防保科(组):到1986年底共有防保专职人员104人。乡(镇)卫生院防保(组)科是乡村基层与县卫生防疫站的桥梁,防保专业队伍是开展农村卫生防病工作的骨干力量。前几年为了稳定这支队伍,县卫生局根据当时乡(镇)卫生院“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规定重要的防保任务由  相似文献   

20.
黄庆陵 《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1):665-666
荆州区八岭山乡于 1994年对村卫生室社会医疗进行整顿并加强管理 ,成立村中心卫生室 ,在乡卫生组领导下实行卫生室室长负责制 ,做到组织领导、人员调配、技术培训、财务管理、进药渠道、工资标准、养老保险、目标考核 8个统一 ,从而规范了行医范围 ,明确了职责 ,落实了防保工作 ,杜绝了孕产妇死亡 ,降低了婴幼儿死亡率 ,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