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A型肉毒毒素对治疗脑卒中及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和脑卒中后存在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和对照组。BTXA组注射BTXA,两组患者均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Fud—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评定情况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2周,BTXA组MAS评定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BTXA组与对照组MAS评定等级、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注射BTXA可降低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同时积极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康复训练组,一组为强化康复训练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121服。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强化康复训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更加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巍巍  杨坚  张颖  乔蕾  范利 《中国康复》2011,26(2):93-9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下肢伸肌痉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2~3级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各16例。2组患者均对下肢痉挛肌群进行分点注射BTX-A。综合组在注射24 h后结合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技术、物理疗法及运动疗法等。2组治疗前后采用MAS评定下肢肌张力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步速和步长测定。结果:BTX-A注射后1、6及12周时,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下降,FMA评分明显上升,步速和步长明显提高(均P〈0.05)。2组间比较,综合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BTX-A注射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痉挛肢体的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抑郁状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各时段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抑郁改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8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52.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535,P〈0.01)。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程度均轻微。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文拉法辛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同时可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文拉法辛缓释片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片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研究组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1周未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2周、4周、6周末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2.76%,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79.31%、93.1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8.861,P<0.01)。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但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6.
马建强 《中国康复》2014,29(3):212-21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跖屈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脑卒中患者跖屈肌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给予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给予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并测量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结果:训练10周后,2组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跖屈肌的痉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在脑性瘫痪(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3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印油毯足印分析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3d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痉挛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至3个月,2组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GMFM评分均有提高,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油毯足印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步行足长、步速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幅评分2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快速有效地缓解脑瘫患儿下肢痉挛及提高其步行功能,缩短住院疗程。  相似文献   

8.
姚宇  曾明安  陈玲 《中国康复》2013,28(1):49-50
目的:观察赤风迎源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7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赤风迎源针法治疗,对照组加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VAS量表、FMA量表及Barthel(BI)指数量表评分,并比较l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0.01),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l治疗后2组FMA及B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赤风迎源针法能更好地减轻疼痛、改善上肢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 )注射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肌肉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脑梗死后偏瘫伴肌肉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2组的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功能训练项目相同。观察组采用BTX-A注射后3d联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局部以生理盐水注射后3d给予与观察组相同的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后1周、6周及3个月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及 Fugl-Meyer (FMA)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3个时点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 P<0.05,0.01);2组治疗后3个时点FM 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升高趋势( 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采用BTX-A局部注射结合功能训练措施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痉挛肢体的肌张力,对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按照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4周后两组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01),治疗4周后FMA、MBI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BTXA)与力奥来素对缓解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BTXA治疗组(B组)和力奥来素治疗组(L组)。对B组22例患者共47块痉挛明显的肌肉进行注射BTXA治疗,对L组23例患者采取口服力奥来素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时都较治疗前肌张力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比较,B组比L组降低肌张力更为明显,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B组4周时与2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组4周与2周比较肌张力进一步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在4周时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观察证实:两种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肌痉挛,但BTXA起效较快,较充分,更利于患者早期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2组患者注射BTX-A前后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局部分点注射溶于利多卡因的BTX-A,对照组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BTX-A。注射前、注射后1d、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注射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Clonus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易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步态不对称指数(GAI)、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 结果注射前,2组患者Clonus评分、MAS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GAI、最大步行速度、FAC评分、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d、2周、4周、12周,治疗组Clonus评分、MAS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低(P<0.05)。注射后2周、4周,治疗组FMA下肢部分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升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1d,MAS评分[(2.83±1.03)分]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高(P<0.05),注射后2周[(1.50±0.67)分]、4周[(1.58±0.79)分]MAS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低(P<0.05)。与对照组注射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Clonu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1d[(1.42±0.67)分]、12周[(1.08±0.67)分]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后1d[(2.83±1.03)分]、12周[(2.08±0.66)分]的MAS评分(P<0.05)。与组内注射前比较,治疗组注射后各时间点GAI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2周、4周、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MBI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注射前(P<0.05)。治疗组注射后4周、12周的FAC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4周、12周的GAI低于组内注射前(P<0.05),注射后4周、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FAC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注射前(P<0.05)。与对照组注射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注射后1d、4周、12周的GAI较低(P<0.05),注射后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较大(P<0.05)。 结论BTX-A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可以快速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肌痉挛,减轻注射部位疼痛,对踝关节稳定性和步行能力的近期及远期康复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BTX-A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下肢肌肉力量、痉挛程度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水中运动疗法+常规康复治疗+电针治疗)、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电针治疗),每组31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评定、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10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MWS)、Berg平衡量表(BB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肌肉力量、MWS、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MAS分级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下肢肌肉力量、MWS、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AS分级评分、CS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水中运动疗法联合电针疗法可有效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改善患者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下肢被动踏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直立组35例和坐位组31例,2组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直立位和坐位的下肢被动踏踩训练。分别在训练前、训练30min及4周后对患侧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治疗30min后,2组患者仅患侧小腿三头肌的Ashworth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除坐位组患侧股四头肌外其余各肌肉痉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直立组患侧小腿三头肌痉挛评分分值降低较坐位组更显著(P<0.05)。结论:直立和坐位下肢被动踩踏训练均能降低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的痉挛,其中直立下肢被动踏踩训练对缓解患侧小腿三头肌的痉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和50%酒精(EA)神经肌肉阻滞对改善脑卒中后下肢中枢性肌痉挛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本研究的伴有足下垂和内翻的脑卒中患者92例,按连续入院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肉毒毒素(BTXA)组和酒精(EA)组,选择患侧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后肌作为靶肌肉,分别行局部肌肉注射治疗。BTXA组(48例),给予浓度为50U/ml的BTXA,每块肌肉注射位点1~4个,注射量50~200U,一次总剂量<600U;EA组(44例)给予50%酒精注射,总量<10ml(每个注射位点0.1~0.5ml)。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和12周由专人进行改良Ashworth分级(MAS)、3m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10m步行测定(10m-WT)及步态功能视觉类比评定(VAS-GF);并全程监测患者注射药物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①注射后2周,2组患者的MAS较组内注射前有明显改善(P<0.05),BTXA组与EA组比较,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改善更明显;但2组在10m-WT、TUG和VAS-GF方面的变化不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注射后4周,BTXA组患者的MAS评分与组内注射前及注射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的MAS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TUG、10m-WT和VAS-GF均较组内注射前有明显提高(P<0.05)。③注射后12周,BTXA组患者的MAS、TUG、10m-WT和VAS-GF与组内注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的VAS-GF较组内注射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10m-WT和TUG较组内注射前并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EA组有11例出现注射区域疼痛,持续时间10~20d好转。 结论BTXA和EA局部注射均可缓解肌痉挛,且1天至2周起效,前者较后者的不良反应小、持续时间长,临床上可根据情况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肉关键点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42例)和穴位埋线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普通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穴位埋线组加用肌肉关键点穴位埋线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AS、FMA及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穴位埋线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MA、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普通针刺组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MA、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普通针刺组相比,穴位埋线MAS降低及FMA、BI升高更明显(P<0.05)。此外,穴位埋线组治疗1周后的各项评分与普通针刺组治疗4周后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整个治疗过程2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普通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而穴位埋线治疗起效更快、频次更少、作用时间长、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两组均接受急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护理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改良Ashworth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但护理后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干预组肌张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袁松  刘飞  张保  李梦莹  王俊华  高峰 《中国康复》2019,34(5):231-234
目的:基于表面肌电(sEMG)观察蝶形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蝶形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改良Ashworth量表(MAS)来评估2组患者患侧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肌张力大小,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肱三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肘、腕关节屈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蝶形浴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痉挛,减轻因痉挛导致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金振华  陈玲  叶祥明  刘勇 《中国康复》2019,34(6):283-286
目的:探究全身低频渐进振动联合运动治疗对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与步行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7例,编号后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身低频渐进振动联合运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MAS)、表面肌电信号(sEMG)、10m步行试验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MAS评级、RMS均值、10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FAC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低频渐进振动联合运动治疗能改善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提升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拟初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2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进行Ashworth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小腿三头肌Ashworth分级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逐渐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踝关节活动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到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GMFM-88评定中D区和E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与治疗2周后比较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2周后,D区和E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痉挛,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