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夏蓁  林碎钗  黄海萍  陈细秀 《护理研究》2007,21(11):1015-1016
[目的]探讨导致非计划拔管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ICU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方法]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应用于减少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中,分析目前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各种原因,制订计划,实施方案,评估效果,总结归纳,发现新问题。[结果]经过质量改进后,我科2006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下降到1.8%,比2005年(5.9%)下降了4.1%。[结论]遵循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根本原因分析行动(root cause analysis and actions,RCA~2)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RCA~2对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问题进行干预,主要包括:组建团队,收集资料;查找直接原因;确认根本原因;拟定改善计划;落实改善计划。比较干预前后ICU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ICU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干预前为2.56%(20/782),干预后为0.41%(3/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5,P<0.001)。结论RCA~2的系统干预有效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和多部门协作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国春  张玲  曾倩倩  杨静 《护理研究》2015,(11):1341-1342
[目的]探讨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表对防范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非计划拔管的作用。[方法]将ICU 4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病人使用腕部约束带,观察组病人采用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表对病人的意识状态、舒适程度、配合程度、年龄、拔管高危时段、管道数目风险进行评分,根据分值采取针对性的约束方式,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表操作简单,分值设置合理,可有效预防ICU病人非计划拔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加强人工呼吸道患者有效沟通途径,提高患者沟通满意度,体现ICU患者的人文关怀。方法 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应用于加强危重患者的有效沟通中,找出与人工呼吸道患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方案、评估效果、总结归纳、发现新问题。结果 经过质量改进循环后,2006年我科患者沟通满意度比2005年提高了30%,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从5.9%下降到1.8%。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有利于护理质量的优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普胸外科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方案,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从改进前8.78%下降到3.57%。[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降低普胸外科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小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改进目标,制订改进计划并实施,评价改进效果.结果 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P<0.01).结论 遵循质量持续改进原则实施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食管癌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67例食管癌患者,通过PDCA四步法(计划、实施、核查、行动),降低食管癌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食管癌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从整改前的20.51%降低到整改后的3.23%。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优化食管癌患者鼻胃管的护理工作流程,可以降低食管癌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防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方法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深静脉导管、动脉导管、胃管、导尿管及各种引流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现状、原因进行分析,确立目标,制定流程并实施,评价结果.结果 气管切开套管和各种引流管的非计划划性拔管,改进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导管改进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防止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减少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雷霞  何丽  王莲香 《当代护士》2016,(1):127-12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优质管理的方法管理置管患者,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67例置管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6.22%下降至活动后的2.07%,活动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拔管率,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增强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非计划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为病人治疗需要留置在病人体内的各种导管无意被拔除。Christie等根据始动者的不同将UEX分为自主拔管和事故拔管。而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拔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占所有气管插管病人的5.4%~15.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对降低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科的16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优化护理流程并组织实施.对比护理流程优化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评价护士提升情况自我能力.结果 护理流程优化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12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1~9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在失禁性皮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优化质量控制小组,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全员培训,明确失禁性皮炎质量控制频次,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过程,并定期分析反馈。结果质量控制改进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和皮炎严重度均降低(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失禁性皮炎管理及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上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QI)对减少重症监护室(ICU)失禁相关性皮炎(IAD)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3年12月 IAD 病例进行分析,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运用 CQI 程序进行质量改进,包括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发生原因、建立预期目标、开展循证培训,制订预防方案,改善护理流程等,评价 CQI 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 CQI 后,IAD 的总发生率从41.41%降至2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重度 IAD 的发生率从8.59%降至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 CQI 减少了 IAD 在 ICU 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计划拟定、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运用PDCA程序,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分析品管效果。结果:针对改善重点,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增加了患者安全性,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PDCA循环,通过调查确定问题、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组织实施、检查反馈、巩固效果等步骤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活动.结果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指标控制及对健康教育服务满意度较干预前提高(P<0.01).结论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等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